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帝國海權

正文 第114章 一步一步的挖坑 文 / 星光破裂

    既然選中了棋子,德意志帝國的情報機器就開始圍繞著如何挑起塞爾維亞和奧匈的戰爭開始全力運作。

    整個1891年下半年德國總參謀部下屬的高級軍需總監部三處(iiib處,也就是日後的陸軍秘密情報局)的主要工作就是暗中接觸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政治激進團體「貝爾格萊德秘密斯拉夫團體」,煽動奧塞對立。

    而切入點就是1878年柏林會議上規定的奧斯曼的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地區)與新帕扎爾區由奧匈帝國佔領和治理,但仍然屬於土耳其。

    也就是說波黑由奧匈暫時托管,說不準什麼時候就要交出去。而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夢想的大塞爾維亞帝國的版圖中就有波黑的位置。

    因此德國人開始暗中推動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要求結束奧匈對波黑的托管,將波黑併入塞爾維亞的版圖。

    而這種要求當然不會被奧匈帝國所接受,那麼戰爭是必然的。

    而約亨又給這些塞爾維亞人加上了一塊砝碼,在約亨的授意下,iiib處開始散佈塞爾維亞國王米蘭出賣國家利益換取奧匈支持的謠言。

    約亨前世聽說過在1882年塞爾維亞的前國王米蘭·奧布廉諾維奇簽署過一份喪權辱國的協定,《奧塞經濟合作條約》讓塞爾維亞在經濟上完全淪為奧匈的附庸。不過這種協定自然是不能見光的,當然也不會在兩國議會公佈,只是由約瑟夫皇帝和米蘭國王簽字生效。

    約亨並不能確定這個協定的具體內容,甚至它是否存在都不能確認。但是情報戰嘛,沒有證據根本不算個事,莫須有的罪名隨便用,能達到目的就好了,何況這還未必是莫須有呢。

    於是在iiib處的情報人員的熱情宣傳下,這個謠言被越來越多的大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所知。於是塞爾維亞議會的反對派開始要求調查國王是否有叛國行為。

    而塞爾維亞當時的體制,議會裡誠然是皇帝的家族擁有最大的權力,但是議會內的其他派系依然有著讓國王吃不了兜著走的能力。

    奧布廉諾維奇王朝的建立者米洛什·奧布廉諾維奇就曾經因為議會內反對派的反彈被迫退位,隱居羅馬尼亞。而登基的次子米哈伊爾年僅16歲,根本罩不住場子,不久後就被議會廢黜。

    而議會則選舉卡拉喬治王朝的建立者卡拉喬治·彼得羅維奇的兒子亞歷山大·彼得羅維奇擔任國王。

    結果因為亞歷山大行事穩健,不能滿足那些神經病的民族主義者大鬧一場建立大塞爾維亞帝國的野心,結果亞歷山大的位置不穩,被抓住機會的奧布廉諾維奇家族發動政變推翻。

    奧布廉諾維奇王朝再次回歸,米洛什也從羅馬尼亞回到塞爾維亞,然而好景不長,登基僅一年的米洛什去世,米哈伊爾第二次登基為王,而且干的相當不錯

    但是那些神經病的民族主義認為奧布廉諾維奇家族是篡奪民族英雄卡拉喬治家族王位的國賊,結果米哈伊洛就在一次城郊巡行中被忠於卡拉喬治家族的民族主義分子刺死。米哈伊爾的堂弟米蘭·奧布廉諾維奇隨後登基。

    這位國王基本上奉行親奧政策,不過也因此沒少和出身俄國貴族的王后鬧矛盾。這也導致了他的親奧立場不堅定,經常搖擺。

    於是面對對外一會親奧,一會親俄,宮闈之內又是一團遭的國王。1889年初,實在是受不了的議會逼他遜位,傳位於王儲亞歷山大。但此時亞歷山大還沒成年,米蘭到海外轉了一圈又回來了,讓兒子聘用自己為陸軍總司令,繼續掌權。

    所以就塞爾維亞這混亂的政治局勢,米蘭·奧布廉諾維奇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阻止議會的調查。

    於是對前國王的調查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塞爾維亞人不負眾望的找到了有著米蘭簽名的《奧塞經濟合作條約》。議會坐實了國王叛國的罪名後,奧布廉諾維奇王朝被推翻。米蘭·奧布廉諾維奇躲過了狂熱的民族主義者的刺殺,帶著家族逃亡羅馬尼亞。

    1891年底,塞爾維亞議會從瑞士迎回了民族英雄,卡拉喬治王朝的建立者卡拉喬治·彼得羅維奇的孫子。

    登基成為塞爾維亞國王的彼得一世一改米蘭的親奧政策,開始在國內進行反奧,而之前的《奧塞經濟合作條約》自然也被完全否認,並且試圖聯合英國、法國向維也納施壓。

    看到奧匈國內經濟半死不活的塞爾維亞人認為現在奧匈也無力對自己做什麼的情況下,彼得一世向奧匈帝國遞交了一份態度強硬的外交照會:「奧匈是否會在托管期結束後遵照柏林會議的協議讓波黑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力?」

    這份照會同樣抄送給了所有的柏林會議與會國的大使。

    這個潛台詞就是奧匈想要吞併波黑是不行的,這麼做是違反《柏林條約》的,你要這麼干小心其他柏林會議與會國不同意,這種態度和要求大大刺激了奧匈人。

    當初1878年柏林會議確定了奧匈對波黑的托管後,不甘心的土耳其人用4000名穆斯林民兵組成的部隊依托堅固的要塞和崎嶇的道路和奧國十萬大軍周旋4個月之久。

    為此奧匈帝國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人員傷亡倒在其次,大量的資金消耗讓奧匈本就不太好的經濟狀況負擔更重了。

    因此在奧匈人眼中,自己的軍隊經過了戰爭,擊敗了敵人控制了的波黑就是自己的地盤,結果現在搞了半天還不是自己的,這怎麼能忍?

    再說了,就算托管期結束,波黑的所有權也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你塞爾維亞咋咋呼呼的想幹什麼?

    本來因為國內經濟萎靡就已經怨聲載道的奧匈人看到現在連塞爾維亞人都敢和自己扎刺了,強烈要求「教訓」一下狂妄的塞爾維亞人。

    如果能打贏這場戰爭,也的確可以刺激一下本國的經濟,順帶緩和社會矛盾。而且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知道,如果面對塞爾維亞這種小國的挑釁都退縮的話,那麼哈布斯堡家族將會名聲掃地,沒有了皇權的威嚴的自己將會無力維持奧匈帝國的統治了。

    於是奧匈人的回應也同樣強硬:「托管期結束後波黑人名選擇留在帝國的版圖內是所有波黑人的願望,並非帝國單方面的強迫。」

    那好吧,既然談不攏,就用拳頭來說話吧。

    做戲做全套,德國人這邊也一副堅決幫奧匈人撐腰的樣子,德國人措辭強硬的表示,奧匈和塞爾維亞之間的問題他們自己解決,如果英法俄三國想要摻和進來德國不會坐視不理。

    英法實際上也不準備為了波黑這麼個地方摻和到一場戰爭去,自己現在還在經濟危機呢,跑到巴爾幹為了塞爾維亞人和德國人翻臉,傻啊?就算塞爾維亞人得逞了,得利的也是俄國人,又輪不到自己。

    於是英法給了個含混不清的回答:德國你這樣不好的,好歹《柏林條約》大家都是簽了字的,白紙黑字有法律效力的。奧匈這邊一個人單幹不合規矩,這讓我們很難做啊。

    這說了跟沒說一樣,既然難做,那就不做唄。行,你們慢慢打,我們就強勢圍觀總可以吧。

    而俄國人這邊,為了防止毛子的過激反應,德國外交部都做好了隨時出使俄國,說服亞歷山大三世不要衝動的準備。結果俄國人還真是配合,口頭上譴責了奧匈幾句就完事了,讓做好了準備的德國人有力沒處使。

    也是,雖說都是「斯拉夫兄弟」,但是這個兄弟是搞民族主義的瘋子,那麼俄國人就要考慮考慮幫了他們會不會讓自己倒霉了,波蘭人可是一直鬧**的。為了這麼個「兄弟」和奧匈開戰,自己有一毛錢好處?口頭上支持一下意思到了就行了。

    英法俄都準備看熱鬧,有了底氣的奧匈決定開戰。不過英法俄都不準備幫自己,但是彼得一世依然有自己的把握。

    而且德國人的態度表面上看上去是力挺奧匈,但是實際上釋放的信號是英法俄你們不插手,那麼我也不插手,大家一起搬個凳子坐著圍觀就好。

    而實際上無論是英法俄,還是奧匈都認為塞爾維亞沒有贏的可能。奧匈就算在對外戰爭中鮮有勝跡。1852年敗於法國,1866年又敗給普魯士。但是好歹是對手太強了,現在打個塞爾維亞總沒有輸的可能吧。

    因此德國人的態度被各國理解為不希望事態升級。但是德國人自己心裡清楚的很,就奧匈現在國內的經濟狀態,如果不能一路勢如破竹贏到底,只要受到一點點挫折,國內的匈牙利人再推一把,奧匈的戰爭機器就會立刻停止運轉。

    德國人不準備插手,彼得一世就徹底放了心,奧匈是個紙老虎,我大塞爾維亞一定能夠給驕傲的奧匈人一個畢生難忘的記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