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官途

卷六 潛龍出海 第二百八十二章 請君出甕 文 / 高月

    第二百八十二章請君出甕

    剛到中午,天色驟然昏黑,烏雲密佈,黑沉沉地壓在濟南城頭,眼看一場暴雨即將來臨。

    濟南城頭,巨大的佈滿了彈孔的旗旛在狂風中獵獵飛舞,一場慘烈的攻城戰剛剛結束,戰場上佈滿了屍體,血腥味尚未散盡,硝煙在風中飛舞,城頭上無數的民夫正忙碌地修葺著破損的城牆,搬運屍體、包紮傷員,大將盛庸目光凝重地注視著遠方延綿十餘里的燕軍大營。

    他慢慢放下了千里眼,在剛才的戰役中,他看見了燕王朱棣的身影,在攻城不利時他顯得是那麼焦急和暴躁,完全沒有了當年的從容和氣度,盛庸能體會到了燕王內心的彷徨,朝廷大軍兩敗於他,精銳喪盡,誰曾想一舉殺出個李維正,讓他燕王功虧一簣,現在李維正已經在朝廷中站穩了腳,強大的軍事實力,高超的政治手段,使他燕王入主朝廷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他怎麼能不著急?怎麼能不焦躁?

    盛庸已經意識到,勝利的天平已經倒向了朝廷這一邊,無論兵力還是政治基礎,燕王都遠遠不能和朝廷相比,或許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是對他唯一有利的選擇了。

    盛庸輕輕搖了搖頭,他知道燕王並不是想不到這一點,而是不甘心,燕王不甘心就這麼輕易地退出奪嫡之路。

    「稟報大將軍,兵部有飛鴿傳書到!」

    一名軍士將一管鴿信呈了上來,盛庸見鴿信竟是紅色,不由微微一怔,他急忙取過信展開來,信是李維正親筆寫來,內容很簡單,要求他在山東戰場盡可能地纏住燕王,配合陝西的作戰,不管燕王以何種方式撤退,都不要草率追擊。

    「高明!」

    盛庸失聲喊了出來,他忽然明白了李維正極為高明的戰略佈局。

    關中自古就是帝王龍聚之所,它北是黃土高原,山勢起伏,行軍艱難,南被終南山隔斷,東拒黃河,從中原進入關中,要麼從北方繞道隴右走鳳翔入關,要麼走潼關直接進入關中,自古就為易守難攻之地,自漢唐千年來,關中一直就是全國的政治中心,但唐末以後隨著農民起義和軍閥的屢屢沉重打擊,同時氣候也開始變冷,關中便漸漸失去了全國的中心地位。

    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他卻非常重視關中的地位,曾不止一次考慮過遷都關中,為此他還把自己的第二個兒子朱樉封到關中為藩王,只可惜朱元璋一直被北元所累,始終無力遷都西安。

    此時的關中已被秦王佔據了,他強令關中及陝西各地的官府向他臣服,並不斷加重稅賦,以滿足他本人窮奢極欲的生活以及龐大的軍隊開支,秦王的兵力曾一度擴充到了二十多萬,但由於不斷有士兵逃亡和屢戰屢敗,秦王的兵力只剩下十萬人,基本上都集中在關中一線,其中在潼關就集中了五萬大軍,嚴防死守燕王西進,晉王毫無抵抗的滅亡使朱樉膽寒了,堂堂的晉王竟被自己的親侄兒一箭射死,朱樉也彷彿看到了自己被殺的那一天,他一方面命大軍死守潼關,另一方面將自己關入王宮尋歡作樂,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他要在自己滅亡前享盡人間的一切榮華富貴。

    他身邊的有識之士對他失望了,一個個先後離開了他,相反,一大批阿諛奉承之徒環繞在他周圍,沒有人關心秦王的前途,他們只管把自己腰包撈足,無數農民被逼得家破人亡,遠走他鄉,關中民生一片凋敝,**也很快蔓延到了軍中,層層盤剝、官官剋扣,秦王之軍士氣低迷之極,黑暗籠罩在關中上空。

    這天一早,西安城的城門緩緩地打開了,早已等候在城外的百餘名商賈農民一湧而入,慌得守城的士兵連聲大喊:「不要擠!一個一個,交了錢再進去。」

    在士兵刀槍的驅趕下,進城的百姓很快排成了長隊,一個一個交錢進城,這時一輛馬車飛速駛來,守城的軍官眼睛一亮,帶領幾名士兵揮舞著長刀攔住了馬車,軍官厲聲喝道:「是哪裡來的馬車,一定是燕王的奸細?」

    馬車停下,這時馬車旁一名年輕男子上前,塞給軍官一錠銀子,低聲道:「我們是生意人,不是燕軍的奸細,一點小意思,軍爺拿去喝茶。」

    軍官掂了掂,這錠銀子至少重五兩,他頓時眉開眼笑道:「我說呢!潼關防備嚴密,哪裡可能有奸細進來。」

    他一揮手,「放行!」

    馬車繼續前行,很快便進了城,年輕憤恨地罵道:「一路上都是要錢的官兵,簡直比強盜還狠!」

    馬車內,邵聞達望著大街兩旁冷清的店舖和神情沉重的行人,他不由搖搖頭歎口氣道:「想不到我才離開一年多,西安城便凋敝如此,秦王真是腐朽之木,不可雕也!」

    年輕人騎馬上前低聲在車窗外問道:「先生,我們是直接進宮見秦王,還是先去正和堂?」

    「當然先去正和堂。」馬車立刻調了個頭,向城西而去。

    正和堂是一家藥鋪的名字,是西安城十分有名的藥鋪,同時也是遼東軍在關中地區的情報總部,藥鋪大掌櫃叫做孫淵,是李維正最早的情報總管孫濟的弟弟,負責整個關中地區的情報收集和傳遞,目前遼東軍在關中和陝西地區共有情報人員約兩百餘人,既有官府的大員、軍隊的將軍,也有普通商人,乃至腳夫走卒,深入到各個階層、各個角落,形成了一張嚴密的情報網,所有重要的情報都及時發出,使李維正對西安府的情況幾乎瞭如指掌。

    所有的情報人員都是由正和堂的大掌櫃孫淵掌控,孫淵已經接到了京城的通知,不日將有李維正的特使前來西安府拜見秦王,但他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居然會是邵聞達。

    「怎麼,覺得我不能勝任嗎?」

    邵聞達看出了他眼中的疑惑,他坐下來便笑問道。

    孫淵搖了搖頭,歎了一聲道:「所謂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大人派先生來,就說明他已經完全把秦王摸透了,我是不得不佩服啊!」

    邵聞達微微笑道:「那是當然,有你們每天傳來的情報,大人當然是一切都瞭然於胸,不過如何能見到秦王,卻需要你來安排了。」

    「先生請放心,秦王宮的大總管董世賢早被我們收買了,願意替我們效勞,他極得秦王的信任,前天我已經找過他,他一口應承,會將一切都安排好。」

    「董世賢不是原來養馬的那個太監嗎?他那種人居然也當大總管了。」

    邵聞達冷冷笑了一聲,便道:「那好吧!你盡快聯繫他,我想明天就見到秦王。」

    秦王宮內歌舞昇平,絲竹聲整日繞樑不絕,渴了飲美酒,餓了品珍饈,吃飽喝足便找來美姬絕色宣洩『淫』欲,累了便像豬一般沉沉睡去,日久天長,朱樉的身體也越來越虛弱,腦子也越來越遲鈍,所有的政務都交給近臣去處理,但只有一件事朱樉卻死死抓在手中不放,那就是軍權,他知道,如果軍權也丟了,那就是他的死期到來。

    下午,朱樉剛剛和兩個侍妾在房間裡鬼混完畢,精神疲憊之極,在床上閉目養神之時,他的大總管董世賢悄悄走上前低聲諂笑道:「殿下,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什麼好消息?」朱樉浮腫不堪地眼睛慢慢睜開了一條縫。

    「李維正的特使來了,要和殿下做一筆交易。」

    「李維正!」朱樉『騰!』地坐了起來,急聲道:「特使在哪裡?我要立即見他。」

    儘管李維正曾經是朱樉的生死對頭,但此一時彼一時,李維正滅了藍玉,掌握了朝廷大權,實力雄厚,而且剛剛聽說他又做了宰相,朱樉對他是害怕之極,甚至超過了燕王,現在李維正派特使來了,還要和他做筆交易,這怎麼不讓他喜出望外,他彷彿看到了一線希望。

    董世賢苦笑了一下,又道:「殿下,特使就是原來的邵先生,希望殿下見到他時不要太驚訝。」

    「邵先生,哪個邵先生?」朱樉已經有點想不起來了。

    「就是殿下原來的幕僚邵聞達。」

    「是他!」朱樉頓時怒道:「他還有臉來見我嗎?」

    「殿下息怒,奴才以為邵先生來,對殿下是有利而無害,正體現了李維正的誠意。」

    朱樉一陣糊塗,茫然地問道:「這有什麼誠意?」

    董世賢笑道:「殿下想一想啊!邵先生原來是殿下的人,卻投靠了李維正,如果李維正不把這件事交代清楚,你們怎麼談交易,所以他才派邵先生來,就是想和殿下消除彼此間的芥蒂。」

    「原來是這樣,你說得有道理。」

    朱樉點了點頭,他急著要聽李維正的條件,便不再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吩咐道:「那就讓他進來見我。」

    片刻,邵聞達走了進來,跪下泣道:「舊人邵聞達拜見殿下!」

    朱樉為了得到李維正的交易,他已經不再介意邵聞達背叛他的事情了,現在邵聞達再哀哀哭泣,情真意切,朱樉的心也不由軟了一點,便歎口氣問道:「你當初為何要背叛我?」

    邵聞達收了眼淚,驚訝道:「殿下何出此言,屬下從來就沒有背叛過殿下,只是被燕王所迫,才不得已離開了殿下,絕對談不上『背叛』二字。」

    朱樉一怔,連忙道:「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老四怎麼逼迫你了,你給我從實召來!」

    「殿下是知道的,屬下曾經開過一家酒樓,生意做虧了,這時一個大商人不停借錢給我,最後我負債纍纍,這時他才露出真面目,他竟然是燕王的人,逼我與燕王合作,否則他就會殺了我全家,屬下痛苦不堪,既不想背叛殿下,又害怕他們對我家人不利,萬般無奈,只好帶著家人遠走高麗,想在那裡隱姓埋名,了此殘生,不料一個偶然的機會被李大人認出來,他不計前嫌,委以我重用,屬下便在高麗做了戶部侍郎,這次李大人特地把屬下從高麗找來,讓我出使西安府。」

    朱樉有些不可思議地問道:「你現在是高麗的戶部侍郎?」

    「正是這樣。」

    邵聞達把一塊在高麗為官的玉牒交給朱樉,朱樉接過,只見上面用漢字刻著:「戶部侍郎邵聞達。」

    玉牒上的字跡已經有些年頭了,顯然不是最近才刻,朱樉這下相信了,他點點頭道:「原來是這樣,這些年我錯怪你了,其實你可以告訴我,我幫你還錢,再派人保護你全家,你也用不著隱姓埋名去高麗,哎!」

    邵聞達垂淚道:「謝殿下之恩,屬下當時很害怕,連夜逃走,沒有想到要找殿下保護。」

    「好了,過去的事情就不提了,談談李相國的交易,我很感興趣。」

    「是!」邵聞達從懷中取出一信,遞給朱樉道:「這是李相國的親筆信,請殿下過目。」

    朱樉接過信,只見信封上寫著:『兵部尚書、五軍大都督李維正至秦王殿下。』顯然寫這封信時李維正還沒有成為相國。

    信的內容很簡單,就是邀他出兵,與河南的平安夾擊山西燕軍,作為報答,李維正保證在燕王滅亡後不削他的藩,讓他仍在關中為王。

    朱樉眉頭一皺,讓他出兵,他手上只剩下十萬大軍,如果在山西打沒了,他還有什麼依仗?遲疑一下,他吞吞吐吐道:「這個……能不能還有商量的餘地?」

    「殿下,燕王親率二十萬大軍南下,被盛庸牽制在山東,而北平的軍隊又要防止遼東軍出山海關,所以絕對不敢輕舉妄動,現在山西只有朱能的十萬軍隊,而且大部分都是晉王的降卒,軍心不穩,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平安二十萬大軍從河南渡河北上,而殿下的軍隊出潼關從西面夾擊,這樣朱能必敗無疑,殿下就放心吧!」

    這時,朱樉忽然見董世賢向自己施了一個眼色,他連忙道:「先生請稍坐,我去更衣就來。」

    幾名侍妾扶著朱樉來到後面房間,董世賢從後面跟了進來,朱樉便問他道:「你有什麼話要告訴我?」

    「殿下,這是一次和李維正和解的機會,奴才擔心殿下拒絕,所以提醒殿下。」

    朱樉歎了口氣道:「其實我也知道是機會,可是擔心李維正讓我們打先鋒,消耗兵力,我就這點本錢了,如果沒了,我拿什麼保護自己。」

    「殿下多慮了,其實殿下可以積極出兵,但消極作戰,聽說平安是個急性子,等他和朱能打得差不多了,然後殿下再去收俘,打掃戰場,這豈不是一舉兩得。」

    朱樉恍然大悟,「你說得對,我只要出八萬軍便可,駐紮在平陽府一帶,有任何風吹草動,我便立即返回關中,這樣就不會有什麼損失。」

    說到這,他眉頭又一皺道:「只是我和李維正結仇極深,他真的會放過我嗎?我很擔心。」

    「殿下,這件事可以問問邵先生,他畢竟是殿下的舊人。」

    朱樉點點頭,又回到了內殿,他坐下來便道:「李相國的條件我同意了,我會按照他約定的時間出兵,不過我想私下問一問先生,李相國他真的會不計前嫌,放過我嗎?」

    邵聞達微微笑道:「殿下請放心,於公於私,他都會放過殿下。」

    朱樉精神一振,「此話怎講?」

    「殿下,李維正現在已經是大明宰相了,宰相肚裡能撐船,他應該有這個肚量,再者殿下雖然和他有舊怨,但也不是什麼血海深仇,說起來當年廣東之事還是殿下吃虧得多,他當然可以不計較。」

    朱樉一想,此話說得也對,確實如此,自己和李維正並沒有什麼血海深仇,當年自己不少人還被他殺了,趙無忌、虞光清、譚雁翎等人都是死在他的手上,自己還因此被父皇一度削藩,應該是他李維正佔了大便宜,朱樉一顆心放下,又笑道:「那於私又怎麼說?」

    邵聞達向兩邊侍女看了一眼,道「這件事我只能私下告訴殿下,不可讓旁人知曉。」

    朱樉連忙把命侍妾退下,便問道:「先生請說!」

    邵聞達壓低了聲音道:「我猜李維正是想另立新帝,但又怕朝廷和宗室強烈反對,所以他想找一個有資歷的藩王替他壓制住宗室的反對,而殿下是先帝長子,最符合他的條件,所以他才看中了殿下,這件事殿下心裡有數便可以了,切不可外傳!」

    朱樉醒悟了,一定是這樣,自己還有可利用的價值,他李維正當然不會放過,朱樉心中頓時喜出望外,這樣一來,自己後半生的榮華富貴不就保住了嗎?

    想到這裡,他欣然對邵聞達道:「先生仍念舊情,讓我感激不盡,請先生轉告李相國,我願意和他結盟,按時出兵山西,而且將來他的一切決策,我都會大力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