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官途

卷六 潛龍出海 第二百五十四章 該硬時硬 文 / 高月

    第二百五十四章該硬時硬

    盛庸最終沒有能保住他的軍隊,建文二年四月,黃子澄再次來到濟南,宣讀了朱允炆的聖旨,加封李景隆為天下兵馬大都督,大明軍隊皆受其節制,同時授予他整兵權,凡不服調度者就地免職,李錦隆拜受了大都督印璽,他立刻下達了他作為大都督的第一道命令,責令盛庸交出軍權,盛庸無奈,只得黯然交給他最後的五萬軍。

    緊接著,李景隆又下令郭英和吳傑兩位都指揮使率軍來山東匯合,當二十餘萬山西和陝西軍來到山東後,李景隆便以挑選精兵為由,將兩支軍隊奪為己有,並重新任命了大將率領,兩位都指揮被架空了,很快被任命了閒職,就這樣,經過兩個多月的整合,北伐大軍又達到了六十萬人之眾,甚至超過了上一次。

    手中大權在握的李景隆再一次驕狂起來,他開始一次又一次地向朝廷要錢要糧食,他心裡很清楚,朝廷在京師附近的軍隊已經不足二十萬了,可以說,他掌握了大明傾國之軍。

    甚至朱允炆催促他北上的聖旨也被他扔到一邊,公開對宣旨官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六十萬大軍,甚至超過了濟南的人口,李景隆開始有了一種傲視天下的感覺,似乎在他眼裡,燕王不過是一隻螻蟻,他一腳便可以踩死,秦王、晉王不過是關在籠子裡的狗,就等他拿棍子去收拾。

    不過他現在最不爽的就是臥榻之側的打鼾者,同在山東,就離他的大軍三百里外還有另外一支軍隊,而且這支軍隊在上次的戰役中竟接收了陳暉十餘萬山東軍,這件事令他耿耿於懷。

    或許是給朝廷的戰報編得太圓滿了,連他自己都相信了,他相信上次的戰役並非是他用兵不力,他甚至相信他在良鄉確實是腹背受敵所致,是因為陳暉擅自撤軍才導致他的失敗,現在李景隆急欲獲得一次證明,證明他用兵不比任何名將差,

    大都督府裡燈火通明,數十桌酒席擺滿了大廳院子,幾百名將領匯聚一堂,他們大口吃肉,開懷暢飲,盡情地享受李景隆對他們的拉攏,大廳上,李景隆很優雅地用小杯喝酒,瞇著眼睛聽取部屬們對他的恭維。

    「能領六十萬大軍出征,歷史上也寥寥可數,我記得只有秦國的王家父子有過這種殊榮。」

    「王家父子算什麼,他戰戰兢兢才敢領兵,哪裡像大都督這樣從容自信,連皇上的旨意也都是一句話彈回去,『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這是何等威武,試問我大明開國至今,有哪個大將這樣說過?」

    「你是健忘,那年先帝命李維正回京述職,他不就這樣說的嗎?高麗內亂,他無法回京。」

    「呸!李維正一個縣衙小吏出身,他能和大都督比嗎?大都督可是皇親國戚,名門之後,中原大戰,他不過像只看家狗一樣的龜縮在遼東,他敢出來爭天下嗎?」

    李景隆聽到李維正這個名字,他忽然想起當年在武昌時和他第一次見面,那時他不過是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現在居然也成了一方諸侯,李景隆心裡十分不舒服,他便冷笑一聲對眾人道:「你們說,假如我命李維正來見我,他肯過來嗎?」

    眾人面面相視,誰也不吭聲了,大家恭維歸恭維,可心裡都跟明鏡似的,李景隆奪了盛庸權,奪了郭英和吳傑的權,這時候李維正若還來,則真是傻了。

    「怎麼都不說話了?」李景隆不高興地問道。

    一名將領乾笑一聲道:「大都督的威名如皓月當空,怎是李維正那種微末螢火所能比,大都督不妨試一試,畢竟他也是朝廷之軍,大都督的命令他不聽,則就是公然抗旨,這個問題他總該會考慮一下吧!大家說是不是這個理?」

    眾人也隨聲附和道:「柳將軍所言極是,大都督不妨試一試,我等願替大都督效命。」

    李景隆將杯中酒一飲而盡,冷然道:「我倒真想試一試!」

    酒宴散了,李景隆在書房裡面對著地圖沉思,他曾經在山東為都指揮使,對山東地勢頗為熟悉,沉思良久,他決定命軍隊攻打蓬萊,只要拿下蓬萊,李維正在山東就無立足之地,只能灰溜溜返回遼東,這樣,自己北伐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

    這時,軍師毛華匆匆走進房間,他躬身行一禮道:「大帥是找我嗎?」

    「我來問你,我想教訓一下李維正,你看是否可行?」

    毛華一怔,他試探著問道:「大人為什麼想著對付李維正呢?」

    「他佔據山東半島,我舉得對我是個威脅,尤其陳暉那十二萬大軍,他說拿就拿了,根本就沒把我放在眼裡,不教訓教訓他,他便以為天下無人了。」

    毛華心中暗暗歎息一聲,這個李景隆才是以為天下無人了,不過他現在也不敢拂李景隆的意,他沉吟一下便道:「大帥,為何不先禮後兵呢?」

    李景隆一怔,毛華又繼續道:「既然李維正自稱是朝廷軍隊,那大帥作為天下馬兵大都督,命他交出山東軍隊也是名正言順,若他不肯交兵,那時大帥再出兵教訓他,對朝廷,對天下也是交代。」

    李景隆想了想,確實有道理,先禮後兵,自己就佔了道義上的優勢,想到這,他得意地笑道:「聽說李維正錢糧極多,我拿下他,一則可以教訓他蔑視朝廷的無禮,二則我也能弄些錢糧來補充軍隊不足,就依你的意思,我們先禮後兵,先命他出錢出兵來助戰。」

    三天後,李景隆的使者抵達了蓬萊縣,他的運氣很好,恰好此時李維正就在蓬萊縣,他正在親自重新整編陳暉投降而來的十二萬山東軍,正是有了這十二萬軍隊,使得李維正因為戰線拉得太長,兵力不足的問題迎刃而解,他不願意過多地使用高麗僱傭軍,高麗僱傭軍是用來給他種田開礦,真正打仗,他就不想把高麗人引到中原來。

    應該說把精銳的朝廷軍為己用,是李維正一直在尋求的兵力解決辦法,遼東偏僻,他沒有那麼多兵源,也沒有那麼多時間來訓練,而他知道歷史上李景隆兩次大敗,數十萬訓練有素的大軍成為了逃兵,這就是他取之不竭的兵力之源,經過數年的積累,現在他的總兵力已經到四十餘萬人,應該說他完全有能力參與和燕王的爭奪天下了,他現在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等,等最後的時機來臨。

    「大人,我笑當今皇上實在是糊塗之極,竟然把社稷江山押在李景隆這樣的紈褲子弟身上,先後把近百萬大軍交給他,如此,朝廷焉能不敗?」

    邵聞達正在和李維正商量下一步的行動,他也看出來了,朝廷正處在一個極其危險的境地,朱允炆的用人不當,將導致他最後不可避免地失敗。

    李維正淡淡一笑道:「他不光是用人不當那麼簡單,他太心慈手軟了,在殘酷的權力鬥爭中居然念念不忘親情,還一味講什麼信譽,去年我就告訴他,讓他把在京的藩王一網打盡,他卻擔心失去信譽,不肯動手,最後放虎歸山,從那時我就知道,他成不了大事,成大事者,該硬則硬,該軟則軟,道德信譽不過是種手段工具罷了,可我們這位皇帝,該硬的地方不硬,一味要講仁義治國,結果到現在連稅賦都收不上來,最後還跑來問我要錢。」

    邵聞達點點頭道:「大人說得對,這一點燕王就做得很好,軟硬兼施,文武相濟,如果沒有大人,這個天下肯定非燕王莫屬,只可惜燕王辛苦忙碌一場,到頭來卻給大人做了嫁衣。」

    兩人正談話時,一名親兵進來稟報道:「大人,李景隆遣使者來了。」

    李維正微微一笑道:「邵先生猜猜看,李景隆遣使者來做什麼?」

    邵聞達沉思一下,不由啞然失笑道:「莫非他也想讓大人在他帳下聽令不成?」

    「我猜十之**就是這個意思,臥榻之側,豈容他人打鼾,他被六十萬大軍沖得糊塗了,來人,請使者進來。」

    片刻,一名使者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了進來,他也不行禮,昂聲道:「奉天下兵馬大都督李大人之命,特命遼東總兵李維正即刻去濟南府參見大都督,不得耽誤!」

    李維正冷笑一聲道:「你是什麼人,見我竟敢不跪?來人,先打斷他的腿!」

    幾十名親兵從大帳兩邊一湧而上,亂棍齊下,當即把報信使者的腿打斷,使者慘叫著倒在地上,李維正這才問道:「李景隆的軍令在哪裡?」

    使者痛苦萬分地從懷裡摸出一封信,「總兵大人,這就是大都督的信。」

    一名親兵上前拿過,交給了李維正,李維正看也不看,隨手把信撕得粉碎,冷冷地對使者道:「你回去告訴李景隆,他再敢放屁,我就立刻和燕王聯手,讓他真正嘗一嘗什麼叫腹背受敵!」

    說罷,他一揮手,命令左右道:「把這個人給我扔出去!」

    幾名膀大腰圓的親兵上前,像拎小雞一樣,把地上的使者拎出了大帳,這時,邵聞達有些擔憂地道:「大人,我擔心李景隆真的不識時務,派大軍來進攻大人,那時該怎麼辦?」

    李維正不屑地一笑道:「你就放心吧!他若敢來,我就給他迎頭一棒,讓他清醒一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