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明官途

卷六 潛龍出海 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上有恙 文 / 高月

    第一百九十六章皇上有恙

    朱漆銅門轟隆隆的打開了,朱允炆在兩隊的侍衛的簇擁下,走進了後宮,他腳步飛快,低著頭,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事實上他心中非常擔憂,前幾天內宮傳來了消息,皇祖父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曾經昏迷了整整一天一夜,御醫也束手無策,只能祈禱老天保佑皇上早點康復。

    朱允炆也知道皇祖父倒下的原因,在突然得知藍玉抗旨不歸的消息,皇祖父在驚怒之下暈厥倒地,那麼說,皇祖父想清洗軍隊的傳言是真的,否則不會這樣怒極攻心,這幾天,京城中流傳著一個小道消息,說皇上準備在鳳陽舉行諸王演兵只是一個借口,真實用意是想把軍中老將一掃而空,這個消息雖然荒唐,但有一點卻是真的,那就是大批錦衣衛已經奔赴鳳陽,到目前為止,鳳陽那邊沒有半點消息傳來,據說是演兵需要封鎖消息,但朱允炆還是隱隱意識到,先期抵達鳳陽的馮勝等人極可能已經被控制住了。

    在他進駐東宮才剛剛一年,一場政治風暴眼看要在大明悄悄捲起,為此,朱允炆非常憂心焦慮,他來到朱元璋的寢宮前,耐心等候著,早有太監前去稟報。

    朱元璋的寢宮裡瀰漫著刺鼻的藥味,十幾個御醫坐在側殿裡,愁眉苦臉地翻找醫書,他們不是不知道朱元璋病在哪裡?可是誰敢說,勸他從此不要再操勞國事?這不等於是勸皇上退位嗎?話雖簡單,可腦袋卻保不住了。

    朱元璋已經醒來,一個妃子正坐在床邊餵他喝藥,這一場大病將朱元璋的身體幾乎摧毀了,他骨瘦如柴,頭髮完全花白了,事實上這場病只是一個導火線,將他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宿疾一併爆發,他在病床上整整躺了五天,御醫已經殺了五六個,可病情還是沉重,一點康復的跡象都沒有。

    朱元璋是在得到藍玉抗旨不歸的消息後大叫一聲暈倒,在他看來,藍玉抗旨,這和造反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關鍵是藍玉在貴州,那裡有三十萬屯軍,大部分都曾是他的老部下,朱元璋意識到自己犯下了一個決策性的錯誤,他萬萬沒有想到藍玉會猜到他的企圖,會有勇氣抗拒他的聖旨,正是他沒有想到,所以他現在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放虎歸山了。

    朱元璋虛弱地倚躺在床頭,平靜地聽著蔣瓛的匯報,他病倒後,幾乎所有的奏折都由皇太孫朱允炆代批了,除非遇到一些重大的事情,便會來向他稟報,但惟獨有錦衣衛的事情,朱元璋還是一手過問,沒有交給朱允炆。

    蔣瓛跪下行了一禮,恭恭敬敬道:「稟報陛下,馮勝、傅友德、常升、王弼,還有普定侯陳垣、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武定侯郭英、靖寧侯葉升、東川侯胡海、會寧侯張溫等等皆已被錦衣衛控制,陛下名單中的四十三人,已有三十五人被拘押在鳳陽。」

    「那唐勝宗和張龍呢,他們來了沒有?」朱元璋吃力地問道。

    蔣瓛遲疑一下道:「延安侯唐勝宗、鳳翔侯張龍在貴州督導屯田,聽說他們本來也要奉旨前來觀看諸王演兵,但被藍玉攔住了。」

    朱元璋臉色刷地慘白,唐勝宗和張龍皆是藍玉老部下,他們二人手握貴州屯兵大權,現在二人不來,也就意味著藍玉已經完全控制住貴州了,朱元璋劇烈地喘了幾下,忽然竟吐出來一口血。

    「皇上!皇上!」蔣瓛和旁邊餵藥的皇妃都驚呆了,蔣瓛急聲大喊:「御醫,御醫快來!」

    十幾個御醫飛奔而來,朱元璋長長地出了口氣,一揮手低微聲道:「你們都下去,朕還有話要說。」

    十幾個御醫面面相視,只得退下去,朱元璋強打精神又對蔣瓛道:「你要抓緊時間收集他們謀反的證據,如果實在證據不足,就定馮、傅二人謀反,其他人則為同謀,朕派左都御史詹徽前往鳳陽,這件案子你在暗,他在明,要盡快辦妥它,知道嗎?」

    「臣遵旨!」

    這時朱元璋見一名太監欲言又止,便看了他一眼,太監連忙上前道:「回稟陛下,皇太孫來了。」

    朱元璋知道朱允炆是有不能做主的奏折來請示,便點點頭,示意太監去傳旨召見,他又對蔣瓛道:「你去吧!」

    「臣告退!」蔣瓛慢慢退了下去。

    朱元璋又喝了幾口藥,這才揮了揮手命皇妃退下,他閉目養了一會兒神,可腦海裡卻忍不住想著該如何對付藍玉,他現在也很為難,藍玉只是推說屯田太忙,無暇參與鳳陽演兵,他並沒有真的造反,或許只是在觀望,如果逼急了他,很可能他就真的反了,其實朱元璋最擔心的是藍玉和沐春聯手,那麼整個大明的西南也就完了,這種情況下,他更不會讓馮勝等大將去剿滅藍玉,如果他們掌了兵,說不定四川、湖廣也會跟著造反,而如果讓諸王去鎮壓,朱元璋又擔心他們不是藍玉的對手,藍玉進退的時機掌握得極為精妙,可見他身邊有高人相助。

    此刻朱元璋感覺自己竟到了一生中最凶險的一刻,他有些束手無策了。

    就在他閉目思考的時刻,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靠近了他,隨即停住了,只聽朱允炆跪地的聲音,「孫兒允炆參見皇祖父。」

    「孫兒起來吧!」朱元璋微微睜開眼,溫和地笑問道:「又有難事不決,要來問朕嗎?」

    「是!孫兒有三件難事不決,特來請示。」

    朱允炆從旁邊太監的盤子裡取過幾本奏折,稟報道:「第一件事是戶部葉尚書請奏,言京師倉稟陳糧多有霉爛,懇請皇上批准放陳糧四成,以平價濟天下貧民,因此奏折涉及三百萬石糧食,孫兒不敢做主,特來請示。」

    朱元璋點了點頭,「葉尚書心繫天下貧,其心可嘉,但也用不著放三百萬石,可放一半,另一半充作軍糧,同時免軍戶今年的賦稅,另外,已有多人提出放寬禁酒令,朕也知民間私釀酒難絕,可以放開用甘薯來釀酒,但米酒仍然禁絕。」

    「孫兒明白了。」朱允炆又取出一本奏折道:「這是戶部侍郎傅友仁的奏折,說民間已經普遍用銀,寶鈔除了官府用外,民間幾乎都不收了,而官府所定鈔銀比例和民間實際已完全失衡,官府仍是一兌一,但民間實際上已是一兌十,江浙等地甚至更高,傅友仁懇請皇上廢除寶鈔發行,孫兒不敢做主。」

    「這有什麼不敢做主。」朱元璋陰沉著臉令道:「來人!

    立刻有兩名侍衛上前,朱元璋的聲音不高,但絕不容情,他冷聲命道:「傅友仁妄議國本,拉到午門外杖斃,家人發配嶺南充軍。」

    他隨即又令道:「再傳朕的旨意,民間嚴禁用銀,違令者立斬,凡查出一縣有私用銀百兩以上者,知縣同罪!」

    朱允炆嚇得一聲不敢吭,他暗暗後悔,早知道他就駁回傅友仁的奏折,他也有改革寶鈔的想法,便借傅友仁的奏折來試探,卻沒想到竟把傅友仁推入了死地,他想求情,可又不敢。

    朱元璋閉眼又休息了片刻,這才問道:「第三件事是什麼?」

    「回稟皇祖父,第三件事是入春後倭寇再起,瘋狂更勝從前,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紛紛告急,上月倭寇攻打雷州,百戶李玉、鎮撫陶鼎戰死,海路糧船在浙江被襲,損失二十艘糧船,各地沿海皆損失慘重,不過……」

    「不過什麼?」朱元璋睜開了眼睛。

    朱允炆猶豫一下,還是說了出來,「不過孫兒聽說倭寇同樣也寇遼東,卻被遼東總兵李維正誘敵深入,最後在海上全殲一百艘倭寇船,斬首千人,生俘三百餘人,正在押解進京的路上。」

    「你這個消息是來自他給你的述職報告吧!」朱元璋笑了笑道。

    「是!兵部的報告還沒到來,孫兒不敢正式稟報。」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便對朱允炆道:「對付倭寇是防打結合,首先要考慮防禦,可命魏國公徐輝祖去浙江防倭,再命安陸侯吳傑去福建防倭。」

    「孫兒記住了。」其實朱允炆關心的是皇上怎麼安排李維正,李維正在述職報告中說現在自己和軍隊最欠缺的就是實戰經驗,希望他能說服皇上准遼東水師前去平倭,朱允炆本來是想提此事,當剛才朱元璋輕描淡寫便將傅友仁殺了,他不敢再多言了。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見他欲言又止,知道他想說什麼,便問道:「你真的相信他嗎?」

    朱允炆不知道祖父為何要問這句話,他半天答不出來,朱元璋卻微微歎道:「朕知道藍玉囂張、狂妄,桀驁不馴,但從未想過他會真的造反,朕沒想到的事情,它偏偏就發生了,從藍玉身上朕就看出來了,其實這些帶兵大將個個都有反意,他們都在想,連朕這個放牛娃、窮和尚都能當皇帝,何況他們,他們當然平時老老實實,可一旦條件允許,他們都會起兵造反,所以對李維正你也不要太相信了,這個人心機很深,你也要防著他一點。」

    朱允炆忽然跪倒在地,低聲泣道:「皇叔們個個擁有重兵,窺視皇位,一旦皇祖父百年之後,孫兒無可用之人,無可用之兵,又該如何自保?」

    朱元璋半天沒有說話,他望著朱允炆,忽然長長地歎了一口氣,揮了揮!這件事讓朕再好好考慮考慮。」

    兩個時辰後,朱元璋從內宮傳出了旨意,加授遼東總兵李維正為奉國將軍、水師都督同知兼外海防禦使,全面負責在外海對倭寇進行征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