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刺明

第一卷 第373章 砸錢!拚命發展海軍! 文 / 拉丁海十三郎

    第373章砸錢!拚命發展海軍!

    十二月三十,除夕。

    一大早,張准就騎馬回到了鰲山城。生夏宗的主要內政人員,都在這邊辦公。今天儘管已經是除夕,但是,他們白天還是要辦公的。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千頭萬緒的事務,不抓緊時間,是絕對處理不完的。

    「大人!」

    「大人!」

    「大人!」

    接到張准到來的消息,王銘宇、劉航、楊立仁、劉寶玉、侯山平等人都出來迎接。他們一個個都樂呵呵的,滿臉的笑容,就連骨瘦如柴的侯山平,都笑得好像是彌勒佛一樣。

    他們滿臉的歡樂,當然是有原因的。張准此次的江南之行,收穫之豐富,實在是出人意料啊!半個月的時間,就撈回了三十萬兩的銀子,還有其他的大量物資。連他們都覺得,以後是不是要常常慫恿張准到江南去打劫一番——來錢實在是快啊!

    「大家辛苦了。」

    張准言簡意賅的打著招呼。

    說罷,就帶著大家,進入白宮的議事廳,忙碌開了。

    除了提前恭祝大家新年快樂之外,張准首要的工作,自然是審閱過去一年的統計報表,還有就是安排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本來這些事情,應該是在從江南返回以後,就立刻進行的,但是被孫榮魯突然打擾了,結果拖到了除夕這一天。

    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鰲山衛的實際人口,增加到了七萬餘人。靈山衛的實際人口,增加到了五萬餘人。兩衛加起來,總人口超過了十二萬人。這些都是登記在冊的數字,還有些流動人口,如外來的商人等,是不登記註冊的。全部的人口加起來,應該超過十三萬。

    鰲山衛目前已經開墾的土地面積,超過六十萬畝。靈山衛已經開墾的土地面積,超過五十萬畝。兩衛加起來,總共擁有耕地一百一十萬畝。在去年,兩衛總共不到五十萬畝的土地。足足翻了一番有餘。目前,他們還在組織人力,不斷的開墾新的耕地。

    截止十二月下旬,王銘宇他們收到的商業稅,大概有一千三百多兩銀子。這些銀子,和張准的外快相比,當然不值一提。但是,他們都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開端。隨著越來越多的商舖在虎賁軍的控制範圍內落地開花,他們收到的商業稅,會不斷的上升的。最樂觀的估計,明年的商業稅,就有可能超過一萬兩。

    農業稅方面,暫時還是只有十月份浮山城的水稻賦稅,總共是兩百萬斤左右。更多的農業稅,要等到明年的六月份冬小麥豐收。農業方面,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玉米、紅薯、土豆、辣椒、番茄等外來的農作物,正在逐漸的推廣。玉米、紅薯、土豆的土壤適應能力的確很強,各地的農戶,將這些農作物種在山邊地頭,它們居然長得不錯。

    有勞動力,有耕地,有糧食,有銀子,明年的發展,應該相當的順利。因此,張准制定的內政方針,其實是很簡單的。明年的發展,主要還是圍繞人口、土地、財政三大塊進行。

    眼下十二萬的人口,顯然還不足夠,還要想辦法吸引更多的人口。鰲山衛和靈山衛,容納幾十萬人是沒有問題的,遠遠還沒有達到飽和的程度。至於土地,鰲山衛和靈山衛的土地面積加起來,有四千多平方公里,換算過來,就是六百多萬畝。一百一十萬畝的耕地,也顯然還沒有達到上限。

    在商業方面,還是要繼續鼓勵和吸引更多的商家,到兩衛來落戶,開設商舖。同時,在工業上,也準備實行一些特殊的政策,鼓勵商人在兩衛積極開展紡織、燒瓷、民用造船、木材、建築等工業,加快兩衛的發展。尤其是木材和民用造船,這是和軍事發展息息相關的。張準不可能依靠軍用造船廠,製造所有的民船。軍用是軍用,民用是民用,最好分開。

    定下明年的主要發展方向以後,張准和他們商議了一些具體的事情,主要是這次江南之行外快的分配。

    這次江南之行,張准撈到了大量的物資,包括銀子、藥材、棉布、茶葉、絲綢等貨物,還有部分的珍稀物資,例如象牙、瑪瑙、珍珠、翡翠什麼的。三七等藥材當然是全部送到水月庵去,繼續煉製雲南白藥。當然,其中的一些人參之類的珍貴藥材,張准留下來了。其他的物資,都儲存在生夏宗的倉庫裡,有需要的時候再用。

    至於銀子,自然是要用的。

    三十萬兩的銀子,張准根本就沒想到要留下多少來壓倉庫。銀子是掙來用的,放在倉庫裡,什麼作用都沒有。明朝的權貴,平時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將銀子存在地窖裡。當崇禎皇帝大喊沒錢的時候,北京城的權貴們卻是藏著大把大把的銀子,一毛不拔。結果,李自成大軍殺來的時候,這些人跟著全部完蛋。

    後世甚至有歷史學家說,李自成在北京城抄家,抄到的銀子,足足有七千萬兩,還不算黃金和其他的首飾。如此巨額的數目,的確誇張,專家的話不能相信太多。不過,就算打個一折,也有七百萬兩,基本上相當於兩年的太倉庫收入了。要是拿出來,給崇禎裝備軍隊,他們也不會跟著覆亡。

    江南的富豪也是。明末的東南半壁,集中了明朝大部分的財富,總資產少說也有幾億兩白銀。他們也是吝嗇的要死,一點都不肯幫國家分憂。結果,當清軍南下,他們全部的家當,最後都落在了清軍的手上,人頭自然也沒有了。要是他們提前將這些銀子變成武器,變成軍隊,或許還能掙扎更長的時間。劃江而治,也不是不可能的。

    有過這樣的教訓,張準是絕對不會做土財主的。在精鹽和玻璃生意上,他有穩定的收入,可以維持日常的軍費開支。因此,這次從江南搜刮回來的三十萬兩白銀,一口氣全部撒下去了。

    第一筆銀子,總共是十萬兩,首先被撥付到薛知蝶的造船廠。

    相關的銀子,其實在改造船隻的時候,已經被撥付下去了。不過,那是額外的支出,是專門用來改造兩個浮動炮台的。這十萬兩銀子,主要是用來造船的。準確來說,是建造蒼山船和劍牙艦。

    從戰略角度來說,張准的地盤比較特別,陸地面積比較小,海洋面積非常大。事實上,明朝的整個山東省,總面積才十六萬平方公里,從全國地圖上看,其實面積是很小的。十三個省裡面,基本上它是最小的。山東半島的陸地面積,包括萊州府和登州府在內,更是只有區區五萬平方公里。

    陸地面積小,那只有向海洋要發展空間。山東半島三面環海,有的是海洋空間。因此,船隻、艦隊、水手、海員,這些都是張准未來發展的重點。其中,目前最關鍵的要點,還是增加船隻的數量。人才的培養,需要一步一步的進行。但是船隻,只要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卻是可以大批量生產的。元朝立國的時候,在短短一年之內,就生產了上千艘的大型船隻,可見中國的造船業,絕對是世界前列的。

    這年代,在東亞大陸,還沒有人跟你搶奪海洋空間。好像濟州島,根本沒有固定的人口,只有被流放的朝鮮囚犯。琉球等地,也只有零星的土著具名。甚至,連台灣都沒有人打主意。即使是鄭芝龍海盜集團,對於海洋利益的認識,也遠遠沒有張准深刻。鄭芝龍目前其實還是蝸居在福建,還沒有大舉的進攻台灣。

    山東半島的陸地面積雖然小,可以控制的海洋面積卻很大。北到遼東半島,東到朝鮮半島、濟州島、日本,南到台灣島,都是可以控制的海洋。要是以後海軍的實力強大了,日本海、琉球群島、太平洋都是海軍的控制區域。南下印度洋、過大西洋,去歐洲,沒有強大的艦隊,那是絕對不行的。

    從戰術角度來說,盡最大可能的提升海軍的戰鬥力,也是滿足生存發展的需要。這次張准前往江南,將江南鬧了個底朝天,還炮轟了南京城,儘管最後張准拍拍屁股走人,官兵連他的尾巴都沒有抓到。但是,此事的後遺症,卻是非常嚴重的。這是在公開挑戰朝廷和皇帝的權威,性質和李自成等人差不多。崇禎皇帝得知此事,肯定是要震怒的,大明帝國的文官集團,也不能容忍張准這樣無法無天。因此,朝廷大軍的反撲,勢在必行。

    鄭芝龍的艦隊,只是朝廷反撲的第一波。在以後,朝廷肯定會派遣更多的軍事力量,要將他張准置於死地。山東距離北直隸的位置實在是太近了,要是佔領了濟南府,就可以直接威脅到京師。為什麼聞香教每次在山東鬧事,朝廷都如此的緊張?就是因為山東的特殊地理位置。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啊!

    而且,山東還有個非常致命的所在,那就是運河。運河是溝通大明帝國南北的生命線。眼下,京師以及九邊的軍隊,大部分的物資給養,都是要靠運河輸送的。要是在切斷了運河……最多三個月的時間,整個大明帝國的北方,就要癱瘓。

    運河從南部的微山湖開始,到北部的黃河,都要經過山東的境內,綿延上千里。由於陝西的起義軍已經進入河南,斷絕了大部分的路上運輸。因此,張准要是切斷運河,基本上就等於是將大明帝國一分為二了。如此可怕的後果,皇帝和朝廷當然不能接受。因此,他們會想盡一切的辦法,盡可能的將張准扼殺。

    大明帝國眼下四處都是火頭,中原的明軍,還有九邊的明軍,都有各自的戰略任務,他們的主力,是無法抽調來對付張准的。但是,在張准的身邊,有一個東江鎮。東江鎮的明軍,有幾萬的人馬。他們是最可能抽調來進攻張准的。而張准對於東江鎮的地盤,也是相當的感興趣。這注定了,兩軍的衝突很快就要發生。

    東江鎮的地理位置,主要包括今天渤海的出海口,以及遼寧省的東南部。從地圖上來看,這裡是韃子的下腹部,很脆弱的下腹部。韃子的主力,都在遼西、瀋陽一帶,在金州衛(今遼寧金縣)、復州衛(今遼寧復縣)、蓋州衛(今遼寧蓋縣)和定遼右衛(又叫鳳凰城,今遼寧鳳城),並沒有太多的兵力。

    要是張准控制了東江鎮,在這裡積蓄力量,然後以一記凶悍的上勾拳打出去,韃子肯定要被打得吐血。韃子要是凶狠反擊,張準可以迅速的將拳頭收回來。韃子沒有海軍,夠不到。等韃子的湊上來,張准再找準機會,狠狠的給韃子一拳。如此反覆,韃子肯定要承受不住,唯有向後撤。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東江鎮目前的控制範圍,主要是一些殘存的島嶼,包括大長山島、小長山島、廣鹿島、王家山島、海洋島等。原來毛文龍據守的皮島,由於朝鮮已經依附了韃子,通過外交途徑要求明軍撤離皮島,結果明軍聽話的撤離了。明軍在放棄皮島的同時,還放棄了鴨綠江口的獐子島。

    從軍事地理上來說,張准要踏上遼東的土地,必須穿過渤海。所有的人員物資都需要通過海路運輸。鑒於韃子騎兵的強大,登陸的虎賁軍,要是沒有三四千人,是無法抵擋韃子的反撲的。韃子肯定不會坐視張准出現。三四千人上岸作戰,對後勤的要求非常高。因此,沒有強大的海軍艦隊,沒有強大的後勤運輸艦隊,是根本不可能的。

    同時,要完全的控制東江鎮,還涉及到一個戰略問題,那就是朝鮮。韃子在朝鮮有駐軍。張准要是進攻遼東,必須首先控制朝鮮。韃子在朝鮮大概有一萬的騎兵精銳,還有數萬的僕從軍。此外,瀋陽地區的韃子主力,還可以隨時增援朝鮮。從瀋陽到朝鮮,韃子的騎兵,兩天的時間就能趕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