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倉城!
一想到這三個字,元馮就心驚肉跳,他越想越覺得羲中這一系列動作的目的就是子萊。
這太有道理了!
用全尚之兵為疑兵,用百甘的軍隊封死豐倉城,用向舉的少部分兵力疑惑、拖延……
無論是哪種情況,元馮都感受到了深深的不安,他立刻下令撤兵。撤兵是要撤兵,可是總要有軍隊掩護。於是元馮留下了寶倉城的守軍和一部分軍隊作為後軍掩護。
這是元馮第三次分兵。
元馮作得沒錯,甚至可以說他作得極有道理。可正是因為太有道理,這一切全都被羲中算準了。元馮不這樣作,他應該怎麼作?率領著倉州三、四十萬軍隊,他哪敢冒險?
要是元馮突然發了神經,他要立功,想殲滅向舉軍後再迂迴突襲羲中的軍隊,那麼一切都會更加微妙。
而最微妙的自然是羲中。
不要說元馮,就算是秋然和至流,他們說不定也會上這個當。、
元馮撤兵兩天後,向舉就派兵把寶倉城圍了,同時他親領大軍繞過元馮後軍的軍營追擊元馮。
眼見熾陽國的軍隊要追擊元馮軍隊,元馮的後軍立刻出兵攔截,可是卻正中向舉的下懷。當天元馮留下掩護的後軍的營寨就被攻佔。
得知元馮退兵,全尚立刻改變行軍路線,直接突襲元馮軍的側翼。
絕倉山。
在倉州,它算不得有名的大山,可在羲中手中它變成了此戰的名山。自此它也成為史書上不得不得的名山。
元馮的軍隊到萬倉城只要五天時間。只要他退到萬倉城就離豐倉城更近,那麼百甘就要倒大霉。
可惜正可等人是絕對不會讓元馮撤退到萬倉城的。
元馮派去增援萬倉城的軍隊經過了絕倉山,可是正可和翔欲根本沒出兵,任由這支軍隊去打百甘。
元馮不知道絕倉山有熾陽國的伏兵,可是他很快就知道了向舉和全尚軍隊的動向。
可此時已經晚了。
現在他有三條路可選。一是帶兵圍殲全尚軍,這支軍隊比較好對付。二是,回兵再與向舉作戰。三是,繼續往萬倉城撤兵。
元馮早已經派軍隊去攔截全尚書,他根本不擔心全尚。而對於向舉呢?他也不擔心,因為他的主力還都在。
元馮自然而然地選擇了繼續撤兵,這是他最保險的路。
可是他哪裡知道這是他的絕路!
要是元馮死不撤兵,羲中非氣死不可。要想解決掉以堅固營寨為依托的元馮軍,羲中非掉幾顆牙不可。
突襲、偷襲,機動制勝,這才是羲中要的。
全尚軍和元馮派去的軍隊打了起來,這時元馮軍已經到了絕倉山下。可是這時正可和翔欲還沒有出兵。
一邊是絕倉山,一邊是平原。
這樣的地形,不是伏擊的最佳地形。他不是,可是對於熾陽國的軍隊卻是。
元馮根本沒對絕倉山有太多的疑心,而且他早派去豐倉城的軍隊也根本沒稟報這裡的異常之事。
可當元馮軍行進到絕倉山中間,將士們開始安營紮寨,準備作飯的時候,一切的沉寂變成了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