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靈怪筆錄

第一卷 383第二十四章第十三節 文 / 染血鬼手

    383第二十四章第十三節

    ps:文中一些關於歷史的東西,不乏一些鬼手自己的看法,雖然鬼手也是有根據的,但還希望大夥兒不必太較真哦。

    徐雲德順手抓起幾根木柴投進了篝火之中,看了看跳動的火苗後,方才開口說道:「真沒想到,那匣子竟然是專門用來盛放二十一個法器用的……可為何會落在岑道人的手中呢?從那封印的法陣看來,這岑道人修為極高,他又師出何門何派?另外,皮革上說:『乾坤寶匣,內藏天機,置器其中,和合之數,方顯神威。』這裡所說的天機、神威還有那什麼和合之數,究竟是什麼意思?」

    王長貴推測道:「和合之數的意思,多半就是要我們將那二十一件法器盡數集齊,然後分別按照層序,置放在這個乾坤寶匣之中,到時候自然會降下異象。只不過這岑道人卻也奇怪,他是從何得知這些事情的,又是從何處得來這乾坤寶匣的呢?」

    徐雲德聞言後,一時也沒了言語,只是翻弄著寶匣子,並將紫金葫蘆、陰幡、以及血衣盡數放在了裡頭。說起來這匣子確實也設計的極為精妙,那三件法器皆有一個穩妥的置放隔層,放在裡頭之後正好將那一層填的嚴嚴實實,甚至連一絲多餘的空檔都不曾有。

    然而除此之外,那匣子卻是再也沒有其他古怪的地方了,依舊是灰不溜秋的平平無奇。擺弄了許久之後,徐雲德覺得無趣,便隨手將其丟到了一旁,不再理會。

    繼而,劉萍則是一邊翻開著手中的皮革,一邊開口說道:「二十一個法器各不相同,幾千年間或許也只有在蚩尤的年代曾聚首過,之後便分佈在世間各處,我們手上沒有絲毫的線索,無根無據又如何一一將其尋得?若說那圖騰的遺址我們沒有線索的話,那這些法器就更加無從下手了!」

    王長貴沉思半晌道:「丫頭、徐兄弟,這一連串的事情既然被我們撞見,那便是我們幾人的機緣。另外,不管是圖騰也好,法器也罷,表面上看,似乎都是自行找上了我們,而並非是我們自己尋得的,雖然說起來有些古怪,但我們卻不能不承認,這一切都似乎是被安排好了一般……」

    徐雲德聞言,加之想起這幾年來的一連串事件,不由連連點頭道:「老道說的有理,說不準以後的事情也不用咱們多花費心思,管它圖騰也好、法器也罷,只要到了時機,線索便會自行出現?」

    話說到這兒之後,眾人再次陷入了沉默,唯有篝火還再不停的閃爍著光芒,似乎在嘲笑著劉萍等人的無奈。

    一時無話,無所事事間,只見丁二突然急匆匆的跑了過來,神色間頗有些慌張,只聽他開口道:「村長、主任!村外有一大隊人馬過來啦,這隊伍至少延續了十幾里路,一眼看不到末端,也不知是哪一方的兵,約莫再有半柱香的功夫就能到咱村頭了。」

    孫季聞言後,起身說道:「沒啥好慌的,現如今戰火不斷,說不上是那邊奔赴戰場的隊伍,途徑這兒罷了。走,我隨你去看看。」

    劉萍也連忙站了起來,說道:「正好我也閒著沒事,隨你們一起去吧,不管是哪邊都好,又不是鬼子,不妨事的。」

    「我也去!」徐雲德說這話時候,不忘撇了眼帳子裡的妻兒,見兩個娃娃都安睡了,方才輕輕的歎了口氣,接著道了聲:「走把。」

    於是乎,一行四人便匆匆的去了村頭。剛一出村,便見一道由火把組成的長龍,蜿蜒曲折直通路的盡頭,少說也得十幾里長。暗暗咋舌下,孫季開口道:「怎麼這麼多人,難不成又要打大規模的戰役了?」

    徐雲德歎氣道:「說白了都是自家人,打鬼子的時候還好好的,這怎麼說變卦就變卦了呢,有這窩裡鬥的精力,倒不如去多修路造渠,造福老百姓來的實際些。」

    說話的功夫,那隊人馬的前頭部隊已然是走到了近前。自隊伍裡頭,走出一個彪悍的男子,滿臉的絡腮鬍子,上來便是「啪」的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

    微微打量了一下這人身上的軍服,徐雲德便已瞭然了他們從屬哪方,只是臉上不動聲色的開口問道:「這位兵大哥,咱這地界剛剛發生了大地震,你們怎麼還敢往這兒跑呀。」

    那男子頗為無奈的說道:「沂縣那邊情勢緊張,我們這不是受了上頭的調派,前去支援去了嗎。怎麼,咱這地界發地震了?」

    孫季點頭道:「是呀,下午還有餘震,東邊海岸整個兒都陷進海裡啦,怎麼?這麼大的動靜,你們沒感覺到?」

    那男子摸著腦勺笑道:「我們每天都要行軍百里,可能震的時候,咱還身在遠處吧,所以未能有所感覺。怎麼樣,鄉親們都還好吧?」

    孫季回答道:「咱村子還好,雖然房屋全都倒塌了,卻沒有人傷著,可其他村鎮可要淒慘得多,死傷無數。你們打這條道兒再往北走個三五里路,就能看見啦。」

    那男子神色微驚,想了片刻後,又接著問道:「這位老鄉,敢問咱這地界,距離沂縣還有多遠的腳程?」

    不等孫季開口,徐雲德便搶先說道:「不過百里,倘若你們肯走山路的話,還要更近一些。」

    男子聽了這話後,點了點頭,隨之卻是轉身衝著隊伍喊道:「傳我命令,全員原地休息,發電報給沂縣指揮部,問明當前的情況後,速速給我回報過來!」

    「有!」隊伍中不知是何人高聲答應道。

    徐雲德見狀後,稍微有些奇怪的說道:「兵大哥,你不是說情況緊急嗎,這會兒怎麼又不走啦?」

    那男子道:「沂縣那邊雖說事態頗為嚴重,但一時半會兒還打不起來,況且這兒距離沂縣也不遠,只要那邊一有變動,我們急行軍趕去也不遲。眼線最要緊的是受災的鄉親們吶,地震過後,救助傷員,蓋房起屋總需要人手吧!呵呵,咱別的沒有,滿身是力氣的漢子倒是不缺,今兒來的巧,剛好遇到了這等天災……」

    聽了他這話後,劉萍等人皆是對這彪悍的男子升起了好感,徐雲德說道:「你們解放軍可真是好心腸呀……」

    解放軍這一稱呼最早始於四五年,但那時候還未改編,四六年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已經適應了這個稱呼,但真正全軍正式改編為解放軍,實際是在四八年,當時是在朱德的提議下完成的,四五年到四八年這幾年間,承認解放軍這個稱號的僅在一方而已。所以當徐雲德叫出這麼個稱呼的時候,那男子喜出望外,一把握住了他的手道:「百姓們的支持,便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和肯定呀。」

    隨後,孫季等人帶著包括那男子在內的幾個軍幹部進了村。在路上,大夥兒也都相互做了介紹。原來那個滿臉絡腮鬍子的粗狂大漢竟然是個師長,命叫馬逢春(化名),其餘幾人姓氏各不相同,戴眼鏡的是政委,叫李玉,倒是與大詞人、南唐後主李煜同音。隨後還有個瘦高挑,是個團長,叫莊瓊,徐雲德一聽這名字,由不住的打趣道:「莊兄弟這名字好哇,裝窮……」

    馬師長為人頗為豪爽大氣,他專程派人給一溝村兒的鄉親們送來了些米面,村民們對解放軍也是好感大增,更有丁二、葛家兄弟他們幾個,很快的便與那些送糧士兵熟絡了起來,大夥兒圍著篝火稱兄道弟,聊得不亦樂乎。

    徐雲德也是個愛熱鬧的人,這會兒正與孫季還有劉萍陪著幾個部隊的幹部聊著災情。唯有王長貴偏愛清靜,不知跑向何處悟道去了。

    這一夜,大部分士兵也都沒閒著,他們分派了許多人,趕去了周邊受災的村鎮,又是送米又是送面,還帶去了些簡單的藥物,繃帶之類。總而言之,城南六村兒,包括青山鎮在內的百姓,幾乎全對這一支隊伍讚不絕口,更有些年輕氣盛的,當即就入了伍,成了他們中的一份子。

    第二天天還沒亮,整個兒一溝村就開始忙活了起來。因地震的緣故,林中有著不少連根倒地的大樹,這倒是給造屋的鄉親們提供了方便,只需削去枝丫樹葉,便可就地取材。

    另外還有一點有趣的就是,一根合抱粗細的大樹幹,且又是新鮮的木材,水分十足,少說也得三四百斤重,就連部隊上那些歷經戰爭磨練的士兵,都得兩三個人才能抬得動一棵,可叵蓉這身材嬌小的丫頭,竟然一人抗兩棵,而且面不改色心不跳!頓時間,在部隊裡叵蓉出了名,許許多多的士兵紛至沓來,都要親眼目睹下這個大力士到底是什麼模樣。

    幹活兒之餘,軍民聚在一起,聽著那些老兵們講的趣聞,以及諸多戰役的場景,直聽的小伙兒們熱血沸騰,許諾入伍者更是不計其數……

    只是劉萍、徐雲德他們的經歷比起這些而言,更要玄乎駭人得多,所以他們並無太大的興趣,只當打趣聽著。可令誰也不曾料到的是,當一個名叫李雲壯的老兵講了一則前不久在路上碰見的怪聞之時,卻是引來了劉萍、徐雲德他們的濃厚興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