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正文 第七十二章 轉折(四) 文 / 八寶飯

    ps:

    感謝鐵人兄和hansire的打賞,感謝龍天空下、我是大窮鬼、oleia、ao、每天聽書、薩克森柯堡、周行不怠等兄弟的月票鼓勵。

    燕王府的軍議,是軍事參謀總署最高的決策會議,哪怕如高明博這樣被軍中稱為「四總管、兩總座」之一的巨頭,在張興重、姜苗和周坎面前也有些插不上話。直到事關盧龍命運的這些重大政策議論完畢,才輪到高明博稟告。

    天復三年到天祐元年,是調查統計局大規模擴張的時期。數百名秘密探報從幽州出發,以商賈、遊俠、僧侶、潰兵等名義向中原滲透,已經在河東、河南、西川、鳳翔、淮南、吳越、荊南等地建立了數十處可靠而穩定的情報占,大量的消息反饋回幽州,經由調查統計局內部分析比對之後,擺放在盧龍一眾高層的案頭。可以說,天下間沒有任何人如盧龍軍高層這般對各地形勢有著這麼清晰的認知。

    這些情報和消息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盧龍軍的決策圈子,為高層提供決策依據。最簡單的一個例證就是,盧龍軍「兩河輪戰」的方略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其影響而出台的。

    今天的軍議通宵達旦,後半段幾乎就是高明博一個人的舞台,他重點介紹了近期內各處藩鎮的形勢,每一家都有所涉及。

    河東全力在晉州出擊,佔據上風!

    鳳翔開始重整軍力,初步估計在三萬人上下,對西川的向北蠶食有所限制!

    西川調兵兩萬出山南,隱隱有劍指中原之意,宣武康懷英坐鎮陝州,正在催運補給,以防西川!

    荊南趙氏兄弟在鄧州大展神威,一戰大敗杜洪、馬殷、雷彥威,杜洪授首、馬殷逃奔河南。雷彥威被東逃竄。臣服淮南。一個新的割據勢力出現在了荊南,天下震動!

    因為趙氏兄弟向淮南釋放了足夠的善意,吳王楊行密得以抽出兵力,李神福和王茂章各統一軍,分別屯於壽州和楚州,竟有北伐之意!

    不需盧龍再去串聯,天下藩鎮竟然自覺不自覺間,形成了對宣武的聯合討伐之勢!這一連串消息從高明博口中報出來,喜得李誠中等人興奮不已。

    張興重迫不及待問:「究竟怎生回事?西川王建不是朱全忠的盟友麼?怎麼進兵山南了?趙氏兄弟在荊南起兵的事情某等知曉,卻不知竟然一戰而定荊南。這下子可有朱氏小兒的苦日子了!嘿嘿!對了,吳王到底怎麼回事?去歲剛和朱氏小兒達成了密約。怎麼就翻臉了?似乎吳王還有家中子侄在宣武手中為質吧?他也顧不得了?」

    高明博道:「蜀王打的旗號是相助梁王平亂,說是要替梁王討伐趙氏兄弟,但天下皆知,一旦西川兵進了山南,恐怕就不是那麼容易退出去了。至於淮南,卻是不太知情。不過咱們派往宣州的細作回報,九月間時。朱延壽、安仁義叛亂,後為淮南大將王茂章、李神福合力剿滅。調查統計局猜測,此事或與宣武有關……」

    ……

    絳州,臨時行在。

    梁王鐵青著臉,眼珠子瞪得如銅鈴一般,望著堂上眾人,肅殺之意直衝霄漢。

    堂下趴伏一人,四肢顫慄,哆嗦著不停磕頭。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良久,梁王終於從鼻孔裡哼出一口濃重的濁氣,揮了揮手,冷然道:「拖下去,砍了!」

    兩名軍士虎狼般闖上前來,拖著堂下之人出了節堂,那人哀嚎一聲,竟是連抗辯一句的力氣都沒有,就被拉到門口直接梟首。

    事涉袁象先和蔣玄暉二人,梁王帳下文武無人敢上前求情。對袁象先和蔣玄暉素有讚譽的敬翔和李振更是垂首而立,不去碰梁王的霉頭。

    不知為何,袁、蔣二人竟然吃了熊心豹膽,為謀一些私財,竟然敢擅做主張,挑動淮南內亂。要是真個挑成了也罷,可朱延壽和安仁義俱都身死宣州,不僅沒有成事,反令吳王知曉了其中內情。如今梁、吳剛剛達成一年的盟約已被徹底撕毀,淮南兵已經屯集北疆,隨時可能直搗宣武腹地,值此多難之際,卻讓宣武如何應對?

    敬翔低頭沉思,心裡揣測其中是否別有內情?一會兒又懷疑是否袁蔣二人之所以如此任意妄為,全因之前自己對他們讚譽過多而導致自信心膨脹?

    李振則是心頭有愧,暗自著急,心裡琢磨著議事之後趕緊遣人回一趟汴州,速速將那兩箱金錁子分還給袁蔣二人,無論如何須得趕緊撇清關係。

    所有人都在等待梁王對袁蔣二人的處理決定,一時間堂上鴉雀無聲。

    梁王獨坐帥案之後,額頭青筋暴起。雖說殺了這個袁象先派往淮南挑事的心腹,卻始終壓抑不住滿肚子怒火。其實這件事情要放在平日裡,事機不成也無所謂,吳王楊行密翻臉就翻臉,宣武何時就怕過淮南?

    可眼前卻不同啊,自從太子跑到幽州之後,自己非但沒能達成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夙願,反而惹得天下藩鎮群情憤慨,放眼河南四周,盧龍、河東、平盧、鳳翔、荊南,全是自己的敵人,曾經以為的鐵桿盟友王建都在蠢蠢欲動,再加上一個淮南,這叫梁王如何不頭疼?再兇猛的老虎,也架不住群狼撕咬不是?

    該死的袁象先,該死的蔣玄暉,真會挑時候啊!

    梁王很想狠下心來處理袁蔣二人,可是,再一琢磨,還真沒法下得去手!袁象先是自己的外甥,素來善討自己歡心,袁氏又是宋州豪族,是支持自己立身的重要支柱,動了袁象先,不說感情上過不去,光是河南眾豪門是否還會支持自己,就得重新掂量掂量。至於蔣玄暉,那是自家鄉黨,是少時起便於微末之間跟隨自己從軍的好弟兄,真要殺了他,如何向老部下們交代?

    反過來再一想,拋開二人求財的私心不提,煽動淮南內亂,怎麼說也算不得大過,若是前兩年間,甚至還當論功。只不過,現在可真不是時候啊!

    梁王內心裡反覆糾結,其實已經不太想追究袁蔣二人之過了,這份心思節堂上眾人都慢慢領悟過來。敬翔和李振都在琢磨著怎麼幫袁蔣二人轉圜之際,建武軍節度使朱友寧在旁邊插言道:「叔王,其實此事也沒什麼大罪過,淮南若敢興兵,咱們掃平了便是。叔王也不必太過苛責他們,某以為他二人大抵不過是為求財罷了。聽說此二人在河北之時,便擅長營生,也曾為咱們宣武得過許多戰馬,叔王念在他二人有功,便饒了他們這一遭罷。」

    這話一出口,敬翔和李振心裡都是大驚,暗道朱家子侄果然都是心狠手辣之輩,也不知袁象先和蔣玄暉哪裡得罪了朱友寧,竟遭此人落井下石。

    果然,梁王奔來還打算寬宥袁蔣二人,聽了這話後卻臉色沉了下來。朱友寧這話聽上去是在為袁象先和蔣玄暉開脫,實則是提醒梁王,這兩個傢伙為了謀財,當年就曾經與盧龍私下裡溝通,這次挑動淮南內亂的事情,說不定和盧龍那邊也有些關係!

    梁王悶聲道:「少說這些捕風捉影的事!」

    朱友寧躬身應道:「是。」

    敬翔和李振心中暗歎,袁象先和蔣玄暉今番要遭難了。

    梁王擺了擺手,又道:「暫且不說這些腌臢事,先說說究竟如何應對當前的局面。興緒,你先說。」

    李振低頭想了片刻,理了理頭緒後道:「如今局面確乎有些危險,但咱們自己個兒不能亂。淮南楊行密雖有北寇之心,但某以為卻非急務。淮南兵少,又向習水戰,若是果然北犯,只消令寬仁將軍和峻葔將軍嚴加防範便是。」

    楊師厚和李暉二人的統兵才能,已經在去年直搗宣州一役中有所證明,二人如今也成為了宣武軍中可以獨當一面的帥才,李振說他們能夠頂住淮南兵的進攻,並非虛言,這是節堂所有人都承認的公論。

    「除了兵來將擋之外,咱們還需知道,淮南自來便與吳越不睦,雙方爭戰已近十年,其仇怨不亞於咱們與河東。只消殿下修書一封,送與錢鎦,與其相約共同攻打淮南,想必錢鎦沒有理由不答允。哪怕錢鎦並不真個出兵,咱們只需將此事宣揚開去,楊行密知道了之後,恐怕就不敢興兵北犯了。如此,則淮南無憂。」

    「再說淄青。有通美將軍坐鎮兗州,平盧軍不可能有西顧寸進的機會,唯一可慮者,只在盧龍騎兵。前些時日,咱們派往淄青的騎兵敗了,不過此為以少擊多之故,非戰之罪。只需知會通美將軍,咬牙頂上三個月,待秦州下一批戰馬長成之後,淄青戰局便可大大緩解。」通美是葛從周的表字,葛從周的軍事才能不需解釋,由他領兵,足可托付一方。

    「至於西川王建,某以為,且放他入山南與趙氏兄弟爭鬥也好,如今的關鍵不在山南,不在淄青,不在關內,更不在淮泗。三晉之地自古為表裡山河,坐擁天下形勝,只要一戰而定河東,咱們宣武才算做到進可攻退可守,其餘諸藩皆不在話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