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我是皇太子

龍騰世紀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統帥諸侯(第五更) 文 / 十十

    金城的馬騰,韓遂之所以知道了劉馮發佈王昭的事情,乃是因為劉馮也發佈了一份王昭,去了金城。

    是以馬騰,韓遂在第一時間知道了。

    這是戰書,也是兵臨城下的宣言,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劉馮也希望馬騰,韓遂能夠放下對漢室的抵抗之心,能在大勢面前選擇低下頭顱,順從漢室。

    但是結局顯然是不怎麼理想,司馬懿這個人,實在是太堅定了一些。

    不過,劉馮即使知道了,怕也不甚在意。而今局勢之下,馬騰,韓遂投降,那是再好不過了。就算不投降,劉馮也要打入金城,擒獲這二人。

    既然連金城的馬騰,韓遂都知道了,劉馮以皇太子的名義發佈的詔書,也陸續的傳遍了整個涼州。

    何謂諸侯3f並不是那些手握兵權,雄霸一方的梟雄叫做諸侯,那只能算是群雄,逆寇。諸侯,不是正式的稱呼。

    真正的諸侯,乃是縣令,郡守,刺史這些人。

    就算是一方縣令,那也是一方諸侯。

    而正如龐統所知,韓遂並不是正統,也不是以仁義治理州郡,雖然依仗強大的兵力,威懾涼州。

    但是治下諸侯,卻多有不服。

    只不過,這一股不服都在內心深處,而沒有流連表面。

    但是從劉馮兵入西北開始,這一股不服就已經是蠢蠢欲動了。到了而今,劉馮更是大破馬騰,韓遂,羌族的十二萬騎兵,兵鋒指向了金城。

    可謂是天威降臨,已經有了氣候了。諸侯們就更加蠢蠢欲動了。因此,隨著劉馮的王詔發佈,涼州的諸侯們紛紛響應。

    當劉馮率領大軍到達金城城下的時候,共匯聚了五路諸侯。

    為隴西郡守,張勾。隴右郡守,馬長。武威太守,陳爽。西郡郡守,吳田。張掖太守,劉中。

    這五個人都不是什麼大的諸侯,手下也沒有多少兵丁,但是他們卻是臨時徵召了壯丁,充作兵丁前來與劉馮匯合。

    各自的兵力也不多,小者三千,多者五千而已。加起來不過二萬人。

    兵力不多,又是精壯組成,簡直是烏合之眾。看似對於劉馮發動的戰爭沒有關聯,但是局勢卻是改變的太多,太多了。

    這是聲勢的問題。

    馬騰,韓遂殘暴,窮兵黷武。而今王師兵臨金城,涼州諸侯響動,匯於王師之下,金城成了孤城。

    什麼是聲勢,這就是聲勢。

    在這一刻,漢室猶如天威。降臨涼州,州中震動。自從黃巾之亂之後,這一刻,漢室的威嚴從來沒有像這一刻,那般的深入人心。

    相反,馬騰,韓遂則成了孤家寡人。

    如此聲勢,又豈能說無用?

    這一日,日當正午。空中碧藍,萬里無雲。是一個很好的大晴天。

    劉馮與五路諸侯匯聚於金城城下,於金城城南方向,暫時休整。

    城南,有一塊被黑布圍攏的四方形的地方,四周士卒林立,戒備森嚴。場地內,也是三步一崗,十步一哨。

    單純以甲兵判斷,當真是殺氣凜冽。

    但是此刻內中的氣氛,卻是非常的寬鬆。

    只見場地的當中的最後方,立著一座,劉馮身著太子冕冠,冕服,跪坐在這座位上,其下立著二三十座。

    一方面有劉馮這一次西征的十三位文臣武將,其餘還有五路諸侯,以及涼州一些重要官吏。

    說是氣氛寬鬆,那是因為這是一場酒宴。各人案前都放著可口的酒菜。

    「自黃巾之亂以來,馬騰,韓遂佔據州郡,而使得忠義之士蒙羞,此漢室之過也,而今日,孤終於率兵打到了這裡。眾卿立即舉兵而來,孤心中甚是歡喜。當飲一杯。」主座上,劉馮說不出的意氣風發,舉杯說道。

    今日大會諸侯,聲勢當真是無雙。也不由讓劉馮想起了當初,鍾繇回合十路諸侯,與漢室為敵。

    說句實話,當初劉馮說的意氣風發,視為土雞瓦狗的烏合之眾。但是劉馮心中未必不發虛。

    三十三萬精兵啊。

    雖然後邊證明,確實是烏合之眾。但是改變不了,劉馮曾經發虛的事實。而今呢,局勢顛倒了起來了。

    他兵臨城下,匯合了諸侯,要一起進攻金城了。

    而且,與當初鍾繇聯合十路諸侯不同,他這是命令,是以漢室正統的身份,以漢軍如今的聲勢,命令諸侯一起進兵。

    從屬明顯。

    這是什麼?這才是真正的一呼百應。

    這樣的陣勢,這樣的局面,也難怪劉馮會意氣風發了。

    「多謝大將軍。」而隨著劉馮的一席話,在座的文臣武將們,齊齊拜謝了一聲,也是舉起了酒杯,與劉馮遙遙的對飲了一杯。

    「而今八萬精兵,兵臨城下。不知眾卿有何見教?」飲下了一杯酒之後,劉馮也進入了正題,問眾人道。

    數日前,他大破馬超,閻行後,也問過群臣,但是那時候,只有龐統一人獻上計策,聯合諸侯進攻金城。

    而今兵臨城下,具體操作,自然是要商議一下的。

    「大將軍以天威臨之,州中震動,出城迎接王師,乃是順應時勢。但那馬騰,韓遂閉守城門,攜眾抗衡。城中必定多有不服,可廣寫書信,射入城中,號召城中百姓,守卒棄城投奔漢室。」

    劉馮話音一落,就見場中有一人舉拳說道。

    劉馮抬頭望去,頓時微微一笑。只見發話的人,身形修長,容貌俊秀,乃是一個白面文人。

    這是涼州從事,楊阜。

    這個人,一般懂的幾分三國的人也不知道。但是這對於劉馮這個熟讀三國的人來說,這個人卻是如雷貫耳。

    歷史上,馬超威行涼州,兩次與曹操廝殺。第一次被曹操打敗,走入羌族。第二次率領羌族,戎族進攻涼州,打敗了涼州刺史韋康。

    當斯之時,可以說是威如上天。但是馬超這股聲勢,卻是擋不住人心。楊阜舉義士十餘人,於州中起兵。

    關閉城門,使得馬超進退狼狽,遁入漢中。

    楊阜此人可以說是得人心,又有智謀。而今金城在望,此人也是劉馮最理想的涼州刺史的人選。

    「就依卿之言。」而且,楊阜這計策,也正符合了當下局勢。於是,劉馮點頭嘉許,而後對著鄧芝說道:「草書信,命弓箭手射入城中。多多益善。」

    「諾。」

    鄧芝應諾道。

    「八萬精兵,分作四部。其中三部圍攏城池,剩下一部,埋伏在西方。此圍三缺一。如此,即有書信射入城中,而城中必定人心震動。而外有大軍攻打城池。陷金城,即在近日。」劉馮喝令道。

    「諾。」

    文臣武將們齊齊轟然應諾,氣勢強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