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娛樂大丈夫

第一卷 重新開始 第十三章 《崑崙》 文 / 書之賢者

    《崑崙》,作者鳳歌,新時期新大陸崛起的武俠新寫手,風格以注重實際,情感基調滄桑,歷史背景宏大為特徵。他對歷史、古典文學、古代民風民俗均有較好的理解,並能極好融於作品之中。這使他所撰寫的小說有了歷史的厚重感、滄桑感,多有對歷史、對俠義等方面的深入思考。鳳歌筆力遒勁,語言古樸有力,所寫作品兼顧了大局和細節的描寫,宏大而不失細膩,流暢而不失嚴謹。其小說基調以滄桑為主,兼顧俠義與柔情,在這個充滿喧囂的時代裡,讓人不禁眼前一亮。可以說,鳳歌吸取了金庸,溫瑞安,梁羽生等眾多武俠高手的優點,同時寄托了新時代青少年內心深處的某種理想!

    《崑崙》以宋末元初為歷史背景,通過主人公梁蕭由一個江湖浪子成長為一代英雄的傳奇經歷,給讀者展開了一幅氣勢磅礡的江湖畫卷。全書浩浩蕩蕩百萬字,情節起伏跌宕、波瀾壯闊,出場人物數百,個個神韻豐滿、活靈活現,通篇旁徵博引、神采飛揚,是一部直追金庸實力的武俠巨作。其內容包涵江湖俠義、愛恨情仇、家國天下等諸多元素。其中《天機卷》中的天機宮之變、《破城卷》中的襄陽之戰等篇章讀來均是蕩氣迴腸,堪與光明頂之戰等經典段落比肩。整部作品神完氣足,容量極大——涉及天文地理、機關數術、排兵佈陣等諸多方面。通篇讀起來直叫人拍案叫絕,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俠小說。

    前世江城未出國前,《崑崙》正在《今古傳奇-武俠版》上連載。那時江城學業繁忙加諸事過多,可還是每兩周便會買一本《今古傳奇-武俠版》,只為了追看《崑崙》,直到其連載完畢。

    那時江城真是被《崑崙》所迷住了,在他看來,儘管這本書上還有太多金庸古龍的武俠痕跡,儘管也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硬傷,但卻是近年來武俠小說中不可多得經典之作。小說中果斷拋棄了金庸古龍小說中已經被用爛了的「少林武當丐幫」等門派設定,武林門派、武功完全都是自己創造。

    而且就像金庸寫事,古龍寫人,鳳歌在小說中更多的是在探討個人成長路程和生命的價值。江城記得最深的,就是主角梁蕭遠赴西域,到埃及時所解的大祭司留下的最後一道問題——與生命等價的物品是什麼?

    最後梁蕭的答案是,與生命等價的物品只有生命,表現出作者認為生命至高無上的觀點,這是在金庸古龍等武俠大作中也難得一見的新奇觀點。不同於「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那樣的高大全,梁蕭更貼近於新時代青少年心目中的武俠形象,有明顯的性格缺陷沒有讓其失色,反而更像個人。

    當然《崑崙》雖好,但也有為讀者詬病的地方。詬病最廣的地方應該是梁蕭助元攻襄陽,違背其父遺願。其實細究之下,梁蕭此舉也有其合情合理之處。梁蕭自幼便失去父母,又經歷多重磨難,未能培養成理性思考問題的能力,更多的是依靠直覺來處理問題。參軍只是為了保護和照顧被強迫從軍的幾個好友,真正讓他助元軍征戰襄陽是因為他無辜的義妹遭義軍擄走後毫無人性的毒打險被殺害,再加上有身邊的好友死在南宋人之手這令梁蕭對整個宋軍產生的仇恨徹底趨於水火不容之勢。梁蕭跟雲殊之間個人的恩怨,無疑也是促成他這樣選擇的重要原因。為了報仇,他必須站在蒙古人這邊,幫助他們攻打襄陽。其實梁蕭並非愛好殺戮,他只是憑著一種簡單的直覺進行戰爭。而在看到襄陽如同人間地獄的慘狀,梁蕭也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無關乎宋元,他給整個天下帶來了無窮的殺戮和痛苦。

    在讀這裡的時候,江城真的為梁蕭感到痛心。梁蕭做錯了嗎?在宋人看來當然是大錯特錯,身為宋人卻助元滅宋,大節有虧,實在是大奸大惡。可宋人就對嗎?不論青紅皂白,一味的以殺止殺,一味的從自身立場出發,所有與自身理念不合的人就是奸邪,就該死,這又怎麼能稱得上「正義」?

    尤其是遍觀梁蕭整個人生,又有幾個宋人真心待他?卻要他站在宋人的立場上,這樣的強迫實在是讓人反感。

    可能是那時江城還處於叛逆期,他完全站在了梁蕭這邊,譴責那些說梁蕭壞話的人。之後隨著劇情發展,看到梁蕭被人逼得不得不遠赴西域,背井離鄉,心情隨之淒涼;看到他與柳鶯鶯相遇相知卻彼此錯過,心裡也為之惋惜;看到他為了見花曉霜一面,不惜身陷險境,卻又驚聞花曉霜早已身隕的噩耗,看到他悲憤欲死,那種淒婉孤寂之感,直讓人潸然淚下;最後,看到他為了昔日的愛人、敵人不惜自絕生路,高唱著崑崙山歌,慷慨赴死的英雄豪邁,幾乎不讓於蕭峰赴死那段,都是一樣的氣壯山河,都是一樣的讓人涼透心底。

    不過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他對《崑崙》又有了新的認知和看法。其實就像小說最後九如大師說的那樣,名利也好,恩怨情仇也罷,不過人世間的一場虛幻大夢,到頭來不過都是一場空。王侯將相、帝王霸業,最後不過是黃土一杯,千百年後只是人們茶餘飯後的笑料罷了。

    不管怎麼說,在他看來《崑崙》所蘊含的意義都要遠高於《誅仙》,所以江城現在已經決定了,接下來的一個月他要把《崑崙》寫出來!

    既然決定了,姜成就不再遲疑,全速再次發動起來。這次不再是明史,而是宋末元初時的歷史,其間還會夾雜一些當時西域諸國的歷史,資料查閱量更大了。

    不過這正是姜成的興致所在,既能用於寫書,還能充分增長知識,深厚自己的底蘊,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

    姜爸爸姜媽媽本來以為姜成忙完了這麼多事,至少得休息一段時間吧,沒想到這小子只歇了不到兩天,就又開始忙碌起來,聽說要在開學前再寫一本書出來。

    姜德均因為事先知道了,沒有多吃驚,只是有點訝然這小子居然這麼快就有決定了。而高琳蘭卻是有點心疼兒子了,不止一次的嘮叨讓他別寫了。

    姜成嘴上答應,不過手上還是沒停,但是心理卻倍感溫暖。於是就還是像以前一樣,一天只寫八個小時,之後就休息,高琳蘭看他這麼自律,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每天還是四五萬字左右,也不累,一邊查資料,一邊打字。比《明朝那些事兒》好一點,《崑崙》因為印象深刻,原版情節內容基本上都記得。

    不過因為習慣,姜成還是做了一定的改變,因為他堅信還是屬於自己的東西是最靠得住的,即使是記憶中的東西也不行。於是他便在小節上有了一定的修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人物之間的關係更加曲折緊密,衝突更加合理。於戰爭苗描寫也更生動具體,又多刻畫了一下戰爭過後那滿目瘡痍的悲涼景象,更加突出主題思想。

    在創作過程中,姜成很是慶幸自己之前創作了《明朝那些事兒》,積累了大量的經驗,現在寫起歷史、戰爭畫面來,那就一個得心應手、舉重若輕。釣魚城之戰、襄陽血戰、崖山之戰……這些戰爭場面以前寫的時候還力有所不逮,現在完全是信手拈來,而且活靈活現,只短短就幾句話就能把整個畫面描述出來。

    尤其是那崖山之戰,大宋宰相陸秀夫懷抱幼帝,跳海自盡,姜成完全把那種山河破碎風飄絮、國破家亡人無依的感覺描繪出來。王朝衰亡,江山不再,人無可依,唯有一死以報舊國、以證忠良。

    崖山之後無中國,明亡之後無華夏。先後寫了這兩個朝代的滅亡,姜成完全感受到了那種山河不復、文明無繼的無限哀思,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責任。

    期間,姜成也有一些問題請教了父親姜德均,讓姜德均得知自己正在寫一本與宋末元初歷史相關的武俠小說。

    姜德均很驚訝,沒想到姜成居然真的選擇寫了武俠小說。對於兒子的這個決定,姜德均還是致以鼓勵,並對他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解答。

    姜德均不愧是多年從事文學研究的,這些問題回答的都很有深度了,讓姜成受益不少。

    在此期間,姜成還接到了易中天教授的電話,言唐人公司已經找過他商談改編《書劍恩仇錄》劇本的事,他對此很有興趣,已經答應了。幫了唐人的忙,同時感到易中天對這份兼職很滿意,姜成也對他報以祝賀。

    得知姜成又在寫書了,驚訝姜成高速高產的同時,易中天也不禁動了出書的念頭,詢問姜成有什麼好建議嗎。對此,姜成自然舉雙手贊成。當下,便引導易中天出一本品鑒「三國」的書。

    對這個提議,易中天怦然心動。研究《三國》多年,卻只向親朋好友、學生們講解過,他有太多東西想與其他人分享了。

    謝過姜成,易中天便匆匆忙忙的掛了電話,想必很快《易中天品三國》這本書就要出現了,而南方人出版社又可以多一本暢銷書了。

    撂了電話的姜成,心中不由的感歎:這大概就是穿越者的蝴蝶效應了,不但能改變自己,還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他人,改變這個世界。

    如此過了一個月,《崑崙》成書了。

    寫完後,姜成第一時間把《崑崙》交給了姜德均,讓其觀看。姜德均也在感歎,沒想到這小子真的在一個月又寫了一本武俠小說出來,只是不知內容怎麼樣。

    拿起打印稿,只見上面首頁大大地寫著兩個豎列大字——崑崙,下面又寫了一行小字:當年明月著。

    翻看首頁,卻見前言寫著出自《莊周.逍遙游》的一句話:「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

    下面還有一首山歌:「草木青青,遠來友人,山花綻笑,明月開懷;春光過眼,只是一瞬,你我情誼,可傳萬載;白雲悠悠,只是須臾,你我情誼,千秋如恆;草木青青,遠來佳賓,心如金玉,振振有聲,佳人綻笑,少年開懷,友人是誰,說與你聽,西方巍巍,大哉崑崙!」

    一見之,便感一股大氣磅礡的氣勢撲面而來,果真猶如面前出現了那巍峨聳立的崑崙山一般!

    「這小子,好高的心氣!」姜德均自言自語道,一見這書名、前言便感覺不同凡響,使人猶生閱讀**。知識也讓人摸不到頭腦,不知作者想講的是什麼。

    帶著疑問,姜德均翻開書頁,從《崑崙前傳-鐵血天驕》開始看起。

    一看便入了迷。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