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唐西寧王

龍騰世紀 第59章 重甲陷阱 文 / 樓枯

    六名騎士失去了他們的馬,五名勇敢的鉤鐮槍手被騎士的長槍貫穿了身體。

    鉤鐮槍手的主動出擊讓騎士們膽戰心驚,敵人已經找到了自己的致命弱點,這場仗還能打下去嗎?壕溝和拒馬陣阻滯了馬的機動,速度起不來等於就失去了力量優勢,沒有力量做支撐光憑重甲是不能碾碎敵人的。而失去了機動能力的馬在鉤鐮槍手的眼裡不過是待宰的獵物。

    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騎士們半途退了下來。那些損失了馬的騎士被無情地拋棄了,他們費力地站起身來,拔出佩劍,拿起鐵盾,為捍衛自己的尊嚴而進行艱苦的步戰。厚重的盔甲在保護他們免受敵人攻擊的同時,也阻礙了他們快速撤退。西寧軍的士卒手持鉤鐮槍越過壕溝,對準他們就是一陣亂戳,盔甲既厚實,表面又塗了一層油脂滑膩異常,找不到著力點,無法刺透重甲。

    於是出現了一副怪誕的圖景:衣甲單薄的唐軍士卒三五成群圍著落馬的重甲騎士玩起了貓鼠遊戲。騎士發狠追來,他們便靈巧地躲開。因為重甲太重,騎士們很難追上身法靈便的唐軍軍卒。相持了一陣子,騎士準備逃走,唐軍士卒則一擁而上將其拖翻、推倒。騎士起來又去追,士卒們再跑,騎士回頭想跑,又被拖翻、推倒,反覆幾次,騎士耗盡了力氣,趴在地上動彈不了。遊戲結束,唐軍士卒將他捆起來,拖回營去。

    楊昊起初還擔心他們會用弓箭進行攻擊,但說來也奇怪,這些騎士似乎對使用弓箭毫無興趣,即使看到自己的同伴被敵人戲弄,他們也無動於衷。他們身上的弓箭與其說是武器還不是說是個擺設。

    纏鬥了一陣子,騎士們調整戰略,放棄對右營的爭奪,改為集中兵力攻擊鐵廠北門外中軍大營。相較右營的地勢,中軍營正面地勢平坦,更便於鐵甲騎兵集團衝鋒,有了速度就有了力量,力量起來了,勝利也就跟著來了。

    三百騎士列成六排,排山倒海般朝中軍營衝來。衝擊時產生的共振使得鐵廠北門的門樓發生了搖晃,屋頂灰塵簌簌往下直落。關索擔心門樓會被震塌,便勸楊昊趕緊撤,楊昊站著沒動,他的腦海中出現了一副壯觀的圖景:在一片平坦無垠的草原上,上馬重甲騎士排山倒海般衝向敵人。氣勢驚天動地。

    「保護大人,趕快撤。」關索向玄衣哨的兩個衛士下了命令,兩名士卒望了望他們的長官秦安,得到秦安的肯定後,他們才強行架起楊昊撤出了門樓。

    一行人剛剛撤到牆下,門樓就轟隆一聲塌了,除了共振產生的振動,主要還是這門樓太舊的緣故。

    「發信號。」楊昊狠狠地摔開了兩名士卒的手,命令傳令官向埋伏在小樹林裡的關索發信號。

    一道紅色煙霧在鐵廠內升起。

    埋伏在鐵廠西側樹林裡的索額見到信號,連聲大喝道:「抄傢伙,上馬。」一支約百人的輕騎兵從樹林裡悄無聲息地殺向了重騎兵的身後。每個騎士身邊都帶著一個竹筐,竹筐裡裝滿了扎馬蹄用的鐵菱角。

    這是一種用生鐵鑄造的專門對付戰馬的秘密武器,與後世用來破壞汽車輪胎的四錐路釘原理相似。鐵菱角有四個尖角,呈120度排列,不管怎麼扔,最終它都是三角著地一角朝上。戰馬的馬蹄上雖然釘有馬蹄鐵,但並不能保護馬蹄免受鐵菱角的傷害。戰場上急速奔跑的戰馬若是不幸踩中了鐵菱角,等待它的一定馬失前蹄的悲慘結局。

    鐵菱角用生鐵鑄造,造價不菲。因此雖然戰場效用很高,但各軍裝備的卻很少,楊昊卻認為這種東西若是大量裝備部隊,財力上確實吃不消,但用於小規模的特種作戰,還是有它的獨特價值的。於是他讓魚重鑄造了一批,主要裝備在各營的偵察隊中。

    索額在重甲騎士團的背後布設了鐵菱角後,便躲在一邊遠遠地用弓箭襲擾。騎士團對這種騷擾戰術並不在意,他們繼續向前衝。

    中軍營寨前雖然也有壕溝和木樁陣,但正面地勢很平坦,騎士團在付出十幾個人的傷亡後,便衝開了一條血路。營寨北門被衝破了,守軍稍作抵抗便從鐵廠北門退入了廠區。兩隊騎兵徑直來搶門,但忽然之間戰馬發出了悲慘的嘶鳴聲,然後就是人仰馬翻。

    楊昊在鐵廠北門外也撒了鐵菱角。騎士團這時才發現他們進入了一個早已佈置好的圈套。這是一座空營,營中沒有人,營帳裡卻堆滿了乾柴。前進的道路被鐵廠的土牆擋住,土牆不算高也不算厚,但憑馬的四條腿卻還爬不上去。

    指揮官發出了撤退的命令,騎士們費力地調轉馬頭。土牆**出了一串火箭,引燃了堆在空營裡的乾柴。烈焰騰空而起,受了驚嚇的戰馬爭相逃命,沒有了隊形,騎士們相互衝撞踐踏,落馬者並不在少數。往回逃的路上沒有敵人阻攔,但地上卻撒滿了鐵菱角。

    一匹又一匹的戰馬帶著悲慘的嘶鳴倒了下來,失去了戰馬的騎士倉皇無措。索額沒有將路堵死,他給騎士團留出了一條三丈寬的小路。數百騎士只能沿著這條小路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他們被引入了一條山谷,路越走越窄,地勢越來越險,終於前方五路可走,退路又被撒上了鐵菱角。山谷兩邊的樹林裡鑽出上百名唐軍士卒,每個人的身邊都帶著一堆乾柴。

    這條山谷隨時可能會變成一條火谷,厚重的盔甲可以保護騎士們免受刀槍的傷害,卻無法保證他們不被火燒死。

    騎士團的首領開始緊急磋商對策,一盞茶的工夫後,他們打出了白旗。一個黃鬍子碧眼人,代表騎士過來談判。一名伙長喝道:「將軍有令,要想談判必須下馬,放下武器,挨個走出山谷。否則你們就等著做燒**。」

    碧眼人無奈地退了回去,眾人又商議了一陣子,騎士們便開始下馬。因為沒有扈從幫忙,這些身披重甲的騎士光下個馬就費了半天的工夫,然後他們放下武器,一個個氣喘吁吁地向山谷外走去。之所以沒讓他們脫掉重甲,是因為楊昊覺得沒有了馬和武器的騎士,重甲就成了約束他們的牢籠,有甲比沒甲更容易看守。

    楊昊下令將那個要求談判的碧眼人帶過來,碧眼人懂得漢話,也懂中原的風俗禮節,交流起來絲毫不覺得困難。

    楊昊直接問他:「你們不是中土人,你們從何而來?」

    碧眼人回答他們是拂菻人,先祖在天寶年間來到大唐。拂菻就是拜占庭帝國,中國的一些古籍上也稱之為大秦或海西國。

    據碧眼人的陳述,他的祖先亞驪山原是拜占庭帝國皇帝的衣甲製作師,專門負責為皇帝和皇室成員研製盔甲兵器,因為貢獻突出,被拜占庭的皇帝奉為侯爵。為了能製造出世上最優良的盔甲,亞驪山侯爵決定巡遊世界各地,學習最先進的製造技術。拜占庭皇帝同意了他的請求。

    十幾年間,亞驪山侯爵的足跡踏遍西亞、北非、中亞和南亞,遍訪名師大匠,技藝日漸成熟。天寶年間他率一支三百人的使團來到大唐。他向大唐皇帝獻上了一套用黃金打造並鑲嵌著一百顆寶石的奢華戰甲,取得皇帝的歡心,得到了與大唐最優秀的制甲匠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他們還被允許到大唐的兵工廠現場觀摩,查閱各級官署珍藏的衣甲圖冊。大唐之行讓亞驪山侯爵獲益匪淺。

    為了感謝大唐皇帝的慷慨,亞驪山侯爵獻給玄宗皇帝三十套精良的鐵板連鎖甲。這是一種重裝騎兵用甲,比大唐所有的盔甲防護力都好。皇帝讓龍騎衛穿上這種新式盔甲與其他禁軍比武,屢屢獲勝。在大臣的攛掇下,好大喜功的玄宗皇帝下旨用這種盔甲組建一支三千人的重甲騎兵。

    天寶年間大唐國力強盛,重甲騎兵組建的異常順利。兩年之後的天寶十二年,重甲奇兵團正式成軍,共分三個營,人數近四千。士卒都是百里挑一的軍中精銳之士。玄宗皇帝對這支騎兵十分偏愛,經常派大將軍高力士送瓜果到軍中慰問。來長安朝貢的藩國使臣無不以觀看重甲騎兵操演為莫大榮幸。看過的人無不大驚失色,心折於大唐的天威。

    亞驪山侯爵也得到了極高的禮遇和實實在在的獎賞。

    可是好景不長,兩年後安史之亂爆發。各地使團紛紛撤離長安,亞驪山侯爵的隨從也勸他離開長安。但亞驪山侯爵拒絕了,他想看一看自己設計的這套重甲在實戰中威力究竟如何。

    起初,玄宗皇帝並沒有動用這支奇兵。直到叛軍攻陷東都洛陽,玄宗皇帝才下旨將鐵甲軍調往潼關,封常清、高仙芝獲罪被斬後,哥舒翰統軍,迫於壓力,率二十萬大軍出戰。重甲騎兵首次亮相即以慘敗收場,三千人片甲未歸。二十萬唐軍也全軍覆沒。大勢已去,長安震動,皇帝巡守蜀中。各國使臣逃走一空。

    亞驪山侯爵帶著無限的遺恨啟程回國,但他走到安西鎮時,突然改變了主意。他決心回到大唐,一定要為大唐皇帝製造出世界上最好的盔甲,幫助大唐重振軍威。長安陷落,太子李亨靈武稱帝,亞驪山趕到靈武面見李亨,要求繼續為大唐效力,李亨正忙著招募軍隊平定叛亂,哪有心思管製造兵甲的事。

    侯爵感到有些灰心,在靈武閒了一段時日後,便帶著隨從到了九連山,找礦、煉鐵、埋頭研製他的新式盔甲。安史之亂徹底改變了大唐國運,再沒有皇帝欣賞亞驪山侯爵的盔甲了。順宗繼位,侯爵以八十九歲的高齡再一次到長安推銷他的盔甲。身體虛弱的皇帝正忙於革新內政,無暇顧及這些細枝末節。侯爵感到了徹底的心寒,他回到了九連山,從此閉門不出。

    一個月後,亞驪山侯爵帶著無限的遺憾病逝於淒冷的古堡地下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