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唐西寧王

龍騰世紀 第5章 物極必反 文 / 樓枯

    豐安城的百姓一覺醒來,驚恐地發現滿大街上走的都是怛達兵,「怛達」是邊地百姓對室韋人的俗稱。令人不解的是街上的這些怛達人現在也穿著唐軍的號衣,打著唐軍的旗號,接管著原本屬於西寧軍的防務。

    昨天夜裡駐守城南的虎營突然爆發叛亂,亂軍燒燬營寨並迅速攻佔了豐州的南門。城南的豐州營和城東的破虜營奉命前往鎮壓。但兩營都是象徵性地向叛軍射了幾箭,然後就退回了營地。破虜營的統軍校尉索額天明時驅逐了進駐營中的欽差,並拔營向南渡過黃河到落雁川施行軍墾去了。

    落雁川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是楊昊當初選定的十二塊軍墾區之一。豐州營沒有走,統軍校尉於洪老實不客氣地將曾重陽派駐的清肅隊禮送出營,他宣佈豐州營的整肅已經完成,營中再無一個王黨分子。

    此時駐守在城北的豹營也終日緊閉營門,不讓一個士卒出入,也不讓清肅隊進營。曾重陽最擔心的事情發生了,西寧軍中那些死硬分子由原先的陽奉陰違轉為公然抵制了。如果任由這股歪風邪氣蔓延下去,豐州的局面很可能會失控。

    在與張虎臣等人徹夜密謀後,曾重陽行使自己欽差大臣的權力,派使者北上大草原邀請李少卿的「歸義軍」進城接管城防。李少卿是室韋人,原名摩斯迷羅,世居雲州,因祖上有功於大唐,敬宗皇帝賜其姓李。其所率「歸義軍」隸屬幽州節度使節制,人數約八千,以室韋人為主幹,雜有沙陀人、契丹人和回鶻人。

    歸義軍雖名義上隸屬河東,但常年活動在陰山東北一帶。對河東的軍令,有利則聽,無利則不聽。李少卿不僅接受大唐授予的官職,同時他也接受契丹和回鶻授予的官職、爵位,甚至他還娶了一位契丹郡主為妻。

    接到曾重陽的密信後,李少卿率五千騎兵星夜馳援豐州。九娘關守將秉承曾重陽意志,開關放行。李少卿分軍一千進駐豐安,自己親帶主力四千人奔赴豐州。曾重陽出城二十里相迎,親手將豐州城防交到了「歸義軍」的手裡。

    豐州在一年之內連經戰火,百業凋敝,民生痛苦。雖有庫銀百萬,城中卻無處可買糧草。本來籌集四個營駐軍的糧草已經讓張虎臣頭疼不已,如今陡然增加了四千人馬要吃要喝,張虎臣更是左支右絀,難以為繼。

    曾重陽於是下令城中每兩戶人家供養歸義軍的一人一馬,士卒住在百姓家裡,戶主要好酒好菜招待,馬要精料餵養。有心懷怨懟,故意怠慢者一律嚴懲不貸。此令一出,豐州百姓是叫苦不迭。

    李少卿的歸義軍,在塞北草原上無法無天慣了,進城之後驕橫之氣絲毫不能收斂。兵卒們見官府一味遷就,更是把城中百姓當做奴僕一般,要吃要喝要女陪酒,稍有侍候不到的,輕者辱罵罰跪,重則便是拳腳相加。被打百姓稍有反抗,士卒們便會將其一家老小牽到縣衙州署,讓當地官吏嚴懲。

    官吏們整治的稍不合他們意的,士卒們便連衙署的官吏也一併辱罵毆打。曾重陽嚴令,縣衙州署大小官吏在處置涉及「歸義軍」案件時,一定要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行兇的歸義軍士卒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笑臉逢迎」,違者就地革職嚴辦。

    曾重陽的曲意迎奉換來了李少卿的全力支持,待歸義軍部屬完畢後。曾重陽決定拿豐州營開刀,殺一儆百,徹底收服豐州駐軍。在此之前,曾重陽以欽差督辦的身份,宣佈解散楊昊創設的民軍。民軍團哨兩級軍官一律就地遣散。

    豐州人對楊昊創設的民軍多半持不滿態度。不滿的主要原因是擾民,上陣殺敵是當兵的事,既然吃了皇糧就應該上陣殺敵,守土為國。

    小百姓安安穩穩種自己的糧,做自己的小生意,憑什麼要小百姓放下生計去舞刀弄槍?退一步說,興武練兵,守土衛家,是你官府的自由,但上陣打仗畢竟是男人的事,你讓青壯男子參加民軍好了,為何要大姑娘小媳婦也不放過?這不是擾民又是什麼?

    因此當曾重陽宣佈解散民軍時,豐州百姓是敲鑼打鼓,一片歡呼。那些被解了職的民軍團校尉和哨長們,一個灰溜溜地被責令限期離境,逾時不走的,由衙門公差遞解出境。

    解散民軍的第三天拂曉,豐州四門緊閉,一千兩百名歸義軍士卒突然向西寧軍豐州營發起了攻擊。豐州營屬於西寧軍的警備軍,戰鬥力本來就不算強,在此之前又被清肅隊殺了近百名「王黨餘孽」。猝然被三倍於己的強敵圍攻,從一開始就處於極其不利的地位。

    戰鬥從拂曉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後,怛達人攻破了豐州營的營寨。豐州營士卒一半戰死,一半聽從統軍校尉於洪的命令棄械投降。傳言於洪之所以答應投降,是得到了欽差大臣曾重陽的保證:降卒概不追究。

    可是當豐州營的士卒們放下武器後,怛達人立即就翻了臉。他們將手無寸鐵的二百一十八名降卒牽到十字街口全部斬殺。於洪臨刑前破口大罵曾重陽言而無信,被怛達士卒割掉舌頭,捆在珍寶齋門口的柱子上,先後割了六十八刀才氣絕。

    降卒的鮮血染紅了街道,家屬的哭聲更是驚天動地。豐州營的士卒多半都是豐州當地人,打斷骨頭連著筋。怛達人的殘暴寡信激怒了城中百姓,百姓們按照民軍原來的編制,成伍成哨成團地聚集在刺史府門前要求張虎臣嚴懲肇事兇手。

    張虎臣試圖安撫情緒激動的豐州百姓,並答應給予死者一定的撫恤,但當百姓要求其嚴懲肇事兇手時,張虎臣卻面露難色,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憤怒的百姓開始向刺史府大門上投擲臭雞蛋,張虎臣狼狽地躲回刺史府,再也不肯露面。

    當晚,豐州降了一場秋雨,天氣驟然變冷。請願的百姓陸續散去,但刺史府門前仍有上百人在雨中長跪不起。約戌時,刺史府中突然衝出上百名手持木棒的錦衣侍衛,不管男女老幼逢人便打,婦孺兒童也不放過。請願百姓稍有反抗,頓時被扣上叛逆的帽子,當場逮捕入獄。

    驅散了刺史府門前的請願百姓後,曾重陽下令全城搜捕王黨餘孽。

    當夜二更,上千名怛達士卒和數百名刺史府捕快由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開始了全城大搜捕。搜捕行動只持續了半個時辰就演變成了公然的劫掠。打著搜捕叛逆的幌子歸義軍的士卒破門入戶,所到之處財貨為之一空,婦女兒童掠為奴隸,青壯男子一概當做王黨格殺勿論。

    豐州百姓在屠刀下陡然醒悟過來,他們拿起菜刀棍棒痛擊闖入家門的強盜。並按照民軍的編制迅速集結起來。至天明時分,整座豐州城已經沸騰起來,數萬百姓組成的義軍與怛達入侵者展開了殊死搏鬥。

    曾重陽顯然沒有料到會是這樣一種結局,他一面強令張虎臣派出所有官吏、捕快彈壓百姓,一面派人到豹營督促統軍校尉高洋出兵平亂。

    高洋遲遲按兵不動,辰時後,駐守冰巖谷的金風營突然派兩哨人馬開入城中,迅速佔領了刺史府,將張虎臣以下豐州大小官員全部扣押。與此同時高洋率豹營猛攻歸義軍牙帳,李少卿猝不及防只帶十幾人逃出。

    正在城南監督平亂的曾重陽聞聽豹營和金風營臨陣倒戈,羞惱異常,無奈之下只得率欽差衛隊向豐安退去。

    豐安守軍有西寧軍的五個營和李少卿的一千騎兵。西寧軍五營中的旌旗營和豐安營是莊雲清的舊部,鐵鐺營是凌彤的舊部,此時主力駐守在九娘關,警一營是原豐安刺史韓俊峰的舊部,此刻主力在黃河以南。而楊昊的親兵營已經併入欽差衛隊,如今控制在曾重陽的親信刀疤臉朱七手裡。

    李少卿的「歸義軍」直到午後才全部撤出豐安城,這一場混戰竟是損兵折將,士卒死傷千人之上,將校也死了十幾員,甚至連曾重陽、張虎臣送自己的十幾名歌姬也沒來得及帶出來。李少卿痛惜之餘心中卻多了一份疑惑不解:究竟是什麼力量讓一盤散沙、任人宰割的小百姓忽然變得如此難以對付?

    李少卿雖然是室韋人,但對中原的典章古籍多有研究,為了解開心中疑團,他命令部下將捕獲的十幾名民軍士卒帶到帳中仔細盤問。民軍,就是幾天前被曾重陽強令解散的叫民軍的組織,危急關頭讓一盤散沙的老百姓自發組織起來,拿起刀槍保衛家園!

    「果然是上國謀士,見識就是高人一等。」李少卿對曾重陽的先見之明,由衷讚歎,他懶得去知道城中民軍這次傷亡數字是多少——肯定是歸義軍的幾倍。

    「來人!發我將令,全體拔營,兵發豐安城!」

    在得知索額的破虜營已渡河北上,準備抄自己後路時。李少卿果斷地下達命令,歸義軍即刻東進攻佔豐安,在豐州失去的面子一定要在豐安找回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