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大唐西寧王

龍騰世紀 第56章 兵臨城下 文 / 樓枯

    庫結沙是豐安南部一片東西長約四百里,南北寬約兩百里的大沙漠,自古視為天塹難通,行人商旅到此皆要繞道而行。

    開成元年三月末,一支八千五百人的大軍集結在沙漠東南部一處名叫紇伏甘泉的地方,這是茫茫沙漠中一眼救命的甘泉,泉水由地下奔湧而出,匯聚成一個上百畝見方的水泊,圍著這片水泊形成一小片綠洲,密密叢叢地長著沙棘、白刺、蓯蓉、胡楊、沙冬青等植物。

    這支大軍從數百里外的河東嵐谷而來,此前已經在荒無人煙的戈壁、草地上走了整整十天十夜,兵困馬乏,若不是這眼救命的甘泉,誰也沒有把握能走完剩下的路程。

    一名二十七八歲的伙長手搭涼棚望了望西北漫無邊際的黃沙,心裡微微一歎。離他不遠處的九名夥伴正圍著水泊往水袋裡灌水。

    「叫你跑,叫你跑。」兩名士卒灌滿水袋後閒著沒事在潑水玩。

    「胡鬧!前面還有幾百里沙地要走,這可是最後一眼泉水啦,不裝滿水袋,你們就等著渴死在沙漠裡吧。」伙長威言恫嚇道。

    「路哥別唬我們啦,至多還有一天一夜就到豐安,我儲這麼多水足夠啦。」

    士卒小九咧著嘴嘻嘻直笑,他牙齒很整齊,但算不上白。小九姓趙,時年十七歲,趙州人氏,父母雙亡後投奔在太原府經營綢布生意的姐夫,姐姐性情懦弱總受丈夫欺負,他一怒之下把姐夫給痛打了一頓,跑到軍營裡吃糧當兵去了。因為他是這一夥裡最小的一個,伙長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小九。跟他一起嬉鬧的士卒比他略大一點,姓姚,因為長的又黑又瘦,夥伴們都叫他小妖。

    「九哥說的對,老將軍讓咱們裝水,可沒說讓裝多少水,可見穿過這片沙地易如反掌,要不然他老人家早就挨個檢查了。」小妖雖比小九大,但在小九面前卻像個跟班的小弟,平日裡兄弟倆打打鬧鬧,一遇到跟外人衝突,他是堅決站在小九這一邊的,當然伙長路大也算不得什麼外人。

    「嗚——」

    一聲悠長威嚴的號角聲響起,原先散作一團的士卒迅速集結,一夥一隊一旅一團,各就各位,整齊肅嚴纖毫不亂。大軍集結完畢後排成三列縱隊踏上了通往西北的漫漫黃沙地。

    一位鬚髮花白的老將軍在一干將校的陪同下,登上了水泊西北角的一座土台,他極目眺望西北方向,不禁吁歎了一聲,說道:「我董八成戎馬半生,跟自己開仗這還是第一次,這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

    身邊的一名副將勸道:「『御外悔,息內亂』是老師早就立下的誓言,孟楊勾結回鶻人,犯邊擾民,他們是大唐的罪人,根本就算不得自己人。」董八成撫鬚嘿然而笑:「玉芳你究竟還是年輕了,這其中的真真假假,誰敢拍著胸脯說自己都清楚?」

    副將李玉芳剛三十出頭,白面一字須,他原是嵐谷縣丞,董八成出任嵐谷刺史後,見他勤勉幹練就將他調到嵐谷刺史府為參軍。李玉芳由文官改任武將,反倒如魚得水,幾年之間就在河東軍界嶄露頭角。董八成視他為自己的得意門生,並將獨生女兒許他為妻。

    河東地方廣大,物產豐饒,駐守太原府的河東軍名揚天下,尤其是河東左軍號稱虎賁雄師,軍容之盛便是號稱天下第一的神策軍也相形見絀。

    董八成為河東左軍副都督,率軍駐守嵐谷扼守河東西北門戶。他性情耿介,又是河東老將,對河東節度使劉清伶向仇士良、魚弘志等人卑躬獻媚十分不滿。因而三月初劉清伶命他出兵討伐天德軍叛亂時,董八成並不情願,他幾次上書節度使劉清伶陳明出兵利害。

    劉清伶心中惱恨之極,但懾於他是河東老將,在軍中素有威望,手中又握有上萬精兵,於是採納判官柴上研之謀,答應平亂之後任命董八成為豐州刺史,讓他率河東左軍駐守陰山之南,一了他「御外悔,息內亂」的誓願。

    董八成不知其中有詐,當即率軍出征。大軍剛西渡黃河,劉清伶便趁他大軍遠征,嵐谷空虛之機,派自己的侄子劉浩率東河右軍八千人開進嵐谷城,將董八成留下的一千守備軍驅散改編。

    董八成吃了啞巴虧,有苦說不出。他不敢把嵐谷失陷的消息告訴自己的部屬,只能鼓勵他們繼續向前,平息叛亂佔據豐州三城,為國戍邊。

    ……

    豐安臨黃河而建,黃河之南,庫結沙之北,是一片草原戈壁,昔日孟楚在此設置了十八座軍寨,統歸豐安南城巡防營管轄,巡防營指揮使名叫劉熙,是劉毅峰的堂兄弟。這日他正瞇著眼斜靠著軟榻上聽歌姬婉兒清唱小曲,婉兒二十出頭,容貌絕美,是一個月前天德軍留後曾重陽送給自己的生辰賀禮。

    忽然,親兵隊正胡同風塵僕僕地闖了進來。劉熙一躍而起,揮手將婉兒和樂工趕了出去。

    「人來了。」胡同雙眼冒光興奮地說道。

    「多少人?」

    「黑壓壓的,足有萬把人。」

    「即刻派人進城密報刺史大人。」

    「是。」

    胡同前腳剛出門。忽聽屋後有人驚呼:「奸細走了!」

    劉熙一個箭步跳到門外,喝問:「出了什麼事?」

    「屬下看見婉兒姑娘趴在窗戶上偷聽,我一喊她,她立即奪馬走了。」

    「蠢貨!給我追!」劉熙聽了這話只覺得腦門上青筋直炸,一個月前曾重陽剛剛將婉兒送過來,劉毅峰隨後就派人給自己帶來口信:此人有詐,勿親近。

    「這個賤人,敢耍老子。」劉熙越想越氣,大喝一聲:「給老子備馬!」

    護兵剛剛牽馬過來,副指揮卞江衝到馬前扯住馬韁叫道:「大人不能去,董八成大軍馬上就到,刺史大人要你去迎接。」

    劉熙叫道:「你代我去便是!我定要將那個小賤人拿回來千刀萬剮。」說罷掙開卞江催馬出了門。

    ……

    豐安刺史府。

    天德軍節度使王謙、振武軍節度使獨孤暢合兵三萬逼近九娘關,曾重陽急命擴軍備戰,韓遂三天之內擴軍至萬人,但豐安官庫卻空無一文,不得已劉毅峰只得稟明曾重陽預收三年稅賦,曾重陽恐徵收太多激起民變,只同意預收一年稅賦。

    劉毅峰便召集州中官佐和屬縣縣令商議此事,豐安地狹人少,又經多年戰亂,民生凋敝,各級官吏聞聽劉毅峰要預收稅賦竟都表示反對,慷慨激昂的,聲淚俱下的,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難處。劉毅峰鐵青著臉耐著性子聽。

    忽然他看見刺史府書記長垣在院中向自己招手,便借口如廁走了出來。

    「胡同來了,在書房侯見。」

    劉毅峰聞言打了個激靈,大步走進書房。

    「怎麼樣?來了多少人?」

    「回大人,看樣子有八九千人。」

    「怎麼,你們沒見到董將軍?」

    「沒有,指揮大人怕大人心焦,就先派卑職過來了。」

    「好,你即刻回去,告訴劉熙一定要他親自去迎接,免得董八成生疑。」

    「是。」

    胡同走後,劉毅峰向長垣招招手:「把向孝善叫來。」

    向孝善是豐安巡城營的指揮使,此刻正在門外等候,聽到召喚立即趕了過來。

    「大軍已到,今晚就動手。」

    「大人,卑職剛剛得知曾重陽又調了三百衛兵進府,加上原先的兩百人,留守府現在有五百精兵,屬下手上只有六百人,只怕……」

    「好了,好了,我再撥兩百人給你。」劉毅峰厭惡地瞪了向孝善一眼。

    「謝大人,屬下定不辱使命。」

    向孝善的背影還沒有消失,長垣就緊張地問道:「再撥兩百人去巡城營,刺史府可就空了。」

    「空了就空了。」劉毅峰忽而咧嘴一笑,「你以為指著這幾百人能鬥得過曾重陽?笑話,即刻備車,天一黑我們就出城。」

    長垣一愕:「大人要棄城?」

    「呵呵呵……長垣,你隨我在這荒僻之地也熬了六七年了吧,現在總算熬到頭啦。去準備吧。記住!只要三輛馬車,不可太招搖。」

    「是。」

    ……

    豐安城西北有一片小山,北國春來晚,三月末山上樹木才剛剛發芽。

    楊昊小心地抬腳行走,生怕踩壞了地上的花花草草。他身後一個戴玄鐵面具的人笑了:「連花花草草都捨不得踩,你如何統率三軍效命疆場?」

    「老師教訓的是。」楊昊面露羞慚之色。

    「稟大人,剛剛在路上截獲三輛往南去的馬車。」一個小校過來稟報。

    「把人帶過來。」鐵面人眉頭皺了下,歎息一聲道:「果然又出了這等事。」

    劉毅峰的馬車剛剛出城就被一支騎兵小隊給截住了,他以為是曾重陽派來的人,一時嚇得手腳酸麻。騎兵小隊押著他來到城西北的小山下。劉毅峰這才驚奇地發現這片小山上竟隱伏著一支數千人的大軍。

    「難道是別思過?」

    劉毅峰心裡一陣絕望,別思過手段極狠,落在他手裡真是生不如死。他趁押送的士卒不注意,奪過一把刀就朝脖子上抹。劉毅峰沒有死成,一名士卒用手抓住了刀刃,硬生生地將刀奪了下來,橫刀鋒利無比,那士卒的手掌幾乎都被切斷了。

    「是你?」劉毅峰見到楊昊吃了一驚。

    楊昊有些奇怪:自己在什麼地方跟劉毅峰見過面嗎?

    「你不必猜了,他是寶歷社的橫刀,應該在無面會上見過你。」鐵面人一語點破楊昊心中的謎團。

    「前輩是……」劉毅峰對鐵面人有一種莫名的敬畏。

    「我的名字你不需要知道,我問你,為何要把城獻給董八成?」

    「事到如今,我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河東節度使劉清伶是我堂叔,是他寫信給我,許我儀州刺史之職。做不成刺馬,也只好另投明主了。」

    「你說謊!」鐵面人當即拆穿劉毅峰的謊言,「你是要借董八成之手除掉曾重陽、韓遂,奪取豐安,你想立功是不是?」

    「你——」劉毅峰臉色頓時變得灰黑,呼吸也急促起來,「你,你究竟是什麼人?」

    鐵面人冷哼了一聲,訓斥道:「愚蠢之極,董八成已是喪家之犬,奪了豐安他還能還給你嗎?」

    「這,這我……」劉毅峰倒是沒有想到這一節。

    「速帶我們進城,豐安不失,你還有一條命在;豐安若有失,你死無葬身之地!」

    劉毅峰徹底崩潰了,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抱著鐵面人的腿哀求道:「我糊塗,我該死,給我一次機會,給我一次將功補過的機會。」

    鐵面人咳了一聲,道:「你去叫開城門,領我們進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