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經過了南昌城的連番血戰之後,町尻量基已經改變了自己的看法,確實有中**隊一觸即潰的現象,也有過一個師團擊潰中**七、八個師的戰例,但是隨著支那戰略的實施和進行,尤其是武漢會戰之後,帝國彷彿油盡燈枯了一般,攻克支那首都南京之後一連串的戰役直到武漢攻略,帝國已經支撐不住如此數量高強度的作戰了,部隊傷亡之大,物資消耗之恐怖遠遠的超出了帝國的承受能力,即便有美國的大筆貸款,帝國也很難將戰爭維繫下去了,這就等於是帝國在出血肉,美國人在出錢,帝國賴以維繫戰爭的石油、橡膠、棉紗、鋼鐵、鋁、銅、航空發動機、醫療等等,全部要從美國人那裡購買,等於是打到最後一切的利益全部被美國人賺走。
而且帝國計劃在滿洲和華北進行生產以戰養戰,但是在襲擊不斷的情況下,以戰養戰只能說是一種美好的設想,帝國實在負擔不起如此重的壓力了,國內的老百姓也逐漸的明白了,他們全部被日本國內無良的媒體欺騙了,支那戰爭讓他們的一切都被收歸國有,就連箱子上的銅把手都要被卸走,家中的鐵鍋也是國家戰略物資?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
缺乏職業道德、卑污、齷齪、下賤的日本媒體為了多賣幾份報紙,為了其參政的所謂目的,將一批批的青年騙上了戰場,青年在前線送死,他們的妻兒則成為,他們的父母在全國節儉運動中被活活餓死,町尻量基也有點想不明白了,這仗到底是為誰打了?
不是口口聲聲的為了天皇陛下嗎?天皇陛下口口聲聲的為了全國的皇民?結果卻打成了這樣?町尻量基一時間無比的喪氣,似乎看不到一絲勝利的希望,但是步兵第二十三聯隊的聯隊旗必須奪回,否則自己的腦袋就要搬家了。
讓町尻量基歡心鼓舞的是中國這個國度到什麼時候都不缺少漢奸,漢奸是個大大受到歡迎的東西啊!漢奸們為町尻量基獻上了三年前的南昌行政地圖,作為南昌守備司令的高飛都沒找到的東西,一早被有心人藏了起來,關鍵時刻拿出來立功,於是町尻量基下令部隊立刻進擊,但是沒出半個小時,灰頭土臉的圾井德太郎返回指揮所,第一件事就是用刀劈了三名獻圖的漢奸。
因為經過實地勘測地形後,圾井德太郎與牛島滿站在地圖前目瞪口呆?他們似乎太過相信那幅中國的南昌城行政地圖了,原本以為中國人給自己用的地圖一定比較精準,起碼比二十年前帝國特務悄悄測量的地圖要精準,結果日本人被地圖差點坑死,從左翼進攻的一個中隊在越過地圖上一片標注為沙石灘的地方強行突擊,結果陷入了齊腰深的爛泥中,全中隊二百七十九人都陷入泥中成了靶子。
而從右翼迂迴的一個大隊沿著青石小路進行偷襲,結果走了一半發現前面竟然是一個小湖泊?地圖上則是一個山坳?結果左翼突擊中隊被當靶子射擊全員玉碎的時候,主攻部隊在尋找地圖上那條根本壓根就沒修建的路,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日本人哪裡知道,國府貪污**的程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像,在地圖上把路標清楚,實際上管他老百姓去死?誰愛走誰走,反正老子也不走。
於是,倒霉的皇軍溜躂了半個小時自以為找到了路,結果一口氣就走到了守軍的機槍陣地前面,最後的結果是丟下了二百多具屍體倉惶撤退,經過分析這地圖一定是中國人的陷阱,因為算上正面牽制的皇軍一共損失了近六百人,這仗打得冤枉死了!
町尻量基望著被劈殺的所謂漢奸的屍體,深深的吸了口氣道:「拖下去埋了吧!他們是支那人的英雄!懷必死之心用假地圖欺騙皇軍,以至於讓皇軍蒙受重大損失。」
日本人的奇兵被打了個屁滾尿流,日本人也發現了即便你有百萬雄兵,愛國公園這片就這麼大的地方,除非你不管不顧直接向後延伸攻擊,但是這回町尻量基不敢,因為愛國公園是附近唯一的制高點,從任何方向向後進攻滲透都要暴露在守軍的火力打擊之下,町尻量基發現任何理想和現實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中國守軍所控制的山頭正好俯視控制了唯一的一條通路。
由於愛國公園丘陵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嶺的關係,日軍始終無法四面包圍李少伯的小部隊,當然也無法得知山後反斜面兩側土道間樹林內隱藏的一百五十毫米迫擊炮了,岡村寧次已經下令不惜一切代價攻取南昌城,奪回步兵第二十三聯隊的聯隊旗,因為第十一軍從上到下沒人有能夠為步兵第二十三聯隊失旗一事付得起責。
而且軍旗丟失的巨大恥辱就已經足夠斷送岡村寧次如日中天的仕途了,所以岡村寧次下了狠心,不惜一切也要奪回步兵第二十三聯隊的聯隊旗。
大戰前夕總是異常的寧靜,黎明對於李少伯來說將是極為難熬的,因為黎明時分往往就是日軍的總攻發起時,而他還要堅守到上午十點才算徹底完成任務,日軍雖然已經完成了對愛國公園高地的整體包圍,但是日寇卻如同一隻胸有成足的野獸在戲弄自己的獵物一般,李少伯知道一旦天亮下來日軍就要發動前所未有的猛攻了!
在戰術上看,即使一個武裝的牙齒的連級單位佔領了絕對有利的地形,即便有重炮火力支援也無法阻擋近萬日軍的猛烈攻,多虧愛國公園地形狹窄,之前又有漢奸幫忙,讓日本人浪費了不少時間,按照李少伯最初的想法是重創一下驕橫的日軍,為特種作戰分隊撤退爭取時間,但隨著旅長黃俊傑親自下達新的作戰命令,李少伯就要做下了一個格外悲壯的決定!他所指揮的連隊要與愛國公園內的這個不起眼的無名高地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