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血祭山河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六十八章 武漢會戰之日本人的後院 文 / 驃騎

    經過日本人的詳細分析,他們預測到了一個最壞的結果,那就是即便攻佔了武漢,恐怕中國國民政府亦不會投降,更不會簽訂什麼城下之盟,因為一旦國民政府與日本政府簽訂了類似的條約,恐怕最先垮台的就是國民政府了,所以日本戰時大本營對於武漢攻略的前途顯得非常的黯淡和渺茫。

    更讓日本人大出意料之外的是,素來有下克上習慣的關東軍最近很老實,但是駐朝鮮軍卻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直以來日本人對蘇聯援華深惡痛絕,而且所謂的偽滿洲國與蘇聯有著漫長的國境線的糾紛,從來都沒有正式談判接觸對話的意思,因為蘇聯根本不承認什麼狗屁的滿洲國,也不承認朝鮮是日本領土這樣日本單方面的宣言。

    高飛與蔡文治的中央特種作戰集群的部隊組建工作已經開始拉開了架勢,有蔡文治上下運籌帷幄之中,高飛的炮兵團已經有了初步的規模,一千二百名專業點的炮兵加上蔡文治三十六門福博斯二十六倍身管口徑七十五毫米瑞典產野炮,被全數撥給了高飛,而且還從炮十團抽調二門三十二倍口徑德制一百五十毫米野戰重型榴彈炮給高飛訓練之用,至於軍援中後續的坦克,蔣介石原計劃是撥給第二百師,既然高飛與蔡文治提出組建一個機械化旅,於是也就大筆一揮全部撥給了高飛。

    即便是空頭支票,高飛與蔡文治也高興不已,蔣介石的態度才是中央特種作戰集群能否發展壯大的關鍵所在。

    由於,情報工作的閉塞,高飛也不清楚歷史上日本人與蘇聯人的第一次打規模衝突是否按照歷史軌道依然發生了?還是出了意外導致延遲?實際上高飛哪裡知道,此時此刻的日本人,正在為一個只有精確的軍事地圖上才能找到名稱的丘陵在發愁!這個點就是著名的張鼓峰,日蘇之間的恩怨也是從這裡開始的,後來在諾門坎變成了一次大規模的嘗試。

    張鼓峰又名刀山,俄語稱其為扎奧澤爾納亞,意思為湖對岸高地之意,在朝鮮、蘇聯和中國交界處的一個偏僻荒涼之地,其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圖們江從張鼓峰旁流淌而過,這裡從朝鮮羅津至吉林琿春的鐵路也從山下經過,從地理位置上說張鼓峰就是朝鮮隔圖們江與蘇聯接壤處有一座小山而已,按1858年《中俄瑗琿條約》,此處為兩國國界,但無標樁,界線一直不明,蘇聯稱其為哈桑湖,張鼓峰是從東方俯瞰海參崴的戰略要地。

    六月底,蘇軍方面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張鼓峰,並且在山上構築工事體系,佈置鐵絲網,已經把東北劃為偽滿洲國視為殖民地,把朝鮮作為自己國土的日本人就如同被挖了祖墳一般的蹦了起來。

    日本人認為,蘇軍佔據張鼓峰就等於擁有了可以控制朝鮮和中國東北的戰略要地,這是一種積極進攻的姿態,所以日本人也感到了恐懼,但是由於日軍正積極準備進攻武漢,各路部隊正在頻繁調動期間,難以有效的集中兵力大規模地與蘇軍爆發衝突。

    無奈之下,日本戰時大本營只好命令日本關東軍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同時一向極度輕視政客的軍部也開始要求內閣指示日本駐蘇大使重光葵與蘇聯進行調解。

    但是蘇聯方面的態度出奇的強硬,明確表態蘇軍不可能從張鼓峰撤軍,重光葵的外交斡旋陷入了僵局。

    於是,日軍戰時大本營痛下決心,決定以武力奪回張鼓峰,不過為了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而使戰火引向東北,從而影響與中**隊決戰的華中戰局,大本營命令由駐朝鮮日軍完成此項任務。

    七月七日,關東軍無線電監聽獲悉蘇聯波謝特地區警備隊長給在哈巴羅夫斯克蘇哥洛夫中將的電報,判斷蘇軍企圖佔據張鼓峰東北十二公里的香山洞西面高地。當即通報朝鮮軍司令官小磯國昭大將以及琿春駐屯隊和該地的特務機關,朝鮮軍立即令第十九師團及琿春駐屯隊等注意警備。

    實際上張鼓峰位於偽滿洲國琿春縣最南端、背向圖們江與蘇聯沿海州的國境地帶,琿春縣被劃入朝鮮軍的防衛地城,於是駐朝鮮軍第十九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十分興奮的表示只要下達作戰命令,他就可以擊潰當面一切之敵,因為在日本人眼中俄國人一向都是橫屍遍野一擊即潰的。

    尾高龜藏則是被稱為積極敢於的將軍,屬下各聯隊長也多剛強之士,從至七月二十日起,第十九師團全體將士就開始接受中央軍部對蘇軍非法越境以實力給予有利一擊的思想影響,全軍上下可謂一心一意準備奪回張鼓峰,狠狠的教訓一下蘇聯人,因為據參謀本部遠東課判斷,蘇軍突然於七月九日全面佔據長期以來有滿洲人和朝鮮人來往的張鼓峰並堅決確保該地的意圖,從全局觀點來看非是真的準備對日的大規模作戰,而是為了牽制日軍的華中作戰。

    同時為了準備對日戰爭,對通往北朝鮮、東滿的日軍作戰鐵路施加威脅,並偵察日軍的對蘇作戰準備。

    此外,參謀本部的黑田大佐提出也可能由於不久前蘇聯國家政治保安部長留希科夫大將逃亡中國東北境內事件,蘇聯政府急於為了挽回遠東紅軍的威信而進行的示威行的軍事部署。

    可以說,無論是日本人還是蘇聯人實際上都是在擺一種姿態,日本戰時大本營的外交談判方針是要求蘇聯撤軍。為預防萬一突發lang況的出現,又命令靠近這一地區的朝鮮軍第十九師團出動,該師團常駐朝鮮北部,其使命和戰術部署就是準備對付蘇軍,而不是對中國作戰。

    實際上,大本營、軍部、參謀本部都低估了尾高龜藏指揮的第十九師團全體官兵的熱忱了,板垣征四郎、石原莞爾兩個人靠著滿洲事變之功晉身,已經成為了日本軍人所爭先效仿的榜樣和偶像。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