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給皇帝上達密報之外,韓東清沒有給陳勝任何的干涉。對於陳勝在閩中的強硬手段,有些明顯是違反了秦法,他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也是看到陳勝這樣的手段,韓東清才明白,為何皇帝會委派陳勝當這閩中郡的郡守。因為這個地方恰好需要一個足夠剛硬又能夠游刃有餘的人。毫無疑問,陳勝在剛柔之間,尺度把握得非常好。因為殺了一批反抗者之後,陳勝將沒收而來的土地財富,充當了當地救濟和教育的基金,用來育老救殘和教育啟蒙兒童。
陳勝特別重視教育。但是當地識字的人不多,連教書先生都得從外面輸入,這讓陳勝的教育推廣非常不便。最後還是李左車想出了辦法,讓閩中郡各村寨派出年輕人到縣衙或者當地學府集中就學。所學的知識也足夠簡單,只有當朝書法大家太史令胡毋敬編寫的《博學篇》和趙高編寫的《愛歷篇》。裡面都是大秦小篆最常用的字體。
這些各村寨派出的青年,官府有發薪金,同時免去家庭裡一切稅賦。所以各村寨的年輕人,都希望能夠輪上自己。除此之外,陳勝還規定,每半年一次考核,各村寨接受教育的兒童如果在官府的考試之中獲得了優秀,那麼整個村寨都會得到官府的褒獎和獎勵。所獎勵的,都是當地極度匱乏的農作物種子和鐵器。
陳勝的舉措,大大地刺激了閩中各地對教育的重視。在閩中各地幾乎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幕:在村寨的大樹下,在辛勤勞作的田間阡陌旁邊,都會有著村寨裡同樣識字不多的先生們認真地在沙盤裡畫著字符,而周圍則是圍滿了七八歲乃至於十七八歲的青少年。
對於這些當地學官來說,若教育不好,官府可能會剝奪他們的資格。那麼就會少一分薪資和官府賦予的種種權力,而學生們也知道,倘若自己學不好,那麼家裡就得不到官府的津貼,自己也就更不可能進入官府設立的學宮,進去學習真正的知識。
各村寨的族長更清楚,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如果自己依舊死守舊時的陳規,那很可能被官府圍剿。就算官府沒有採取那些要命的舉動,僅僅是不給自己發放糧食種子和鐵器,這一項就已經足夠致命。因為別的村寨擁有這樣的工具,生產能力可以增加數倍,那麼可以養活的人就更多,到時候力量就更加強大。除此之外,那些進入學宮的孩子,按照官府的說法,日後要是成績優秀,是可以進入官府,成為官吏的。這樣就更加不得了了所以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還是村寨的利益,各村寨的首腦們對於官府所推行的教育政策極度擁護。
當然,這一切推行起來,進度並不可能太快。而且推行下去,需要大量的成本。凌素韻支持過來的二十萬金轉眼被陳勝揮霍了大半,才勉強建立起了一個教育體系。具體的的事情並不是由陳勝來實施,而是被他剛剛招納到了旗下的李左車。
李左車表現出了他卓越的能力,陳勝每一個想法,在他的補充之下,都能夠變成一個個合格成熟的方案。只是李左車很不解。閩中郡地廣人稀,對於朝廷來說,攻佔這個地方,政治意義更大一些,朝廷需要扶持的地方多著去了,怎麼輪也輪不到閩中郡這個鳥不拉屎的鬼地方啊。李左車哪裡知道,對閩中郡的投資,一小部分是來自於扶蘇和蒙毅的贊助,另外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凌素韻代表的凌家家族的投資。
但對於陳勝來說,這些龐大的贊助,依舊是杯水車薪。
所以陳勝謀求的是一個開源節流的方案。他第一個方案,就是在海邊建起簡陋的鹽田來曬鹽。
最初的時候,陳勝還以為海水曬鹽這個簡單的方法,沿海的人早已經掌握。但是等他詢問起舊時閩越掌控鹽業的官員之後,他才驚訝發現,這裡的人根本不懂曬鹽的方法,這個時代,從海水裡得到粗鹽,竟然是用海水煮出來的!
陳勝這才明白,為何就連生活在閩中郡的人們,食鹽的價格都非常昂貴的緣故。不過得知這個消息,陳勝心中更是欣喜無比。這意味著,他所使用的方法,可以使得他獲利巨萬。
平定東甌之後,陳勝就讓季布從陽城趕來閩中。季布到了閩中之後,馬上就得到了陳勝的指示,在東冶海邊的灘涂建立起鹽田。陳勝仔細地繪製了製造粗鹽場地圖案,從引入海水的風車如何建造,到初曬池到沉澱池,他都非常仔細地繪畫在布帛上,整個鹽場近千畝,而且還可以不斷擴展,在一邊建造的時候就可以一邊生產。陳勝很清楚,不出數月,這裡的第一批海鹽售出之後,即可換得大量財富,以支持他龐大的計劃得以實施。而在建造這些鹽場的過程當中,給當地提供了至少兩千個工作機會。日後鹽田建成之後,也可以給當地提供大量的工作職位。
唯一讓陳勝覺得彆扭的是,這鹽場是屬於國家的還是私人的的,讓他有些為難。按道理,大秦在建造這個鹽場之中,沒有出一個半兩。但是按照陳勝自己的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海水和灘涂都屬於帝國的。皇帝自然不會認為這些海水陳勝可以白白利用。
思索一一陣子之後,陳勝果斷地將股權拆分開來。以帝國出了資源土地,佔據股份百分之六十,其餘的以凌素韻代表的凌家控股。當然,在凌家控股的部分裡面,陳勝也有著自己一半的股份。陳勝可沒有大公無私到了雷鋒叔叔的地步。財富是實力的基礎。陳勝深知不可能一直由其他人支持他,這樣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控制。只有擁有自己的實力,才有足夠的話語權。為了能夠使利益達到最大化。陳勝還從自己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之中擠出了一點出來,分攤給了建造鹽場灘涂周圍的一些村寨。有了這些利益,這些村寨的族長們自然會倍加擁護官府在這附近的工作。達到互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