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華夏人是條龍,一群華夏人是條蟲。這句話雖然說得有失偏頗,但翻看華夏的歷史,確實不難看出從古至今,華夏人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內鬥。無論是肉食者所處的廟堂,還是平民百姓所在的江湖;無論是內憂外患時期,還是歌舞昇平之時,為了獲得獨贏的機會,人們總在相互算計。沒辦法,誰叫華夏不存在長期雙贏的環境的呢!
以一個普通人為例,小時候為了獲得好的求學環境,就不得不去少數幾個集中了當地優秀師資力量的學校,這是有能力的父母在幫孩子爭,所以孩子在踏入校園第一步就要知道機會的來之不易。而在整個學習生涯期間,由於班級人多,老師精力有限,為了獲得老師的更多關注,想上進的孩子就必須力壓班級其他人,從而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這時候的競爭因為學生們的單純還算得上良性,但種子卻已經埋下。反正江河活了這麼多年,還沒見過多少一公一母之外的尖子生能成為好友的,反而是他這樣的中等生,對上對下都能混得開
離開校園走向社會後,面臨著生存的壓力或動力,大家彼此之間就由校園時期還算良性的競爭轉變成了不擇手段。沒辦法,在華夏從小到大的教育模式培養之下,只有處於第一位置的人才能獲得最好最多的資源,就算是排第二都與第一天差地別。
比如廣大的上班族,普通職工與領導之間光是一個薪酬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更不用說福利待遇這類比較一下就讓人憤世嫉俗的
作為全世界少數幾個上下級薪酬鴻溝化的政局穩定國家,在華夏當領導並不是以工作能力為主導,所以為了獲得更好的生活,當看見與自己工作能力差不多的人靠著其他方法能過得更好時,誰會不想著去爭一爭呢!當然,作為面子工程,華夏吃公家飯的收入水平不高,差別也不大,但手中掌握的權力才是這些肉食者們真正經濟收入和特權享受的來源。所以江河以前在與一些朋友聊天時,都常常聽他們感歎,當初錯以為公家飯好吃,但真正進去後才知道沒能力沒關係往上爬的,一旦自以為是的進入了熱門單位,那才真是錢少事多遭氣受。但等他們真正的醒悟時,又因為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資歷捨不得走,因為他們也幻想著有一天能成為手握實權的領導,過上全世界第一等的生活。
或許是迫於整個社會的壓力而為了上位不擇手段,所以在內心明知這樣做不好的情況下,編造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催眠自己,是許多鬥士常用的方法。
江河也不是什麼聖人,受了氣,且也窺覷著內陸第一導演寶座的他,自然也要把記憶中的頭銜獲得者拉落,使自己能享受到寶座上的特權。
很多時候拍電影都需要實景拍攝,這就牽扯到一個向政府部門審批的問題。在國外,基本上只要有錢,那麼就算是想在白宮裡取景也是可以的。但在華夏內陸,取景就變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
那些無關緊要的場景自然是遞個申請交點錢就行,但涉及到重要的歷史或者地標類建築,就不是有錢就可以的,還得要看面子。
比如拍攝《特別行動》時,江河本想去掉首都,拍個飛機撞三峽大壩的場面,但實地取景的申請才遞上去,馬上就被駁了下來,而且江河還收到相關部門的談話邀請,讓他談一談創作想法是怎麼來的,是不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教唆。要不是江河好歹算個名人,平時間也經常做些浦橋修路資助貧困地區的好事,也許……
再加上獨黨統治的內陸政府內部也是山頭林立,不是誰都要賣王董事長背後之人面子,相反還有不少敵對派系的,江河迫切的渴望有更方面申請到外景地的方式。而成為內陸第一導演,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一人,江河相信這樣才能為自己贏得更多的優待權。
身處國外,本應攜手為國爭光,現在為了一己之利要去對同胞出黑手,江河自然也要有一個能說服自己的理由。
為了讓國內電影不走彎路,不一味的追求大場面大製作,而回到以故事取勝的正規。如此有使命感的口號,足以讓江河在坐馬桶時心裡默念幾遍,而後抽上褲子去為華夏的電影事業而奮鬥。
由於走的是文藝范路線,柏林電影節與威尼斯電影節一樣注定了前來參加的巨星不多,但不管再怎麼少,依然會有不少大腕與自己參演或導演的電影前來柏林,獲取文藝片所能得到的最高榮譽。正因為有了這些巨星的參與,才為柏林電影節增光添彩。
巨星能為整個電影節都帶來光彩,自然也能為電影節中的首映電影關注度錦上添花。
在自己的電影還沒首映前,江河不辭辛勞的趕場了所有能去的首映式,等輪到江河自己的電影首映式時,場面那叫一個星光燦爛。
當初知道江河與張毅謀的電影首映式是同一天時,由華夏前來柏林的記者們高興得只差載歌載舞,因為今年來柏林參加電影節的華夏電影實力不容忽視。除了張毅謀與江河之外,還有內陸的著名喜劇導演馮曉剛也帶著自己的《大腕》前來。可以說,今年的柏林電影節是華夏內陸電影實力最強的一年的,許多人都期盼著華夏內陸電影人在今年取得大豐收。受此影響,以往沒多少國人看重的柏林電影節相關報道,首次在國人眼中有了不一樣的份量。
本來一眾華夏記者還萬分惋惜馮曉剛的電影首映ri沒有與張江二人一天,使他們能自行將那天稱之為「柏林電影節華夏電影ri」。不過還好馮曉剛雖然沒扎堆,但內陸電影界最具世界知名度的江河與張毅謀卻在同一天,而且那一天也沒有什麼強力的電影首映,這讓內陸記者們早已準備好了諸如「華夏雙星耀柏林」、「華夏電影唱獨角」、「華夏電影征服挑剔的柏林觀眾」等自娛自爽的標題,然後好好寫一篇振奮人心文章發回國內,讓國人知道華夏內陸電影已經強盛到了何種地步。
於是在柏林電影節開幕的第四天,華夏記者們兵分兩路,一路前往《英雄》的首映式舉辦影院,搶佔最好的位置,見證《英雄》首映式紅地毯上的群星璀璨。而另一路則前往晚於《英雄》首映式半小時的《快樂傳說》首映式,觀看紅地毯上的星光奪目。
四個多小時候,兩幫記者一交流信息,《英雄》首映式這邊的記者徹底抓狂。
雄心勃勃的記者們一開始來到《英雄》首映式現場時,本想見證那璀璨奪目的星光,以滿足心中「四方來朝」的別樣快感。
最初還算正常,凡是身在柏林前來過節的華夏電影人都來走了一遍紅地毯,就連《大腕》劇組中除了導演之外,如葛悠、關芝琳等明星都來捧場,讓現場某些收了公關費的記者激動不已,直接就在自己的便攜筆記本上寫下江河雖已成為國際導演,但在國人演員的心目中張毅謀才是當之無愧的第一等馬屁,準備晚上回住的地方潤se一下,顯得稍微含蓄一些後,就配上圖片發回國內。至於《大腕》的導演馮曉剛沒來的問題,眾人也都是理解萬分。
近幾年到底誰是內陸第一導演的頭銜抄得風風火火,張毅謀、江河、陳愷歌和馮曉剛都是熱門人選之一,馮曉剛雖然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比過前三人,但憑著馮氏喜劇在廣大觀眾心中打下的基礎,支持馮曉剛的人還是不少。
在各方粉絲為偶像發言時,為了不產生矛盾,江河公開承認過拍攝地道的內陸喜劇,把電影講進國人的心坎裡自己不如馮曉剛,徹底消除了兩人之間可能出現的矛盾。但馮曉剛與另外兩位導演之間的關係,就有些微妙了。尤其是與張毅謀。
這一兩年,也不知是有幕後水軍發言,還是影迷真的都這樣想,反正網絡上只要一評比馮曉剛與張毅謀,都是拿兩人的最大缺點票房和獎項說事。這樣打臉的言論提多了,最終又不見兩人親自出來闢謠,可想兩人的關係會成為何種狀態。甚至據說在私底下聚會時,馮曉剛還批評過張毅謀。所以對於馮曉剛不前來向張毅謀道賀,眾華夏記者都是理解萬歲。
等一眾華夏來賓秀完紅地毯,之後前來的外國使節就讓華夏記者們有些面面相覷了。因為這些外國人,大多數他們都不認識。要不是有著現場司儀進行唱到,讓記者們能根據名字去網上搜索,記者可能還真不知道從自己面前走過的人是演員還是導演,拍過什麼電影,是哪個國家的人。
相比於《英雄》首映式現場的記者們還需要現場求助場外幫助,半小時後從《快來傳說》首映式現場傳來的消息才讓《英雄》首映式現場的記者們羨慕嫉妒恨,且恍然大悟。
《英雄》首映式走紅地毯的華夏電影人全都是開場就來,而且走得還不像平常那樣一進三退,不磨蹭個半天甚至等到保安來干預決不罷休。這次的紅地毯秀,華夏電影人們可以說是以行如風的速度掠過紅地毯。當在場的記者們還沒猜出原委,半小時後《快來傳說》那邊傳來消息,原來這些人在《英雄》這邊驚鴻一現後,又趕去了柏林市另一頭的《快來傳說》。
不過想想也是,張毅謀是內陸大導演,江河難得就不是?來了《英雄》這邊賀禮就不去《快來傳說》那邊,恐怕還沒有那位演員敢這樣孤注一擲的抱張毅謀大腿吧!而且以江河經常投錢支持導演拍電影的做派,就算是自己找飯吃的導演,也不敢說和江河劃清界線。所以張江二人的電影首映安排雖然坑人,但最終目的是為了吃飯的內陸電影人還是不得不兩邊趕場。
除了來自自己人的恭祝,《快來傳說》首映式的紅地毯那才叫真正的群星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