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吳綜憲一拍兩合後,江河便留在流求開始著手拍攝新電影,內陸那邊的《中華偶像》宣傳邊丟給新世紀的高中低各等級打工仔們處理,江河只時不時的關注一下手下們的工作成果即可。
楊詠在流求呆了一個月,忍著**小鬼們的難纏,在熱情的國命黨公務員幫助下,靠著適當的金錢鋪路,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把電影的前期工作事宜打理得妥妥當當,就只等江河處理完手中的事情,便可以率領劇組成員正式開機。
不得不說,江河當初先致富後拍戲的想法確實正確,沒有錢,一個半路出家的非專業出身人員,想要獲得資金支持自己當導演拍電影,簡直就是做夢。
自從成為了國際著名導演,有錢有名的江河資助了幾位記憶中有名字的導演拍電影後,楊詠那就收到了不少懷夢者的申請。這些懷夢者通常都懷揣著劇本通過楊詠的初步審核後找到江河,言辭懇切的向江河展示自己的導演構思,從而希望江河能給予一個機會,提供一筆資金完成自己的導演夢。
這些人中也許不乏真有導演才能的人,更有把江河說得一時心動的人物,但這又如何?如果是著名專科電影學院出身的倒還好,就算是個新人,只要劇本能過關,將劇本抵押給江河,拿上一筆錢就能去圓夢。如果真的走狗屎遠拍出了好電影,那麼電影拿給新世紀發行,大家一起雙贏,以後有機會這位新晉導演就能從新世紀接活。但如果電影拍差了,劇本的版權便歸江河所有,等過一段時間後劇本便被交給新世紀選一位導演另行拍成新電影。如果劇本特別好的,直接就被江河送去美國編劇協會存檔,等以後自己享用。
這是著名專科出身的新人才有的待遇,至於那些因愛好而半路出家的,有好劇本的就是能來見江河一面,然後劇本就被賣給了江河。如果願意,那麼還能在新世紀或者華夏心拍攝的電影中當過副導演積累經驗,如果不願意,那麼就拿著第一桶金回家再創作,等再有了好劇本,就能靠著賣劇本的錢圓自己的導演夢。而如果心高氣傲不願賣劇本,那麼大門就在前方,自己走好就行。在江河這沒機會,其他地方同樣沒機會,現在的各電影公司都精得很,怎麼可能會把錢隨便砸到一張白紙上面。
世事如此,沒有點能拿得出手的成績讓投資方重視,任你說得舌燦蓮花,投資方仍是一毛不拔。誰的錢也不是大水沖來的。
而江河自己手裡有了錢,不僅不用看投資人的臉色,聽從投資人的想法,更能自行搭建好劇組平台後,用高薪吸引來人才加入。這些人也許不是頂尖的,但一定是一流的,有了一流的團隊,排起電影來更加省時省心省力。
有了財富的底氣,除了能籌建起一流的拍攝團隊,更能大幅度縮短一部電影從開始製作到最後上映的中間時間,大大加快江河的成名速度。
以在世界最有市場,也是運作最為商業化的好萊塢電影為例,通常一部電影都先以劇本的形式被送交給各大小電影公司,由電影公司的專業選評人員挑選出可以拍成電影的劇本後,再進一步送交給公司上層,由公司上層的決定是否採用劇本拍電影。等電影公司決定要要將那部劇本拍成電影了,就開始為這部準備籌拍的電影算預算。
等預算算出了,不管是大電影公司還是小電影公司,也不管是大投資的電影還是小成本電影,各電影公司都出只出一部分的預算金額,然後將剩餘的預算拿到市場上招標融資,從而減低市場風險。
預算全部到位後,電影公司就會將預算全部交到中介公司手中,由中介公司去幫助簽下電影公司選定好的導演、演員、攝影師等。如此花費兩三個月的時間,電影終於開始進入到前期階段。
前期階段的工作需要時間也不少,聯繫拍攝場地、製作各種電影道具服裝、讓演員熟悉台詞帶入角色……一些列完成下來,又是兩三個月的時間。而在電影前期工作準備期間,電影的宣傳就已經開始展開,搭載商品營銷、網絡製造話題等,先為電影進行預熱。
而當電影正式開始拍攝後,各種宣傳造勢依然也不會缺少。比如組織記者前往劇組探班,獲取所謂的「第一手」資料;比如劇組中某位演員受傷勞累失眠多夢等,只要是看客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拿來報道,演員越大牌越好。等電影拍攝過半後,宣傳部門便會發放第一部預告片,從而知道電影能有多少潛在觀眾,以便在後期的拍攝中改進。而當電影拍攝完成後,便會發放第二部預告片,看改進得是否到位,以便做後期剪接。
之後電影進入後期階段,宣傳暫未有所放緩,只需時不時製造點新聞不讓電影淡出觀眾視線即可。等到後期製作全部完成後,電影便進入各種審核階段。先是由電影協會評級,再由影評人提出最後的修改意見,最後等各院線觀看確定市場前景後,電影便進入了排擋階段。電影排擋可是決定著一部電影最終能在市場上搏殺出什麼樣的票房。
在美國,一年四個檔,春秋兩檔是留給電視劇的,這個時期各電影公司默認的只有小成本電影才可以進入影院放映,所有的大片都要等到暑期檔和聖誕檔時才開始搏殺。所以怎樣進行排擋,尤其是那些大投資的大片如何避免與其他大片兩敗俱傷,甚至被黑馬殺得一敗塗地,都是各電影公司需要考慮的。所以就經常可以見到許多好萊塢電影明明都已經可以上映了,結果就是非要等許久的原因。
一切順利定下檔期,在電影上映前六個月第三部預告片正式面世,而第四部預告片則密集地在電影上映前三個月全方位放映,至此一部好萊塢大片通常必有的四部預告片便全部發放完畢。至於大規模發放關於電影的新聞和廣告,則是從電影上映前三個月才開始,這個時候電影早已拍攝完成,各種能為電影帶來關注的新聞便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什麼演員之間不合,演員與導演不合,主演去其他明星不合,演員之間有曖昧,導演與演員之間有一腿等新聞接踵而至,一切都只為提高電影的人氣。
這所有的一套弄下來,就算最快上映的小成本文藝片電影也需要一年的時間,而那些大成本的商業片弄個兩三年才叫正常。這樣的速度,就算一年能夠上映一部電影,江河估計自己堅持拍到八十歲,這輩子也就只能有五十部電影獲得上映。但江河存在美國編劇協會的電影劇本可遠遠不止五十部,這一筆巨大財富江河可沒有留給後人的想法。
所以江河另闢蹊徑,積聚財富準備如那些沒有資金支持的小成本文藝片導演那樣,自己籌錢拍電影。
通過這條路,江河只要想拍電影,就可以自行拿出一筆資金給製片人和副導演,讓他們一人開始前期籌備工作,一人開始去找演員,雙管齊下自然能節約大量時間。而當電影開始拍攝後,製作人楊詠就開始去為電影尋找發行方。然後通過發行發的能量,預估一個江河電影能成品的時間,按照規則將檔期定下。
一部沒有經過任何市場前景評審的電影就這樣流入市場,任何電影公司都不會對自己的電影如此放任。但江河的電影拍攝既沒花電影公司一分錢,而且作為發行方該收的錢都收了,江河自己想賠錢又與他們何干。
而在院線方面而言,他們完全遵照市場的需求決定一部電影的放映時間長短和大螢幕數量,如果江河的電影真的很差,那麼大不了放映一晚就下映,騰出場子放映其他賣座電影。而且江河為了能趕時間擠入放映期,經常向院線作出分成讓步,這更讓院線願意嘗試放映江河的電影。
通過花錢節約時間買名氣,當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但江河選擇拍的電影都是經過了票房考驗的,對於最終的票房成績江河當然有信心,所以在經過初期的砸錢後,有了金牌票房保證的江氏電影越來越不需要作出利益讓步,美國各院線對於江河出品越來越具有票房信心。
在別人看來,江河的高效率票房圈錢固然讓人羨慕嫉妒恨,但要讓他們也這樣幹,卻無人敢應和。一部電影不經過充分的前期市場宣傳,且避開實力強勁的其他同類型電影就上映,這完全是找死的行為。當今世界,也就斯皮爾伯格、卡梅隆等寥寥幾個導演敢於這樣做,因為他們有這樣的市場號召力,但初生的江河有嗎?
但就在別人看來的這份類似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蠻幹,江河竟然成功了!短短的時間就通過每年三四部優秀電影的巨大產量,飛一般的成為了世界級一流導演,江河崛起的速度讓許多人大跌眼鏡。靠著這份成功,江河成為了業內私底下公認的天才,許多演員都有了與其合作的想法。
藉著這份人心,江河找演員時就輕鬆的多,不少演員收到江河要拍新片的消息後都會毛遂自薦。尤其是奧斯卡上江河幾部電影中演員的豐收,許多沒有大獎在手的明星更是願意自降身價加盟江河的電影。比如這次在流求的新片,主演和配角加起來的片酬低得連江河都詫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