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我們村的陰陽兩界

龍騰世紀 第86章 最惡毒的人蠱 文 / 李清兆

    原來,朱元璋在剛做皇帝不久,總感到心驚肉跳,還經常做一個怪夢——夢見在龍椅上坐著的,不是自己,而是另外一個人,他甚至連那個人的模樣,看的都非常清楚,並且每次都是這個人坐在龍椅上,這讓朱元璋感到無比恐慌。

    他命自己的心腹,找了一位命理之術高超的道士,來幫著解析一下他為何會做這種怪夢,這種夢到底預示著什麼?

    這個道士,果然有兩下子,他經過一番推算後確定,在方圓十幾里以內,有一個生辰八字和朱元璋完全一樣的人,此人也有帝王之命,那個在出現在朱元璋夢裡、坐在龍椅的那個人,就是此人。

    朱元璋一聽大為震驚,命令手下要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人找出來。於是,幾萬官兵在方圓十幾里的範圍內,展開了地毯式搜索。找來找去,沒想到真的把這個人找了出來,這個人的生辰八字,和朱元璋完全一樣。不過此人的職業,有點讓人出乎意料——是個養蜂的。

    當這個養蜂人被帶到朱元璋面前人,朱元璋驚歎的發現,自己夢裡坐在龍椅上的那個人,就這這個養蜂人!

    朱元璋當然是準備立即把這個人殺掉,但道士一聽說是個養蜂人,便勸朱元璋說:「陛下不必憂慮了,此人既然是養蜂人,也算是已經當上『皇帝』了,因為他和陛下一樣,有自己的『萬千子民』,不過他的萬千子民是蜜蜂,並且還有很多『蜂兵蜂將』罷了。」

    朱元璋一聽,覺得道士說的有理,並且馬皇后也一再勸他,不要亂殺無辜,於是朱元璋便把此人放了。

    但是不久以後,朱元璋又開始做同樣的夢,於是,他便秘密讓人,最終還是把那個養蜂人殺掉了。並且經過後來詳細調查,發現這個養蜂人所在地,竟然是劉伯溫的莊園。因此,朱元璋也開始對劉伯溫猜疑起來,他認為這個養蜂人,肯定是劉伯溫秘密弄到自己的莊園裡,養了起來,以圖謀不軌,不過最後查來查去,也沒有切實的證據,並且那時候天下初定,江山還不穩固,所以就沒有對劉伯溫下手。

    其實那個養蜂人,確實是劉伯溫故意下的「人蠱」。什麼是「人蠱」呢?就是用這種「人蠱」,可以作為詛咒另外一個人命運的「咒語」。這個養蜂人,就是劉伯溫用來詛咒朱元璋的、活「咒語」——如果朱元璋不殺死這個養蜂人,那麼朱元璋就會被無盡的惡夢,折磨到精神崩潰;如果朱元璋殺掉這個「人蠱」,那麼朱元璋後世當皇帝的子孫,將要受到詛咒。

    這是什麼樣的詛咒呢?中國人最怕的就是短命,和子嗣不旺,這個詛咒正好具備這兩個功能,也正是這個詛咒,通縮短皇位繼承人的壽命,和減少其子嗣,而使明朝氣數減少一半。明朝本可歷經六百年,但實際只存在了不到三百年。

    這個咒語確實夠毒的。

    查查明朝的歷史,確實有這種情況。

    明朝十六個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超過六十週歲,其他壽命都很短。從仁宗到武宗連續七代皇帝,平均壽命竟然不到四十歲,

    仁宗49歲,

    宣宗38歲,

    英宗38歲,

    代宗31歲,

    憲宗41歲,

    孝宗36歲,

    武宗31歲

    嘉靖達到六十虛歲,萬曆達到五十八虛歲,已經算是「高齡」了,其他皇帝大多在四十歲左右去世。最短命的天啟,只有二十三虛歲,正德也只有三十一虛歲。

    雖然說在古代,人的壽命大多不長,但如此短命也很少見。比如,明清官員超過六七十歲的,比比皆是,明朝內閣官員入閣的時候,基本都在五十歲以上,首輔經常年過七十。清朝前期除了順治因天花去世比較早外,其他皇帝大多較長壽。為什麼明朝皇帝早死?

    明朝成化帝不到30歲,就歎息「老將至」,可見身體素質有多差;明孝宗即位前身體就不好,可見先天素質就不怎麼樣;嘉靖、隆慶、萬曆三代的身體都非常不好,所以走幾步就會氣喘吁吁;而泰昌、天啟三位皇帝的身體,更是差到極點。

    奇怪的是,同樣是朱家子孫,朱元璋那些當藩王的兒子們的後代,卻大多很長壽。朱元璋的這些兒孫中,活到七八十歲的很常見,有的甚至生育上百個兒子,唯獨當皇帝的朱棣這一支,不但短命,而且子嗣也非常不旺。甚至有好幾代是一子單傳,還有幾個皇帝是絕後了,也就是說沒生出兒子就死了。

    可見,問題就出在朱棣身上。他兄弟們的後代,大多不但長壽,並且繁衍能力也很強,偏偏是他這一支,出了嚴重問題。

    這難道真的都是劉伯溫的「人蠱」在起作用?那麼這個「人蠱」,是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產生效果的呢?

    是通過一個藏得很深的臥底,在起作用。這個神秘的臥底,表面上是全力幫助朱棣造反成功,把建文帝趕下皇位,其實最終目的,是為了從總體上,大大縮短明朝的氣數,並導致其骨肉相殘,把朱元璋原來的皇位繼承計劃破壞掉。並且這個臥底,也是個和尚,還和劉伯溫家族很有淵源。這個神秘的和尚叫姚廣孝。

    姚廣孝是蘇州人,他家世代行醫,並且姚家在那一帶也算是個大族,與劉伯溫的先人劉仙師,來往也很密切。

    姚廣孝自小聰明過人,博覽群書,後來跟一個叫道衍的和尚出家。姚廣孝精通儒釋道三家,並且還擅長《周易》與陰陽之術。

    這一天,姚廣孝正和好友在河南嵩山少林寺談經論道,恰巧碰到了當時最有名望的相面大師袁珙。袁珙一看到姚廣孝,就大為驚訝:「現在天下已經太平了,怎麼還會有相貌如此奇異的僧人?你看這一雙三角眼詭異非凡,面似一隻生病的老虎,骨子裡卻透出一股殺氣,這肯定是一位精於權謀的高人,將來一定能建立千秋偉業。」

    姚廣孝聽後,不但不生氣,反而一陣竊喜。他連忙拉住袁珙的手,並引為至交。

    洪武十五年(1382年),已經47歲的姚廣孝終於覓得機緣。這一年,朱元璋的結髮妻子馬皇后不幸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廣尋高僧,分配給各個皇子,讓高僧們在眾藩王的封國裡修寺誦經,為馬皇后祈福。姚廣孝受人推薦,也在應徵之列。當朱元璋安排這批高僧與眾藩王見面時,姚廣孝一下就相中了被封燕王的四皇子朱棣。

    姚廣孝看到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氣宇軒昂,最具帝王相,便自薦跟隨朱棣。朱棣見姚廣孝三角眼,體態臃腫,反倒有些不情願要他。姚廣孝走到朱棣面前,悄悄地對朱棣說:「貧僧若能為殿下所用,定能為您奉上白帽子。」朱棣感覺和尚話裡有話,「王」帶「白」帽不就是「皇」嗎?於是便把他拉到內室詳談。姚廣孝縱論古今,分析時局,鞭辟入理。朱棣聽得連連稱是,當即向朱元璋請求把姚廣孝許給自己。

    此後不久,姚廣孝便隨燕王來到北平(後改為北京),名義上住持慶壽寺,實際上經常出入燕王府,成為燕王最重要的謀士和心腹。

    助燕王運籌兵機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將皇位傳給孫子朱允(建文皇帝)。姚廣孝感覺機會來了。他想方設法幫朱棣樹立信心,慫恿他盡快起兵奪取皇位。

    雖然朱棣覬覦帝位已久,但如果真要造反,心裡還是沒底,不敢輕意付諸實施。否則造反不成,王爺做不成不說,恐怕還要惹來滅門之禍。

    姚廣孝勸他盡快發兵,他卻心事重重地說:「現在建文皇帝並沒有失去民心,我起兵不得人心,結果難以預料啊!」姚廣孝說:「我一直研究天文曆法,深知現在天下應是殿下你的,天道在我們這邊,不必擔心民意。」但朱棣依然下不了決心,每天兀自長吁短歎,一籌莫展。

    兩人在一起看書作對,朱棣隨口吟出一句,「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姚廣孝在旁脫口而出:「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他的意思是,民心現在也不在建文帝一邊,由於建文帝大力消減藩王勢力,天下大亂是遲早的事,據說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裡,已經流傳著這樣一首童謠:「莫逐燕,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這首童謠的意思就是說,不要逼迫燕王,否則燕王必將高飛,最後作皇帝。這也就是「逐燕日高飛,高飛上帝畿!」的意思。

    在姚廣孝不厭其煩的勸說中,朱棣心中開始有點動心,但仍有所顧慮。

    姚廣孝運用自己高超的智慧,積極幫朱棣在軍事方面做好準備。日夜不停的打造兵器,操練將士。由於打造兵器會發出鏗鏘的響聲,將士操練也容易引人注意,姚廣孝便在燕王府開鑿了地下室,上面建有房屋,周圍修築厚牆,並在城牆四周埋下大大小小的缸甕,來消除噪聲。他還讓人在燕王府內飼養雞、鴨、鵝,因為這些家禽聒噪的叫聲,能最大程度的遮掩打造兵器、和士兵操練的聲音。

    與此同時,姚廣孝天天與朱棣商量起兵策略。一天,兩人正商量到緊要處,忽然暴雨如注,狂風大作,把房頂上的瓦也給掀掉了,碎片落了一地。燕王心中一驚,面帶懼色地說;「這恐怕是不祥的徵兆,我們是不是還是不起兵的好?」姚廣孝聽後,哈哈大笑,說:「殿下,此祥瑞之兆也!您沒有聽說過『飛龍在天,從以風雨』嗎?您就是真龍天子,一要行動,當然是要有風雨相隨,並且房上的瓦片掉下來,是天意昭示您,房上應該換上皇宮的那種金色瓦片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