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爾河,起源於烏拉爾山脈的克魯格拉亞峰,向西南奔流2400餘公里後注入裡海,是世界第四大內流河。
與俄羅斯中部其他注入裡海的內流河一樣,烏拉爾河也有銘心啊的季節性豐水期和枯水期,春季依舊是因為北方積雪融化導致凌汛氾濫的季節,水位極高卻不易通航;秋季則因為水源地冰雪積壓進入枯水期,不過縱使是枯水期,裡海的內湖航運船舶還是可以直接開到烏拉爾城附近,實現下游600公里航道的全年通航。再往上游,因為水勢落差的加大,在水量不足時難以航行——烏拉爾城以南的河段,平均每公里河道的海拔落差只有十幾厘米,也就是說從烏拉爾城一直到入海口,海拔差距也只有60多米,而從烏拉爾城往上游溯流而上,因為丘陵地形的影響,落差可以上升到每公里30厘米以上。
11月份自然是屬於冬季枯水期的,河水的流速比較適合渡河,但是水位對於坦克部隊不借助舟橋直接行駛渡河來說還是不可能的。
如果是對於有穩固後方的曼施坦因c集團軍群或者克萊斯特a集團軍群來說,渡河器材和工兵部隊的準備工作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但是對於已經奔襲了四五百公里的隆美爾所率黨衛軍中東集群來說,就是一個很危險的情形了。各種重型舟橋器材不可能如同水運、鐵路完備的伏爾加前線那樣第一時間運到,同時隆美爾還是打算先渡過烏拉爾河,再折向南方奪取烏拉爾入海口港口城市古裡耶夫,所以在渡河的時候德軍在裡海的優勢海軍和海運運能、渡船也都指望不上了,古裡耶夫的蘇軍炮台和陸軍炮群就可以阻擋住德軍大部分的人馬,而「迪利亞斯特級「戰列艦雖然無懼蘇聯人所擁有的任何口徑火炮,卻也害怕河道內的淺水沉底雷,更要命的是,烏拉爾河的航道吃水不足以承載戰列艦。
隆美爾在渡河問題上唯一擁有的優勢,就是他擁有選擇進攻地點的優先權——反正上下游數百公里的漫長河道,蘇軍在這裡的兵力也不足以平攤到每一點上充分防禦,或者說就算蘇聯人真的那麼做了,那麼兵力的分散也將起不到足夠的防禦強度——所以隆美爾只要選取烏拉爾河下游最為薄弱的一個點突破就可以了,不必理會其他。
……
看著青黑色的靜謐河水,隆美爾的心情澎湃起伏,有一種緊張,也有躍躍越試建功立業的期待,他知道只要渡過了這條河,他就又從亞洲回到了歐洲,從對英以軍隊的中東戰爭開始,他隆美爾就一直被部署在亞洲戰區,從敘利亞到以色列到埃及,而後是兩伊和土庫曼,整整兩年,都在被文明世界認為是蠻荒之地的國度作戰,錯過了波瀾壯闊的巴巴羅薩計劃,錯過了第聶伯河、頓河和伏爾加河的層層突破。
今天,1943年11月6日,終於要重臨歐洲了麼,終於可以堂堂正正和最強大的敵人正面交手。」不能再給蘇聯人準備時間了,讓部隊展開準備;然後由'尼德蘭『和』瓦壟『兩個裝甲擲彈兵師外加』腓特烈『和』布呂歇爾『武裝擲彈兵師等部隊在午後率先使用皮艇和浮橋發動渡河作戰。
根據今天上午ar-234偵察機回報的最新敵情動態,波爾斯基鎮和英吉爾鎮兩處是蘇軍在烏拉爾河以西沿河防禦最薄弱的環節,渡河位置就選在那兩個地方好了。同時,集團軍炮兵單位立刻展開,全面提供火力支援。「」瓦壟「和」尼德蘭「兩個裝甲擲彈兵師分別是比利時和荷蘭等佔領區內的德裔志願者組成的外籍日耳曼人部隊,組建於1940年末,至今也有成軍兩年的歷史了,參加過一些中東和土耳其地區的作戰,韌性上不如那些見過大風大浪的部隊,但是只拼一時衝勁的話還是非常有銳氣的,武器裝備也與本國黨衛軍裝甲擲彈兵師相若無二。
至於那兩個打著」腓特烈「和」布呂歇爾「等等囂張名號、平行時空歷史上卻不曾存在過的武裝擲彈兵師,倒還真是維勒安蒙斯克委員長所導致蝴蝶效應的產物——這兩個師四萬多人的兵員,都是1942年黨衛軍在土庫曼境內進行」二號發電機計劃「時從蘇軍屠刀下拯救出來的伏爾加德意志人中甄選出來的。此刻重返哈薩克草原,渡過烏拉爾河,對於這些身負血海深仇的伏爾加德意志士兵來說只能算是重回故土。
鑒於伏爾加德意志人只有80多萬人的人口規模,黨衛軍擴充時所能吸納的伏爾加德意志青壯只夠編成5個師的兵員。同時因為只有堪堪一年的軍事訓練時間,加上沒有打過大仗硬仗,此前所遇到的敵人都是哈薩克人和韃靼人組成的蘇軍雜牌部隊,所以伏爾加德意志人組成的武裝擲彈兵師單兵軍事素質和戰場經驗確實是比較缺乏的。但是在戰鬥意志和軍紀方面,因為黨衛軍存亡續絕的救命之恩,這些部隊都非常狂熱,屬於維勒安蒙斯克委員長的死忠腦殘粉,同時因為和蘇軍的亡家徙族之仇,看到蘇聯人簡直就要眼放綠光狂衝猛殺。
最後一點優勢則是這些伏爾加德意志人本來就在伏爾加河-烏拉爾河下游地帶和周邊的哈薩克草原上住過十幾年,戰前在這裡過著遊牧屯墾的生活,對於這一帶的天時地利非常熟稔,甚至比那些從北方調來的蘇軍都要熟悉地利,只有蘇軍草原方面軍中就地徵兵的哈薩克人和韃靼人可以與之相比,這也是隆美爾此戰一定要帶幾個師的伏爾加德意志黨衛軍師開路的重要原因。
收到了隆美爾的軍令後,那些伏爾加德意志人的狂熱勁頭立刻開始發洩出來。師屬工兵部隊開始給划艇充氣,整備浮橋材料。師直屬炮兵的」野蜂「自走炮營和sdk自走火箭炮營更是稍微尋找了一下合適的陣地就按照空軍ar-234噴氣式偵察機實時無線電通報的對岸陣地部署情況展開了炮擊。
沒有個把小時,渡河準備工作就做好了。期間蘇軍在這兩處地帶的炮兵部隊也開始反擊,試圖壓制東岸,但是因為在單位長度正面內集中的炮兵密度遠不如德軍,在隆美爾把其他部隊的炮兵單位集中投入之後,蘇聯人的壓制很快就被打了下去。
英吉爾和博爾斯基兩個小鎮分別在古裡耶夫北方120和160公里處,烏拉爾河在此處河流面積較寬,但是主航道在枯水期的水深只有2米左右(所謂的烏拉爾河冬季可以通航只是說可以通航驅逐艦以下的小船),大部分河面寬度人可以直接泅渡。下午3點半,兩個伏爾加德意志人組成的師開始了渡河作戰。
……
衝鋒舟,橡皮艇,簡易浮橋,一堆堆山寨的渡河器材在烏拉爾河河面上部署起來,隨後是兩軍肆虐的炮火對轟和死命的壓制火力。不時有士兵中彈倒在河裡,或者從船上下餃子一樣滾落,規模不大,但血腥程度絲毫不低的渡河作戰開始了。」布呂希爾「師負責的陣地前沿,連續數波衝鋒舟和推著浮橋箱泅渡前進的士兵都被蘇聯人的阻擊火力殺死在河面上,東岸的德軍部隊各種火力全開,和蘇聯人隔河對射,把蘇軍壓得抬不起頭,但是只要德軍有衝鋒舟即將靠上西岸,蘇聯人一個個火力點就會冒出來,拼著掃射一個彈夾後就被打成大蜂窩或者被直射突擊炮轟爛,也要帶走幾條人命墊背。
二十分鐘,布呂歇爾師就死傷了數百人,卻連一條衝鋒舟都沒有登岸,唯一一座浮橋也才架設了不到一半的浮箱橋墩,根本無法讓車輛前進。蘇聯人的一線陣地上被殺死的炮灰士兵不必德軍少,消耗了一陣後,蘇軍的抵抗火力開始慢慢減弱。」弗朗茨索瓦上校,友鄰部隊的自走火箭炮群都到位了,是艾克軍長派來的,隨便您調用。「
布呂歇爾師師長弗朗茨索瓦上校本人倒不是伏爾加德意志人,而是正規的黨衛軍老牌軍官,畢竟軍官的素養和經驗對於作戰部隊的戰鬥力是很重要的,伏爾加德意志人本來就沒有從軍的經歷,一年時間能夠訓練出合格的士兵和士官還有可能,中高層軍官仍然只能從原來的黨衛軍老牌部隊抽調過來。」立刻把自走火箭炮群統統拉到河岸丘陵背後,近距離壓制蘇聯人!不要給他們投入預備隊的機會!「大部分自走火箭炮發射不加燃料的火箭彈時,射程一般也就在10公里左右,是低於加農炮與榴彈炮部隊的,同時打擊精度方面也比較遜色。如果在對方榴彈炮和加農炮沒有被壓制住的情況下,讓sdk半履帶車這種只有8—20毫米輕裝甲的自走火箭炮載具進入前沿發射陣地實施壓制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弗朗茨索瓦上校此刻也是有點行險,賭的就是蘇聯人在這一地帶可以夠到東岸的遠程炮群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為了精確集中地壓制蘇軍某些陣地,才如此兵行險招。
區區數平方公里的河岸丘陵背坡地帶,集中部署進了6個sdk自走火箭炮營,然後按照裝彈時間和發射時間分為4個波次輪番壓制對岸蘇軍的縱深。
烏拉爾河防線有幾百公里長,蘇聯人沒有那個人力物力挖坑道和構築堡壘防禦,根據此前的空中偵察,幾百公里的防線上只有壕溝和鐵絲網—當然地雷場肯定也是有的,只是航拍拍不到—對於這種依靠壕溝激動投入預備隊的防線,保持每時每刻毫不停歇的火力壓制,就可以起到斷絕其預備隊投入的效果。」開火!「」開火!「」開火!「一輪輪的開火命令在自走火箭炮群陣地上此起彼伏,6個火箭炮營非常嚴謹地按照順序依次開火,發射完之後立刻裝彈,等到另外5個營打完之後,彈藥基本上也就裝填好了可以進入下一輪。
弗朗茨索瓦上校神經緊繃地看著對岸的蘇軍陣地,sdk自走火箭炮的24聯裝火箭彈威力極大,覆蓋面積廣,一時之間,幾乎每一秒鐘每一英畝蘇軍陣地上都會至少有一到兩枚火箭彈落下,相信只要敢於進入河岸壕溝的蘇軍士兵,無一例外都會被碾成齏粉。
炮彈在飛速消耗著,這樣烈度的轟擊不可能持續太久。」讓輜重團的卡車隊上!「弗朗茨索瓦上校見時機差不多了,下大了最後一道成本比較高的命令。
布呂歇爾師是武裝擲彈兵師,相當於國防軍的摩托化步兵師,後勤摩托化程度還是很高的。加上德國奔馳公示和bmw公司在維勒安委員長1935年在委內瑞拉大搞基建的時候就得到過大力的技術支持和資金訂單刺激,利用子午線無內胎輪胎搞出了大型載重卡車,現在到了戰爭時代,黨衛軍中的摩托化運輸單位自然少不了裝備一些質量和噸位遠優於美蘇的重型車輛。
當然,在戰鬥如此如火如荼的環節下,這些輜重車運載的可不再是輜重物資了,在渡河行動前,幾百輛重型卡車就卸下了物資,滿載了沙土石塊。此刻在蘇軍一線陣地守軍被德軍消耗不濟後,隨著弗朗茨索瓦上校的命令,布呂歇爾師的輜重兵們開始了一場奇葩的衝鋒。
一輛輛超載著數十噸沙土碎石,排氣管被臨時接插到比車門還高的載重卡車,頂著蘇軍已經零落下來的掃射火力,猛然衝進來烏拉爾河,從淺水區的泥濘之間一路蹣跚,隨後在一兩米深的水中趴窩熄火,在其後留下了幾十立方米的土方。每一排有七八輛車拋錨丟棄在河中,輜重兵砸碎車窗棄車泅渡,然後很快後面的車子就前赴後繼趟出一條路來,在烏拉爾河裡留下了一個個人工的橋墩和掩體。
「衝啊!」「衝啊!」不畏生死的伏爾加德意志士兵們兇猛衝鋒,工兵們用血肉之軀扛著一塊塊堅實的浮橋板架設在輜重車隊趟出來的橋墩上,為突擊炮和裝甲車開闢了一條過河的道路。
第一輛psw-234「美洲豹」輪式裝甲車在駕駛員高超的車技下經過那條路況超爛的浮橋,衝上烏拉爾河西岸的時候,弗朗茨索瓦上校終於鬆了一口氣。只要第一時間建立起灘頭陣地就好,後面的一切都只是時間問題了——當然,自己的動作越快,給蘇聯人的反應時間也就越短,德軍後續部隊的過河效率就越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