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章 節目錄 第二十五章 變故的淵藪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土耳其總統穆斯塔法.凱末爾閣下鈞鑒:茲有大德意志帝國海軍大西洋艦隊下屬戰列艦『興登堡號』、『魯登道夫號』、『羅恩伯爵號』,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航空母艦『艾克多。雨果號』、『齊柏林號』等艦,需通航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戰區執行對蘇作戰任務,特申請貴國予以軍事通行權。」

    一支艦隊,當然不可能只有戰列艦、戰巡艦和航空母艦,德國人在鐵門峽船廠和布達佩斯船廠建造的輕型艦艇也沒有富餘到不需要主力艦隊帶輔助艦艇、單靠黑海地區原本輕型軍艦就足夠用的程度。那麼,德國海軍怎麼可能只申請讓這些巨艦通過呢?答案是,那些輕巡洋艦級別以下的船,早就通過初步的偽裝混過了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土耳其人也早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選擇了視而不見。

    德國人從土耳其的國土上運兵還需要照會申請麼?答案是要的。雖然德國人已經用土耳其境內的中東鐵路運輸了數十萬大軍和百萬噸計的物資裝備——維勒安部長統轄的中東戰區部隊,除了東地中海航線外,大部分都是從土耳其境內運輸的——但是那些都可以打上別的招牌的名義運輸,土耳其方面只是佯作不知,聽之任之而已。

    從大義名分上來說,英國人被土耳其人的陽奉陰違坑的那麼慘,但是土耳其還算是一個中立國家,這一點與已經明著扯旗對英蘇宣戰的埃及、敘利亞、伊拉克、伊朗是完全不同的。

    可是事情到了今天,終於不再混得下去了——德國人要求把戰列艦隊和航母艦隊開進黑海。這些舉世矚目的龐然巨獸不是一些帆布就能偽裝成商船的,在英國和蘇聯大使、武官和間諜眼中,這些象徵著邪惡海上霸權的產物更是燒成灰都認得,土耳其人就是想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光天化日扯謊。

    「根據1936年修訂版本的《海峽條約》,我國曾經承諾過海峽地區的非軍事化……」凱末爾還沒有發言,這幾年來已經逐步掌管內政外交細務的伊諾努總理率先向德國大使馮.巴本傾吐了土方的困難,「這不是針對某一國的問題,而是基於一項長期以來受國際信任的公約,這項公約同樣還秉承著對羅馬尼亞和保加……嗯我是說匈牙利的海防安全,希望德方能夠明白。」

    德國人這是在逼人大張旗鼓正式站隊了啊……

    「我國元首非常理解貴國的國際責任感——所以這裡是羅馬尼亞和匈牙利方面的照會,他們出於保護本國海岸地區免受蘇聯黑海艦隊的攻擊,要求租借德國艦隊用於海上防衛——《海峽條約》只是禁止黑海以外國家的軍艦侵入海峽地區,沒說禁止黑海沿岸非工業化國家向外國購買和租借海軍艦船或艦隊吧?而且這也不是德國方面的行為——曾經在1936年促成《海峽條約》修約的主要推動國,法國的海軍艦隊也會考慮在必要的時候短期租借一部分海軍艦隊給羅馬尼亞以換取一定資金和融資租賃上的優惠以重建自身的經濟。」

    「你是說,這些艦船是羅馬尼亞海軍租借的?!?這,這簡直是,我認為,唔……倒也沒什麼不妥。」

    別說正在越俎代庖和德國人討價還價的伊諾努總理目瞪口呆,連一直因為肝病體弱的凱末爾總統都一改疲態大驚失色,這個理由虧得德國人好意思出口,簡直就是荒謬之至!歷史上最大只有驅逐艦的羅馬尼亞海軍居然一下子租借兩大海軍強國的航母和戰列艦隊,要是說出去英國人和米國人一定會瘋狂譴責德國人的無恥。

    「另外,對於艦隊通過海峽可能會對貴國領航和港務方面造成的工作量,我們願意提供價值1億帝國馬克的武器裝備作為擔保抵押和合同價款。」一邊說著,馮.巴本大使一邊遞過一張備忘清單,從內容來看,裡面包括50門b-4榴彈炮、200門m-20蘇制152mm榴彈炮和700多門122mm蘇制榴彈炮、30萬支**沙衝鋒鎗、2萬挺蘇聯輕機槍,外加200萬發炮彈和1億發子彈。從價值來看,倒是定價非常公道實惠,只不過無一例外i統統都是蘇軍裝備的繳獲品,德國人顯然是打算慷他人之慨了。不過從側面來說,這也證明了在德軍瘋狂擴充軍隊規模的情況下,其自行生產的裝備能夠優先滿足德軍就不錯了。

    「伊本,國家大事不是討價還價,這些清單就不要看了,希特勒元首的意思,我們已經瞭解了,原則上,我同意貴方——確切地說,是羅馬尼亞方面的請求,不過我們也希望,把本國的國際責任限制在黑海地區,不能針對除此以外的部分。」

    「完全沒有問題,非常感謝凱末爾總統的豁達和英明。」土耳其人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事情到了這一步,他們願意在合適的時機正式對蘇聯進行軍事行動,但是這並不代表與德國結盟,土耳其人願意扮演的是一個類似於芬蘭人的角色,只打蘇聯,不幫助德國對付其他西方盟國——當然,就此時此刻來看,所謂的西方盟國,其實也就是英聯邦國家而已。

    …………

    12月初,曾經在9月間拿下直布羅陀要塞、徹底肅清英國在地中海戰區的一切勢力範圍的德軍艦隊主力在的裡雅斯特經過個把月的修理整備、物資補充後,殺氣騰騰地衝過了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了原本蘇聯海軍的禁臠黑海地區。這一次,他們的目標是幫助陸軍和空軍徹底拿下克里米亞地區,拔除這個黑海上的蒼蠅巢穴,讓蘇聯人的轟炸機再也不能騷擾羅馬尼亞的油田、尼古拉耶夫的港口和德國人在黑海戰區的海上運輸線。

    克里米亞戰役的總指揮由曼施坦因上將擔任,地面主攻兵力包括了第5裝甲集團軍、第11集團軍和16個羅馬尼亞師,海軍方面的總指揮仍然是德軍主力艦隊司令官呂特晏斯上將。

    與德國人對抗的蘇軍有克里米亞方面軍22萬餘人和黑海艦隊海軍陸戰人員6萬人——這支部隊的規模比歷史上少了將近二十萬人馬,這之間的差距,來自於敖德薩和尼古拉耶夫圍城戰時造成的後果——因為蘇聯人早早失去了制海權,敖德薩城中的七八十萬人馬最終以全軍覆沒的姿態不是戰死就是走進了戰俘營,片板不得逃亡。因此克里米亞半島上的蘇聯守軍規模也就變得捉襟見肘了。

    與兵力不足相對,更大的困難來自於補給物資的短缺。克里米亞地峽在8月份時就已經徹底斷絕,至今已經有將近4個月的時間了,這一點上,平行時空的歷史和現在的真實情況沒有什麼出入。差別在於刻赤海峽方面——刻赤海峽就是那道位於刻赤半島和蘇乎米之間的海峽,連接著黑海和亞速海,這道只有區區十幾公里的海峽曾經是蘇聯人在另一個時空支持克里米亞地區抵抗達一年的生命線——在白晝情況下,德國人的潛艇和轟炸機(後期)可以威脅到這條航路,不過轟炸機的滯空時間讓封鎖不是很徹底——蘇聯人只要根據情報所獲悉的時間空檔,找出半個小時的封鎖間隙,就可以把物資從黑海東岸的港口偷運到刻赤半島,夜間由於飛機和潛艇的索敵能力下降,蘇聯人的海運更是幾乎沒有停歇過。

    這一切,在德國人的魚雷艇和驅逐艦威脅到刻赤海峽後被終結了。每當夜幕降臨蘇聯人開始嘗試為克里米亞地區的部隊補充物資運輸武器的時候,德國人從土耳其北岸港口出擊的驅逐艦隊都可以及時封鎖住海峽。一船船的武器炮彈、糧食燃油、傷員藥被德國人的海軍不加區別的送入海底。

    當然,克里米亞地區不是沒有工業產能的,也不是沒有糧田,所以至少被封鎖的情況下蘇軍士兵還不至於挨餓。只是克里米亞地區沒有生產藥品的能力,工廠也因為切斷了原料供應(註:在刻赤有著名的刻赤鐵礦一部分富餘的鐵礦石產能在戰前還能供應扎波羅熱,不過也就僅此而已了,克里米亞半島的工業體系還是需要和烏克蘭、外高加索互通有無才能發揮的。畢竟烏克蘭是後世全球鐵礦石儲量和開採第一大國,隨便哪個旮旯都有鐵礦也不奇怪。),在戰時只能幹些拆東補西的修理工作——曾經可以生產巡洋艦的塞瓦斯托波爾造船廠,就在德國人的封鎖下臨時改行為修坦克的了。

    …………

    面對德國人的進攻,克里米亞方面軍司令奧克佳布裡斯基中將選擇了死掐克里米亞地峽進行防禦——克里米亞地峽是一條由兩段是十幾公里寬度的低地以及兩者之間的帶狀鹹水湖泊構成的狹長地峽。蘇軍在此布設厚度足夠的縱深防線只要投入10幾萬人馬,就可以堵死德國人進入半島的陸上道路。12月6ri,德軍進攻部隊以2個裝甲師、6個師的首批攻堅部隊投入到衝擊克里米亞地峽防線的戰鬥中去,由於準備充分,炮兵充足,僅僅3天之內外圍10幾公里的築壘地帶就被輕易突破,為了堵截德國人的突襲,蘇軍再次投入第二波次的預備隊,準備趁德軍衝擊力開始衰退的時機頂住對方拖延時間。12月10ri,過了克里米亞地峽的最低谷後,考慮到後續克里米亞山地的崎嶇地形,裝甲部隊戰力不易發揮,曼施坦因逐步撤出了一線的裝甲部隊,僅由德軍炮兵構成攻堅輔助,換成了羅馬尼亞軍隊擔任繼續的正面進攻——這一招,勒布元帥剛剛在北方用過,只是芬蘭人在此刻被換成了羅馬尼亞人。

    不過如果因此就覺得曼施坦因是一個冷血無為,依靠消耗僕從軍來贏得戰爭的屠夫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依靠羅馬尼亞軍隊的粘滯,足足15萬人的蘇聯軍隊被擠壓在了克里米亞地峽地帶,蘇軍與羅馬尼亞軍隊的死傷人數都飆升到了三四萬人之巨。可是這絕對不是最後的殺招。

    12月16ri,德國人在幾乎沒有火力準備的情況下,以2個師的海軍陸戰隊為先導,在刻赤半島南部的淺灘港口費奧多西亞突然登陸,那裡是刻赤半島最狹窄的所在,也是整個克里米亞南岸罕見的淺灘地勢帶。已經把兵力全部前壓到狹窄的地峽區域廝殺鏖戰的蘇聯人顯然對德軍的防備不足——畢竟在有陸路可以進攻的情況下,貿然發動登陸作戰有時候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即使在聖彼得堡方向德國人剛剛幹過這樣的事情,那也只是因為一來芬蘭灣在寒冬已經連底凍結,坦克部隊可以如履平地直接開過海灣對岸,同時芬蘭灣北岸蘇軍本身的縱深距離也不過百餘公里,四處都是德國人的友軍芬蘭人控制的地盤,渡海部隊不容易出現補給物資不足的問題。

    總而言之,德國人選取的登陸場出乎蘇聯人的預料,阻敵於灘頭的嘗試成為了一紙空文。在海軍陸戰師登陸完成後,之前被曼施坦因雪藏起來的裝甲部隊在蘇聯人背後被運上岸,狠狠地捅了奧克佳布裡斯基大將的脊椎骨一刀。

    德軍孤注一擲的追亡逐北之下,短短4天內就完成了從費奧多西亞沿著克里米亞鐵路和公路直趨葉夫帕托裡亞的弧形機動,在蘇聯人柔軟的真空地帶劃了一個巨大的裂口,蘇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的防區被切割成了三塊——大約13萬人的主力殘部被切斷在克里米亞地峽地帶,4萬人的要塞守備隊窩在塞凡堡、葉夫帕托裡亞為中心的西南部狹長海岸帶,剩下第15集團軍6萬人馬圍困於刻赤半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