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龍騰世紀 第七章 艦隊決戰-中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發現英軍魚雷機,第一波距離40海里,時速220公里,方向330,數量32;第二波距離65海里,數量48,第三波距離117海里,數量96。」

    很顯然,英國人是知道他們的飛機能夠更早趕到戰場的,所以為了搶奪這個先機,不惜採取了分批出發的戰術。4艘航母,同時只能起飛4架飛機,就算其中有個別艘採用的是開放式多層飛行甲板可以上下層加班一起起飛,但是要湊齊一個七八十架的大機群的話,還是要等上15~20分鐘的,所以,英國人不願意捨棄這寶貴的半小時時間差,為了在德國人的護航戰鬥機到達戰列艦隊上空之前搶先攻擊,英國人不惜起飛一批後稍作集結就拉出來飛向戰場,實施攻擊。三個機群一共出動了176架作戰飛機,可以說是把自己的老底都搬出來了。

    別看英國人出動的航母編隊也是4艘航母數量,可是他們的實力和「齊柏林級」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英國海軍最大的拖累就在於——他們上一場戰爭留下來修修補補的老船太多了,結果幾次大修、維護、二十年的使用費完全不下於德國人彩虹行動全部沉沒後重新另起爐灶新造。這一點在戰列艦上損害還不是很明顯——因為一戰末期的戰列艦技術已經相對成熟了,當時可以用的戰艦二十年後裝下雷達換個動力加個防空還是可堪一用的。

    可是挪到航母領域,情況就完全不適用了,因為航母是1916年才出現的產物,一戰結束時的航母技術還是非常幼稚的,那時候建成的航母與二十年後的相比,簡直就是一群侏儒,而在英國海軍中,到開戰的那一天起,「暴怒級」、「鷹級」、「百眼巨人級」、「百眼巨人級」4級航母就屬於這種侏儒,以「百眼巨人」號為例,這些建造於10年代末20年代初的航空母艦即使經過了多輪現代化改造,到了1940年的時候,充其量仍然只能搭載24架作戰飛機,比起日本人和米國人同期的新銳戰艦三分之一的戰鬥力都不到,至於艦體結構強度這些就更不用提了——那些老式航母起碼有一半級數是從商船改過來的。

    這次英軍出擊艦隊中的4條航母,只有「皇家方舟號」最為強大,擁有滿載艦載機72架的規模,排水量2.9萬噸,其餘「光輝號」、「勝利號」兩艘1937年建造的姊妹艦額定艦載機33架,戰時擴充到40架,「百眼巨人號」是二十年前的商船改老艦,只能搭載24架,也就是說,英國艦隊的艦載機總數就是只有176架,與3波次攻擊機數量相等,英國人後方連一架都沒留手。與之相對應的是,德國人僅4艘「齊柏林級」航母一共就能搭載超過280架作戰飛機,這還僅僅是額定載量。

    第一批32架中,24架為「箭魚」式魚雷機,8架為「管鼻燕」戰鬥機,第二批的組成也差不多,不過戰鬥機的數量更多一些,後續的大機群則是各種戰機混搭的組合——顯然,英國人認為他們的第一批飛機趕到戰場的時候,德國人是不會有戰鬥機出現的。

    「司令官,我們的fw-190a機群還要15~20分鐘才能趕到戰場——這還是因為我們的戰機飛行速度比英國人那些慢吞吞的傢伙要快得多導致的,預計在英軍第二波機群開始攻擊後才能到達,岸基航空兵則還要晚半個小時。請指示目前作戰方略。」

    「艦隊展開防空陣型,損管人員立刻檢查各艦狀況,6寸以下艦炮全部換裝對空彈藥,準備作戰。告訴大家,英國人的飛機數量比我們的戰艦都少,我們一定可以頂住前兩撥的攻擊的,到時候就輪到英國人哭了。」呂特晏斯在對艦對講機裡面說道,激勵著每一個德國水兵。

    雙翼的魚雷機,區區200公里的時速,孱弱的膠木內襯機翼,如果還幹不掉的話,那就太可笑了。之前在戰列作戰中拖後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紛紛加到極速,散開突前,而體型碩大的戰列艦則全速轉向後退。

    對於「箭魚」來說,40海里也夠飛上二十分鐘了,雖然很倉促,也夠德國人堪堪擺好陣型。整個德國艦隊綿延二十幾海里,像一張鋪開的大網,等著英國空軍的降臨。

    很快,前突的驅逐艦和巡洋艦就開始紛紛開火,它們三五成群地使用105mm、128mm和150mm的主炮對空射擊,88mm、76.2mm的中口徑副炮和40mm博福斯、20mm厄利空防空炮交織成一道死亡的火網,密密匝匝地捲了過來。

    究竟是先降低高度攻擊這些外圍的德**艦,還是直撲後方10海里之外的戰列艦?10海里,只是5分鐘的時間,如果通過高空突防的話,堅持3分鐘應該是很容易的吧?

    這就是英軍第一波飛行隊指揮官貝克漢姆此刻心中所想,何況在出擊之前,艦隊指揮官就已經要求過要以擊傷德國主力艦為首要目標。於是,他在進入德軍艦隊視野後,義無反顧地拉起機頭,準備從高空突破這片火網。

    赤焰流火,摩天際地。

    「不好!傑拉德和歐文被擊中了!」貝克漢姆在拉起戰機的時候,分明看到身側的兩架魚雷機在大口徑防空炮彈的彈片和火光中被炸成了一團飛濺著碎片的火球。此時的高度,才2800碼,難道德國人故意降低了防空炮的定高引信?

    按理來說,一般在遠距離防空的時候,直接命中的40mm博福斯高炮多是用於控制4000~5000米的高度的,而為了配合博福斯的效率,大口徑火炮很多也會把定高引信或延時引信定在這個標尺上,在進行過幾輪射擊後如果發現敵機高度過高或者過低再進行調整。

    在沒有出現增壓座艙和高空戰機之前,這個高度也是大多數戰機的高空突防慣用高度了。再低的話太容易被擊中,再高的話,飛行員容易缺氧,飛機發動機也容易吸氣不足。

    可是作為一款雙翼機,「箭魚」是沒有單翼機那麼好的機動性能的,在爬升方面,它一般極限也就在3000多米,所以它所謂的高空突防,和其他能夠金屬蒙皮的單翼機相比,純熟山寨。

    所以,在貝克漢姆看到同僚的魚雷機在德國巡洋艦的大口徑防空炮彈幕面前紛紛打爆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德國人把大口徑防空炮的定高引信設定在了3000碼左右爆炸,他們是擺明了做好準備專門攔截魚雷機的。

    「拼了!」貝克漢姆看看自己飛過的路程,自己已經飛過了一半的艦隊放空區,沒有回頭路了,如果自己回頭的話,更大的可能是被從屁股後面飛來的防空炮彈擊碎,他按下操縱桿,把機頭往下壓,讓自己的高度再度下降了400米,後續幾架菜鳥戰機有樣學樣,也學習著隊長的那種英勇的動作,分成三組箭頭向著7、8海里外的3艘德國戰列艦衝去;這樣做會讓自己被40mm博福斯和20mm厄利空擊中的概率成倍增加,但是好歹可以防止被定高或延時引信的大口徑防空炮的彈片掃倒。

    可是,又有何用?德國人的防空炮彈,用的根本就不是定高引信,也不是延時引信,而是近爆引信。

    只見數枚150mm或者128mm的炮彈在2000米高度的英軍機群中炸開,4、5架英國魚雷機冒著黑煙像醉酒一樣載到海裡,其餘飛機也被砸得七暈八素鳥獸四散,最高速度就只有300公里的「箭魚」在數次動能損失量巨大的機動規避後,飛行速度降到了可憐的200公里,德國人幾乎不用怎麼計算提前量就可以進行攔截,更多的「箭魚」被密集的40mm博福斯防空炮組打爆。

    最終,首輪的24架魚雷機只有3架降低到了投放魚雷的軌道,其中2架被所攻擊的戰列艦的近防火炮在投雷飛行軌跡上擊落,只有貝克漢姆的隊長機完成了這唯一的臨門一腳後才掛點,但是超過1千碼距離上投出的魚雷最終沒能慢吞吞地跑完全程就被攔截炮火擊爆了。

    英國人的第一波機群,除了3架戰鬥機得以逃脫外,魚雷機群全軍覆沒,飛行員全部陣亡。不過這也是一開始就注定了的題中應有之義——就算你認為德國人沒有戰鬥機,需要先行出擊打時間差,可是你的魚雷機的數量連敵人的軍艦數量的一半都不到,你又如何能指望自己可以衝破對方的防空火力網完成任務呢?

    …………

    不過,他們的犧牲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意義,至少,他們為後面的第二波機群爭取了一些時間,也提供了一些教訓。當第一波機群沒有取得絲毫戰果——因為,用戰鬥機機槍掃射敵人的軍艦並不能被稱之為「戰果」——就被全殲的時候,第二波機群已經趕到了距離德國艦隊外圍不足5海里的近距離上了,由於所有防空火力都被集中在對付已經衝進防空火網的第一波機群,英國人的第二波機群就像是打「塔防遊戲」中猥猥瑣瑣躲在吸引火力的同伴背後的npc一樣,得以在沒有遠程火力攔截的情況下就衝到了德國艦隊外圍。

    此時此刻,雖然英國航母還沒有裝備後世的艦載機無線電對講設備,可是前面的同伴的下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在目睹了同伴的淒慘遭遇後,英國人終於覺悟了一點——那就是,對於平飛時速200公里的「劍魚」魚雷機來說,戰艦的防空火炮已經是足夠致命的了,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超低空沿著海面突防,才能盡可能地利用敵人防空火炮的火力死角。

    但是,這也意味著好大喜功直搗中軍的戰術必須被放棄,如果要沿著海面突防的話,不幹掉外圍的防空巡洋艦和驅逐艦是不可能的。

    那麼,就讓我們的小伙子狠狠地踹德國人的屁股吧!大英帝國皇家空軍是絕對不會屈服的!

    這一戰術的改變著實讓戰鬥的場面好看了一些,因為魚雷機群沒有知道垓心讓自己陷入四面八方的密集火力重圍之中,德國人的防空艦隊隊形也散得比較開,一時之間在英國機群突防方向的左右兩翼較遠處的戰艦往往受限於大部分中小口徑防空火炮的射程,無法支援到英軍機群的突擊方向上的友軍艦船,最多只用128mm以上的大口徑艦炮有足夠的射程協防。這樣,就讓英國機群達到了局部以多打少的有利態勢。

    第二波機群中,有24架仍然是老式的「劍魚」魚雷機,另有8架則是今年剛剛處於小批量測試試產的「梭魚」型號,護航戰鬥機依然是16架「管鼻燕」。

    與老舊緩慢的「劍魚」相比,梭魚最大的特點是好歹從雙翼機變成了單翼機,把氣冷引擎改成了液冷引擎,而且飛行速度一下子比它的同類前輩飆升了60%!!達到了時速370公里,這好歹讓「梭魚」的生存能力方面比「劍魚」暴增了數倍。至於火力方面,「梭魚」雖然也和「劍魚」一樣只能掛載1條750公斤的魚雷,但是因為改進了彈藥倉和掛架,可以有選擇性地使用魚雷或者同等重量的炸彈,讓這款魚雷機有時候還能客串一把轟炸機的角色。

    這款戰機在另一個時空的歷史上要道1940年12月才會正式量產入役,距離現在還有5個月,不過由於維勒安殿下的蝴蝶效應,加之英國在維勒安的一系列小動作中也是間接受益國,所以該項目的研發投產得以提前,兩個月前,以一批小批量的測試型就已經生產出來投放部隊了,準備在測試中收集改進經驗,沒想到現在卻趕上了和德國人的海戰。

    此時此刻,8架「梭魚」一共使用了3種載彈模式,分別使用了魚雷、750公斤航空炸彈和100公斤航空炸彈*6枚三種掛載方式,以測試武器效果。

    英國人的魚雷機群選擇了一個看上去艦艇數量相對單薄的方向,分成幾股衝向德國人的2艘m級輕巡洋艦和1艘「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因為在遠距離上遭到的攔截較少,每波只損失了2~5架飛機就進入了末段俯衝投雷的距離,英國人共計成功對德艦投下14條魚雷。兩艘輕巡各遭到4枚魚雷的攻擊,而重巡則受到6發魚雷的集中攢射。

    重巡「呂佐夫號」由於魚雷射角密集、投放距離多在800碼以內的極近距離,雖然盡了最大努力閃躲,仍然被擊中3枚魚雷,徹底失去了航行能力——其中2條為英軍「梭魚」式魚雷機所投放。該艦隨後在英國人的第三波攻擊中受到了集中飽和打擊,最終在海戰結束的時候以中6發魚雷、3枚750公斤級炸彈的傷害後沉沒,成為了當天海戰中德軍沉沒的最大型的戰艦。

    m級輕巡兩艦中,1艘完全躲過了英國人的4枚魚雷,另一艘「慕尼黑號」由於其中一架投雷的「梭魚」魚雷機一直衝到距離德艦400碼的自殺極限距離上才投雷,結果躲無可躲被擊中,艦體大量進水傾斜失速。

    可以說,第二波中英國人取得的成果中,絕大多數都是靠那8架「梭魚式」魚雷機混雜在大機群中下黑手取得的,而龜速殘破的「劍魚」除了蜂擁而上爭取戰果之外,實在是乏善可陳。

    不過,英國人的好運也就僅限於此了。在英軍第二波機群堪堪投完魚雷,德國人的fw-190a和fw-190g機群就趕到了戰場,投彈後的殘餘英軍戰機慌忙撤退,「管鼻燕」戰鬥機也死命攔截,無奈寡不敵眾,性能也遠不是fw-190a的對手,最後,連同德軍防空艦炮的殺傷和後來趕到圍殲的fw-190a,英國人的第二波機群48架作戰飛機一共被擊落40架,只有8架逃回了艦隊,德國人僅損失2架fw-190a。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