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踏入1940年第二季度,距離帝國與英法戰爭的爆發只剩半年了,帝國的軍備機器已經進入了極速的運轉,根據元首讓總參謀部制定的作戰計劃,在完成整個巴爾幹地區的各種抵抗勢力的徹底清剿並整合各方勢力後,帝國軍隊將會得到3個月的休整磨合期,估計到1940年7、8月間,戰爭就會全面爆發,屆時,帝國會先從波蘭下手,隨後是北歐地區,以一個逆時針的半圓周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徹底解決帝國從東到西除了蘇聯以外的各個主要敵人。
英國人和法國人肯定也嗅到了戰爭的氣息,英國人的造艦進度正在全面加快,估計到開戰的時候他們的5艘「喬治五世級」戰列艦都可以投入到新的戰鬥中來,戰鬥機部隊也會比現在擴充40個飛行中隊以上,法國人的建設速度也差不多,「黎塞留級」首艦肯定可以在戰前收尾,2號艦在帝國正式進攻法國之前也會完工。
不過與之相應的是,他們對於陸軍的發展仍然是按部就班,也許是英國人從來沒有認識到發展陸軍對付德國的必要性,而法國人還盲目保持著對德軍的優勢信心——即使到了1940年年中國防軍已經擴充到了150個師的規模,檔衛軍也達到了30幾個師,法國人仍然對他們「300萬訓練有素的常備陸軍」懷有很大的自信心——畢竟在他們看來,德國人所謂的150個師軍隊有一大半是服役期不滿兩年的士兵,而檔衛軍更是一群流氓組成的烏合之眾。
很顯然,英國人和法國人是在想要等待一個對帝國宣戰的契機,他們已經從帝國逐漸蠶食、徹底消化巴爾幹的行動中嗅到了極度危險的氣息,如果不是帝國一直做的非常隱蔽溫吞水煮青蛙讓英法找不到足夠明顯的開戰借口的話,他們早就宣戰了。
當然,宣戰不等於死掐,英國人和法國人的預定策略自然是從海空全面對德國進行戰略封鎖,他們所掌握的德國的戰略物資儲備數量明顯是遠遠偏低的,在他們看來,對付一個沒有奪取制海權的國家,只要餓死他們就足夠了。
不過這也絲毫不奇怪,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建立戰略物資儲備的概念,英法美蘇都是有足夠的戰略縱深或者資源來源的國家,事實上,也正是在德國最終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之後,戰略儲備這個概念才被戰敗各國用血的教訓記錄了下來。
…………
委內瑞拉帕利亞半島秘密空軍基地,一批最新的戰機被投放到了這個基地,這些戰機都是1939年~1940年最新投產的,經過國內前期反覆的小批量試產和訓練磨合後,現在終於被大批量投放到委內瑞拉訓練基地,進行最後半年的大規模實戰磨合訓練。
委內瑞拉的帕利亞半島空軍基地在過去四年裡已經為德國培養了超過了8萬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平均每年2萬名,每名飛行員都得到了400小時以上的飛行時間,燃油總消耗超過2000萬噸,報廢各型老式訓練飛機一千餘架,鍛煉出了超過30萬人的地勤團隊。
如此大規模的空軍基地要完全躲開敵國的視線是不可能的,從1939年開始英法和米國就注意到了德國人在委內瑞拉似乎建有非常龐大的軍事基地,在部分西班牙國土上也存在同樣的情況,不過幸好維勒安見機得早,他及時讓英法間諜成功滲透進了一些邊緣的假目標,同時又對基地的燃油來源進行了嚴格監控——到現在為止,英法美都不知道奧利諾克海灣油田的存在,因為連在基地訓練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本身都不知道這個基地的規模和燃油的用量,所以即使有人口風不嚴洩密了也洩露不出全面的真相,英法也就無法對委內瑞拉軍事基地的規模進行正確估算了。
「那是昨天剛剛投放過來的fw-190a和fw190g吧,真是令人期待啊,雖然他們沒有趕上西班牙和南斯拉夫的實戰檢驗,不過確實是兩款優秀的戰機啊。基地改裝的平甲板測試艦已經調試好了麼,如果準備好了的話,這些天就可以讓『格拉芙.齊柏林』號航母返航了,過幾個月再來這裡接應,長期呆在特立尼達外海的話,太容易暴露目標了。」
帕利亞基地負責人、管理德國空軍訓練工作的主官瓦爾特.韋佛上將不像戈林,他是一個老派的軍人,對於軍種的門戶之見不是很強,所以不太在乎這種飛機究竟是隸屬於空軍還是海軍。
fw-190a和fw-190g都是1939年初完成定型,1939年年中通過壓力測試正式投產的,目前只保持在每月共300架的訂貨生產速度,一旦戰爭全面爆發的話如果預算和供應鏈全面統籌後還可以讓產量增加數倍。現在為止fw-190a和fw-190g還分別只有1500架的規模,其中一半為空軍型,一半為海軍型。
fw-190a是一款星星氣冷式引擎的戰鬥機,它們和歷史上的fw-190a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它在研發的過程中大量吸收了日本人同期開發的零戰的優秀特點,並且直接使用了另一個時空1943年才投入的bmw802系列發動機,引擎功率達到了驚人的2300馬力,在其他方面性能穩中有升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了盤旋格鬥性能,同時提前使用了奔馳和bmw公司聯合研發的新型機械增壓系統,讓戰機的高空格鬥能力也不可小覷。採用ign-51超級風金屬的機體更是非常牢靠。
定型後的fw-190a戰鬥機達到了自重1.8噸、最大起飛重量4.9噸的水平,機炮載彈量3000發,極速740km/h,滿載作戰半徑470海里;不使用升壓座艙情況下最大升限7000米,但是由於機械增壓裝置的使用,實際改造潛力很大。
武器系統方面,由於秘密兼併了瑞士的厄利孔機炮公司,德國人直接在fw-190a上換裝了3組由厄利孔聯合研發改進的mg-152d20mm雙聯裝機炮機炮(也就是一共6門),此款機炮使用了大初速的20mm炮彈,最大射速可以突破每分鐘900發,在彈藥威力劇增的情況下,射速幾乎與同期的美制12.7mmm2機槍乃至英美的7.62mm機槍不相上下。
fw-190g在另一個時空是不存在的,不過在這個時空,既然維勒安從日本人那裡弄到了九九式艦爆的全套設計資料和測試數據,而德國人又迫切需要一款小巧輕便的艦載型急降下爆擊機,那麼在fw-190a的成功經驗上,結合日本人的九九式艦爆完成星形氣冷式引擎爆擊機的計劃也就水到渠成了。
fw-190g適度擴大了機體尺寸和翼展尺寸,採用了更加強勁巨大的bmw-803引擎,功率達到了驚人的2900馬力,並加大了機頭迎風散熱面,這樣帶來的好處是可以拖動最大起飛重量突破10噸的機體——這個數據達到了fw-190a戰鬥機的2.2倍,代價則是最大飛行速度從730km/h降到了550km/h,足足降低了28%,不過作為一款急降下爆擊機來說,這個速度還是完全夠用了——畢竟更為古老的ju-87「斯圖卡」的飛行時速只有300多公里。滿載作戰半徑550海里。
fw-190g最大載彈量4噸,可以攜帶2枚斯圖卡使用的1.5噸重型航空炸彈或者4枚1000磅/8枚500磅航空炸彈,滿載作戰半徑550海里。
而採用星形氣冷式引擎製造急降下爆擊機還有一點意想不到的好處就是,大迎風面尺寸的機頭雖然讓高速飛行時的空氣阻力大大提高了,導致高速飛行吃力,可是在進行俯衝攻擊的時候,由於迎風面的阻力較大,不使用專門的減速板也能很好地保持俯衝姿態,防止飛機失控或過載過大,事實上fw-190g也確實沒有安裝專門的活動式減速板機構,讓機體的整體穩定性比斯圖卡更為可靠,唯一的弊端就是無法實現真正90°的俯衝攻擊姿態,最多只能達到60°至70°,在後來的實戰中,德國空軍在初期波蘭時對這種俯衝轟炸機表現出了初步的不適應後,很快改變策略從斯圖卡飛行部隊中抽調了最有經驗的急降下爆擊機飛行員飛fw-190g,並且編製了一套經過充分實戰檢驗的fw-190g俯衝瞄準投彈技術手冊,優化了戰機的觀瞄系統,當法國戰役開始的時候,這種「無聲殺手」已經徹底成為了盟軍的空中噩夢。
此時此刻,超過300架的fw190a和190g都是依靠2艘去年服役的「齊柏林」級航空母艦從西班牙在大西洋西非海岸的拉斯帕爾馬斯群島海軍基地運過來的,為了防止艦隊行蹤被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的英國人發現,它們在到達特立尼達外海400海里處,就停止了繼續前進,而是選擇了讓戰機起飛直接飛到貝特角基地降落,次日再在貝特角基地滿油起飛依靠慣性導航尋找航母編隊降落,航母艦隊的油料補給都是靠每週一艘莫比亞斯集團的油輪從委內瑞拉出發,到指定海域與航母會和進行海上油水補給。
這種情況持續了兩周,隨著委內瑞拉基地模擬改建的大型平甲板郵輪通過測試後,這艘民船改裝來的建議模擬航母就要代替齊柏林航母的工作,肩負起海航飛行員新機種磨合訓練的任務了。
…………
當然,航空用星形氣冷式引擎的成熟帶來的絕對不僅僅是戰鬥機的更新換代那麼簡單,新型的fw-ta400戰略轟炸機和me-323重型運輸機也在維勒安和戈林的雙重推進下投入了現役。
與另一個時空中德國人在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領域走了無數彎路、設計了無數複雜機型的杯具不同的是,由於維勒安手握著「技術情報局」這個代表了「國際領先研發方向」的大殺器,那些液冷式引擎重型轟炸機、運輸機項目在立項評審的時候就被空軍部門槍斃掉了:戈林在維勒安的遊說下,發文給各個承包單位,明確說明空軍絕對不會對任何一款使用液冷式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下達訂貨,因此梅塞斯密特公司等企圖利用和希特勒本人之間的上層關係強推諸如me-264轟炸機之類的項目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後不得不在數年後改為並列渦扇引擎轟炸機重新立項,雖然沿用了這個名字,卻遠遠不是歷史上的me-264了。
在維勒安的推動下,德國從1938年開始重建戰略空軍後,就把重型轟炸機和運輸機定位在了兩個系列上,首先是使用大功率星形氣冷式引擎的6發轟炸機,要求在20噸載彈量的情況下可以達到6000~8000km航程,以便部署在匈牙利或者羅馬尼亞就可以往返攻擊巴庫油田、莫斯科及英屬中東一線,要求1940年完成設計、1941年投產。同時,1939年隨著me-262原型機和配套的渦輪噴氣式引擎的完成後,未來的8引擎轟炸機將採用兩台渦扇式發動機並列的模式,獲取更大的氣動推力和更強勁的作戰表現。
當然,畢竟早期的渦噴、渦扇發動機可靠性有待驗證,至少在1943年之前帝**方出於技術代差保密和可靠性的考慮,是不會把那些沒有充分測試的機型投入生產的。
1940年上半年剛剛完成測試定型的新式轟炸機fw-ta400和fw190系列一樣,都是福克沃爾夫公司的力作,鑒於福克公司使用bmw氣冷引擎的成熟經驗,fw-ta400在其機翼上均勻佈置了6部專門定制的bmw-803d14缸氣冷引擎,單台功率達到了3300馬力,整機總功率接近了變態的2萬馬力。機體其它主要性能如下:機體長度32米、翼展45米,自重29噸,最大載彈量25噸,最大起飛重量88.5噸,最大飛行時速540km,升限8000米,滿載航程7000公里。
me-323重型運輸機項目則是在1938年底被上層關係較好的梅塞斯密特公司搶到手的,由於規定的研發週期較短,以及維勒安的技術共享策略,他們也不得不拋棄梅塞斯密特公司一貫對氣冷引擎的偏見,大量借鑒了福克沃爾夫公司的成熟經驗,使用了差不多的動力配置解決方案,最大的改進則是在翼下機體結構的製造上,梅塞斯密特獨創性地使用了機頭開放式貨倉、全通式機體的結構,讓運輸機的貨倉空間可以被充分利用。最終,這款運輸機的最大運載量達到了與fw-ta400戰略轟炸機一樣的25噸,貨艙結構可以運輸1輛4號坦克或者2輛3號追獵者戰車/防空戰車,唯一的代價是由於空氣動力結構的變化,不得不犧牲了航速和升限:最大時速從fw-ta400戰略轟炸機的540km降低到了400km,航程縮短到4000km、升限6000米。
這兩種重型作戰飛機都在1940年底正式投入量產,沒能趕上北歐和法國戰役,但是在對英空戰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作為帝國空軍大力發展戰略轟炸力量的一個副作用,另一個時空叱吒風雲實效不高的800mm口徑「哆啦a夢」大炮和「卡爾臼炮」的項目根本沒有被帝國統帥部立項,這幾件挑戰藝術家想像力的鋼鐵怪獸也就沒有被造出來吸引眼球的機會了。那些原來會被浪費在這些誇張項目上的經費一部分被用於發展戰略空軍,另一部分則投入到了一些相對輕便、利於快速部署的「輕型」列車炮項目上了——比如一直以來備受重視的使用280mm、70倍徑的k5系列列車炮就得到了比歷史上更多的產量,從沙恩霍斯特級上使用成熟的奧托.梅拉拉12.6英吋炮和俾斯麥16.5寸炮也被加長身管移植出了便捷成熟的列車炮型號,12.6和16.5寸口徑的列車炮成為了k系列列車炮的巔峰之作,分別被命名為了k6、k7列車炮。而帝國最重型列車炮的研發嘗試,也就止步於16.5英吋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