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鋼鐵雄心之鐵十字

龍騰世紀 第九十一章 探秘佩內明德 文 / 無財者無能言財

    向希特勒要到了最高授權後,維勒安就把多恩伯格上校和阿爾貝特.施佩爾推薦給了希特勒,希特勒分別任命他們為帝國技術情報局研發管理總監和工程管理總監。這兩個任命也算是好鋼用在刀刃上的典範了。

    佩內明德基地位於烏瑟多姆島上,是德國最早的火箭研發基地。烏瑟多姆島面積445平方公里,地處波羅的海奧德河河口,南面隔海相望就是德國重要軍港斯德丁。自從希特勒上台後,這座400多平方公里,僅有萬餘人口的小島開始逐漸成為一個秘密的軍事化管理基地,一開始僅僅是航空和火箭發動機的研發工作放在這裡,後來一些材料工程和空氣、流體動力學乃至風洞的研究都被帶動起來。

    現在島上的居民已經經過了幾番篩選,留下服務的都是絕對忠於帝國的公民,海軍艦艇也在島南部的卡米尼克港建立了基地,部署了一隊魚雷艇及數艘大型軍艦——當它們停泊的時候,無一例外都會用面積數千平米的偽裝網覆蓋起來,試圖掩蓋一切可以從空中探知這裡存在駐軍的跡象,這些軍艦的職責為這個島嶼提供海上巡邏,防止東邊的波蘭人進入,整個小島隨著德**方越來越多直接空降交辦項目的增多日漸繁榮。

    多恩伯格上校從1931年開始就是德國佩內明德火箭研發基地的總監,在他的有效管理和評估下,才有了後世德國火箭技術數年內的突飛猛進,德國人不缺乏執行科研的天才科學家,但是如何調度和評估研發資源上,德國人一直缺乏美國式的現代化管理,所以無論是研發效率還是生產效率、資源配置效率,德國人都不如美國人,尤其是希特勒採取了排斥猶大人的策略之後,這個情況就更明顯了——畢竟這個世界上最精明的銀行家,算計著和效率學家幾乎清一色都是猶大人,他們幾千年的商業化效率管理製造了無數可以把任何學科成就與商業效率聯繫起來的奇才,比如埃爾頓梅厄教授,這一點毋庸置疑,連希特勒自己都承認。

    德國缺乏一種高效的效率管理體制,導致研發工作中沒有全國一盤棋的佈局,人力和物質資源的重複投入和浪費非常嚴重,可以說科研管理學和工程管理學這些學科在德國人來說根本就沒有這個概念。只能靠幾個偶爾的統籌天才來撐撐門面。

    來自星際時代的維勒安當然知道統籌研發資源的重要性,在委內瑞拉的時候,當他發現了施佩爾的管理天才後就對他大加讚賞委以重任,並且讓伊莉雅利用其成熟的管理統籌數據庫幫助施佩爾更快地學習與成熟,並且將自己的工程管理天賦系統總結出來。

    經過兩年的鍛煉,現在的施佩爾比起在委內瑞拉建造古裡水電站的時候來說更加成熟了,幾乎可以達到後世1944年時擔任帝**工生產管理總監時的水準。

    維勒安從柏林大學、慕尼黑大學和歌德堡大學等處搜尋了數百名可靠的日耳曼籍原本技術專業出身,同時又學識淵博有管理天賦的研究生,以每月5000馬克的高薪,用軍方的名義與他們簽訂了軍事化管理、為期十年的服務協議。然後就把這些人調到佩內明德基地,由多恩伯格和施佩爾擔任教官,進行研發管理與資源配置方面的培訓。在這個為期兩年的培訓過程中他們將活學活用把自己所學用到佩內明德基地的各項研究工作中去,數年後這些人都會成為帝國各個專門研發和生產協調委員會的骨幹。

    當然這並不是一個一帆風順的過程,因為在挑人的時候維勒安首先強調了這些人要可靠,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狂熱崇拜希特勒的人,也無疑被希特勒的著作灌輸得不輕。一開始授課的時候維勒安曾經試圖直接引用一些卓有成效的管理學論文或者書籍,但是這些人一看到課本的著作人居然署著一些猶大人的名字的時候無不忿然罷課。後來維勒安只好花了一些時間把這些理論加工修飾一番後改頭換面署上一些德國科學家甚至他自己和希特勒的名字。終於讓那些學究們放棄了對「二道販子民族的二道販子著作」的牴觸情緒。

    維勒安沒有過多干涉多恩伯格的管理思路,只是強調了幾個很重要的要點,比如建立後世軟件研發時代那種對抗性的研發/測試機構,引入對抗性績效考核。多恩伯格一開始也沒有看出這種互相監督查漏補缺的研發管理機制有什麼優越性,畢竟對於軟件開發都沒有出現的時代的大人來說,這種先進的管理理念簡直匪夷所思,直到十幾年之後帝國取得了最終的戰爭勝利,多恩伯格才開始向人們感慨當年維勒安元首的高瞻遠矚——居然想到使用研發和專門的測試人員的對抗來使帝國的科技在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繼續增長的動力,而不是因為缺乏進步的參照系而固步不前等著敵人迎頭趕上。

    …………

    「維勒安長官,最近我看了一下您新交辦的幾個重點項目,您要的硬件和實驗室設備我們都開始籌集了,但是現有的研發人員中似乎沒有在這些方面非常精通的人才,只怕……」多恩伯格上校非常盡職盡責,雖然聽從了維勒安的安排做了一些籌備工作,但是還是忍不住質疑一下——讓那些實驗經費和設備造出來後卻不能馬上用上的話,就該把資源優先調配給別的項目。

    「啊,不好意思,這個是我忘了交待了,很好,多恩伯格上校,我為您的盡責和嚴謹感到欣慰,不用擔心,那些科學家很快就會到了。就在這兩三天內。這些人非常重要,他們主要講在無線電領域和計算機械領域進行一些專門研究,這些項目都是元首親自交辦的『恩格尼碼欺騙計劃』的核心,不容有失」

    三天之後,在佩內明德的新無線電研發中心和應用數學研究中心迎來了一批年輕的科學家,他們都是從德國國內剛剛被召集過來的,有些人此時還完全籍籍無名。但是看著那份每月一萬馬克的薪水和無限制的研究經費以及為元首效命的號召後,這些人都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加入這個從此不能回頭的道路。其中有幾個被維勒安重點關照過的研究人員一次性就獲得了數十萬馬克的研究經費撥款——不需要經過佩內明德基地的財務渠道,維勒安直接二話沒說就自掏腰包把這幾百萬的經費付清了。

    這批受到最重點關照的人包括應用數學家康拉德.祖思,無線電專家卡爾.布爾澤曼、埃裡克.瓦爾特,其中尤其以康拉德.祖思最為耀眼——不是說他德高望重或者名聲響亮,而是那個康拉德祖思在得到了基地的物質支持後,他幾乎是以爆炸式的速度取得了一連串的研發成果。

    當這些人進入多恩伯格上校視野的時候,他簡直無法想像維勒安長官是如何把這些人挖出來的,這其中有些人完全還是剛剛畢業的學生而已。難道世界上如馮布勞恩一樣的天才真的如此之多麼。

    那個康拉德.祖思,一個還不滿25週歲的年輕人,去年才從柏林工業大學建築系畢業,但是畢業後居然被聘請到了福克.沃爾夫航空器公司進行一些空氣動力學的設計工作——與他在大學裡學的專業毫不相干,在干了半年的空氣及流體力學設計後,祖思深感手工計算各種複雜的流體力學積分所帶來的計算工作量實在是太過浪費生命了——科學家的生命不該浪費在這種重複的計算工作中,不是麼?

    於是他自己動手鼓搗了半年,在自己家裡改造了一間實驗室,利用一切簡陋的設備鼓搗出了一件可以使用穿孔紙帶進行數字計算的機器。

    穿孔式的機械計算機已經有超過四十年的歷史了,但是康拉德祖思的發明有一項劃時代的意義——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編程功能的計算機,雖然還不是電子的。

    只可惜此時他已經花光了自己學生時代打工積攢下來的全部四千馬克積蓄,對於這項暫時看不到任何短期商業價值的機器只好暫時擱置起來了。

    當維勒安在柏林郊區的一所破敗的民居中找到他的時候,祖思感到非常驚訝——他一直以為自己的研究都是閉門造車無人知曉的。可是在進行了不到半個小時的深談後。他立刻就被維勒安給他提供的信息和前景深深吸引住了。

    祖思的消息實在是太閉塞了,他居然連德裔美國人赫曼.霍列瑞斯在四十年前就已經發明了原始的穿孔卡片機械計算機都不知道。維勒安把赫曼.霍列瑞斯12年前出版的《數理分析概論》擺在他面前,並且與他交談了一些計算機的基本原理和發展展望。然後祖思就乖乖跟著維勒安回到了佩內明德基地。(赫曼.霍列瑞斯創始的crt公司就是後來ibm的前身)

    有了充足的經費和點撥指導後,康拉德祖思只用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就把自己那個簡陋的純機械式計算機改造成了一個使用數千個真空繼電器構成的電磁式計算機,並且可以使用二進制數程序控制,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20次加法或2~3次乘法。這台新的計算機被祖思命名為z-2。

    康拉德祖思的研究思路被總結成冊,基地派出了幾百人的研發團隊學習這些聞所未聞基礎原理——當然,裡面少不了加入一些維勒安開金手指整理出來的材料。到1935年下半年的時候,學會電磁計算機基本原理及設計理念的科研人員已經達到了上百人,電磁式計算機的規模也擴充到了數萬個繼電器、每秒數百次運算的程度。

    然後維勒安不失時機地下達了使用電子管進行下階段研發的任務。和繼電器那種電火花四溢、體積大、響應速度慢的產品相比,使用20世紀初研發出來的電子管在進一步減小計算機體積和提高響應速度方面無疑有很大的優勢——這是任何稍微知道點歷史的人都眾所周知的事情。維勒安自然不會無視。

    只不過,因為在維勒安所在的那個時空,因為核戰爭在電子計算機發明之前就爆發了,所以人類在電子設備領域進行開發時對抗核輻射干擾方面下的注意力比較多,電子計算機在發明到電子管、晶體管後就出現了停滯——各國誰也不希望自己的武器在進入輻射區作戰後就完全失去控制。所以對集成電路的研究非常緩慢,直到經過百年發展後,人類在落後的電子技術基礎上直接飛躍式的發明了光子計算機,然後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就被拋棄了。

    所以,我們的維勒安殿下在這個時代可以給予康拉德祖思的指導也就只能到電子管計算機和晶體管計算機為止了。最終運算速度難以突破每秒百萬次運算,程序語言也只能使用機器語言,數據存儲介質則是大型磁帶或者軟磁盤,不過對於這個時代來說,也已經是足夠的了。

    因為晶體管這種元器件本身都還沒有被發明出來,那需要材料工程和電子工程等配套領域的技術得到數年的積累研發才能有所突破,絲毫容不得半點虛假,所以目前維勒安只能給祖思安排電子管研發任務。

    祖思的專業劣勢這時候開始凸現出來——作為一個學建築半路出家搞計算的人,他的電子技術知識儲備無疑不是很充分,使用繼電器這種比較形象直觀的元器件搞計算機的時候還能游刃有餘,一旦涉及電子管,一下子就陷入了迷茫之中,維勒安沒有著急,反而指示多恩伯格上校盡可能引入更多電氣、電子領域的專家進入到這個項目組中進行配合討論。

    在此後的數年中,維勒安在康拉德祖思的計算機實驗室投入了幾千萬馬克的經費,祖思也不負眾望,帶領著他的團隊用了兩年的時間,在1937年發明出了世界上第一台電子管計算機。當1939年材料科學研究所的晶體管技術得到突破性進站後,祖思又在次年成功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體管計算機。當這些逆天的計算機器出現後,德國在密碼破譯、流體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模擬計算效率都得到了幾何級數的增長,不僅成功反制了阿蘭圖靈帶領的英國40局的密碼戰,也為後來火箭和渦扇引擎、燃氣輪機透平和低噪聲潛艇等項目的快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數學基礎。

    後來,在祖思的研究取得突飛猛進後,維勒安對於計算機的應用場所仍然非常謹慎。曾經有過一些基地內部知情的軍工研究高官指出可以為一些坦克和戰機安裝一些小型化的電子管計算器來提供必要的火控,維勒安考慮到這些裝備的戰損率以及在戰鬥中被敵方繳獲的可能性,都堅決地拒絕了這些建議,因為他深知這些科技的出現足以領先英美十年左右,對於蘇聯的技術代差甚至可以達到十五年,讓這些逆天的成就出現在敵人眼前,無疑會讓他們豁然開朗。

    最終,直到戰爭結束,這些電子計算機的一線戰場應用也僅限於部分守衛森嚴的德國本土雷達站以及一些絕對不可能在戰鬥中被俘的大型戰艦的火控指揮系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