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醉枕美人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八十九章 驍騎統領(二) 文 / 獨釣長江雪

    在李御的愜意中,時間如白駒過隙,轉眼間便進入了陽春白雪的二月,漸漸融化的積雪已然掩蓋不住悄然而來的春意。

    這段時間裡,最為被世人關注的依舊是上黨之地的交鋒,在經過半月的爭吵,諸國聯軍退出趙國邊境,高都石涅的價格也從原先的百石二十金降到了百石五金。這個價格差不多能被諸國君王所接受,趙國也沒有太激烈的反應,原本當初的價格就有些坑人,現在只是恢復到合理的價位而已。一套盔甲的打造需百石石涅,一件兵器的打造也需百石石涅,按照原先的價格,裝備一個千人隊都要近十萬金,哪個國家都砸不起,而今百石石涅五金,讓成本足足下降了一半,在諸國君臣的接受範圍之內。

    另外,趙國也不是沒有收穫,當初百石二十金的價格是將石涅之技也算進去,這次趙國卻是以二十萬金的價格便將石涅之技授予諸國,錢財均以物資充抵,諸國君王大喜接受的同時,趙國也增加了一大批有著龐大缺口的物資。

    雖說石涅之技的出售被諸多大臣所反對,然則在趙王丹的一語定錘之下,此事還是被強行通過了。有了大批量石涅的供應,加上此前諸國派來學習石涅之技的匠師,石涅之技的秘密已然保持不了多久,還不如大大方方地將石涅之技出售,換點實在的東西,也省得諸國君王惦記。

    還有一件事值得稍微注意的是,趙國和齊國交換了兩座城池,分別是在齊趙邊界的大河兩邊,事情雖小,卻影響頗大。

    齊趙兩國大河、衛河兩道河流為界,衛河乃大河支流,兩國最主要的邊界線仍以大河為主。大河以西為趙,大河以東為齊,然則齊國在大河以西有兩座城池,趙國在大河以東也有兩座城池,就像兩個釘子一樣,趙齊兩國分別在對方的絕對地界內有了一個落腳之處,攻伐便利。

    要說齊趙兩國互相交換城池,對兩國而言都是一種好事,至少不用擔心對方藉著那個釘子以攻入國境,必能得兩國君臣贊同。可是別忘了,齊國自即墨之戰後已然式微,加上齊王耽於享樂,不思進取,能保持國土不失已是萬幸。而趙國幾經大戰,損失不小,卻依然保持著雄厚的武力,趙國上下皆有攻伐進取之心。

    可想而知,那兩座大河以東的城池對於趙國而言是一個跳板,國勢強大之後憑之可輕易攻入齊境。大河以西的兩座城池對只圖和平的齊國而言卻是一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能用這兩座城池換取大河以西的兩座城池,簡直就是齊國君臣的福音。只要換得那兩座城池,大河以東便都是齊國的國土,齊國可以憑大河之險建立防線,禦敵於國門之外,安全性大增。

    趙國群臣對此自是反對,這年頭沒有哪個大臣不想開疆擴土的,因為疆土便代表著人口,人口便代表著國力的強盛。怎奈趙王以交好齊國、退諸國聯軍為由定了下來,平原君諸位握有真正大權的貴族對此沉默,也讓這個決定施行下去。

    「趙穆,田單。」

    聽到交換城池的諭令之後,李御念叨著兩個名字,嘴邊露出一個玩味的笑容。

    不同於那些大臣,李御知道的東西要多得多。趙王丹之所以同意交換城池,其一確是為了交好齊國,以取得齊國在高都石涅之事上的支持,另一個重要緣由便是小白臉趙穆的暗中推動。李御可是得到情報,齊相田單親自出手,下令大軍親自護送了一大批珍貴貨物至齊趙邊界,接到趙王丹諭令的中牟守將龐煖也派兵接送。沒有李御的插手,趙穆因此大發了一筆,所賺雖不能和他損失的相比,卻也不下三萬金。

    這個年代,權勢之人賺錢就是便利,只要能在諸國之間運送貨物,便能輕鬆賺取數成乃至數倍之利。這是一個交通基本靠走的時代,這是一個通信基本靠馬的時代,只要有權有勢,錢都會乖乖跑到口袋裡。

    至於平原君諸位大臣沒有反對兩座城池的交換,卻是因為趙國需要休養生息,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圖謀齊國之地,還不如將兩座並不算重要的城池換取齊國的支持,也好讓齊國安心,省得齊國對此念念不忘。畢竟齊國頭上還有一個盟主的頭銜,雖然沒有人真正鳥他,但也是有一定作用的,那位周天子可還躲在臨淄城中享樂呢。甚至於,李御還猜測,平原君等人是想讓齊國更加安逸,徹底熄了齊國君臣的進取之心,如今的齊國中上竄下跳地想要強國的唯有相國田單一系。

    這兩件大事,李御都沒有參與,他的父親此時距離人臣之極僅一步之遙,他也踏上了普通貴族難以企及的地位,手中握有趙國最精銳的騎兵,還掌控著邯鄲城上下的護衛。若是他再不沉寂一下,保不齊就有些嫉妒的人跳出來找他麻煩。

    在這一月之中,李御唯一花了點時間辦的正事便是在邯鄲城衛軍中招收了六百驍騎。當初就任邯鄲城尉之後,李御便有了想法,兩萬城衛軍兵士的體格雖比之各常備軍中的兵士差了一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其中不乏真正的勇武之士,畢竟兩萬城衛軍的數量擺在那裡。

    因而李御在城衛軍改制之時,便言明若是城衛軍戰力提升,符合晉陞標準,便從中選拔一部分勇武之士充入驍騎。這樣的舉措得到了所有城衛軍底層兵士的支持,方才讓城衛軍的改制順利推行,連那些貴族之室也沒有反對。

    真正讓李御決定在城衛軍中選拔驍騎的緣由還有一個,便是城衛軍兵士皆是土生土長的趙人。在長平之戰後,真正由趙人兵士組成的軍團已是寥寥無幾,除了中牟一部,便只剩下城衛軍和黑衣宮衛。黑衣宮衛乃是王宮最後的屏障,李御自然不能動,但是城衛軍卻是在他的直接統領下。

    無可否認的是,土生土長的趙人有著異國兵士難有的榮譽感,還有對趙國的歸屬感,以及那潛藏在骨子裡的勇武無畏,乃是可與秦軍甲士比擬的兵源,甚至尤甚秦軍甲士一籌。艱難建國的趙國之所以在數百諸侯國中脫穎而出,與趙人的勇武是分不開的,趙國之所以能在長平之戰中逼得秦國傾盡全國之力,也是因為那時的趙軍大部分是土生土長的趙人軍團,勇猛冠絕諸國。可惜,長平之敗直接葬送了將近三十萬趙人兵士,幾乎將趙國打擊到亡國邊緣,這也是趙王丹在長平戰敗後意志消極、生活頹廢的緣故。

    雖說此時趙國擁兵近五十萬,但大部分都是靠優厚的待遇徵收起來的異國之人,包括其餘六國逃亡之人和遷入趙國的胡人,真正屬於趙人的不過十五萬。

    當然,那些新徵收的兵士戰力也是不弱,畢竟趙國常備軍徵兵的標準課可是高的,雖在邯鄲之戰後降低了一點標準,卻也不弱於山東五國。只是異國之民終究是異國之民,趙國以無比寬容的姿態收納了他們,卻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他們腦海裡的故國觀念,和趙人兵士比起來有著很大的差別。

    可以說,趙國兵士數量並沒有削減多少,整個國家的戰力較之長平之戰前卻有著巨大的差別。長平之戰前,趙國武力位於諸國的巔峰,以一國之力獨抗強秦而不落下風,而今秦國若是再次傾力來攻,趙國憑一己之力,絕對撐不住,除非不顧北疆的胡人,調動李牧的十多萬邊軍,但秦國防禦胡人的軍隊也是不下十萬。因而,趙國現在雖然看著強大,實則國力整整降了一個檔次。

    「將軍,驍騎營已集結完畢。」

    「嗯。」

    聽得荀克敵的稟報,李御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走到主將台邊緣,看著筆直站在寒風中的上萬甲士,心中豪情頓生。

    被李御的眼神掃過,站著的兵士都不覺挺了挺身子,一種莫名的榮譽感在心中升起。

    「本將僅此一言,望爾等不負驍騎之名。」環視一眼,李御神情肅穆地說了一句。

    「驍騎驍騎,所向披靡。」

    「驍騎驍騎,所向披靡。」

    「驍騎驍騎,所向披靡。」

    ……

    雖然李御只說了一句,但是上萬甲士都激動地喊了起來。驍騎之名早已在轂山之戰後便傳遍整個趙國,甚至在諸國君臣心中也有了一定地位,即便那時的數萬秦軍因周鼎之困,加上戰後疲累,但是以不過寥寥數千輕騎便打亂了秦軍大陣,讓秦國老將王齕黯然歸國,足以使天下人看出驍騎營的武勇。

    從此,他們便是這驍騎營的一員,是趙國乃至天下最強的軍隊,一種難言的感覺滲透進他們的骨子裡。

    「演武開始。」

    驍騎營剛剛擴軍完畢,李御便進行了一場演武,這次上場的乃是原先的五名驍騎營都尉,他們競爭的乃是驍騎營統領一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