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北朝漢月

中州之卷 :風雨 第二四章 :各逢其主(五) 文 / 元祀

    「在下自認襟懷坦蕩,將軍也非無理好殺之人。既然如此,在下便是被捉,又何必無端的擔心什麼呢?」周惠的表情極為輕鬆,渾不知自己其實已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

    「那也未必,」陳慶之搖了搖頭,目光徑直刺了過來,「你雖然不是王建,卻也曾為滎陽守城將吏,而且還在當日出城求援諸人之中吧?究竟姓甚名誰?」

    「將軍所料不錯,」周惠從胡床上站起來,端身向陳慶之一揖:「義興周惠周允宣,拜見陳將軍。」

    「義興周氏?」陳慶之容色一動,「除三害之周孝侯的後嗣麼?」

    「在下正是孝侯後嗣,」周惠微微一笑,「不過,所謂的『除三害』,卻是有些說頭。」

    「哦?」陳慶之來了興趣,「此話怎講?」

    「先祖『除三害』之事,首見於劉臨川所著《世說新語》之中,其後遂廣為流傳。可是,《世說新語》並非正史,情節多經修飾,並有很多不實之處……殺虎斬蛟,顯然是傳說之語;言先祖曾向吳郡陸士衡、陸士龍求教,則更是無稽之談。陸士衡出生於吳永安四年,陸士龍出生於吳永安五年,皆自幼隨其父鎮軍大將軍陸抗長於荊州,至其父病故後,陸士衡統領其父兵馬,陸士龍返回吳地,其時年方十三;然先祖出生於吳嘉禾七年,較二陸年長二十三四餘歲,當時已年近四十,由東觀左丞轉任無難督,可謂名德已成,何須向陸士衡、陸士龍求教?二陸雖賢,又何敢言教於先祖呢?至於劉臨川之附會,大概是由於陸士衡曾為先祖撰寫碑銘,於文中盛讚先祖才德吧!」

    事實上,這是一段著名的公案,當初周惠在學校時,曾經專門考證過,並且在ty論壇上發了出來。只可惜,南朝劉義慶小說《世說新語》附會在前,唐代房玄齡正史《晉書》引用在後,於是廣為流傳,變成了「浪子回頭」的經典勵志故事。

    「原來如此,」陳慶之感歎道,向周惠點了點頭,「陸士衡之《晉平西將軍孝侯碑》碑文,在下也曾見過……世弟能為先祖闡發此說,孝侯可謂有後矣。」

    「何敢當世兄謬讚?」周惠正容回禮道。

    同在桑梓,是為世誼。古人極重鄉黨之情,如北魏名臣清河崔光,偶見同郡二人並被掠為奴婢,立刻以自家二口相贖;中山甄密,為中山王元英參軍,於鍾離受挫於南朝名將韋睿,同鄉人蘇良被俘虜,甄密便用所有私財把他贖了回來……這些都是為人稱道的舉動,也符合當時的道德習俗觀念。

    因此,儘管周惠家族早已離開義興陽羨,但得知了他的家系後,陳慶之便立刻以「世弟」相稱,其中固然不乏拉攏之意(陳慶之其年四十餘,周惠二十,因先世並無交往,故以平輩相稱),但主要還是出於這種習俗。而周惠改口稱呼「世兄」,則是投桃報李,對陳慶之的拉攏表示回應。

    這「世兄」、「世弟」的稱呼一出,兩人間的距離一下子變得親近了許多,陳慶之也就問起了更加深入的問題:「我聽下人說,世弟是因為與楊昱楊元晷密談,因此才被請來……不知世弟求見楊元晷,是為了什麼事情呢?」

    「主要有兩件事情,」周惠回答得非常坦白,「第一件是繳令,當日奉命出城救援之事作一了結……雖然此後在下已經棄職返家,無須再向楊大都督負責,但在下認為,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必須有始有終。」

    「不錯。」陳慶之點頭讚賞道,同時也明白了周惠的言下之意。已經棄職返家,並且結束了身負的任務,豈不就是說可以出仕他人?

    他的臉上堆滿了笑容:「那麼第二件,是不是拜託楊元晷,請他為河南府、滎陽郡兩地民眾說情,減免今年的租賦?」

    「正是,」周惠哈哈一笑,「世兄既然已從下人口中得知,又何須問在下呢?」

    「倒不是下人稟報的。你和楊元晷的密談,他們聽得不大明白,」陳慶之搖了搖頭,「不過,稍後楊元晷為此向陛下請命時,我剛好就在行宮之中。」

    「已經去過了麼?楊大都督倒是信人,」周惠心中大感安慰,「事情想必是成咯?」

    「不錯。陛下已經同意,於正式登基後額外施恩。」

    「太好了!」周惠大鬆了一口長氣。見陳慶之有些驚訝的看著他,他連忙進一步解釋道:「在下之所以如此高興,主要是因為寒家也能蒙此恩典,從而渡過目前的難關……不瞞世兄,寒家才經爾朱世隆敗軍荼毒,家中存糧大部被劫,家人也頗有傷亡,若北海王殿下堅持要強征租賦,則只能遣散追隨寒家多年的流民,於家譽頗有妨礙。」

    「是麼?」陳慶之玩味的看著周惠,「我觀世弟頗有才能,為何汲汲於自家一隅?有道是『求田問捨,羞見劉郎』,世弟難道沒有更大的抱負嗎?」

    「劉郎乃漢之昭烈,在下怎敢相比呢?」周惠呵呵一笑,「況且,家業並非小事,先賢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也是要先齊家後治國麼?而家伯與在下的最大心願,也是要興復家業,重列世家門牆之內。」

    「原來如此。」陳慶之完全明白了。周惠此行,正是要投奔他的。一來兩人乃是同鄉,敘上關係後天然的有幾分親近;二來他家受爾朱世隆敗軍荼毒,不願跟隨爾朱家支持的元子攸;三來他也希望能跟隨自己建功立業,重新成為士族中人。

    對於他而言,這完全是意外收穫,手下正少能夠協助的人呢,結果就遇到了這麼一位誠心相投的同鄉。而從這位同鄉的行事、風度和言辭來看,其才能非常值得信賴,完全可以勝任自己的輔佐屬臣。

    想通這一節,陳慶之大喜過望:「哈哈!真沒想到,我北征到此,居然能夠遇到世弟這等故人!天愍,馬上準備酒宴,我與周家世弟不醉不休!」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