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一個人的時空走私帝國

嬗變的三國卷 第四十九章 工業和需求 文 / gfan001

    清晨李哲醒來,立時感覺到身邊多了一個人兒,熟悉的小美人兒——小丫鬟蘇翠正依偎著李哲沉睡。昨夜美人兒初嘗恩澤,便被李哲如此*蹂*躪,自然是零落不堪,那小臉上在熟睡中還看得見淚痕。

    李哲被美女依偎著,身上舒爽,心中卻是有些慚愧。禽獸啊禽獸!這麼小的小人兒,不過十三四歲,你怎麼就下得去手!這可是犯罪來的。

    這邊心下想著,對小丫頭就有著憐惜,忍不住輕輕摸了摸丫頭的臉頰、秀髮。猛不防丫頭卻醒了過來,

    「爺!您醒來了,我這便叫她們去準備。」小美人兒服侍慣了,剛醒過來就要服侍李哲,說著便要坐將起來,誰知剛一起身,哎呦一聲又躺了下去,卻是身上疼痛,坐不起來,登時想起昨天瘋狂,臉上立時通紅一片。

    「爺!翠兒今天卻是伺候不了你了……」小臉上全是乞求之色。

    李哲頓覺尷尬不已,像做賊似的自顧自穿了衣服,起身偷偷摸摸走開。

    出了門,吩咐人悉心照顧,便無地自容似的起身走了。

    這便算開始了禍害三國女性的歷程了嗎?李哲有些感歎,但是想起女孩兒在身下予取予求的嬌媚樣子,心中還是有些得意。

    ……

    在李哲和一干手下的悉心治理下,汝南郡的大半地盤的秩序慢慢開始回復平定,有了大量的糧食投下去,眾多的山匪變亂開始逐漸消失,原先準備好的一些東西就可以慢慢考慮施行了。

    李哲有隨身空間,但是這東西畢竟是個輔助,其運載量雖然在不斷的提升,但比起李哲手下不斷暴漲的人口規模還是有差距。

    而李哲也不可能一直靠著時空走私來維持手下勢力的運轉,那樣的話,李哲和搬運工兄弟有什麼區別。

    李哲的最終目的是要從這個時空得到利益的,一個原始時空,所有的手下都由自己養活,這叫做什麼話。就像一個目光長遠的資本家一樣,初期的開發投入是不得不做,但是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終究還是要靠這個時空的大發展來反哺現代的。

    三國時空的本土工業化是必然的選擇。

    說起工業化,就不得不提到工匠。

    工匠一直是李哲很重視的職業,在流民中,每當有了一技之長的流民們前來投奔的時候,李哲就會吩咐分門別類的將工匠造冊,將其分別安排到一起,每日裡派工和供給都於普通流民不同。

    靠這樣的手段,如今,李哲手下已經積攢起了一個相當規模的匠作營,也初步的擁有了組織大規模生產的經驗,輜重營裡如今那一千五百多輛大車可是實打實的工業產品。

    在這些大車的生產過程中,李哲開始注意起流水生產的問題。一經詢問,原來此時已經有些類似於流水線生產的制度,在大漢官方的匠作監裡面,成千上萬的工匠們大規模的打造軍器都是靠這個來的。只不過由於水平的參差不齊,只能局限於一些簡單零件的打造,而由於精度的不夠精確,效果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好。

    但即使如此,其發揮出來的生產力也是非同小可,和北面遊牧民族作戰時,堆積成山的弩箭和各種軍械就是明證。

    流水線工業和度量衡制度是緊密相連的。

    兩漢的度量衡比起秦朝的時候沒有太大的進展,基本上是沿承秦朝時候的度量衡制度,而秦始皇千古一帝,那也不是白給的,建立起了一個基本完整的度量衡制度,被漢朝全部繼承了下來,而到了著名的疑似穿越者王莽手裡,度量衡也有了一個精確度的極大進展。

    王莽的改革涉及很多,其中度量衡的改革一直為後人稱頌,他做了一個銅質圓柱體的容器作為度量標準,被稱為新莽嘉量。新莽嘉量將容積和尺度的度量精確的集中到一個物體之上,設計巧奪天工,堪稱絕妙,完全體現了當時的科技最高水平,是中國古代科技史上一件著名的傳世珍寶。

    因此,在度量衡制度上官府做的還是不錯的,以這個時代的工業化水平而言,已經算是基本完善了。

    可能欠缺的就是執行了。中國長期處於小農經濟的歷史決定了古代的官府組織能力極其低下,很多地方政令不通是常有的事,就是有再好的制度也很難在全國範圍內執行下去,所以民間才會有天高皇帝遠的說法。

    因此,在度量衡制度的執行上,地方上的水平和匠作監這樣的專業國營大廠相比就要差得遠。朝廷的體制一崩潰,整個社會的工業生產力就會發生驟降。

    再一個,中國古代大部分情況下是處於農業社會,屬於自然經濟,農民們被土地綁得死死的,一直都是看天吃飯,長期的在貧困線上掙扎,哪裡有什麼消費能力。而每個村子,每個城鎮的生活,也一向都是自給自足。除了少量的農具和衣服之外,很少有對工業產品的需求。

    這樣的市場,也就不可能培育出上規模的工業來。

    只有到了社會穩定,軍力發達,絲綢之路和海上貿易旺盛的時候,打通了西方的消費市場,才一點點的引起了養蠶、繳絲、織造等圍繞著絲綢產業的工業群的大發展,以及龐大的瓷器工業的發展。整個唐宋元明時期的富庶階段就是因此而來的。

    而三國此時,這兩條貿易路線都處於極度萎縮的狀態,因為工業規模的萎縮也就是必然的了。

    在這個時代,最能夠拉動工業需求的只有軍事工業,只有和軍事工業相關的產業群才能夠得到最多的資源的扶持,從而大規模發展起來,比如蜀國後期諸葛亮扶持出來的運輸業和弩箭製造業,傳說中的木牛流馬和諸葛連弩就是這麼來的。

    沒有需求,就沒有工業,古今皆然。

    所以,李哲初期能夠選擇發展的也只有幾種有限的工業,而且生產力也不能超越時代的限制。

    想想幾十年後,江東和蜀國蓬勃發展的紡織業,李哲邪邪的笑了

    既然吳國和蜀國的工業發展歷史已經為自己證明了正確的選擇,自己何必還要費心費力的去想呢?

    既然歷史已經證明了紡織業的必然興旺,那麼這肯定就是最正確的道路了。這時候趁周圍還沒有穩定,大家都在四處抽摸著搶奪別人的時候將紡織工業發展起來,成本降下去,今後,就很難說會不會有幾十年後的江東和益州紡織工業的大發展了。

    走別人的路,讓別人躲在旁邊哭去吧!

    ps:感謝迷之狐同學的打賞!近期不知道被誰忽悠的加更了那麼多,這一周更新平均竟然六千多,嚇老子一跳,再加更就把不住了,從現在起恢復正常更新,一天兩更,老時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