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四月,天氣正好,午後的陽光穿過窗欞灑入室內,在倚著炕桌而坐在女孩身上染了一層光暈,越發顯得她唇紅齒白,嬌憨喜人(清閒62章節)。康熙眼含笑意的看著他那小表妹,不停的往小嘴裡塞東西,還能倒出地方來和他說話。
「喚,秀兒,綠茶性涼,你還是少用。」眼明手快的康熙爺攔住了偷偷摸向他茶杯的小爪子,轉頭對梁九功道:「拿杯溫的蜜水來。」
毓秀嘟了嘟小嘴,她以前也沒覺得茶好喝到哪裡去,偏偏穿越之後喝不到了,反到喜歡起來,大概人都比較執著於求而不得的東西。
「表哥,我一會兒就回景仁宮,姑姑讓我告訴你,今天小廚房做了您喜歡的魚頭豆腐湯,讓您早點過去。」毓秀接過蜜水,啜了兩口,打算起身告辭了。
康熙掃了一眼放在炕上看了一半的書,沉吟了片刻,「正好朕今天也沒有多少事,跟你一起去給皇額娘請安。」
「對了,表哥,慈仁宮快要修繕好了吧,姑姑什麼時候搬過去?」毓秀撩著水洗手,閒閒的問。做為紫禁城的養老所慈寧宮,在清軍入關之後,被順治他媽孝莊佔了(清閒第六十二章分爭(二合一含加更)內容)。原本以為順治怎麼也能比他媽活得時間長,等到新君登基的時候,慈寧宮肯定倒出地方來了。
沒想到世事無決對,順治帝皇帝二十四歲就死了,愣是沒熬過他媽,所以慈寧宮目前還是孝莊的地盤,而新進的太后佟氏,沒有地方住。小皇帝康熙早在康熙元年的時候,就開始修慈仁宮。現在終於要完工了。康熙也算是長出了一口氣,眼看著他年歲漸長,再過幾年就要娶後納妃,他媽也不好在後宮呆的時間太長了,就算太后是他親媽,也挺彆扭的。
提到這個,康熙眉目帶笑,神情愉悅,「朕已讓欽天監選日子了,最遲不過下月。就可以遷宮了。」
「表哥,姑姑喜歡的西府海棠,您派人種了嗎?」接過宮女遞來的帕子,胡亂的擦了擦,毓秀就扔了帕子。打算站起來。
康熙一把拉住她,示意宮女再拿個小毛巾,搖頭歎道:「你這個毛燥性子可怎麼好。手還沒擦乾,就像往外面跑,現在天兒還涼著,仔細凍到你。」
毓秀笑嘻嘻的任他擺弄自己。「沒事,我剛走過來的時候。外面的太陽可好了。」
「皇上,四位輔政大人求見。」乾清宮的總管太監顧問行進來稟告。
毓秀愣了一下,拉了拉康熙的手,悄聲道:「表哥,您有事先忙著,我先走了。」
康熙想了想,這是在最東間裡搖了搖手,「這個時辰了,他們應該沒什麼事,你在這裡等著朕。一會兒咱們一起走。那邊有書,你隨意看看,只是這些餑餑可不許再吃了。仔細晚膳吃不下飯。」
「嗯。」
康熙有點不放心的吩咐宮女把炕桌上的東西都收拾起來,只給她留了一杯蜜水。便出去了。
毓秀其時挺好奇都快到用晚膳的時候了,索尼、鰲拜他們有什麼事來找小皇帝(清閒62章節)。要知道年前的時候,索尼被鰲拜硬是給氣得病休了,還是過完年,慈和太后病癒之後,他發現自己請病假,小皇帝真是不鳥他,你愛休不休,跟人家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或者說,康熙巴不得他休假。
索尼一看以病相脅的把戲沒奏效,還有可能把自己直接病退休了,只好老著臉皮又出來幹活了。康熙對於索尼這老頭的感情挺複雜,記憶中的那個倒霉皇帝,就是在他病了又病之後,娶了他孫女。在娶了赫捨裡家的閨女之後,索尼這老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餘熱,站到了皇帝這一頭。可惜啊,他裝病裝大發了,沒發揮餘熱兩天,人就死了,最後鰲拜還是那個倒霉皇帝自己想法子收拾的。
每次翻看這段記憶的時候,康熙都有點糾結,鰲拜在那裡是個大大的權臣,甚至威脅到了君權,可在這裡卻是個為國為民,毫無私心的大大忠臣干將,甚至他還在私下裡請求康熙,允許他家的女兒和孫女自嫁,就不加入皇后爭奪戰了。
剛剛接收、消化那段記憶的時候,康熙看向四大臣的目光如同x射線,尤其是對鰲拜。後來他又想到,自己都是不是那世裡的倒霉皇帝了,為什麼鰲拜就不能是忠臣呢?最少現在他對大清、對自己所說所做可都是全心為公。不過,太皇太后好像對鰲拜還是如記憶中那般提防,甚至有意無意的跟他遞話,讓他打壓一下鰲拜,不要讓他的權利超過其他三位輔臣太多,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聯合另外三人除了他。
老太太可真狠!這是康熙瞭解了太皇太后意思之後的第一個感覺,隨後他又多心了,當初御馬之事,他這位皇瑪嬤是不是也插了一手呢?他死了,皇阿瑪還有好幾個兒子呢,那個會比他聽皇瑪嬤的話。
康熙坐在東暖閣的寶座之上,收回自己的思緒,對著向自己請安的四個輔政大臣溫言著:「平身吧。」
「鰲拜、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難得看你們四人在下午同時來見朕,可有何要事?」康熙見他們四人面上都帶著郁色,好像剛剛已經吵了過一架的樣子,有點好奇。
這回四人沒有推讓,索尼先上前一步,也不囉嗦,開口直奔主題:「皇上,奴才和遏必隆、蘇克薩哈認為應該廢除內閣,重新啟用太宗爺時的內三院,請皇上恩准(清閒62章節)。」
「奴才附議。」遏必隆和蘇克薩哈很快接了一句,看樣子他們三個是商量好了。
「放屁,太宗爺當初設立內三院的時候,也是效仿前明的體制。但那必竟是在關外,並不適合現在的大清,你們極力想要回復舊制,到底是為了皇上、為了大清。還是為你們自己!」大概鰲拜剛才也被他們三人氣得不清,開口說話就很粗魯。
「你大不敬!」蘇克薩哈立刻就跳了出來,指著鰲拜鼻子就吼。
索尼也不陰不陽的道:「鰲大人,聖上面前,請慎言。」
鰲拜深吸了口氣,轉身對著康熙跪下了,「皇上,請恕奴才御前失儀之罪。」
康熙雖然得了帝王的全部記憶,但他必竟還是個十歲的孩子,好奇心還是有的。見四個輔政大臣吵這成樣。他到是感到挺有趣,逐對鰲拜搖了搖手,「起來吧,朕恕你無罪。」
「奴才謝主隆恩。」鰲拜磕了個頭,然後氣勢洶洶的站了起來。轉身接著跟索尼他們三個開炮,「你們三個這段時間上竄下跳,到處聯合人。想要做什麼?逼宮?」
靠,該死的鰲拜,你身為滿大臣,不站在滿洲親貴這邊就算了。你還攔著咱們給大家謀利益。現在當著皇上的面,你還敢給我們扣這種大帽子。
遏必隆和鰲拜同屬滿洲鑲黃旗。按理來說同屬一旗應該同氣聯枝的,可惜鰲拜有點看不太上遏必隆,平日裡兩人聯繫也少,到時隸屬正黃旗的索尼跟遏必隆走得很近。遏必隆這個人吧,有點欺軟怕硬,還有點牆頭草的性質,他雖然跟著索尼混,但是對鰲拜也不是全然反對的。所以剛才索尼和蘇克薩哈說話的時候,他就在一邊瞇著,沒怎麼出聲(清閒第六十二章分爭(二合一含加更)內容)。可是現在鰲拜不顧道義。把後果很嚴重的一頂帽子扣在他們三個頭上了,就由不得他不說話了。
「鰲大人慎言,咱們雖說政見不同。可也都是為了大清,決不敢有私心。」遏必隆對上鰲拜還是有點打怵。話也說得不太激烈。
「就是,奴才幾人決無私心,請皇上明查!」除了鰲拜之外的那三個人都給康熙跪下了,極力表白自己的忠心,決對沒有打著旗號給自己家族謀取福利。
咱們先來解說一下內三院,就像鰲拜所言,內三院是皇太極當了皇帝之後,仿照明制內閣設立的機構。天聰十年三月,皇太極改文館為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從文館到內三院,雖任職者均為大學士、學士,但分工更明確了。
後來皇太極死了,順治登基,又進關得了大明天下。順治就感覺到內三院有點不夠用,因為內三院麼,大多都是滿大臣,漢人很少。順治想坐穩天下,不想被人趕回關外去,但又不能把漢人都殺沒了,都殺沒了他統治誰去。因此,他自己學習漢家經典,吸收漢族的先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又盡量平息滿漢矛盾,重用漢人官員來壓抑皇族宗室王爺和滿洲親貴大臣。
在這種情形之下,順治延用明治,改內三院為內閣,又設立了翰林院。可惜他死得太早,政治目標只實現了一小半。在他死後,雖然有鰲拜接著維護他的政治主張,但鰲拜只有一人,他畢竟不能真的壓制住其他三位輔政大臣,更何況他們三人身後還有代表滿洲守舊勢力的頭頭太皇太后。在內三院和內閣的問題上,他們已經吵了快兩年,都被鰲拜以蠻橫的態度給壓置處了。往常吧,小皇帝對鰲拜比較信服,自然是他說什麼就是什麼。近來康熙得了記憶,對鰲拜起了點心結,雖然他再小心,行事之間也帶了點出來,表現就在他對其他三位輔臣有了點親近。這讓剛剛回到朝上的索尼似乎看到了點曙光,立刻把這件事提上了日程。
康熙其時是比較向著鰲拜的,他也認為不該廢除內閣和翰林院,改設內三院,這明明就是制度倒退好不好。不過,他現在還不能表態,得再聽他們掐一會兒,然後再表明自己的態度(清閒62章節)。最主要的就是,他想弄明白,索尼他們三個去沒去聯合太皇太后。
「朕明白諸位的忠心,平身吧。至於廢不廢除內閣,改不改設內三院,幾位不妨各抒已見。」吵吧吵吧,吵得多了才能多打聽到點內情。
四位輔政大臣聽了康熙的話,分成兩派開始了第一了輪的辯論。康熙坐在寶座之上,把玩著手裡的折扇,嘴角含笑的聽著。
唉,索尼到底是老了。蘇克薩哈還說到正點上,遏必隆呢素質有限,難怪三人合到一起都說不過鰲拜一個人啊。康熙一邊看熱鬧,一邊還小小的點評了一下。
索尼他們大概是吵出火來了,再加上三個合一起都沒鬥過鰲拜,便開始非常不地道的翻小腸。把順治十八年發生的江南三案都翻出來,直說鰲拜處治有礙,放縱江南漢人士紳,給朝庭統治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康熙有點頭疼,江南三案他還是比較向著鰲拜的。尤其哭廟案,江南的那些士子其時就是普通群眾上訪,只是手段有點過激,不過這也不怪他們,畢竟江南讀書人遇到不平事就哭孔廟的傳統由來以久。人家也沒有武裝暴動,只不過是藉著順治帝的死,多哭了一哭罷了。
再說人家哭得也有道理啊。那個吳縣(今蘇州)新任知縣任維初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不恤民情,動用武力,把不按時交稅的民眾統統拉到縣衙打板子。還打死了一個人。其時他要是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好讓自己的政績亮眼一點。好讓自己陞官快一點,這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關鍵是他自己盜賣官米,中飽私囊,弄得怨聲載道,罵聲滾滾,連一向和官府一個鼻孔出氣的蘇州士紳都看不下去了,憤憤地說道:「自明太祖立法至我朝定鼎以來,未有如維初之典守自盜者也。」
然後向為喜歡為民請命,以關心國家大事為已任的讀書人挽著袖子站出來了。順治十八年二月四日,即全國官員為剛剛駕崩的順治皇帝哭靈的最後一天。他們組織了一百多人,集體到孔廟哭訴痛斥任維初暴政。然後又從孔廟一直哭到江蘇省巡撫大堂,沿街還散發傳單(清閒62章節)。大呼口號。事情雖然鬧得有點大,但人家也是為了江同社稷好麼。為了反貪反腐,抓出國之駐蟲,心是好的麼。
當時的巡撫朱國治算是個挺有名的酷吏,他在清初江南地方也算是有點名氣,歷史上的江南三大案甚至都有他的事,當時的江南死了好多人。不過最後這位朱巡撫也沒落得什麼好下場,他陞官去了雲南之後,正好碰上吳三桂造反,他到是沒投降,其結果就是被吳三桂給殺了,屍體被官兵給吃了。
朱國治當時也算是官官相護,他雖然把任維初抓了,可也把帶頭哭廟的秀才抓了,然後給安了個罪名為抗稅而謀反,上奏朝廷。
接到奏報後,朝廷輔政的四大顧命大臣的索尼就覺得朱國治的帽子扣得不對,怎麼能說是為抗稅而謀反呢?根本就是有組織、有蓄謀的企圖反叛朝廷。他當即責令朱國治上升到政治高度,從嚴辦理此案,並要派欽差南下,協同辦案。
這欽差還沒等派呢,他就迎來了鰲拜,然後在鰲拜激烈的辯駁之後,索尼捂著被氣得差點停止工作的心臟回家養病去了,連同哭廟案在內的江南三案就被移到了鰲拜手裡進行處理。鰲拜大人真是很公平,他先去請示了康熙皇帝,又藉著此事教育啟示了一下小皇帝,為君者要大肚,要善於體查各種上訪案件背後的真實性。一般來說能上群眾上訪的,大多都有點冤屈,咱們現在要求穩,要力爭對老百姓好,讓他們忘了前明皇帝。所以說,對於這種貪官污吏,敗壞朝庭在百姓心中名聲的人,就一定不能留著,堅持嚴肅處理。當然,對於行為有點過激的上訪者,也要加以控制,相應的處罰一下,處罰力度不能太大,傷到人家為國為民之心就不好了。
就這樣,在鰲拜的干涉之下,江南三案以極平和的方式得到了處理,本該死上好幾百人,幾千人被牽連的江南士子們得到了保全。
索尼本來病都快好了,得到這個結果之後,又被氣得多病了幾天。好容易能站穩了之後,立刻就跑到太皇太后那裡告狀去了。
太皇太后聽了之後,立馬招見鰲拜,要求他重新判案(清閒第六十二章分爭(二合一含加更)內容)。鰲拜大人很大義的跟太皇太后言道:「世祖爺親自書寫,後宮不得干政,奴才以為太皇太后明白。」那意思,你也算是後宮之一,沒事養花養鳥睡覺,跟著添什麼亂。把太皇太后氣了個倒仰,沒奈何,那旨意是她兒子寫的,她雖然身為太皇太后,但是這個國家皇帝最大,她,咳,也得聽話。
自那以後,索尼就和鰲拜對上了,不但他自己對上了,還千方百計的拉上了蘇克薩合和遏必隆,見天的在朝上跟鰲拜死磕。可惜的是,他們三人捆到一起,戰鬥力也沒有鰲拜人一大,索尼經常性的被氣得請病假,然後在家裡把氣撒完了,再回來接著找虐。
見幾個輔政大臣之越吵翻出來的前案越多,康熙適合插話,「索尼,朕以為鰲拜處理的很對,目前江南屬要平穩,不可過多的激化矛盾。」這老頭真的老了,想的用得還是老皇歷,一點與時俱進的想法都沒有。
康熙一插話,正在吵著的四個人立馬消音,索尼努力的平了平亂跳的心,又壓了壓火氣,轉身自我批評:「奴才短視了。」
「嗯。」
「那莊氏編寫的《明史輯略》一案該如何處理?刑部已經查出了莊氏《明史》揚明、毀清的八大罪狀,定為了逆書,可鰲拜他居然還壓著不許定罪。」蘇克薩哈見索尼敗了,立馬跳出來,又抓出一件案子接著吵。他想著,這可是逆書,罵咱們滿洲的,您總不會還向著鰲拜吧!
的確,關於這件事,康熙遲疑了,他目視鰲拜,等著他解釋。
索尼一見,立馬又來了精神,他隱晦的看了蘇克薩哈一眼,暗自表揚,幹得好,看他鰲拜這回怎麼解釋。
鰲拜眉頭皺了起來,這件事挺麻煩,他心中暗罵那個該死的告刁狀的混蛋,為了錢真是啥事都敢幹,這種人就該掐死他,省得出來做亂。現在滿屋子的人都盯著他看,不說話還不行。啊啊啊,尼瑪啊,姓莊的那小子,你家裡有錢就好好過日子行不行,你說眼睛都瞎了,就好好的享兩年福,多生兩個孩子好不好,沒事修什麼明史(清閒62章節)。然後還不是你自己寫的,花錢買別人寫好的。這回好了,修完了你死了,給你爹留個尾巴,還讓老子跟著為難。
「皇上,奴才以為現在應該拉攏江南士子的心,不該為一本書而興起大獄。我皇乃仁義之君,胸懷寬廣,必能採納各方不同的意見。」這話,他自己說著都心虛,小皇帝才十歲,他的見識能寬大到那裡去。
鰲拜雖說心虛,可還是一本正經的站在一邊,以示自己一片為國為君之心。他真沒多大信心康熙能夠聽進去,只是希望到時候能少死點人就行。
出乎他意料的是,康熙還真聽進去了。說到這個,鰲拜決對得感謝某個還在西邊屋裡看書吃水果的小姑娘。自從皇太后的病好了之後,她就開始了對康熙的又一輪教育。在與太虛商量之後,慢慢的將清朝的歷史、國際大事件,甚至還有後人對清朝各項事件、制度甚至是皇帝的評價慢慢的展現給康熙。
一開始的時候,康熙當然是吃驚,再來就是不信,最後隨著展露的史實越來越多,他開始了沉默與反思。毓秀覺得他肯想就好,她目前的出身由得不她去做啥反清復明的鬥士,只能盡全力教好小皇帝,讓曾經的那些憾事不再發生。
慢慢的康熙開始就其中一些評論與事件跟太虛請教,而太虛很不客氣的直白相告,「你們滿人以少數人統治多數漢人,心存恐懼,偏偏又不肯承認。說著學習漢族文化,卻又大興文字獄,說白了你們不過是自卑而已,身為一國君,連容人之量都沒有,也別怪後人罵。」
康熙對此沉默良久,終究還是沒說什麼。但是太虛的話還是在他心底烙了印,所以今天對鰲拜的話,他才起了反應。
「你們跪安吧,明史一案,讓朕再想想。」
鰲拜畢竟教了康熙好幾年,他一見小皇帝這樣,就眼睛一亮,嘿嘿,有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