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興平元年五月初,飛蝗最終還是翻過嶗山入侵了東萊。雖然之前有關防蝗滅蝗的通告就已下發到東萊各縣。但面對遮天敝日、聲如風雨的飛蝗許多百姓依舊是驚恐得不知該如何是好。首當其衝的不其縣更在飛蝗臨縣的當天便連夜向郡府發出了求救信。而收到求救信的蔡吉也亦如她之前所許諾的那樣與太史慈一同率部趕往了重災區。
雖然蔡吉依舊是讓張清、鈴蘭留守黃縣,只帶李達那小子隨行。不過不同於上次去徐州時的悠閒,此番救災乃是十萬火急之事。因此蔡吉放棄了舒適的馬車而是選擇與太史慈等人一起騎馬趕路。其實人只要有手,有腳,膽子大,都是會騎馬的人。但差別卻在於如何騎得更好。因此在經過張清一個多月的訓練之後,蔡吉的騎術雖談不上高超卻也勉強能跟上大隊人馬。當然這其中亦不乏太史慈故意放慢行軍速度的緣故。
不過就算是如此,這一天趕路下來依舊還是把蔡吉累得腰酸背痛兩腿抽筋。趁著李達去河邊遛馬的間隙,蔡吉獨自一人坐營地裡揉肩敲腿。卻不想一抬頭就看到太史慈信步走來衝她招呼道:「小府君,沒事吧?」
「還行。就是第一騎那麼長時間的馬有些不習慣。」蔡吉說著故意站起身跳了兩下以示自己確實沒事。
不過蔡吉的這一舉動在太史慈眼中卻帶著幾分孩子氣。於是他當即打趣道:「小府君的騎術不錯。再多趕幾天路就習慣了。」
「什麼?還有幾天的路要趕?」蔡吉一聽這樣的日子還要過上好幾天臉色立即垮了下來。
而太史慈眼見蔡吉如此輕易地就信以為真,不由爽朗地大笑了起來,回答道,「過了今晚也就兩天的路程。」
沒想到太史慈也會開玩笑的蔡吉聽到這答案只得無奈地苦笑了一下。誰叫東漢的地圖沒有比例尺,蔡吉只根據圖上圖例得知從黃縣到不其縣需橫穿整個東萊郡,所以覺得路程會很遠而已。不過就算是只有兩天的路程,蔡吉還是低著頭憂心地說道,「就算只有兩天的路程。恐怕等我們趕到不其縣時已為時晚矣。」
「小府君莫氣餒。只要吾等趕到不其縣即是兌現了之前的承諾。哪怕到那時已於事無補相,信百姓也是會理解小府君一片赤誠之心的。」太史慈衝著蔡吉鼓勵道。
「吉並非在意百姓的看法。只是不想輸給天意而已。」蔡吉說到這裡不由自嘲地笑了笑。
蔡吉獨自佇立說不想輸給天意的身影,在太史慈的眼中恍惚間與那天蔡吉在書房裡說要復興大漢的模樣重疊在了一起。其實那個時候太史慈已然準備好要去投靠劉繇了。但不知為何卻鬼使神差般地因為這女娃的幾句話而留了下來。現在想來那時促使自己留下的原因除了對家鄉的感情之外,恐怕對蔡吉這個女子的好奇也是其中之一吧。這是一個時而老成,時而大膽,時而忠義,時而又有些狡獪的女子。太史慈是在找不到可以形容她的詞彙,同時亦不能從史書中找到相類似的女子。究竟這位小府君會走到什麼地步?說實話太史慈對此很感興趣。當然前提是蔡吉的所作所為要確實為東萊著想。
不過正當太史慈在心中感歎蔡吉的不可捉摸之時,蔡吉卻率先回過神抬頭問道:「唉?太史將軍找吉有什麼事嗎?」
太史慈被蔡吉這麼一問自然也回過了神。於是他收斂了心緒切入正題道,「慈是想引薦兩員虎將給小府君。」
言罷太史慈便將跟在其身後的兩個年輕人引上前來向蔡吉介紹道:「小府君,這兩位是新近入伍的膠東人文銳和牟平人唐鎣。」
話說習武之人就是爽快。太史慈的話音剛落其中一個身材高大濃眉大眼的男子便率先向蔡吉一個抱拳道:「膠東人文銳,字固山。見過小府君。」
而另一個個頭稍矮面色深沉的男子也跟著抱拳道:「牟平人唐鎣,字山威。見過小府君。」
自打去了徐州之後蔡吉遇到的儘是別人挖她牆角的事。此刻竟一下子有兩員武將自動送上門,哪怕對方在歷史上並沒有留下名號,卻還是讓蔡吉欣喜不已。只見她信步上前一把抓住那兩人的衣袖激動道:「能得兩位壯士相助真是東萊之福啊。」
太史慈見蔡吉為得二將而高興地忘乎所以,亦欣慰地在一旁補充道:「固山槍棒了得,山威善騎射。」
「真俊傑也!」蔡吉由衷地讚歎了一聲之後,又回頭沖太史慈問道,「太史將軍,不知這二位如今在軍中任何職?」
「固山、山威現皆任軍侯。」太史慈回答道。
「軍侯?啊呀,以兩位之才怎能屈就於軍侯之職。不若暫任軍司馬吧。」蔡吉極其大方地為眼前的兩個年輕人升了官。而這也是她眼下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賞賜。
然而其中看似性格沉穩的唐鎣卻在這個時候向蔡吉推辭道:「小府君,唐某現下寸功未立,這司馬一職愧不敢當。」
「銳也不能當此職。銳要真刀真槍地立下軍功。」姓文,卻一點都不文氣的文銳也跟著推辭道。
太史慈心知蔡吉這麼做是為了拉攏人才。不過考慮到目前東萊郡軍隊的規模,他也覺得不宜再增加兩個軍司馬。於是太史慈便跟著幫腔道:「是啊。年輕人還需在軍中多加磨練才行。」
不過蔡吉卻不以為然地笑著搖頭道,「話可不能這麼說。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等熬過這次的蝗災之後東萊郡會再次擴軍。屆時有了兵卒卻無人統領豈不麻煩。兩位若是覺得眼下的軍功不足以升任軍司馬一職。那日後在沙場上立下戰功不就名至實歸了嗎。」
文銳與唐鎣不過才二十郎當歲,正是血氣方剛急著建功立業的年紀。聽蔡吉都說到這份上了自然是不再推辭,當即歡天喜地應下了軍司馬一職。與此同時二人亦覺得蔡吉看著雖年幼,但不重出身重才華,且為人大方和氣。自己來投靠東萊郡真是沒選錯地方。
至於太史慈見蔡吉初次碰面就博得了新人的好感,便特意不點穿蔡吉的女子身份。有了太史慈的故意隱瞞,文銳與唐鎣也想當然地將蔡吉當做了尚未發育的童子。加之蔡吉為人一向沒什麼架子。於是乎,四人就此圍坐在一起閒聊起來。既然此刻是在營地裡,眾人聊的內容自然也同行軍打仗脫不開干係。
話說蔡吉在上一世學歷史的時候就知道,漢末的不少人物並非像《三國演義》中所描述的那樣文就是文,武就是武。這個時代有得是允文允武的人才。正如眼前的太史慈就曾做過奏曹史。而赫赫有名的飛將呂布最初亦是丁原身邊的主簿而已。故而太史慈與呂布的文案一定寫得比蔡吉好。且在不剽竊後世名作的前提下,他二人的詩賦水平應該也比蔡吉高。須知蔡吉此刻就連平仄都弄不清,如此水平又怎能寫出一篇讓這個時代人讀得順暢的文案呢。因此蔡吉自打接任東萊太守之後就沒怎麼插手過政務,說白了還是不想在學會寫文案之前出來丟人現眼。
不過就算文不成武不就是眼下蔡吉的真實寫照。但好在她還有一張伶牙俐齒的嘴和比這個時代人多出千年的知識。正如此刻蔡吉雖沒讀過兵法但好歹是學歷史的,對歷史上一些戰役的瞭解並不比眼前這三個大男人少。因此四個人倒也算是越聊越投機。
這不,太史慈見蔡吉對歷史上的不少戰役如數家珍,而且每每還有新奇的看法脫口而出。不禁在心中暗歎此女確非凡人。卻聽他衷地讚歎道:「小府君小小年紀如此博學。真是令慈佩服。」
「太史將軍過獎了。吉不過是在老家時喜歡跑去各叔伯家看閒書打發時間而已。」蔡吉謙遜地擺了擺手道。
「小府君叫慈子義就成。」經過這些日子以來的接觸,太史慈已然將蔡吉當做了小妹妹看待,言語間不覺也有些隨意起來,「不過將史書視作閒書,小府君還真是獨樹一幟呢。」
「那吉就恭敬不如從命了。」能和太史慈稱兄道弟,蔡吉自然是從善如流地改口道,「子義兄,話可不能這麼說。史書、閒書其實全是憑看書者的心境而定的。若吉此刻還是留在老家的深院之中看書打發時間那史書就是閒書。但在眼下這亂世吉身為一郡之首怕是連看《山海經》都能悟出以史為鑒了吧。」
「哈哈,小府君真是妙語如珠。」太史慈聽罷撫掌大笑深以為然。
此時恰逢李達牽著蔡吉的坐騎回營地。眼見小府君身旁除了太史慈之外突然冒出了兩個男子的李達,下意識地警惕地瞥了文銳與唐鎣一眼,繼而向蔡吉行禮道:「小主公,緋雲餵飽了。」
緋雲是蔡吉為自己的坐騎起的名字。此刻眼見李達牽著緋雲眼睛卻不由自主地在向文銳與唐鎣身上瞟。蔡吉便多少猜到了點李達心裡的小心思。於是她當即起身將李達介紹給文唐二人道:「固山、山威,這是吉的護衛李達。莫看他年紀不大。在小沛時他可是同張翼德較量過的哦。」
文銳與唐鎣一聽李達曾與張飛交過手,頓時就對其刮目相看起來。卻見二人雙雙起身向李達行禮做了自我介紹。而李達亦不是膚淺之人,在還禮之餘跟著解釋道:「小主公過獎了。那只是張將軍同達鬧著玩的。做不了數。」
「就算鬧著玩。能得張翼德的點撥也是件幸事。」太史慈說著也站起了身。不過他卻將目光投向了緋雲馬鞍上掛著的兩個小物件上問道,「小府君,這是何物?」
蔡吉見太史慈注意到了自個兒帶來的小發明,不由兩眼放光地介紹說:「這是吉讓人打造的馬鐙。」
「馬鐙?」
這一次連帶著文銳與唐鎣也來了興致。於是蔡吉便更加慇勤地向一干人等講解道:「吉初學馬術之時每每下馬總會被腿帶拌住腳。便想這腿帶軟軟的容易勾住腳。倘若在疾馳的過程中吉不幸落馬可腳卻還被腿帶困在馬鞍上,那豈不是要被馬拖死。加之吉個頭矮,又未學會飛身上馬之技。每每上下馬都得靠馬石墊腳也很麻煩。於是吉便想若是這腿帶踩踏的地方是硬的就好了。這樣一來可以方便吉隨時將腳抽離,而來吉也可以踩著這種硬腿帶登上馬。故吉便讓人照著這一想法用鐵打造了這副器具,並取名為馬鐙。」
蔡吉口中的腿帶正是這個時代的一**鐙的雛形。即在馬鞍上繫上布帶、皮帶之類的腿帶,讓腳有個可以踩踏的地方。如此一來便能更好地保持平衡,使人在馬匹急速奔馳的時候輕易不會掉下來,在戰鬥中也更能保持身體的靈活性與揮動兵器的力量。不過正如蔡吉所言使用這種腿帶對騎士本身的騎術要求比較高。因此騎術比較菜的蔡吉自然而然地就會想到了後世的金屬馬鐙。不過蔡吉上一世並沒有騎過馬也沒見過馬鐙的實物。於是只好根據模糊的印象畫了大概的樣子讓張清找人打造了這樣一副鐵馬鐙。只是蔡吉之前去了徐州沒時間騎馬,使得這幅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幅的鐵馬鐙直至今日才真正派上用場。
雖然只是印象產物,可蔡吉的這副鐵馬鐙在太史慈等人眼中依舊是如獲至寶。卻見太史慈打量了一番馬鐙後回頭蔡吉笑道,「真乃利器也。看來小府君藏私了啊。」
蔡吉被太史慈這麼一說不由訕訕地說道:「吉也只是初次嘗試此物,不知道好不好用。所以沒敢向諸君公佈。」
蔡吉這話倒不是客氣。畢竟她確實不敢肯定自己做出的是否是原汁原味的馬鐙。不過太史慈卻並不在意這點。他看中的是蔡吉想法,卻聽他跟著提議道:「小府君的想法不錯。至於這馬鐙嘛。可以將踏腳的部位做成扁平狀便與踩踏。」
「是啊。純鐵馬鐙重了點。可以用木芯加銅皮或鐵皮包裹來代替。」一旁的唐鎣跟著附和道。
蔡吉見眾人都接受了這幅鐵馬鐙,心想看來自己還真山寨對了。於是她立馬便一個抱拳朗聲道:「行!等回黃縣後吉會根據兩位所言進行改進。做出新馬鐙後吉會一人送諸君一副試用。」
「小府君,那銳呢?」沒有提意見的文銳心急道。
「聽者有份嘛。」蔡吉回頭爽快地應道。引得眾人一陣大笑。
而經過這麼一段插曲之後,蔡吉算是初步博得了文銳唐鎣這兩個年輕將領的好感。之後的兩天裡蔡吉又通過他二人結識了軍中不少年輕的驍勇之士。一時間小蔡府君的名號總算是在東萊新軍們的心中紮下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