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純愛耽美 > 清穿太子妃

第一卷 第一百四十七章 危機!歪樓! 文 / 姑娘

    胤礽沉著臉出班而站,道:「弘智年齡尚小,德行能力皆不足以服眾,兒臣以為立太孫一事萬萬不可(清穿太子妃147章節手打)。」

    胤礽的話一出,先不管康熙是怎麼想的,反正有不少朝臣和宗室都低頭暗罵:擦!弘智阿哥好歹都進上書房了,這還小,那你胤礽立太子的時候才多大,還喝奶呢!屁話!

    無論大傢伙怎麼在心裡腹誹,但搞政治的臉皮的厚度都堪比城牆拐彎,胤礽自己是半點也不在意的。

    直郡王胤禔就站在胤礽身後,他的嘴角可疑的翹了翹,向後方某人一瞥之後,就立馬有大阿哥黨成員出班說道:「太子殿下太謙虛了,弘智阿哥雖年幼,但亦曾多次得滿漢師傅誇獎,另騎射經幾次出塞巡狩也是大家耳聞目睹過的,弘智阿哥七歲時就曾連發六矢,射中二鹿、四兔。雖比不上太子殿下五歲即能射中一鹿四兔,但也佼佼領先於同齡之人了。另弘智阿哥德行極佳,對長輩孝順,對平輩謙和,對小輩照顧,此亦曾多次受到聖上誇讚,怎麼能說德行不足以服眾呢?奴才之意,弘智阿哥德行能力出身皆足以立為皇太孫,還望聖上明鑒!」

    胤礽敏銳的政治嗅覺已經發現此事的異常了,他雖保持著面無表情,但熟悉之人皆能發現,太子殿下是真的十分不悅了。

    康熙坐的位置最高,罕有人敢直目聖顏,若是真有人敢在此時看上一看的話,也許就能發現康熙非同尋常的面部表情,這位主子爺顯然也是心裡不痛快的。

    可事情哪有這麼簡單,就在這位大臣話畢。立即就有另一位出班奏道:「奴才附議,弘智阿哥聰明天縱,睿學大成,皇上猶親為諭教,惟聖祖神宗之家法是遵。惟天人性命之精微是究,以及五經、諸史、睿法騎射而教,實堪皇太孫之名。望聖上明鑒!」

    這兩位就像是領頭羊,他倆話一說完,立馬就有連續不斷的人出班附議。這些人裡有大阿哥黨中人。也有兩邊倒的人,還有少數見附議之人眾多,被立太孫的好處而搞蒙頭腦的太子黨中人。

    就這麼一會,出班附議立弘智為太孫的就幾乎佔了朝臣中的半數,此時的情況也真正讓康熙的神經緊繃起來。

    皇權至上是康熙唯一的行事標準,他以前能無視胤礽和大阿哥之間的爭鬥,任由索額圖和明珠各佔一黨在朝中相互攻殲,無非也就是為了平衡朝中局勢。好兩方牽制罷了。他也知道胤礽近些年頗受好評,康熙以往心中是歡喜佔多的。畢竟胤礽是他唯一從小親自教養的兒子,又是大清的太子。胤礽越有能力,康熙心中是越驕傲歡喜的。

    可對於一個皇權至上的帝王來說。皇權的削弱卻是他唯一的底線。此時附議弘智立太孫的朝臣越多,甚至幾乎過半,這種情況,這種影響力,卻不是康熙喜聞樂見的了。

    大阿哥小心又隱晦的瞄了康熙一眼,見到自家汗阿瑪神情不悅,心中也愈發得意(清穿太子妃第一百四十七章危機!歪樓!內容)。無論是收買太子黨成員,還是蠱惑那些擁護嫡出的漢人老學究,或是出動了他大阿哥黨中一直隱藏從不示人的底牌,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捧殺!

    對!就是捧殺!胤礽的威望日重,大阿哥的警惕性越高。他也多次或明或暗的挑釁過胤礽,可惜胤礽如今學會忍了,也不像以前那樣輕易動怒愛暴躁,弄得大阿哥屢次像是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僅沒能激怒胤礽從而頭腦一熱做出錯事,反倒表現出胤礽的賢名,弄得不少大臣對胤礽越加看好,還說出胤礽頗具聖上仁德的話來。只把大阿哥氣的七竅生煙。

    長此下去大阿哥爭儲的幾率也越來越低了,連明珠都在越發妖孽的索額圖那討不到好處,兩人這才想出這個捧殺的方法來。要說這招也挺有風險的,若是真適得其反,讓弘智撿了大便宜立了太孫,那大阿哥就徹底沒戲了。可若是能成功的話,卻也好處多多,最起碼讓康熙對胤礽有了忌諱,大阿哥爭儲的目標也就有了突破口了。

    為了讓康熙忌諱起來這個目的,那些請立太孫的大臣就不能有太多大阿哥黨的人。要不然一水大阿哥黨的人反倒來支持弘智立太孫,那傻子都能發現其中的貓膩了。不過明珠的本事也真是不賴的,他在私底下沒少給弘智造勢,這就先把那些擁護嫡子嫡孫的不少漢人給說通了。

    而且明珠還有許多暗地裡的佈置,或是施恩或是收買,總之還是有一批沒示眾的,大傢伙以為只是康熙的人的朝臣們,其實是大阿哥的人的。這次出班附議的就多是這些人,連領頭的那兩個也一樣。

    而這一招陰謀中最重要的就是打頭請封太孫的人必須是眾所周知的太子黨成員了,那個禮部侍郎官雖然不上不下,可大傢伙卻都知道是胤礽的人。想盡法子收買了這個人之後,明珠和大阿哥的計策就可以實施了。

    如今顯然效果不錯,這次屬於突然襲擊,胤礽雖然明確表示了不同意,但這玩意向來都講究個謙虛,就是新皇即位還得大臣三請四催才成呢?太孫亦是同樣。所以胤礽雖然一臉陰沉,外加明確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但因為朝堂中沒有給大傢伙通氣的機會,所以還是有不少太子黨成員只把胤礽的拒絕當成謙虛的。

    又有太子黨中堅力量禮部侍郎當先出頭,這就造成了附議的朝臣中不乏其餘太子黨中人,這下可好,胤礽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最起碼有不少人還真以為此次立太孫的事是胤礽計劃發起的呢!

    「直郡王以為如何?」康熙又發話了。

    做戲做到底,大阿哥一臉彆扭加不願的出班說道:「兒臣以為不可,就像太子殿下所說,弘智侄兒年齡尚小。將來如何此時亦不可知,立太孫這樣的大事還需從長計議!」

    得!大阿哥本身就跟胤礽不對頭,他要是同意才見鬼了呢!所以這位大千歲一拒絕,可當真懵住了不少人。反正康熙這會是有些將信將疑了,他一個八歲就當皇帝的人。什麼朝中風波沒經歷過,這事他也想過捧殺的可能,但也只是隱約察覺罷了。但不得不說大阿哥這個康熙以為的直脾氣老大也會裝相了。那一臉不甘不願的樣子還是很逼真的。康熙也就對之前隱約的想法有了傾向大阿哥的判斷。

    「老三呢?」康熙接著問道。

    三阿哥苦著臉出班,心裡直叫娘,他本來就嘴笨。還有點不著調。要不然也不能在敏妃喪禮期間剃頭了。要說三阿哥跟胤礽的關係也是不錯的,雖然這位三爺並不能稱作太子黨,但他也不是大阿哥黨的。所以這事他之前半點風聲沒聽到,康熙這麼一問,他是贊成也不對,反對也不好了。

    「兒臣……兒臣……兒臣唯汗阿瑪馬首是瞻!」三阿哥憋了半天,來了這麼句打醬油的話出來。

    康熙緊繃的神經都被這個三兒子給氣樂了,指著他道:「你啊!下去吧!老四來說!」

    四阿哥跟太子之間隔著大阿哥和三阿哥。連通氣都通不上。不過這位爺政治覺悟老高了,那是歷史上能得了皇位的人,所以他老早就覺得這事不對勁(清穿太子妃147章節手打)。在四阿哥心裡,反正太子二哥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人。那弘智侄兒的將來也就有保障了,其實此時立太孫就是個錦上添花,有點子多此一舉的意思。但顯然汗阿瑪的情緒是不對的,這麼多人同意不是逼著汗阿瑪贊同麼?哪有人喜歡強逼的感覺,聰明的四阿哥一來不想在自家汗阿瑪這找不痛快,二來也是為了自家太子二哥著想,立不立太孫不要緊,要緊的還是保住汗阿瑪對二哥的聖寵才是。

    不過話要說的有水平,當場就反對立太孫也有點不給弘智和胤礽面子了,四阿哥琢磨了一會,出班奏道:「依兒臣之意,弘智侄兒才德兼備,又系嫡出,立太孫不無不可。」

    四阿哥說到這,康熙的臉色一沉,畢竟四阿哥一直跟著太子干的,四阿哥的同意幾乎可以表示太子的看法了。胤礽的臉色同樣陰沉下來,他實在是不想用這種方法立太孫的,胤礽心想了:老四平時挺『機靈』的(仁者見仁啊),怎麼這會這麼沒腦子,孤還沒跟他通氣,就同意立太孫了?這不是把孤往火上烤嗎?

    不過胤礽心底深處的某一地方卻也舒坦著呢,畢竟哪個當阿瑪的都不喜歡別人說自家孩子不好的。

    四阿哥說話大喘氣,把康熙和胤礽的情緒吊高之後,又繼續道:「但我朝並無立皇太孫之前例,此事尚需汗阿瑪定論。」

    四阿哥言簡意賅,說出自己的看法後就站回了原位。而此時也有大臣被四阿哥的話拐歪了,站出來洋洋灑灑的就開始長篇大論立太孫的事來。

    有的說本朝還沒有立太子的先例呢,可太子不是立了嗎?

    這話是贊成立太孫的人說的。

    而不贊成的則說:太孫都是太子死後(這話得委婉著說,畢竟胤礽在旁邊站著呢)立的,哪有太子活的好好的,偏要立神馬太孫啊?瞧瞧明朝的太孫朱允炆,不就是他爹朱標死了之後立的嗎?

    贊成的又說了:明朝是明朝,清朝是清朝,咱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贊成的反駁道:分析毛?有毛可分析的!太孫有什麼好?咱們二跪四叩的拜個太子爺就夠了,還弄出個太孫來?用神馬禮儀對待?用神馬標準敬仰?是不是還得再給太孫修葺個宮殿?太子有詹事府,是不是太孫也得來個小詹事府啊?國庫有多少銀子供你揮霍啊?弄個可有可無的太孫出來浪費銀子?巴拉巴拉(這話得隱晦著說,原因大家都懂的。)

    四阿哥的話一出,大臣們討論的話題立馬變成『太孫立與不立之我見』了!

    得!成功歪樓!

    胤礽緊憋著那口氣終於鬆了下來,這事他是措手不及的,只要熬過了這個早朝,能回去商量商量對策,跟大傢伙通通氣才是最主要的。

    康熙也悠閒的看大臣們吵了起來,這位主子爺此時才真是穩穩地坐在釣魚台上,瞧熱鬧呢!

    大阿哥扭脖子示意都快把脖子給扭斷了,偏偏康熙還時不時的瞧他兩眼,弄得大阿哥不敢有大動作示意手下把樓歪回去,只能看著朝臣們越吵越熱鬧。

    四阿哥之後的五七十二十三等小阿哥都感激的不行,他們仰望著四阿哥的後背,之前還生怕康熙問到他們不好回答呢!還是四哥給力,把這事給忽悠下去了。

    至於吵得熱鬧的朝臣們,其實心底也是踏實的。立不立太孫也給咱通個氣不是?誰這麼缺德帶冒煙的,突然整出這麼一出?他們也是弄不好答應好還是不答應好,現在能把樓給歪了,好歹回去跟同僚們通個氣,心底也有底不是?

    就這樣,一場大風波被四阿哥兩句話給搞定了。只不過此事顯然不是那麼容易就過去的,最起碼大阿哥仍舊摩拳擦掌之中,打算再接再厲呢!

    捧殺捧殺,只捧一次,怎麼殺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