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我就是季潔

正文 4.享受在路上的.時光 文 / 王茜

    快樂公益行

    從業這麼多年,慈善公益一直是我很積極參與的活動,想到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需要被幫助的人,我就覺得自己任重道遠。雖然慈善公益事業並非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夠做好的,可我也想盡自己的一份力。

    我和朋友逛街的時候,遇到街邊或者地鐵站裡行乞的人,總會伸手給他們錢,有的時候朋友就會攔住我,偷偷在我耳朵邊上嘀咕:「這人是個騙子,職業乞丐。」

    我告訴朋友:「如果你總是心存質疑之心,那就永遠走不出做公益的那一步。」

    真正的慈善是你發自內心的,助人是快樂之本,誰的快樂?是做公益的人的快樂,而不是被幫助的人的快樂。公益不是交換,更不是交易,當你真心去做一件公益的時候,你的內心應該是無私的,如果一味地質疑,就完全失去的公益的本意,你的人生也不會有真正快樂。

    在書上,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和尚,因為被人冤枉,而入獄。獄卒對他很不好,每天不給他飯吃,還打罵他,侮辱他。但這個和尚從來不會抱怨,監獄裡的其他犯人感到奇怪,他們問這個和尚:「這些獄卒每天這麼對待你,你心裡怎麼想的?」

    和尚閉著眼睛說道:「我每天心裡想的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不要失去對他們的慈悲之心。」

    這個故事讓我很感動,心懷慈悲,不因外界的因素而干擾。我想我做慈善,做公益也是這樣的心態,在我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儘管耳邊總能夠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那個乞丐是假的,是騙人的。」

    「你捐出去的錢也許都到不了災區,到不了需要它們的人手中。」

    「明星做公益,不都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形象炒作嗎?」

    「……」

    不管別人怎麼看做公益,做慈善這件事,在我看來,我自己做的還是遠遠不夠的,街邊行乞的人,他們一定是生活遇到了困難的,也許他們不夠堅強,沒有選擇自力更生的方式來緩解這種困難。

    但在我眼中,他們真的是需要幫助,而我也願意伸出這個援手,我希望在幫助他們的同時,我能感受到給予的快樂,他們也能感受到被幫助的溫暖。

    當你因為自己的一點努力和付出,而讓別人生活地更幸福,你也會因此而感到快樂和欣慰的。

    一些朋友問我,「王茜,你這麼熱心做公益,是不是和你修佛有關係,是因為我佛慈悲,普度眾生嗎?」

    不知道,沒想過。

    公益在我看來是一件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的事情,如果你經濟條件比較好,你可以贊助一所希望小學,可以供養一個大學生。如果你經濟條件一般,你可以把自己的舊衣物捐給那些沒有衣服穿的人,甚至,當你經過天橋時,看到旁邊的乞丐,而你給予了他們一元錢,這都是在做公益。公益無所謂多少,只有量力而行,從我做起,就可以了。

    拍《重案六組3》時,四川傳來汶川地震的災情,看新聞,看網絡,看報紙,所有的消息都讓我心裡有難以言說的傷痛,我經歷過地震災難,我非常能體會在大災難面前,災區的人們有多麼的恐慌和無助。當時,我就想去汶川援助,可是,我們劇組的拍攝任務實在是太緊了,我又是女主演,我不能為了盡自己的心意,而耽擱了大家的拍攝任務。

    當時,舉國悲痛。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災區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心意。那時候,我們的劇組通過紅十字會捐出了我們的一份心意。雖然心意是通過紅十字會的方式捐出去了,但我那時候,心情很亂,滿腦子都是想著怎麼能為災區盡一份心,出一份力。

    那時候,劇組已經轉移到山區拍攝,有一天拍攝完了,好幾個粉絲忽然跑過來圍住了我,捧給我一個大蛋糕。

    「茜姐,祝你生日快樂!」他們笑著祝福我。

    我一拍腦袋,對了,今天是5月14日,是我的生日,我居然把自己的生日給忘記了。但我一點也高興,我生氣地訓斥那些孩子:「想想看,你們這樣冒失失地跑進山裡,你們的父母會有多麼擔心!再想想看,如果把這些時間和金錢用在賑災上,會比關注我個人的幸福更讓我開心和安穩!」

    看到孩子們都低著頭不說話,我又感覺自己是不是話說重了。忍不住又安慰起了他們。後來,我瞭解到,這些有愛心的孩子們都為災區捐了錢。在送走那群孩子之後,到了5月15日,我和幾個朋友聚在一起,大家給我買了生日蛋糕,並且拿出了昨天的匯款憑證當做我的生日禮物。

    原來,他們在昨天我生日的當天,通過招商銀行的網銀共計捐助賑災款2000元,捐助到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賬號上。我激動地看著朋友的匯款憑證,感覺這是我收到的最有意義的生日禮物。當天,大家在吃飯的時候,在場的每個人都又捐了一部分。

    過了幾天,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的負責人告訴我,現在救助四川地震災區的賑災工作有了新的重點要迅速幫助災民解決吃住,重建家園,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因此提出倡議:5萬元捐助一所「博愛新居」,10萬元捐助一所「愛心診所」。

    我曾是親歷過地震的孩子,我知道一個新家對受到驚嚇的孩子意味著安全和溫暖。我在默哀之前捐出了一所博愛新居,後來工作人員告訴我這是這個活動的第一所「博愛新居」。他們非常感謝我,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可以為無家可歸的孩子們蓋起一座座避風的港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