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美文名著 > 數據三國

正文 第五十五回 南燁平定漢中地 三分鼎立多國師(5) 文 / 三卷天書

    張魯仰望關上魏延揚威耀武,氣得差點從馬上跌下來。他領兵出城是去接應楊柏,也沒帶攻城器械。此時想要快速奪關,就只能破壞關門,至於打造器械攻上關牆就不用想了。於是張魯下令士卒各尋一捆柴草,堆在門前放火。

    魏延在關上豈能坐視張魯放火?命令士卒開弓放箭。張魯士卒還沒跑到城邊,便被弓弩射殺,一個個倒在衝鋒放火的路上。

    若說張魯士卒還真是悍不畏死,縱然天上箭如雨落,可還是有一部分士卒頭頂木盾,衝到了關牆之下點起火來。

    魏延見關下煙起並不驚慌,下令士卒道:「倒水滅火!」

    關上士卒得令之後紛紛抬來銅盆、柴鍋等盛水之物便往下倒。緊接著便聽城下一陣鬼哭狼嚎。原來這些士卒倒下去的並非涼水,而是滾燙的開水,既能滅火,又能殺敵。城下那些沒被弓箭射死的張魯士卒一個個被燙的劈開肉爛,卻還不會馬上死去,全都抱著頭臉滿地打滾,發出一陣陣令人毛骨悚然的嘶吼,聽著就感覺痛徹心腑。

    張魯也知道這種沒有器械的攻城戰就是用人命來填,可是若不趁著此時關上兵少奪關的話,等南燁大軍一到前後夾擊,自己就可能兵敗身死。因此張魯鼓舞士卒道:「關上沸水有限,快快趁此機會放火奪關。縱然此戰身死,我也會稟明天君,令你等魂歸天庭,上天為官。」

    旁人不會聽信張魯這番說辭,可是五斗米教的狂信徒卻是深信不疑,於是又有一批士卒一手抱著柴草,一手舉著盾牌衝向關前。

    魏延當然不信什麼天庭、天官之說,可是張魯有一點卻說得沒錯,就是關上沸水確實有限。魏延入關還沒多久,只來得及燒開少許熱水,這倒不是魏延未卜先知防備張魯放火,而是因為滾木、礌石和開水、滾油本就是城防利器。魏延入關之後自然考慮守關,他不能火上澆油,當然是用沸水滅火,一舉兩得。

    沸水是沒有了,不過並不代表魏延無法滅火。當張魯的第二批士卒衝過箭雨開始放火的時候,頭上便澆下無數盆冷水,剛點燃的柴草又被熄滅。只是這次張魯士卒沒有傷亡罷了。可是緊接著關上又扔下來數不清的滾木、礌石,將張魯第二批攻關士卒連同剛才第一批慘叫未死的士卒一同埋葬。

    眼看一個個忠心的士卒死去,張魯也是心如刀割。不過最令他難過的就是縱然心痛也還要攻關,否則無路可退。就當他強忍心痛準備派出第三批士卒的時候,便聽身後濃霧中飄來一陣戰歌。

    「雲從龍,風從虎,功名利祿塵與土。望神州,百姓苦,千里沃土皆荒蕪。聞天下,響金鼓,天道殘缺匹夫補。好男兒,別父母,只為蒼生不為主……」

    張魯等人聞聲色變,他們都知道這是南燁的交州軍到了。張魯忙問眾將道:「南燁兵馬已至,我等該如何是好?」

    閻圃道:「山邊有一小路可通關後,只是崎嶇難行,車馬不能通過。」

    張魯此時也顧不得車馬輜重了,忙命閻圃帶路,由小路而逃。等南燁領大隊人馬來到關前,卻遍尋不見張魯,便問城上魏延道:「長可知張魯去向?」

    魏延搖頭道:「霧氣太重,不知所蹤。」

    這片大霧雖然能阻隔視線,卻擋不住南燁技能。尋星、顯星技能一放,尚未走遠的張魯人馬便出現在南燁腦海之中。南燁朝著霧中一指道:「張魯就在前方,隨我殺敵!」

    張魯本以為藉著霧大可以逃過一劫,沒想到南燁大軍隨後趕來。兩軍混戰一場,張魯大敗,十成人馬折了九成,多虧一群鬼卒、祭酒拚死墊後,才讓張魯從小路得脫,逃回南鄭。

    南燁得勝而回,與眾將入關慶功,重賞魏延、雷銅。魏延愧而不受。南燁便道:「有功當賞,有過當罰。長此戰能得楊柏營寨已補先前之過,此賞只為奪得陽平關之功。」魏延聽南燁如此一說方才領賞謝恩。

    眾將士在關中休整一番之後繼續進兵南鄭下寨。這南鄭本是漢中郡治所,張魯得漢中後改漢中郡為漢寧郡,治所依然設於南鄭。其重要性就相當於劉璋的成都,曹操的許昌。

    張魯見南燁兵臨城下便與眾將商議對策。楊松膽小貪財,已然被打的膽寒,便勸張魯道:「南燁國師勢大,不如開門投降。」

    閻圃道:「主公萬萬不可!南燁在交州奉行科學大道,豈能容主公教化萬民?」

    張魯聽閻圃一說頓時醒悟,他是雙重身份,除了一方諸侯之外,還是一教之主。假如是投降其他諸侯,張魯還有自信保住教主地位,照樣受信徒供奉吃香喝辣。可是投降南燁的話,不但諸侯地位難保,恐怕這教主地位也保不住。宗教鬥爭有時可比政治鬥爭還要殘酷。

    絕了投降的念頭之後,張魯便開始調集人馬守城。別看經過葭萌關、陽平關兩戰,張魯損失了數萬人馬,可這南鄭畢竟是張魯老巢,城中還有三萬精兵。另外南鄭百姓十有**是五斗米教信徒,不管是真信也好,假信也罷,這些百姓都不敢違抗張魯命令。隨著張魯一聲令下,竟然發動了十萬信徒協助守城,幾乎城中所有青壯都上了城頭。

    當南燁看到城上密密麻麻的人群便是一驚。從裝束上南燁就能看出城頭那些搬運滾木、礌石備戰的青壯都是城中百姓,而不是張魯士卒。這個發現非但沒讓南燁感覺輕鬆,反而讓他覺得棘手。兩軍交鋒和屠殺百姓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典韋、魏延等將對於南燁的顧忌並不理解,在他們看來凡是與南燁作對的就是敵人,既然那些百姓自願上城協助張魯,就等於是做出了與南燁交戰的選擇,也就應該做好在戰場上犧牲的準備。

    郭嘉、趙雲等人倒是十分理解南燁不願殺傷百姓的心情。名聲好壞且放在一邊不談。單從利益上來說,張魯一敗這些百姓便會成為南燁治下百姓,南燁自然不忍心殺害。

    新投南燁的張任、嚴顏等將並不像郭嘉、趙雲那樣瞭解南燁。他們只是佩服南燁仁慈,感覺自己遇到了明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