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請南燁、關羽傳遞書信並非沒有目的。這二人不但官位顯赫名聲遠播,還是曹操面前的大紅人。若是這二人能幫自己傳信,那太守王植自然會以為胡班在朝中有靠山。兒子胡班陞官發財還不指日可待?只是胡華沒想到南燁和關羽此時都是曹操忌憚之人,若知道內情,他就不會給兒子找麻煩了。
關羽吃了胡華一頓酒席,這點小忙當然不算什麼,當時點頭應允,取過書信。飲宴過後,南燁、關羽便帶上華佗,辭別胡華繼續上路。待天色將晚,一行人來到路上第一道關卡,名為東嶺關。
東嶺關地處曹操腹地,守兵不是很多,只有五百士卒,守將名為孔秀。張繡和廖化的一千五百人馬當時引起了孔秀注意,他見是大半軍士打的曹軍旗號,又從許昌方向而來便領兵出關相迎。
關羽見孔秀領兵攔截於道,便打馬上前與孔秀見禮。孔秀認識關羽,便問道:「關將軍領兵前往何處?」
關羽道:「我辭丞相,特往河北尋兄,身後人馬便是丞相指派護送,還請孔將軍打開關門。」
孔秀聞言看了一眼眾多兵馬皺眉道:「河北袁買正是丞相對頭。將軍此去可有丞相書?」
關羽掛印封金留書辭行,哪有通關書?便解釋道:「我因行期慌迫不曾討得,但有國師與張繡將軍相送,可為見證。」
二人說話時南燁和張繡也打馬上前,一路之上張繡都緊盯著南燁。若不是南燁身邊有十個親衛總是不離左右,張繡早有心一槍捅了南燁。
孔秀見南燁、張繡打馬上來心中也是一驚,便打算放行。可是轉念一想剛才既然攔住了關羽,便不能放此二人過關,否則定會有人告自己徇私。於是問二人道:「國師與張將軍可有丞相書?」
南燁沒有書便看向張繡,張繡從軍營出來就追趕關羽一行,自然也沒有書,也看向南燁。孔秀見二人大眼瞪小眼就知道他們同樣沒有書,冷著臉道:「既無通關書,待我差人稟過丞相方可放行。」
關羽沒想到南燁法師的面子也有不好使的時候,當時急道:「待去稟報,必誤了我等行程。」
張繡開始見孔秀不給關羽、南燁面子本來挺爽,可是自己的面子也不好使可就讓他掛不住了,幫著關羽說話道:「我等糧草有限,豈容在此耽擱?」
孔秀可不知道張繡和關羽、南燁不是一夥,見他們一個鼻孔出氣又急於出關,便以為他們是要領兵投河北。當時冷著臉道:「法度所拘,不得不如此。還請國師與二位將軍不要為難於我。」
關羽此時已經臥蠶眉倒豎,怒道:「你真不容我等過關?」
孔秀道:「你要過去留下兵馬車仗為質。」
關羽聞言更怒,便道:「你若如此說,我便闖過關去,你又能奈我何?」
孔秀冷笑道:「你敢闖關,先問問我手中槍答不答應!」說罷挺槍擋在關羽面前。
關羽的脾氣比張飛好些有限,他費了一番唇舌見孔秀不但不放自己過關,反而在面前耀武揚威,想與自己比鬥哪兒還能忍?縱馬提刀,直取孔秀。
孔秀原本猜測關羽等人不敢動手,只要堅持片刻就能逼關羽照章辦事。此時見關羽真要闖關,頓時怒向膽邊生,挺槍來迎。兩馬相交,只一個回合。關羽鋼刀起處,孔秀屍橫馬下。
南燁見關羽刀劈孔秀,朝著身後廖化喊道:「孔秀已死,元儉速速領兵闖關。」
廖化得令毫不猶豫,領著五百嘍囉便殺向孔秀那五百士卒。關羽斬了孔秀之後本不想再多殺人,只想喝退眾士卒也就算了。可是南燁命士卒一衝,關羽也不好多說什麼,只得向前衝去。
張繡本也無心讓麾下士卒與關中守軍自相殘殺,可是南燁收降的一群嘍囉兵都衝了上去,自己這一千騎卒總不能看熱鬧。否則此戰結束,關羽和南燁就有理由說他避戰無用,將他趕回許昌去。於是張繡也只好領兵衝殺,而且一千騎兵很快超過了廖化率領的五百步卒,衝到了最前面。
孔秀士卒見關羽、廖化、張繡領兵衝來簡直都傻眼了。他們出關時根本就沒人認為會打起來,一點心裡準備都沒有,結果一上來主將孔秀便被關羽一刀劈了。此時又見三倍於己方的人馬衝殺上來,當時就崩潰了,一半人四散奔逃,另一半跪地投降,根本無一人敢戰。
關羽對於這些請降士卒不感興趣,一提韁繩收住爪黃飛電不再上前。張繡也無心殺傷關內守軍,只是一聲令下命人馬四散開來,將逃跑守軍截住,命他們全部投降。廖化領人到戰場正中的時候就剩下一地投降的守軍了,只能命士卒將孔秀敗軍收攏,等著聽南燁發落。
南燁此時打馬上前,見關中守軍盔甲軍器還算齊全眼珠一轉道:「孔秀不知好歹,挺槍要與關將軍決鬥。關將軍不得已而殺之,與你等士卒無關,我所言可對?」
眾士卒一聽南燁之意是在為自己開脫,紛紛點頭道:「國師聖明!正是如此。」
南燁道:「你等既然無意與我和關、張二位將軍為敵,便脫下鎧甲,交出軍器回關去吧。若日後曹丞相問起,你等便言孔秀欲害我與關將軍,故而殺之。」
孔秀士卒一個沒死,只是被戰馬踢傷了幾個,此時見南燁並不為難他們,紛紛拜於馬前,稱頌南燁仁義。一個個脫下盔甲,放下兵器回關去了。而這些鎧甲兵器自然便宜了廖化麾下一群嘍囉兵。
張繡見一群嘍囉兵興高采烈的改頭換面,心中不由冷笑,退開南燁來到朱靈、路昭身旁道:「二位將軍,光華法師命賊兵洗劫守軍盔甲軍器為己用,其反意已顯。我等何不殺之?」
朱靈、路昭聞言皺眉道:「國師若來日回還,收降這些山賊也是丞相兵馬,軍器鎧甲還是丞相所用,怎可稱之為劫掠?我等還是一路靜觀為好,不可過早妄斷錯殺。」
張繡見二人並不贊同自己只好作罷,等待下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