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網游之戰爭領主

正文 第兩百七十一章 活死人 文 / 網游之戰爭領主

    翌日,整個華夏陰雲密佈,天空中閃爍著電光,碩大的雨點,似是子彈般,疾速而降。

    函谷關,城門下,一支龐大的軍隊,猶如長龍般浩浩蕩蕩的湧出。

    這赫然便是項羽的軍隊!

    自巨鹿之戰後,項羽的楚軍僅剩不到千餘人,而在吳寒殺楚懷王,趙佗,劉邦,冒頓期間。項羽重振旗鼓,一路推進,招兵買馬,將軍隊擴充無數倍,再次達到恐怖的二十之眾。其中,玩家約二成,精銳約三成。

    轟隆隆!

    隨著大軍開動,二十萬大軍列隊整齊,步伐統一的前進著,所過之處,無不地動山搖。

    項羽集團磨礪許久的兵鋒,終於出鞘,目標直指咸陽。

    這也便意味著秦始皇的復生正式開啟倒數計時。

    「想不到項羽竟然這麼快就展開了行動!」

    大軍中,玩家們行軍之餘,亦不由望著項羽范增等人的背影,暗暗感慨。

    「遲早得面對,再拖下去也沒有必要。畢竟,時間是相互對應的,項羽在準備,秦始皇又何嘗不是在準備。」

    「不知項羽集團此行有著幾分勝算,但願別是一條不歸路,叫咱們也跟著陪葬。」

    玩家當中有迷茫者,對此行的前景感到擔憂。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項羽不入主咸陽,沒資格接管天下,咱們不緊隨其後,也沒資格變強,狹路相逢勇者勝。只要有一分勝算,別要勇敢一搏,雖叫咱們沒能耐和資格站在強者一方!」

    玩家們的心思是複雜的。但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雖然恐懼,卻也依舊擁有勇氣,膽敢直面秦始皇的威勢。

    ……

    牽一髮而動全身,當項羽集團展開行動,整個巨鹿之戰世界的玩家皆盡聞風而動。

    而這一切的根源,便是吳寒當日的那句話:項羽入主咸陽之日。便是秦始皇死而復生之時。

    這一句話不知因何,被洩密了出去,成為了天下皆知的信息。

    顯然。是有人想將水攪渾,好混水摸魚。

    受之影響,但凡巨鹿之戰的玩家,都千方百計的趕往咸陽。

    其中原因很多。玩家們首先不想錯過這難得一見的盛事。看那千古一帝秦始皇死而復生能有怎樣的實力,其次便是想參與進去撈點好處。

    即便是吳寒本人,在聞訊後,亦停下了動作,擱置了原計劃,直奔咸陽而去。

    「事已至此,項羽集團必然有所耳聞,卻依舊敢長驅直入。入主咸陽,必然是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只是沒想到竟會這麼快!」

    「不過沒有關係,雖然有點倉促,但我也差不多做好準備!」

    項羽集團的動作,稍微打亂了吳寒的計劃。

    從昨夜到今日,項羽集團行動,吳寒逛遍了大半個華夏,卻也僅僅收穫了四條龍脈,煉成了四隻機關獸,算上睚眥,亦不過五個。

    這遠遠低於吳寒的預期,但仍在他所能接受的範疇內。

    「范增想出其不意,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入主咸陽,迫使秦始皇倉促之下迎戰,以提高勝算,確實是不錯的算計。」

    「只可惜,似乎忽略了徐福的存在!」

    吳寒清楚范增的目的,但他更清楚,事情的主動權,從始至終都是掌握在秦始皇手中。

    他需要項羽入咸陽開啟一切的序幕,後者才可能成功入主咸陽,反之,若秦始皇沒有做足準備,項羽是絕然不可能侵入咸陽的。

    或許秦始皇本人受到限制不能出面,但不要忘記,還有徐福的存在。

    作為一個不受任何影響的六星級聖人,徐福是想要將項羽集團牽制住,是絕對輕而易舉的。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種局面是最利於我展開行動的。」

    不管項羽集團是否能成功入主咸陽,對吳寒而言,都是利大於弊,因為在吳寒眼中,項羽集團不過是一枚試水的棋子。

    這枚棋子能發揮多大用,吳寒並不在意,他所在意的是,這枚棋子能不能發揮作用。

    遨遊虛空,吳寒目光深邃的看向遠方,嘴角掛著冷冷的笑意。

    ……

    驪山,始皇陵前,無數的玩家徘徊於此,望其入口,而不入其門。

    非是玩家們不敢入,而是秦始皇的入口,有著兩名實力極強的守墓人,他們似是被詛咒般,狀若活死人,阻隔著玩家們的前路。

    在他們面前,規模龐大的玩家群體,竟被生生隔絕在外,至今沒有人能擊敗兩名守墓人,進入秦始皇陵。

    余楓赫然在其列,而這也正是他邀請吳寒一同探索秦始皇的部分原因。

    現階段,玩家當中恐怕有且只有吳寒能夠擊敗守墓人,進入陵墓中。

    可惜……

    隱藏在玩家當中的余楓,看著似是兵傭般的守墓人,心中歎惋。

    在收到項羽異動的消息後,余楓清楚,吳寒是不可能應約前來秦始皇陵了。

    因為在秦始皇復生面前,區區秦始皇陵又算的了什麼。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看來,只能動用那個辦法了!」

    壓下心中的惆悵,余楓深吸一口氣,暗暗下定決心。

    事實上,沒有吳寒幫助,余楓並非沒有辦法進入陵墓。甚至,早在數日前,他便無意中闖入秦始皇陵過。

    沒錯,正是在他面臨秦始皇麾下奪舍,被逼無奈動用天賦,將靈魂與肉身分離時。

    當時余楓可以做到,現在自然能如法炮製,動用天賦,以靈魂形態探入陵墓中。

    只是這個辦法存在著巨大風險,秦始皇陵中。有著極其危險的機關和風水格局,許多陷阱都是直接攻擊靈魂,當初余楓也是九死一生才從中僥倖逃離。

    甚至。他懷疑當時自己是有人暗中相助,才倖存下來的。

    這種感覺很詭異,但余楓相信自己的判斷,只是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余楓清楚有人暗中幫助自己倖存,絕對是有所圖謀。

    他不知曉那人的目的,但可以肯定的是。絕然與秦始皇有關。

    這種情況下,孤身一人潛入秦始皇陵中,無疑是自投羅網。

    但是。秦始皇陵中,有著余楓無法抗拒的誘惑,哪怕龍潭虎穴,他也得闖一闖。所以他企圖利用吳寒來達成目的。可惜因為變故而沒能如願,那他便只能冒險一搏。

    天地脈象!

    決意已下,余楓悄然來到一處山巒,將自己隱匿其中,而後果斷祭出羅盤,使用了自己的天賦。

    瞬間,他手裡風水羅盤的磁針便驟然疾速轉動起來,整個內盤印刻的所有同心圓圈。瞬間光芒閃爍,連成一片猶如星象。而隨之餘楓眼中猛然折射出駭人的精光,本已失去力量的他,竟然爆發出一股不凡的威勢,給人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而待到余楓自身氣勢和羅盤指針旋轉速度,皆達到巔峰極限後,以他為中心,整個世界驟然一片灰白。

    空間和時間短暫而瞬間的暫停,天地失聲,萬物寂賴,整個世界被一股莫名的力量一分為二。

    隨之,一縷波動自余楓身體當中溢出,一團模糊的陰影一閃而逝,直接鑽入大山中。

    那赫然便是余楓的靈魂,在動用天賦能力,將自身靈魂和肉身分離後,他的靈魂便直接無視任何阻隔,穿透一切屏障,直接從一側侵入了秦始皇陵。

    而他的肉身,則失神的倒地。

    所幸,余楓早已做好最壞的打算,給自己尋覓了一個隱秘的暫時藏身所,不至於叫自己的肉身,被野獸或其他玩家破壞。

    就當余楓順利分離靈魂肉身,侵入秦始皇的瞬間。

    在驪山之巔,空間突然一陣詭異的波動,浮現出一個黑洞似的區域,一道身影緩緩從中走出。

    那身影容貌模糊,給人的唯一印象,便是那雙似乎能看透一切的雙眼。

    他先是看向余楓肉身倒下藏匿的地方,而後透過重重迷霧和阻礙,又一眼尋覓到了余楓靈魂所在的位置,猛然抬手揮動,釋放了一股無形的力量。

    轟!!

    瞬間,整個驪山似是被喚醒般,其內的秦始皇陵地宮出現未知的變化,而主陵兩側的陪葬坑當中的無數兵傭,亦在剎那間睜開雙眼。

    它們石製的身軀竟開始血肉化,泯滅的意識再度被激發。

    這一刻,無數的兵傭同時甦醒,猶如機械般開始邁動步伐,這便是秦始皇所暗中準備的一隻大軍,它們不死不生,介於死亡邊緣,實力極強。

    而想要將它們喚醒,除了需要灌入龐大的能量,還得需要獻上祭品。

    一個強大到足以容納所有兵傭意志的肉身和靈魂!

    余楓,赫然便是那個祭品!

    他的肉身經由一次奪舍後,強度倍增,有了一定抗性和承受力,而靈魂亦是如此。

    先前,秦始皇麾下的那一次奪舍,赫然便是為這一次復甦兵傭做著準備和鋪墊。

    「這是……」

    始皇陵中,正直奔自己目標的余楓,突然感到了一絲不尋常。

    他發現自己的行動愈發緩慢,而且周圍的空間近乎凝固,就好像自己施展天賦時一樣。

    「糟糕!」

    作為一個有見識人,余楓很快醒悟,清楚自己可能被人算計,秦始皇陵極有可能是一個誘餌,一個引誘自己上鉤的誘餌。

    可惜,余楓洞悉的太晚,在他反應過來的瞬間,以他為中心的時空瞬間暫停,他被禁錮其中,無法動彈。

    而同時,始皇陵中突然湧現出一縷縷異樣的波動,似是能量,又似靈體。

    它們像發瘋般,不斷朝余楓匯去,依附在余楓靈魂表層,沒有滲入,僅僅是覆蓋。

    然而,給余楓的感覺確像是被無盡的螞蟻包裹著,行動不再受自己的控制,而落入那些表層的東西手中。

    「那些殘留在我靈魂中的記憶碎片……原來如此……」

    身不由己,余楓悲哀的發現,自己的靈魂竟被人強行控制,而根源,赫然便是那些被他所吞噬的奪舍之人的記憶碎片,有人以之為引,吸引了能量體將他包裹並控制。

    而且,慢慢的余楓感覺到自己的靈魂,竟然慢慢飛回到了自己的肉身當中,並且,被灌注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最後,余楓發現,自己靈魂回到肉身後,整個人似乎成為一個關鍵的樞紐。

    事實上,余楓猜的沒錯,他整個人確實成為了一個關鍵點,一個統帥無數兵馬俑的活死人!(……)

    據說給請網打滿分的還有意外驚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