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走進門的高雨,沈括從椅子上站了起來,快步走到高雨的面前:「你,你是?」
「在下高雨……」
「高雨?」沈括前後左右的圍著高雨看著,坐在右面客座的一老一少兩位將軍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三個人圍著高雨看起來沒完。儘管高雨已經習慣這種情況,但驚喜,驚奇,甚至有些驚恐的目光,直勾勾的看著高雨,總讓他覺得自己和他們之間欠缺的就是一個鐵籠子而已。
再看就穿幫了,尤其是沈括的目光中有些什麼秘密似乎在一閃一閃的。
「童將軍,這幾位是?」高雨求助的目光望向童貫。
「好了,好了!我剛看到他和你們感覺一樣!不過你們放心,他絕對不是義父之子。」童貫打著圓場說道。
童貫朝幾個人走來說道:「這位就是沈經略,這位是從京城而來的著名的將領種諤;他身邊的是他的侄子原州通判種師道。」
即便童貫不說,高雨當然也知道這幾個人是說,他忙口中說著:「幸會幸會!」
「高公子,有沒有人說過你很像誰?」沈括問道。
「當然,我已經見怪不怪了,就連西夏的皇太后和梁國相都有說過,似乎我說我很像宋朝曾經的一個王爺,是不是啊?沈經略!」
「哈哈!」沈括笑了幾聲,眼神中狡黠一閃而過,隨即正色說道:「老夫見過怪異的事倒是不少,不過能夠起死回生返老還童的事似乎還真沒聽說過,我且當你不是王爺。不過你說西夏皇太后和國相見過你,難道就這麼放了你麼?」
幾個人坐回了座位,沈括給高雨讓座,高雨回答著剛剛沈括的問話:「當然沒有,在下還被西夏梁皇太后封為大蜜一職,只不過交給我的差事是平了邊境的鹽幫。我氣他濫殺無辜,所以就反了她了。」
童貫恍然大悟道:「哦!我說你怎麼能做了鹽幫的幫主,原來是有內情。」
「叔叔,此人果然像王爺啊!」種師道小聲的問種諤。
種諤搖搖頭:「你沒聽他說見過西夏太后,王爺和西夏梁氏那仇大了,怎麼可能平安無事的去見西夏王朝的人呢!」
沈括呵呵笑了笑,笑聲聽起來有幾分詭異,他轉向童貫說道:「道夫,既然你把人帶來了,不如就請這位高公子在城中多呆上幾日。正好老夫也有些事想向這位鹽幫的幫主請教。」
童貫擺著手:「這你可別問我啊,行不行你得問這位公子,我來這裡可是來找建中的。」
種師道似乎想到什麼:「對對,沈經略,叔叔,你們先聊著我們兩還有些事,先告辭了!」說著站起身來。
看著兩個人神神秘秘嘀嘀咕咕的樣子,高雨心中暗想,當年王府一起玩大的小夥伴如今都各自謀了職位,而且這些人都是差不多三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誰說大宋沒有名將?童貫,種師道,包括折可適,甚至以後可能出的韓世忠岳飛等人,各個都是能守邊關能征戰的大將。可自己現在這副嫩嫩的模樣,怎麼能不傷舊情不與他們為敵呢?
童貫和種師道走後,種諤也站起身來:「既然沈經略有客人,那我也先告辭了!」
「你這就走?」沈括似乎還有話想挽留。
「走了,走了,以免一會碰到那徐禧又要生一肚子悶氣!」他說著話朝門外走著,一邊走一邊還不時的回頭看高雨,走到門檻都沒注意幾乎絆了一個踉蹌。
「哈哈,你小心些!」沈括笑著說道。
高雨也忍不住笑了笑,十多年過去了,眼前的這些人相貌容顏都蒼老,但性格卻沒怎麼大變。沈括還是一副頑童樣。
廳內安靜了下來,只剩下沈括和高雨兩人。
沈括好似自言自語又好像在對高雨說道:「幾個月前,鄜延路計議邊事徐禧提議興修永樂城,種諤從京城回到鄜延路,力諫徐禧說在永樂築城必然失敗,無異於將士兵送入虎口。但徐禧與種諤素來不合,徐禧怒斥種諤擾亂軍心,並上奏朝廷,彈劾種諤驕橫跋扈,不參與此次行動。如今永樂城已經建,二人愈發劍拔弩張。我看這西夏還沒打過來,宋軍內部恐怕已經打起來了。」
高雨低頭喝了一口水,並不接話。
沈括又說道:「這幾日有探馬來報,西夏梁王爺竟然是當年王旁的親生兒子,只不過被抱到西夏以後梁落瑤隱瞞此事,甚至對自己的親兄長也隻字不提,只說是李諒祚在宮外的野種。現在梁乙逋帶了三千精兵反了西夏,準備投奔我大宋!」
高雨依然不接話,只是朝沈括笑了笑,似乎當做沈括在和自己聊很家常的事。但誰都知道,這兩件事並不家常。
沈括似乎仍然不甘心,他挪了挪身子,接著說道:「當年王爺可是能人,鎮南王與其父王安石宰相設計出一套革新的方案。這件事不知道公子聽說過沒有。」
「有所耳聞,不是說最後失敗了嗎?!」
「呵呵,是啊,不過公子在民間應該知道百姓怎麼說!」
高雨眼睛轉了轉,沈括這東一句西一句的是什麼意思,他說道:「百姓自然是褒貶不一,得利當然說好,至於沒有收益之人說革新不好也是正常的!」
「公子說的還挺中庸的,百姓只知其一未必知其二。這革新的是改來改去,都是針對百姓,本來有學堂的改的上不起學堂了,本來有家業的改的沒有家業了。公子可知道其中的奧秘嗎?」
「在下年輕,才疏學淺還請沈經略指點!」高雨低著頭謙虛的說道。
「制定方案的人,根本不是切身要去體會新法的人!這就好比,讓有太醫給看病的王爺們去制定百姓就醫的政策;讓每天騎馬出行達官貴人去興修道路;讓住在高宅大院的高官,去決定地價房價。讓每天吃喝玩樂的人,去考慮孤兒,乞丐,老人等問題。你覺得這革新能革好嗎?」
高雨不由得看了看沈括,沈括說的可不是沒道理,但這與他們最初想靠金融革新富國強兵初衷有些偏差,他一皺眉頭說道:「沈經略說的是民生,而革新的初衷是為了軍事戰略,為富國強兵。就拿青苗法來說,本來是為了改變民生,可官員藉機層層盤剝,最後多變了樣子,怎麼能說就是革新的錯呢?」
沈括呵呵笑了笑:「看了高公子知道事,可並不比我想想的少,你說的也沒錯,是有些人辦事不利。不過,有人要打破規則,有人要維持。這時候主持的人如果左右搖擺,想折中最後的結果恐怕就是我說的那樣,真正變的是樹枝葉是表面,而樹根的利益不變,不拔根的接過,就是最後大樹變成了中空,緊緊能維繫根部再無發展了啊!」
沈括的話可謂意味深長,而且沈括看著高雨的時候像是在等待著什麼。
高雨嘴角挑了挑:「沈經略,我一個鹽幫的幫主,怎麼能瞭解這麼國事呢?我這次來永樂城,本來就是想給鹽幫找些生意的機會,剛巧遇到童將軍,陰錯陽差的就把我帶這來了。您說的這些,對我來說可太深奧了。」
「恐怕高公子不是這麼陰差陽錯的來看我的吧?!」
高雨直視著沈括,沈括忽然伸出食指和中指比了個2的手勢:「我再說兩件事,如果高公子還不明白我的意思,那只有請你出城了。」
見高雨不說話,沈括站起身來在房中背著踱著步子,半晌說道:「熙寧變法十年間,不少人利用王公革新心切,把實施新政推行新政當成快速的上升通道,到最後變法失利邊倒戈相擊,可惜鎮南王走的早,不然以他的威信和他身邊的忠臣死士怎麼會有這樣的情況?」他說完,眼睛眨巴著看著高雨。
這些事高雨聽了不是一遍,雖然也曾想過,失敗的原因是父親遇人不淑,但如果沒有趙頊的縱容,怎麼會遭遇那麼多的欺上瞞下,而最讓高雨氣憤的就是趙頊過河拆橋,給自己和父親背上奸臣的罪名。可看著沈括欲言又止的樣子,高雨心想難道沈括看出了什麼?
「沈經略,這是第一件事嗎?」
「正是!當年王相公有兩個兒子,其中二子也就是後來的鎮南王,在少年時候曾經遭遇一場大火。他從火中救了一個人,這個人叫蘇軾。蘇軾這個人你知道吧?」
「當然知道!」
「要說蘇軾可是欠了王家兩條命,第一條就是這次大火,第二條這蘇軾玩弄朝廷,譏嘲國家大事,他作詩:讀書萬卷不讀律,致君堯舜知無術,諷刺皇帝沒能以法律教導、監督官吏;而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皇上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不臣之心,莫過於此!這個他可是罪大惡極非死不可了!賦閒在家的王安石相公聽說此事後,急上書勸說宋神宗: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這樣蘇軾才保住一條命啊!」
怎麼會弄成這樣?自己這大舅哥也太不小心了,高雨有心追問看沈括正笑瞇瞇的看著自己,他咳了一下說道:「這事不過三年前之事,倒也聽說了牽連了不少人呢。」
沈括點點頭:「是啊,其實表面是個文字獄,但其實雖然革新已經宣佈失敗,可真正的鬥爭才開始。十年積怨在較勁,如果這時候能有鎮南王那樣的能掌握大局的人出現多好啊。」
高雨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這是沈經略和我說的第二件事嗎?」
沈括笑瞇瞇的搖搖頭:「不是,不過我猜我這第二件事說出來,公子你肯定就不會離開永樂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