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自認為和收養劉協的董太后同族,加讓劉協本身比劉辨有才能,回到京城後,董卓的軍隊完全控制了局勢。於是董卓逼著少帝策免了司空劉弘,自己身居其位。接著,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開會,議改立陳留王劉協為皇帝。百官們大驚失色,但懾於董卓的淫威,誰也不敢表示反對。第二天,董卓宣佈廢除少帝劉辨,立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時年9歲。從此,劉協開始了他作為傀儡皇帝的漫長生涯。
立獻帝后,董卓自封為相國,後又加封為太師,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權。董卓的軍隊在洛陽劫掠財物,禍害婦女,無惡不作。次年即初平元年(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討伐董卓的名義紛紛起兵。由於起兵的州郡都在關東(潼關以東),所以史稱「關東之軍」。許多地方豪強響應了這次起兵,帶著自己的私兵萬里相赴,自此正式拉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關東之軍共推渤海太守袁紹為盟主,從北、東、西三面來包圍洛陽。董卓因受關東之軍的威脅,挾持獻帝由洛陽遷都長安。
當時的漢獻帝剛滿12歲,對於一些政事還不是很清楚,但聰明的他對於一些事務還是有分辨之名的,當夜李儒找到獻帝具說發詔之事,獻帝略顯遲疑,心想:這黃盡居然是自己同父異母的姊妹,雖然是何後所生,然作為漢室宗親,她一個女兒家都能起兵討賊而自己卻在這裡坐以待斃,董卓此番又要自己矯詔通告天下,這不等於是要自己剿滅同宗麼?雖然曾經的母親與何後有很深的過節然現在漢室天下垂危之際,共同的敵人是董卓,而並非自己的同宗,董卓要自己剿滅自己的兄弟手足,這不等於是自己害自己一樣麼?
現在的他儼然就是董卓的傀儡了,什麼事都是董卓說了算,董卓欺君罔上,自己甘受委屈,早就想除掉這個心中的禍害了只苦於沒有這個能力和機會,前番自己的同宗起兵與董賊大戰不幸失敗,自己卻無能為力,這回又要借自己之手除掉她們,這如何使得啊?
漢獻帝謂李儒道:「如此重大之事還須跟眾大臣商議才行!」
李儒一聽這話頓時急道:「陛下如今新登大寶天下豈可有二主?這黃盡借皇族之勢到處招搖集結大軍,前番都已經攻到長安了,如若再不加以挾制後患無窮啊!『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一旦長安失陷,陛下的境遇可想而知,難不成她黃盡還能繼續擁立你這弟弟不成?我想就是讓你做你恐怕也坐不下去吧?汝難道忘記自己的生身之母是怎麼死的了?」
漢獻帝聞聽這話遂道:「此事事關重大,需明日早朝與眾大臣一起商議此事!」
李儒見他如此執拗,也不再言語,遂憤憤的離去了
獻帝見李儒離開,遂開始召集心腹之人司徒王允、太尉楊彪、國舅董承、太傅馬日鄲、中郎將領西鄉侯朱俊等一同商議,司徒王允對獻帝薦道:「陛下萬萬不可!黃盡乃是皇親國戚,當初起兵討伐董卓也是為了匡復漢室,誅滅董卓,當今朝廷董卓專權、欺君罔上、肆意妄為,陷黎民百姓於水火乃是董卓也!董賊不除國無寧日,董卓乃是當今天下第一禍害,而陛下與黃盡之間的矛盾純屬家事,所以陛下一定要分清當前形勢,萬萬不能本末倒置啊!」
朱俊道:「董卓欺君罔上,濫用生殺大權,禍害百姓,實乃朝廷第一禍患,他要陛下矯詔乃是離間之計,說的明白些就是借刀殺人,讓陛下兄弟手足之間互相殘殺,而他坐收漁翁之利,陛下萬萬不能上了他們的奸計!」
「二位大人說的有理,陛下千萬不能這麼做呀!董賊此計不可謂不歹毒,他這是陷陛下於不仁不義,讓天下人恥笑啊!」太傅馬日鄲也薦道。
聽了幾位大臣之言,劉協有些不明就裡的問道:「依諸位大臣之意,吾該怎麼做呢?」
王允繼續道:「明日早朝,陛下只須正坐引起此話題勿要發言!吾等老臣將同心力駁此建議!」
「如此最好!如此最好!」獻帝連連道。
第二日長安城內金鑾殿上,早朝開始,文武大臣皆紛紛踏至,列於兩旁,董卓更是提劍入殿,走到眾臣前列,位列獻帝一旁,見眾臣跪地落定,獻帝謂眾人道:「今日早朝,列為大臣可有事稟報?」
李儒首先出列道:「陛下!前番黃盡假冒公主名義起西涼大軍20萬攻打長安結果被太師擊敗,太師神勇之至擊退來犯之敵保住了長安也保護了陛下,臣建議給這一仗出師的所有將領謀士加封進爵,封賞論功,尤其是董太師,為社稷披肝瀝膽、忠心耿耿、戰功卓著,臣建議封太師為郿侯,進位相國。」
獻帝一聽這話不覺一愣,這分明是要挾寡人給董卓加封進爵麼,劉協道:「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不然!董賊欺君罔上、禍國殃民、專橫跋扈、欺君罔上有何德何能居然要封侯進位?理應午門外斬首示眾以謝天下!」說話者乃是尚書丁管也,字元雄,沛國人。
丁管話畢,滿朝文武無不驚駭,再看董卓氣的臉色鐵青,牙關咬碎,提劍出於眾前,對丁管怒道:「汝血口噴人,污蔑朝廷重臣,理應當斬!」
丁管怒髮衝冠指董卓道:「董賊!汝濫殺無辜、禍國殃民、天理不容!」
董卓呵斥道:「來人啊!將這個逆臣賊子拖出去給我斬了!」
丁管聞後以手中籤筒向董卓砸去,董卓一閃躲了過去,侍衛們忙將丁管拖出去斬了。
原來這丁管對董卓早已不滿,一向以忠臣自居的他,恨不得將董卓碎屍萬段,前番董卓擅行廢立之事,只因自己身患疾病臥病在床未能出席,這次再次聞聽有人給董卓張目,丁管早已氣的七竅生煙,頓時火往上湧,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丁管更是一個寧向直中曲不向曲中直,寧折不彎的這樣一個性格,當即便按耐不住,出列大罵董卓,他心中明白這樣做的後果,他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但即便死了他也要死得其所這就是忠臣的勇氣
丁管一死,朝堂上再沒了反對的聲音,董卓掣劍在手,站立殿中,殺氣頓時佈滿整個朝堂,帳下李儒、李肅、呂布、李傕、郭汜、華雄等董卓死黨也紛紛環顧眾臣,王允見董卓勢眾,如若再諫也只能是自取滅亡,遂沒有發言,其它大臣見王允沒有說話,便也都沉默不語開來。
董卓這時謂獻帝道:「陛下意見若何啊?」
漢獻帝見朝堂之上一下子沒了反對的聲音,又見董卓掣劍在手,董卓部將也都怒目而視,已經明白七分,遂戰戰兢兢道:「太師居功至偉擔當此職身為合適!」
作為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的漢獻帝,對於這種場面要說不怕那是說瞎話,但聰明人往往都是「識時務者」,善於轉變,漢獻帝見董卓勢大沒人能攔,自己要保全自己也只能妥協了。
董卓聞後不覺哈哈大笑起來,滿朝文武皆沉默不語,百感交集,有的歡喜、有的高興、有的難受、有的憤怒、有的表情凝重、有的欣喜躍然臉上,整個朝堂出現了眾多的面孔
李儒見此項議題得以通過,遂繼續道:「西涼大軍雖然已經敗退,然黃盡、秦易等餘黨健在而且據探作稱已經潛入荊州地界,所以餘孽不除必為後患,斬草要除根,為保社稷太平,還望陛下發矯詔,佈告天下將二人設為叛賊逆黨,教天下人共討之,只有這樣,陛下方能高枕無憂啊!」
漢獻帝聞後環顧眾大臣,正好與王允目光碰撞到一起,王允用眼睛暗示了他一下,漢獻帝頓時領悟開來,遂道:「不知諸位大臣意見如何啊?」
王允首先出列道:「臣以為這件事還須從長計議!因為黃盡的身世好多人不知曉,至於她是何許人也,身份之謎還未解開,如果真的是皇親國戚的話真的如傳說中那般是何後之女,先帝所生,發矯詔昭告天下就實為不妥了!」
「非也!非也!王大人所說不妥!這黃盡和秦易冒名皇親國戚攻打長安可見賊心之大,苦於前番戰敗若是戰勝的話入駐長安必然危及陛下的統治,後果不堪設想,所以應及早對二人矯詔昭告天下,要天下人共誅之!」李肅接過來道。
太尉楊彪道:「當今天下群雄並起,海內四分五裂,諸侯各霸一方,宇內多有不服,倘若發矯詔將二人逼急,俗話說『物極必反』,二人若與各地頑孽結成一派,非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激化矛盾,只恐到時候就難以收場了!」
這時李儒再道:「二人有非分之想不臣之心,打著皇親國戚的幌子胡作非為危害極大,倘若不早除掉後患無窮啊!陛下須早早做出決定才是啊!」
李儒言罷,李傕隨即附和道:「李大人言之有理,還望陛下早早矯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