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與秦易商定了計取張掖的對策,楊秋就迅速行動起來,連夜寫書信與張掖太守文略,信中這樣言道:「西涼大將軍楊秋呈張掖太守文略將軍閱:文略兄台,鑒於近來西域動向有變,匈奴陳兵數萬以犯邊境,戰事一觸即發,刺史韓遂大人鎮守西涼,為保一方平安,避黎庶免遭塗炭,特派鎮西大將軍楊秋統帥所轄三軍將士,西出陰山北擊匈奴,不日大軍即將啟程奔赴西域,所以需要途徑張掖,到時還望文太守給予必要之方便,不勝感激!」
書信寫好,連夜派出信使,快馬加急的向張掖趕去,遠望著信使一騎絕跡在茫茫的夜色中,楊秋倍感這夜色之淒涼,前方等待他的又將是什麼呢?失敗?勝利?希望?曙光?或是其他不得而知.
秉承著這漆黑的夜色一切都顯得撲所迷離而又覆蓋一層神秘的面紗,自己已過不惑之年,縱橫行伍二十餘年,沒想到今天卻走到了這個地步,是歎惜還是憧憬?楊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秦易跟楊秋商量好對策之後從大將軍府出來,他也開始琢磨起來,想來自己到西涼不過月把時間,可自己卻經歷了太多太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總是那麼驚心動魄而又化險為夷,放佛是命運在捉弄自己,而自己卻將命運牢牢的掌握在手裡,不但如此,就連別人的命運也在自己的手裡得以轉變,簡直不可思議
這一次又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了,命運再次將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從來就不甘心失敗也未曾遇到過失敗的秦易,這一次仍然要勝券在握,扭轉乾坤,對自己他懷有深深的自信,不過信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如何去把握、實施具體的計劃,「成事在天、謀事在人」,他要做好詳盡的安排,做出周詳的實施計劃,在兵馬調動、糧草補給等各個環節都要絕對的掌握,不能出現任何漏洞,作為一次履新的副將,這也是考驗他的機會
楊秋在如此關鍵時刻和緊要關頭將一切合盤托出交與自己,足見信任之程度,所以他絕不能辜負楊秋的知遇之恩,他要竭盡所能的去幫助他渡過難關,秦易這樣想著
不知不覺中秦易便來到了自己的營帳,只見侍衛長黃盡一身戎裝手握利劍的列在營帳之外了,煞是精神。到了跟前,秦易對黃盡吩咐道:「馬上通知各路軍頭領,準備糧草、畿重等物質,打點行裝準備迎戰。
黃盡道:「怎麼了?要有戰事了麼?」
秦易道:「嗯不錯!我們正面臨著一場硬仗要打,你馬上快去準備吧。」
黃盡見秦易煞是嚴肅,一本正經的樣,非但未感到緊張,看著他的樣子不禁在心裡偷笑起來,她馬上對秦易道:「是,將軍!」黃盡不但是秦易的侍衛長,還是他的傳令兵,在現在來說就是行駛秘書加保鏢之職,可謂是長官身邊的紅人了。
秦易也不能閒著,他開始準備調度各路人馬,他知道戰事離他不遠了,這種感覺伴隨著兵馬的調度愈來愈加的強烈起來。
第二天中午楊秋所派出的信使終於回來了,楊秋已站在營外等候了,他一晚上未睡的踏實,早早就起來盼望了,看到信使到來,他喜出望外,為什麼這麼說,如果事情有變的話信使定為文略所虜,現在看到信使這麼快就跑了回來定是附帶著好消息而來,信使到了楊秋身邊,下了馬,交上了張掖太守文略所捎給秦易的親筆信
信中這樣言道:「致鎮西大將軍楊秋兄台:收信悉,兄台為保一方太平,出師西域,師出有名,此乃救民於水火之舉,情由可嘉,借道張掖,吾必親躬前往迎之,你我同僚多年,兄台視吾為兄弟,吾定不負兄長,如有需要還望不吝陳述,在下願效犬馬之勞。」
看完了信,楊秋大悅,不禁言道:「此乃天助我也!真乃我之幸,三軍之幸啊!」遂招呼秦易商議出師張掖之事
秦易快馬加鞭來到大將軍府,見了楊秋,楊秋告知了回信之事,秦易聞後也是甚喜,但他馬上又變得憂慮起來,對楊秋道:「這麼快就給主公回了信,雖說信中言辭鑿鑿、信誓旦旦,但這麼快就回了信,我看事情沒那麼簡單,定是有些蹊蹺。」
楊秋笑道:「我與文略同僚這麼多年,我還不瞭解他麼?依照信中內容,此信定是文略的親筆信,他也是個有情有義之人,絕不會背叛於朋友的,你且放心好了。」
秦易又對楊秋道:「俗話說:『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凡事要三思而後行,現在人心難測海水難量,主公不可不防啊!即使他文略沒有異心,我們提防一下也沒有什麼害處,萬一有變我們也可有迴旋的餘地啊!」
楊秋接著笑道:「言之多慮了,別人我不敢說要說他文略有異心我說什麼也不信,你的想法不無道理,但用在此人身上就是畫蛇添足了。」
「那樣最好,我馬上就去準備,大軍即日起程,奔赴張掖。」秦易繼續道。
楊秋拿出令旗道:「傳我命令,大軍午時造飯,未時起程,全軍備戰,目標張掖。」
到了未時三刻,楊秋所轄軍士八萬餘人,浩浩蕩蕩的向張掖進發了,大軍正前方旌旗上書「楊」字大旗,軍前兩匹戰馬分裂開來,分別為楊秋、秦易,倆人皆全副武裝、一身鎧甲,戰袍披肩,秦易胯下嗎掌中刀更添了幾分英氣,侍衛長黃盡也緊隨其後,手中緊握一把蛇矛,好不威風
後面是大軍浩浩蕩蕩的延長有十幾里,再後面是糧草車馬畿重等重要物資,再後面是一隊押運糧草的人馬,這便是楊秋的全部家當了,如今傾巢而出,向張掖進發,西涼的歷史是不是要重新改寫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