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飛父親的家鄉位於湖南西南的舜皇山腳下一村落,村旁有一個叫黑水潭的地方,潭不大,方圓也就數丈地,但潭水很深,許多地方都深不測底,使得潭水呈現墨黑色,故名黑水潭。此潭並無源頭活水流入,卻並非死潭,村裡的老人說,此潭通著舜皇山的暗河,因而潭水充滿靈氣。潭旁有一溶洞,名曰黑水巖。溶洞之中大洞套小洞,還有地下暗河,仿似迷宮一般,據說洞中有神靈居住,村中人一般不敢輕易獨自進去。在黑水潭下方還引有一溪流,常年不涸,村中人世世代代便是靠著這溪流生活。溪中盛產石蛙,一到交配季節,溪旁蛙聲便此起彼伏。這石蛙又名石雞,其肉質細嫩鮮美,營養豐富,且有清熱解毒、滋補強身等功效,乃是當地的一道名貴美食。解放前,村中王家有仨兄弟,家中較為清貧,每當春夏相交,石蛙活動頻繁之際,兄弟三人便會去溪旁捕捉石蛙,然後拿去集市換取些油鹽柴米。
這石蛙白天較少出來,傍晚才會爬出洞穴活動,夜間是其活動盛期。因此,夜晚也是捕捉石蛙最好的時機,一日,剛剛入夜,仨兄弟便拿上松明火把,背著竹簍,前去溪旁捕捉石蛙。此時剛剛立夏,按說在這青山綠水之間,這個季節的夜晚多半是涼風習習,而這天卻是異常悶熱,竟不見一絲微風。仨兄弟也是心中納悶,不過這悶熱的天氣也令石蛙異常活躍。這天仨兄弟捕獲的石蛙較平時多了許多。仨兄弟越捕越起勁,一路向上游前行,不覺間便來到了黑水潭。這時天空幾道閃電劃過,響起了幾聲悶雷,仨兄弟一尋思,這怕是要下暴雨了,往回走吧,還得有三四里山路,恐怕走不到半路,這雨就得下來,到時候火把肯定是要被雨水給澆滅,沒火照明,一旦溪流隨著雨勢上漲,看不到路便就危險了。於是仨兄弟決定去黑水巖先避避雨。這黑水巖一向是村中的禁忌之地,入夜更是甚少有人敢入內。仨兄弟進了黑水巖,也不敢往裡走,便就在洞口找了塊平坦的岩石,滅了火把相互靠著休息。陣陣雄渾的「咕咕咕」聲隱隱傳來,仨兄弟辨得出這是石蛙的叫聲,三人忿恨得咒罵著即將落下的這場雨,影響了他們的收穫。
忽然,老大一激靈,坐了起來,不對,這蛙聲不是來自於洞外,而是從這洞內發出來的,三人側耳細聽,果然這蛙聲竟是來自於洞內深處,三人一陣激動,老大趕緊拿出前不久剛從集市換得的洋火,重新點燃了一支松明火把,循著蛙聲便尋了過去,這蛙叫聲來自於一個細窄的洞口,洞口剛好能容得下一人爬入,可仨兄弟都背著竹簍,不好通過,於是他們便把捉到的石蛙都倒在一個竹簍中,留下老三看守裝有石蛙的竹簍,老大和老二一人拖一個空竹簍便鑽了進去。二人順著洞口往前沒爬多遠,便發覺進入了一片空曠地帶,二人直起身子,這才發覺他們正位於一個寬大的溶洞內,洞中涼風習習,正中卻是一條暗河,剛剛那雄渾的蛙聲便是來自這暗河之中,老大拿火把往水中一照,竟看到密密麻麻的石蛙往暗河兩邊的石縫中逃去。這些石蛙的個頭較普通的石蛙要大上一圈,二人心中狂喜,趕忙上前捕捉。
而在洞外的老三,聞得大哥和二哥在這細窄的溶洞之中發現了很多大塊頭的石蛙,心中也是按捺不住,很想入內幫忙,奈何大哥執意不讓,只得在外面乾著急。而巖洞之外,雷聲越來越大,豆大的雨滴已經傾盆而下。忽然,巖洞外的黑水潭發出一聲巨大的水響,彷彿是有什麼東西落入水中一般,老三心中一驚:莫非是有泥石流?可這雨水剛剛落下,泥石流哪來得這麼快?何況黑水潭之上並無活水。再轉念一想:或許是樹木被雷電打斷了掉到黑水潭中了吧。只可惜外面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到。老三正思索著,卻又聞得一股刺鼻的腥臭,老三趕緊摀住鼻子。並向那細窄的溶洞中喊了一聲:「大哥」。可除了久久迴盪在洞中的餘音,老三卻並未聽見老大老二的回應。
這時的老大和老二,早已順著暗河河道走遠,暗河兩旁的蛙叫聲越來越多,水流也越來越喘急,再往前走,是一陡峭的斜坡,斜坡下是一個水潭。與洞外的黑水潭一般大小,這暗河水流便是流入了這個水潭之中。二人見前已無去路,竹簍也差不多裝了七八成滿,便決定打道回府。二人剛一轉身,卻聽到身後一陣陣翻滾的水響,緊接著便是一股腥臭傳來。而洞中剛剛還此起彼伏的蛙叫聲竟戛然而止。二人回頭,老大拿火把往水潭中一照,只見一對犄角下,兩道寒光正盯著老大手中的火把,二人頓覺大腦一片空白。老大手一哆嗦,火把落入水中,在火把熄滅的瞬間,老二隻見一物從水中躍起,撲向老大,緊接著便是聽到老大傳來的淒慘喊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