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美人在懷江山在手

第二卷 風華初露 第四十九章 御前擴大會議(中) 文 / 一斗

    隨著討論的深入,大家也越來越放的開,趙普也主動說道:「皇上既欲中興我大唐,則應首重人才。而所謂的人才應該以治國理政為要,但是目前的士子文人所看重的卻是吟詩作賦,只會誇誇其談,鄙薄民生實事,以清談誤國。

    所以臣以為,朝廷以後的取士,應以富國強兵為首要任務,掃無用之虛詞,求躬行之實效,把治學理政與解決國計民生結合起來。」

    趙普是布衣出身,之所以能被江哲看中,年紀輕輕的便做了內閣大學士,憑的就是對時事民生的瞭解,他現在所提出來的觀點,是和江哲不謀而合的。

    所以聽了他的話,江哲很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不錯,趙普所言甚是。官者,社稷之柱石,百姓之父母,如只會高談闊論,而置民事於不顧,朕要這樣的官有何用?

    馬上要開始的春闈,朕已決定取消詩詞歌賦,轉而考時策政論。而且,自此以後的科舉試題都是這樣。學子們不是認為時事民生無關要緊嗎?朕就逼的他們必須注重時事,必須關心國計民生。不關心這些,你就考不中,也就別想做官。」

    說到這兒,江哲瞅了一眼李叔正,見那老頭一直在憋氣,便知道他肯定不是很贊同這事,笑了笑,故意衝他說道:「季端,你兼著禮部尚書,又是當今天下的文壇領袖。依朕看,這件事就交給你辦吧。一定要當做頭等大事來做,國子監和各地府學都要進行大力宣傳,務必要從根上改變虛華不實的清談之風,給朝廷多培養些真正的能臣幹才。哦,對了,還有那個標點符號,也要趁機多加宣傳。」

    李叔正確實是對江哲取消科舉考試中的詩詞歌賦內容有些意見的,畢竟他一輩子都是在和這些打交道,而且按他的理解,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農與農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如果讓讀書人不吟詩、不作賦,那麼讀書人還叫讀書人嗎?

    但是這些話,李叔正並沒有說來。因為他不光是文壇領袖,也是一個成功的政客。他非常清楚,江哲這位少年天子眼下最看重的便是變法改革,而且李敏、趙普和黃敬泰等重臣明顯都是支持皇上的,這個時候,如果自己跟皇上唱對台戲,是很容易失去聖寵的。

    李叔正世家出身,可是非常明白聖眷對自己的影響的,雖然江哲也不至於因為自己意見和他不一致便罷了自己的官,但是很多現在自己擁有的特殊待遇,皇上可是一句話便可以收回去的。

    權衡了之後,李叔正最終決定,絕不因小失大,在皇上大刀闊斧親自主持的改革新政的節骨眼上,收起所有的不滿和意見,先好好表現一番再說。

    所以,江哲話音剛落,李叔正便爽快的答應了下來,而且還趁機說了不少支持新政的好話。

    其實討論進行到現在,江哲之所以沒有聽到什麼反對的聲音,主要還是因為這些方面的改革對於殿中的這些人的利益衝擊並不大,在自己的利益仍能得到保障的基礎之上,大家都還是樂於給皇上面子的。

    然後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於在將這些不鹹不淡的話題幾乎討論殆盡的情況下,敏感的話題終於要一個一個的蹦躂出來考驗大家的神經了。

    第一個真正牽動大家神經的話題是官制。照例還是由百官之首,文華殿大學士李敏先說話:「為了達到名實相符、互相制衡、增加效率,去除冗官與重複設官的目的。皇上決定重新釐定官制,臣與內閣學士李叔正、趙普,都察院黃敬泰以及吏部曹永利,共同從旁協助。在參照前朝和國朝舊制的基礎之上,權衡古今利弊得失,擬定了新的官制。」

    弘德軒中本來非常熱烈的氣氛,立刻降溫,大家都安靜了下來,豎著耳朵聽李敏繼續說道:「凡一國之官制,無非是由朝廷與地方組成。而中央朝廷,又可細分為數部分,內閣為中樞;各部、寺、監為輔樞;御史台為監察;大理寺等為司法。

    如此劃分,則朝廷官員煩要職掌,便可以一目瞭然。除此之外,又別有崇官、散階、勳、爵等等……」

    在場的眾人哪一個不明白這些?大家也都知道李敏這是在墊場,重點兒在後頭,所以一個個的繼續悶聲大發財。

    李敏回頭看了一眼江哲,得到了鼓勵,便繼續朗聲說道:「首先是中樞,中樞府設內閣大學士六名,掌全國大小政事,上下封駁之權,外制宣敕,諫諍人君……」

    中樞府便是內閣,這是乾偉元年第一次朝會的時候,江哲便定下來的,大家也都明白,無論是叫中樞府還是叫內閣,其實就是原先的三省,但是原先三個部門管的事情,一個部門全干了。皇上這是在集權,把權力都集中到內閣。

    同時為了防止某一個人手中的權力過大,這中樞府的長官不是一個人,也不是兩個人,而是一下子變成了六個。

    無論是集權,還是在集權基礎上的分權,這都是為了更好的進行統治,對於這一點兒,是沒人反對,也沒人敢反對的。

    李敏繼續說道:「大學士之下,另設議政學士為輔,列中樞府議事,然議政學士並不單授,以各部尚書、寺卿之賢能者,加之。」

    這一下,在座的都無法繼續穩坐釣魚台了。這話很明顯啊,大學士是宰相,這議政學士便是副宰相啊。而且這副宰相的官職並不單獨封,而是在六部尚書和各寺卿中間選,這無疑是告訴這些部寺的長官們,你們手中的權力又大了。

    所以,立刻便有人跳出來表示贊同了。工部尚書段博濤高聲說道:「使各部尚書、寺卿兼參政,有決策之權,於決策之時,諸相便能深知各部寺內情,凡有大事,各部尚書、寺卿同時站在本部寺之立場表達意見,而大學士們則協調融和,使大小政事決策之時,政事堂皆能盡知其情弊。臣贊同此舉。」

    江哲暗中微微一笑,他就知道要想讓這些人心甘情願的替自己做事,首先便要給他們一些甜頭。誰又能領會的到,在這些甜頭的背後,江哲又有著什麼樣的考慮呢?

    江哲這麼做,並不是單單的增加了六部尚書和寺卿的權力,他主要的目的還是加強中央集權,尚書和寺卿兼了議政學士的頭銜,便也是內閣的一份子了,這樣內閣的權力就在三省的基礎之上又大了一步,連各部寺都包含在內了;在內閣權力不斷增加的同時,宰相由一個變成了六個,現在又加進來十幾個副宰相,個人獨權的可能性又進一步的降低了,這又是分權。

    還是那句話,要想將新法順利的推行下去,先要得到這些官員們的支持,江哲正是通過這種集權和分權相結合的辦法,讓他們不知不覺間的認同自己的新法。

    在一片的頌聖聲中,卻突然傳出了一個不和諧的音符,「皇上,臣有一事不明,還請皇上示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