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劉備是盜帥

第五卷 群皇並起 第三十章 張飛一聲吼,嚇退兩萬狗 文 / 肉包大叔

    桂陽城外,交州軍,幾乎都是垂頭喪氣,士燮在如何城府深沉,也有了明顯的鬱結之氣。

    劉備麾下,都是瘋子嗎?

    還一支軍隊呢?

    時間並沒有讓士燮多等。

    「燕人張飛,張三爺在此,哈哈,交州無能小兒,可還有敢出站的嗎?」

    地平線上,再次出現了一支,一千五百人的部隊,為首正是張飛,手持丈八蛇矛,胯下烏雲踏雪寶馬,仰天嘶吼。

    在配上張飛,一身黑豹盔甲,宛如黑閻王一般,洶湧恐怖。

    「何人與我拿下張飛!」士燮大吼一聲。

    可是,交州的士兵,卻是齊齊後退一步。

    「何人敢出戰,賞金千里!」士燮又喝一聲。

    但,身後士兵臉上,除了恐懼,便是低著頭羞愧了。

    士燮一怒,差點一口氣沒上來,活活被氣死。

    可是,陣前交戰,士燮也知道,不能斬親將。

    這時,他把目光對準了呂蒙。

    「呂蒙自問技藝低微,還請士燮另請高明。」

    呂蒙抱拳道,隨後就撇過臉去,不在看士燮。

    開什麼玩笑?當今天下,敢跟張飛玩單挑的,雖說也不乏其人,但在荊南絕無一人,包括交州。

    「哈哈,士燮老東西,我看不用別人,你自己上。三爺看你年齡大,就讓你三招,如何?」

    張飛在馬上哈哈大笑。身後士兵也跟著哄笑。跟三爺打仗就是爽,對面上萬士兵,也被自己嚇住了。

    「你你氣煞老夫也!」士燮臉上漲紅,可惜手下將領,沒一人敢出站。

    此時,士燮決定豁出去的,左右,城外就還張飛這一支人馬,張飛在厲害,也不可能率一千多人。就擊敗自己近兩萬軍隊。

    「全軍給我殺,有斬張飛者,重賞。」

    士燮大叫,拔出劍。差點自己衝了出去,可是回頭一看,士兵卻磨磨蹭蹭。

    張飛見此,忽然帶著士兵,奔出三丈,並揚起丈八蛇矛,猶如鬼神般,暴吼道:「張飛在此,誰敢上前一步。」

    此時張飛,鬚髮皆張。猶如怒明王,一聲大吼猶如震天神吼,直震的人心神搖曳。

    「啊」頓時有交州士兵,膽弱者被嚇出聲驚呼。

    「轟轟」城樓上,劉備見張飛威勢,擂起戰鼓,為張飛助威。

    此時張飛再次上前幾步,那交州士兵居然人人畏懼,前面的士兵,慌忙往後大退三步。

    就連士燮。也是臉上陰晴不定。

    「哈哈,交州無膽之輩爾。」

    張飛大笑一聲,帶著兵馬,揚武耀威的,就進了桂陽城。沒一個人敢阻攔。

    這時,城頭上。昌豨大喊道:「三爺一聲吼,嚇退兩萬狗!」

    「三爺一聲吼,嚇退兩萬狗!」

    城上士兵聽此,也跟著歡呼大叫。

    城外士燮,已經被氣的神志不清了,最後迷迷糊糊地撤回了軍營,麾下士兵,幾乎接近潰散狀態。

    「碰」

    士燮在帥帳,連摔碎了十幾隻酒杯。旁邊侍衛,嚇得心驚膽戰,生怕被牽連。

    「賈詡和呂蒙呢?」士燮臉色鐵青的問道。

    旁邊親衛顫抖道:「稟稟主公,從撤回來後,二人就失去蹤影了,只留下了一張紙條。」

    「什麼?」士燮差點想拔劍殺人,不過,片刻後便冷靜下來。

    如果真連自己親衛也殺,估計自己這個交州之主,也算當到頭了。

    「把紙條拿上來。」

    那親衛見士燮恢復了冷靜,就大著膽,走到士燮帥帳內桌案,拿起一張紙條遞給士燮。

    士燮一看,頓時臉上赤紅,剛忍下去的怒火,又爆發了出來。

    「卡嚓」士燮揮劍就把桌案斬了兩半。

    只見紙條上寫道:「汝非劉備之敵,速回交州。」

    儘管士燮又多麼不甘心,可是當第三天,呂曠又帶五千人馬趕到,桂陽兵力增至一萬五千人時,士燮還是灰溜溜的,退回了交州。

    「來,大家共飲此杯,如果非各位將軍奮勇,士兵用力,士燮不會敗,這筆功勞,我給你們記著,手下士卒,論功行賞。」

    桂陽官署府邸,劉備、昌郗、呂曠呂翔兄弟,還有張飛、譙道士,處了文丑受重傷在臥床休養,其他人全道了,還有些軍中將領,此時全部在喝慶功酒。

    「全賴主公,指揮有方。」眾將齊聲道,最後一飲而盡。

    酒過三巡,劉備開口道:「如今,荊南已經安定,也不需要留兵馬鎮守各地了。

    伯石、伯勇,你們就留兵馬在桂陽,和昌將軍一起防守桂陽。

    這次我們跟士燮結怨,對於未來我軍西部戰略極其不利,到時,全賴爾等為我守住南方戰線。」

    「諾。」昌郗三人齊道,同時內心有點興奮。

    劉備集團內,大多高層將領都知道,修養生息,下一步的計劃就是攻取益州。本來昌郗三人還以為,攻取益州的功勞,沒他們的份。

    但沒想到,南線卻丟給了他們,而且聽劉備的意思,是要調鞠義回去,那荊南軍事防守力量,他們就是主力將領了。

    荊南如今不安分力量,已經消失,改革也將進行完畢,以後的安置流民,以及後續開發,只留給劉巴一個人也就夠了。

    調回鞠義到襄陽,是必行之策。對於荊南將領,劉備卻有些考慮,本想把昌郗調走,或者在派其他人來,如黃忠。

    畢竟。後來益州戰事一起。荊南靠近交戰,又和孫策靠近,必須防範他們有小動作。

    不過,此番戰鬥,劉備看到了昌郗的能力,比前幾年大有長進,最起碼不在是一個,只會喊打喊殺的勇夫,在加上有呂曠呂翔二人輔佐,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而且。劉備還想借此,告訴大家一個事實。

    那就是,我劉備雖然重用人才,不拘一格。

    但是。只要忠心耿耿,一直追隨我的老人,我一樣不會虧待你們。

    一場慶功宴,持續到天黑才散去。臨睡之際,劉備去看望了文丑,囑咐他安心養傷,自己還會留下兩個月,把荊南改革完成,才會離去。

    此時的荊南某處,賈詡和呂蒙又聚集到了一起。

    「賈先生。你真不回魏國?」呂蒙疑問道。

    賈詡看了他一眼道:「呂小子,在我面前,你最好收起小心思。現在劉備改革之重,你也想觀摩,老夫也一樣。

    還有,我告訴你一件事,根據我們的人,得到的消息,劉備此處改革三地,著重在荊南、漢中、以及西北。

    而且。其中他最有可能在西北時,就與羌族聯姻,迎娶羌族聖女。

    你試想,當初董卓、韓遂是怎麼發家的?還不是靠羌人,如果劉備得到羌族全力支持。那麼不論是對於你們吳國,還是魏國。都將是一場禍害。」

    呂蒙沉思的點點頭,最後咧著嘴笑道:「不得不承認,賈先生不僅是一個出色的謀士、刺客,還是一個說客。」

    「那你願不願跟老夫聯手?」賈詡反問道。

    呂蒙沒那麼好忽悠,而是開口道:「你打算怎麼做。」

    「在劉備迎娶聖女時,伺機刺殺,只要聖女一死,羌族人嫉恨,必然留下禍根,以後就是我們的機會。」賈詡淡淡的道。

    呂蒙心神一凝,賈詡好毒的人,與他合作是不是與虎謀皮。

    「好,哈哈,我們在荊州,還有十幾個刺客,到時可以支援我們。」呂蒙表面卻粗裡粗氣的笑了。

    賈詡點頭道:「老夫在荊州,也可以找些幫手。」

    二人商議完畢後,並沒有立刻行動。

    因為照劉備的行程來看,要改革到西北,在迎娶羌族聖女,最起碼還要半年的時間。

    正好,趁這段時間,他們倆決定暫時分開,各自在荊州潛伏。

    其實他們心裡都明白,潛伏是掩護,彼此真實的目的,是學習劉備的新政,以及在荊州的各個奇異之處,爭取套取關鍵,以後各自獻給主公,增強自己國力。

    劉備這邊,並不知道賈詡和呂蒙的蹤跡,他也派人暗中追查過。

    但是賈詡老辣,本身就是個老狐狸,有了點蛛絲馬跡,也是枉然,有時候,一些線索,還是賈詡故意留下來,迷惑內衛的。

    至於呂蒙,到是有幾次,差點逮住他,不過,呂蒙不愧是歷史上江東的首席帥才,處事機警,外粗內細,科插打諢下,幾次都讓他跑了,就彷如一隻泥鰍,總是在你手指間溜走。

    幾次後,讓他有了經驗,就更難抓住了。

    不過,劉備並沒把主要精力,放在這上面。二人已經構不成多大威脅,眼下最重要的是,一邊實行改革新政,一邊休養生息,盡快恢復精力,然後入主益州。

    一個月後,荊南的改革徹底完成,以後只要照著章程來,不會出多大問題。

    為了防止意外,劉備也沒有立即調走鞠義,而是令他繼續留下一年。

    一年後,在讓他帶走原本一萬龍驤營回襄陽,剩下的一萬人則是給劉巴,讓他負責地方安定,以及跟昌郗,主持荊南防守。

    然後,劉備又踏上了去漢中的道路。

    漢中的改革,因為有荊南經驗在前,劉備還調了參與荊南改革,的一批官吏前來協助。

    加上蔣琬的能力,可不比劉巴差,又有魏延帶兵協助,所以行動很快。再說漢中的世家大族稀少,大多都是新開發之地,改革阻力小了很多。

    漢中最主要的,便是馳道之事,這條馳道,現在主要負責任,便是關興督促,以及在上庸郡的孫乾配合。

    馳道,關乎著,漢中跟荊州的連接,更關乎著益州之戰,而且劉備又打算,連通扶風,所以戰略意義,極其重大。

    如果,真按劉備所想,以漢中為中心,周邊秦時馳道為根基,修建連接益州、荊州和西北的馳道。

    那麼,事後,漢中必將成為,劉備對曹的,戰略中心。

    不過,這工程太過浩大,急則傷民力。

    所以,劉備在兩個月後,完成漢中改革時。馳道之事,也只是定下基調,囑咐關興和孫乾,不急不緩的進行。

    之後,劉備就去了西北,這裡是劉備改革的最後一戰。

    同時,劉備叫來了糜家和甄家的人,因為西北要和羌族通商,沒他們的幫助不行。

    通商之事,以及其他羌族人,在西北待遇,一旦合法確定好,劉備就要迎娶姜秋水,然後拿下羌族,早已許諾好的一萬羌族戰士,供自己,征戰天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