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2-11-09
上回書說道,歐洲張儀梅特涅要以巴爾幹為誘餌,請俄羅斯入局,這俄羅斯又是何方神聖呢?其實這俄羅斯,就是在東北橫挑我大清之鬼羅剎,在歐洲喚作俄羅斯國,又稱為俄國。俄國在世界列強之中,僅次於英吉利,為天下第二強國,
俄羅斯國土,早先本是東斯拉夫人生息之地。還是在大唐朝的時候,歐俄興起東斯拉夫人國家諾夫哥羅德公國。時有奧列格大公統一支東斯拉夫人大軍,沿德涅斯特河順流南下,征服基輔等鄰近公國,便以基輔為中心建國,世稱基輔羅斯.當時基輔羅斯國疆域狹小,偏於一隅,幾經征戰分合,先後遭蒙古、立陶宛、波蘭侵入。
先是蒙古大帥成吉思汗部將拔都率鐵騎西征歐羅巴洲,在羅斯往返。又在伏加河下游,據基輔羅斯之地,建立欽察汗國。次有立陶宛國興盛,兼併基輔羅斯北地斯摩稜斯克等城。然後波蘭國又爭雄歐俄,取得西南羅斯諸地。有此淵源,東斯拉夫人便化為三支。
欽察汗國這地,俄羅斯人興盛;立陶宛統治區,融出白俄羅斯人;波蘭人控制之城,則是烏克蘭人居多。三地之間,又興起莫斯科公國,時以莫斯科城為中心,俄羅斯人居多。莫斯科公國仿行東方政制,加強中央集權,皇權日漸強化。又過數百年,到公元巧世紀,蒙古人統治崩潰,立陶宛人和波蘭人也日漸衰敗,
莫斯科公國便乘勢擴張。至伊凡雷帝之朝,國君始稱沙皇.原來「沙」音乃是拉丁文「凱撒」音變,凱撒則是古羅馬皇帝,武功赫赫,謀略精湛,果勇無比,西方為人君者,莫不以凱撤大帝為楷模。卻說伊凡四世先皇伊凡三世娶東羅馬帝國末代皇帝侄女索菲亞為妻,有此淵源,伊凡四世便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宣佈要建立第三羅馬帝國,復興祖業,方自稱沙皇.
伊凡四世當政後,俄國四處征戰,兼併大片沃土,威及喀山、阿斯特拉罕、伏爾加河流域。到公元1613年,羅曼諾夫家族君臨俄國,歷300年。在羅曼諾夫家族諸帝王中,彼得大帝最為了得,不愧混世魔君,一代雄主。這彼得大帝醉心武功,志在擴張,尤以奪取俄黑海出海口為畢生大業。為此不惜窮兵默武多次征戰,卻終因國力不支,樹敵太多,竟至含恨歸西。
後繼諸帝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亞歷山大一世等歷朝雄主,繼承先皇之業,繼續拓土開疆,頗見成效。經過無數次征戰,如今俄羅斯國已是地跨兩大洲,雄居歐洲之東,位當兩洲、三洋、十大海之間。兩洲乃為亞細亞洲和歐羅巴洲;三洋乃是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惟十海之說,式稀奇古怪,卻指環繞俄國周圍各大海域,自西往東、依次是,黑海、波羅的海、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貼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
歷數百年征戰,如今俄羅斯國已地廣約2000萬平方公里,為世界眾國之首,人口1.4億,在世界各國中居第二,僅次於我大清。綜合國力,則居世界第二,略次於英吉利國。
當朝沙皇尼古拉一世,雖才智貧乏,野心卻大,晝夜所思,皆為如何完成先人遺志,一來奪取巴爾幹,逼向中近東,打開黑海出海口,二來,作為歐洲憲兵,君臨中歐各國。是以尼古拉一世視土耳其國和巴爾幹各地為羔羊,視普魯士和奧地利為競爭對手,更是千翻百計要阻擾德意志的統一。
嘉慶年間維也納和會,普魯士取得了萊茵三州以及薩克森王國的大部分土地,實力大增,一下子佔到德意志全境的五分之二,俄國更對普魯士忌憚不已,數次拔劍張弩,欲動干戈。
唯英國虎視眈眈,未敢動手。普魯士又作和親之策,將夏洛騰堡公主亞歷山德拉嫁給尼古拉一世,並幫助尼古拉在道光五年戰勝其兄,奪得俄羅斯皇位。
尼古拉一世與普魯士腓特烈威廉三世有翁婿之親,不便立刻翻臉,便變換策略,謀先張大網,而後徐圖之:在土耳其境內的巴爾幹各族,支持斯拉夫民族主義運動,托斯拉夫兄弟與東羅馬帝國正統之名,謀取巴爾幹。
道光十年,俄羅斯在巴爾幹取得重大勝利,土耳其治下希臘獨立,塞爾維亞、門第內哥羅、馬其頓三公國自治,俄國取得博斯普魯斯海峽通行權。卻因此得罪了英吉利,英吉利在鴉片之役前一年年簽訂倫敦條約,確定博斯普魯斯海峽不得通過任何軍艦,又運起英普百年友誼的工具,支持普魯士統治中歐,以阻擋俄國。不過,英國的支持乃是驅虎吞狼之計,並非真的支持普魯士或者土耳其。普魯士也知道這一點,也不過是借助英國制約俄國,雙方互相利用爾。
閒話休題。且說當朝沙皇尼古拉一世,那日由緬科夫親王陪同,在彼得堡御用網球場上打網球,二人正玩到好處,突然有人來報,哈布斯堡丞相梅特涅派特使求見。
梅特涅的特使帶來了一封密信,梅特涅許諾,只要俄國幫助哈布斯堡,那麼哈布斯堡將承認「第三羅馬」對拯救巴爾幹地區「上帝的信徒」.負有天然的道義。
這第三羅馬是俄羅斯人的自稱,而上帝的信徒就是指信奉上帝的東正教徒和天主教徒。這個許諾就是允許俄羅斯奪取巴爾幹地區。
奧地利具體的條件是:俄羅斯可在巴爾幹「自由活動」,相應的,奧國可以在德意志和北意大利自由活動,奧俄締結反普軍事同盟,絕不單獨與普國媾和。尼古拉一世看了,不覺龍顏大怒:「我打俄羅斯想打誰就打誰,誰要你哈布斯堡這破落戶來承認。」
緬科夫親王卻在一旁勸道:「巴爾幹之困,不在哈布斯堡,而在英吉利。」
這緬科夫親王就是俄羅斯的潘仁美,位高權重,陷害忠良。今年年初作為草原總督,處死了哈薩克汗,本意入侵我大清西北,唯中亞之地苦寒,這潘仁美受不得苦,便回到彼得堡,任陸軍大臣,不過他對巴爾幹局勢倒是有一番見地:
「我國上次取博斯普魯斯海峽,為英吉利所擾,但英吉利要干預黑海,非得哈布斯堡支持不可。只要我與哈布斯堡交好,英吉利對我國便無從下嘴。」
「那以親王只見,我們要答應哈布斯堡的條件了?」
「且含混應對,等普魯士和哈布斯堡廝殺開來,兵臨城下,我再去向哈布斯堡提條件,晾他不敢不聽。」
根據天橋評書《西聽記》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