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當中,想要進入任何一個圈子,都是需要付出一些報酬的。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學生之間的團體,也有可能會付出一包糖果,或者是一個馬屁的代價。除非,是那種高級圈子的人,想要進入低級圈子,那樣,不但不會付出任何代價,反而能得到一定的好處。
但財團這個圈子,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一個非常高端的圈子。而環亞這些年來的發展,雖然碰觸到財團的邊緣,並且在實力上,比某些財團更加強大。可即便是這樣子,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引薦機會,環亞依舊不能被那個圈子認同。
好似華夏想要加入世貿組織,誰敢說華夏的實力不足以加入這個圈子?可以說,華夏現如今,即便是不加入這個圈子,論到實力上,比很多加入世貿組織圈子的國家,實力更加強大。但這樣強大的國家,想要加入世貿組織,依舊是非常艱難,談了幾十年都沒有談好,直到最後付出巨額的代價,才讓那些圈子裡面的人點頭,允許你的加入。
可能有些人會說,既然你有那個實力,完全能夠滿足加入圈子,那麼即便你不加入這個圈子,也應該不會有什麼影響吧?有這樣想法的人,對於圈子的看法,還是太過膚淺。實力是實力,圈子是圈子,有了圈子,才會有更強大的實力,如果一直在圈子外晃蕩,早晚會被世界給拋棄。
這世界,從來都不是圍繞著一個人來轉的。閉門造車的後果,只能是讓發展的道路變得越來越窄,到最後想要進步一點點,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就好像學習一樣,如果你不從小學,中學,大學一直學習上去,那麼你和其他完成了學業的人,在知識上,就有了差距。而這點知識上的差距,很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你的致命缺點。
那學習的學校,就好比是一個圈子。以現在知識的廣泛性,你可以在很多地方,都能夠看到學校裡面學習的那些知識,除非那些保密的知識,基本上的東西,你在外面都能找得到。但這些知識,你真正想要依靠自己一個人的思維,學習完成,絕對比起在有同樣學生學習的學校裡面學習,要困難很多,因為在學校裡面學習的那些人,他們有著老師的引導,他們可以有著別人相互借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個人的腦袋,即便是再聰明,也有著片面性,絕對比不上多個人一起研究。
而財團這個圈子也是同樣,對於那些達不到這樣高度的公司來說,如果能夠加入到財團這個圈子裡面去,肯定要比在外面獨自的打拼,要輕鬆許多。而對於那些早就達到這樣高度的公司來說,一直不進入這個圈子,而是在外界不斷的遊走,那發展的路線,就會變得十分狹窄。
現如今的環亞,也存在著這個問題,這幾年,劉東是把環亞發展得非常的不錯,現金富裕得就連美國那些大型財團都羨慕嫉妒恨。但是,這還不夠,想要真正的上檯面,這點東西,根本就不足以成為環亞的依仗。因為就算環亞你再有錢,別人拿不到手裡面,自然不會重視你環亞。現在的環亞,就好像一個暴發戶土豪,想要真正的進入上流社會,還缺乏一定的基礎。
雖然後世很多人都認為,所謂的上流社會,也就那個鳥樣,大家能看到的就是他們的奢靡,還有他們二代之間的斗富,還有誰又上了某某模特明星,出現了什麼門之類的東西。覺得這樣所謂的上流社會,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
但對於劉東這樣的明白人來說,那些東西,不過是一小部分完全無關緊要的東西,上流社會的精髓,根本就不是這些東西。什麼叫上流社會?那是靠著很多實力強大得都差不多的集團勢力,共同組建起來的。進入這個圈子,就代表著有和你差不多檔次的人,可以和你合作,就代表著有些內幕的消息,能在這樣的場合獲得,就代表著你想要發展,就不是一個勢力在戰鬥。各種各樣的好處,絕對是圈外人目瞪口呆的東西。
香港的上流社會,環亞是早就加入到這個圈子裡面去了。雖然看起來對環亞沒有什麼多大的幫助,既不能讓環亞從這裡面得到多少實際的利益,也不能讓環亞能夠一步登天,好像很雞肋。
但如果沒有這個上流社會,劉東公司裡面的人才,絕對不會像現在這樣多,環亞在香港的發展,也不會那麼順暢。因為很多人才的交流,也就只有在某個圈子裡面進行,你要是圈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到底哪些人才有哪些本事。到了一定高度的人才,自然是會在某個圈子裡面流通,你要是不加入這個圈子,你能得到這樣的人才?那絕對是妄想!
而某些決策上面的事情,下面的人幫不了忙,但是有了這個圈子,你就可以靠著圈子裡面的人脈,東拉西扯的扯上一些關係,進而實現自己的目標。你要是圈外人,求爺爺,告奶奶,都沒有人能夠指點你。
環亞之所以在香港這個上流社會圈子裡面,看起來好像沒有獲得多少利益,那完全不是因為圈子的問題。而是環亞自己的問題,因為環亞在香港的企業,基本上就相當於一個空殼,沒有什麼實際的產業,是在香港這個地方獲得的。所以在企業運作上,好像關係不怎麼大,但這並不代表上流社會這個圈子不重要。要是環亞沒有加入這個圈子,說句不太好聽的話,黃三水的環亞國際事務研究所獲取情報的渠道,都要小上一部分。
所以,圈子這個東西,非常重要。這還僅僅是香港這個小圈子,如果論到世界性財團這麼一個大圈子,那就更加重要了。你不加入到這個圈子當中,很多東西你在外界根本就接觸不到。就算是接觸到了,在外界獲得的代價,絕對要比在圈子裡面獲得的代價要高很多。
正是因為這樣子,劉東才會想著依靠日本房地產的事情,讓環亞有契機,介入到這個圈子裡面去。只有真正進入這個圈子了,環亞未來的發展道路,才會越來越寬闊。這次去日本,也不過是去亮個像,想要一蹴而就的進去,根本不可能。
但如果沒有這個契機,劉東還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夠進入到這個圈子的範圍之內。以前的環亞是沒有這個實力進去,但現在有了這個實力進去,卻沒有自己的門路,香港的圈子倒是可以幫幫忙,但香港那邊財團圈子的層次,也算不上高。想要獲得與環亞相匹配的地位,也就只有像現在的日本,什麼亂七八糟的勢力都摻合在一起,劉東與某個財團打交到,就能讓更多的財團,關注到環亞這個企業。
論到影響力,在香港財團圈子亮相,絕對沒有在現如今的日本亮相,更加深入人心。而且,以環亞在日本掌控的資源來看,別的財團,也能更加明白環亞的實力,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和環亞這樣的公司合作,比起在香港那地方來說,更容易顯露自己的肌肉。
有了這樣的想法,劉東雖然恨不得立馬就飛到日本去,高調的和美國財團和日本財團談判,但是事實的情況卻是,劉東不得不依舊在香港待著。因為如果劉東要動,那基本上就代表了在日本必然會有些收穫,在還沒有收穫的時候,他這個董事長就巴巴的跑了過去,實在有些太過急迫,也會讓那些美國人和日本人,自覺的抬高身價。
日本這裡的行動,可以說是一環套著一環,如果日本的行動能夠達到劉東的既定目標,而環亞也能進入財團這個圈子,那麼之後謀劃蘇聯,就很有可能會出現一些環亞的同盟軍。而這些同盟軍的加入,不但不會分攤環亞在蘇聯的既得利益,還會讓環亞獲得更多的好處。
蘇聯的利益,實在是太大了,大得就算美國人死命的算計他們,也不過是把蘇聯搞得很是虛弱,元氣大傷。但蘇聯依舊有崛起的希望,後世的蘇聯,也就是俄羅斯,靠著一個強力的人物,就能再次的登上世界級大國的舞台,這點雖然的確有強力人物的功勞,但更多的功勞,卻要獻給原蘇聯的強大底蘊。
如果沒有這些底蘊在,就算再強勢的人物,也救不回已經跌入深淵的俄羅斯。美國人都尚且不能完全幹掉蘇聯,就更何況是劉東這樣小小的商人?那麼大的肥肉,一個人單打獨鬥獲得的利潤,絕對沒有幾個人聯合起來獲得的好處多。
越是多的人聯合起來,就越是能瓜分更多的東西,到最後大家分贓的時候,也能比一個人打拼的時候,獲得的東西更多。美味的東西,無論是誰,都不會覺得夠。
如果這個時候,能在日本那裡,拐彎抹角的聯繫到裡歐萬塔的那個團隊,那事情就會更加的美妙了。但很可惜,這樣的想法,想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比用高射炮打到蚊子的幾率,更加渺小。
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