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中國拖日本人的後腿,必不可少的就需要代理人。講心裡話,蘇聯對中國的影響一度是相當的大,尤其是二十年代,可以說沒有蘇聯的支援,就不存在國民革命,甚至不可能存在後來的國民黨。
比較遺憾的是,蘇聯對中國革命的影響是短暫的,隨著國共分道揚鑣,蘇聯對國民政府的影響力是瞬間消亡,一度還因為中東路事件鬧得斷交。
不過雖然蘇聯在中國的革命輸出失敗了,但是其影響力並沒有完全消亡,一批三十年代不太得意的軍界前「魁首」跟蘇聯還是有聯繫的。也就是說蘇聯想要扶植拖日本人後腿的代言人選擇還是有不少的。
比如,一度流亡蘇聯遠東地區的馬占山。
這位前東北軍抗日將領在1932年2月投降日本接受偽職之後,很快就3月份生出反正之心,並立刻在四月份逃離齊齊哈爾在黑河組織東北救國抗日聯軍。
雖然馬占山所部的抵抗只持續了幾個月,並在當年12月就被迫逃亡蘇聯。不過馬占山雖然失敗了,但是其在東北的影響力還是不可低估的。而且之前他的失敗更多的原因是寡不敵眾,在沒有任何援助的情況下能堅持幾個月已經實屬不易了。
如果蘇聯能給予馬占山一定的軍事援助,不說將日本人的勢力趕出東北或者當時所謂的北滿洲,至少是能夠跟日本人多相持一段時間的。而且從後來馬占山的種種行動看,他確實是抗日。而不是嘴炮。支援他。總比支援南方的「炮黨」讓他們坐等勝利然後拿這些武器打內戰強。
馬占山是個不錯的人選。不過並不是唯一的人選,在內蒙、華北地區馮玉祥也是相當優質的代理人。實際上在國民革命時期,馮玉祥一度就跟蘇聯走得很近,還前往蘇聯進行過考察,而且他在五原誓師參加北伐跟蘇聯有脫不開的關係。雖然中原大戰的失敗讓他被迫下野,但是西北軍系統中他的聲望是相當的高,如果他能站出來牽頭抗日,整個內蒙華北必然引起軒然反響。
當然。最主要的是馮玉祥也有抗日的想法,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馮玉祥就在積極招募舊部,到了1933年更是在吉鴻昌的幫助下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一度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多倫。
李曉峰是比較中意這兩個人選的,不過決定權並不完全在他手中。因為不管是列寧、托洛茨基還是共產國際對於中國的問題都有不同看法。至少列寧和托洛茨基更傾向於用自己人,而自己人是誰呢?自然是中共。
在兩位導師大人看來,自己的小夥伴還是更加可靠一點兒,其他的不管是馬占山、馮玉祥還是什麼其他的阿貓阿狗都不過是軍閥。作為無產階級的代表,蘇聯怎麼能依靠幾個不靠譜的軍閥去抵抗日本人的擴張呢?
尤其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更是強烈地反對馬占山和馮玉祥。認為只有依靠共產國際和中國的組織力量才能抵制日本人的擴張。
客觀上說石頭和大餅臉的意見是有道理的,不管是炮黨還是軍閥確實並不可靠。從本質上說這批人真心都只是割據軍閥而已。但是李曉峰卻認為,依靠共產國際的組織力量並不比那些軍閥更加靠譜。共產國際這個組織在中國發揮的作用,講心裡話負面作用更大,自以為是的瞎指揮,不切實際的指派一些「青年」幹部擔任要職,真心是夠搗亂的。
在共產國際的添亂下,整個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初期,中共被折騰得一片混亂,此時雖然勝利的進行了第四次反圍剿,但是內部的矛盾和問題也即將達到頂峰。在稍後的一年多中,指望主力在南方的中共去完成抗日大業是不現實的。
在李曉峰看來,從1933年到1934年是完全指望不上組織的力量的,而這兩年中真是日本人野心膨脹得最快的時候,從東北到內蒙再到華北,日本人的野心一步步的被養大了。任由這幫豺狼膨脹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在這段時間內必須採取果斷手段遏制日本人的野心,這是沒有任何條件可講的。不過顯然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也不打算退讓,一口一個將共產國際的組織原則掛在嘴上,口口聲聲地說要相信中國的同志。
這真心讓李曉峰很惱火:「我當然信任中國的同志,問題是中國的同志暫時在這個問題上幫不上什麼忙?主力還在南方活動的他們怎麼北上抗日?加米涅夫同志,你告訴,這怎麼弄?」
加米涅夫卻不以為然,甚至很想當然地說道:「這根本就不是問題!打破了第四次反圍剿的中共已經極大的壯大起來了,已經完全具備了向大城市進攻的可能,在未來的一年多中,佔領整個江西,甚至向江蘇南京方向發展也是可以期待的!」
這根本就是異想天開了,充分說明加米涅夫這個共產國際的主要領導人根本就不瞭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以為反圍剿的勝利是全面革命勝利的開端,還以為可以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打垮南京的老蔣。他根本就不知道接下來的一年究竟會發生什麼。
「對此我表示懷疑,據我所知,南京國民政府正在籌備第五次反圍剿,而這一次南京動用的兵力將是空前的,我認為未來中共的主要精力恐怕要放在第五次反圍剿上,沒有多餘的精力管北方的問題!」
「這只是你單方面的臆測!」加米涅夫很不高興地反駁道。
說實話,整個二十年代共產國際的工作成果是相當可憐的,在歐洲方面毫無建樹。美洲也打不開局面。唯一有點起色的就是中國。可誰想到1927年這唯一的成果也化為烏有了。
對於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來說,這真心是相當的丟臉,好容易中國取得了一點
兒成績(跟共產國際還沒太大關係),形勢也看上去還不錯,可李曉峰竟然敢當著他們的面潑冷水,這如何能忍。
頓時這二位就有些不依不饒了,幸虧是導師大人還在場,否則雙方打起來都不值得奇怪。
「夠了。都冷靜一點!」列寧冷哼了一聲,「安德烈同志的話雖然不中聽,但卻是符合實際情況的。中國北方的問題確實暫時指望不上中國的工農紅軍,他們的主要精力還是要放在壯大自我爭取革命勝利上!」
托洛茨基也難得的補充了一句:「而且同志們,我們必須注意,我國政府現在承認並建立了外交關係的中國合法政權是南京國民政府。如果給予中共更多的支援,勢必會引起南京方面的反感,而眾所周知的是這個南京國民政府對日本的立場是一貫不堅定的,很難保證他們不會投向日本人那一邊,而這是不符合我國利益的!」
這才讓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無話可說。不過這兩位依然不肯完全認輸:「就算如此,我們也應該在北方發展自己的組織。只有自己人才是可靠的!」
列寧看了這兩位一眼後說道:「這樣吧,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我們要扶持那些願意抗日的軍閥,另一方面積極幫助中共在北方發展組織……」
李曉峰立刻就接了一句:「那麼以誰為重點呢?」
不是李曉峰不識趣,而是這話必須問出來,否則以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的折騰勁頭,他們絕對會把前一條置若罔聞。
「暫時,或者說當前一兩年,以第一條為重點,我們必須要利用軍閥爭取時間!」
列寧拍板之後,就好辦多了,而且導師人遠不止拍板這麼簡單,散會之後他單獨將李曉峰留了下來。
「安德烈,你應該清楚,扶持中國的抗日勢力不過是權宜之計,最終能夠解決問題的只有我們自己,你認為誰去遠東主持局勢比較合適呢?」
李曉峰真心沒有想到,導師大人會這麼看得起他,竟然會徵求他對此的意見。不過他並沒有得意忘形,更沒有以為自己真的能在這個問題上發表什麼決定性的意見,而是很謙虛地回答道:「我認為最好派一個瞭解遠東,瞭解中國的同志去主持大局,這麼會避免很多麻煩和問題。」
列寧緩緩地點點頭,對李曉峰的回答相當的滿意,之所以單獨將某人留下來,他自然不是想聽什麼意見,主要是看看某人的態度。在對日問題上,某人可是跟中央唱了反調,可以說直接推翻了中央的決議,雖說某人的意見確實有道理,但是列寧還是不願意某人因此生出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留下某人看看態度也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某人剛才大大咧咧的提出了人選,列寧會很不高興,自然會狠狠地敲打敲打某人,讓某人不要繼續這麼上躥下跳了。很顯然某人還是知趣的,而且某人給出的建議也非常符合列寧的想法確實得派一個瞭解中國情況的人去主持局面。
實際上當遠東紅旗方面軍成立的時候,圍繞方面軍司令的人選問題,托派和列寧派是爆發了一場明爭暗鬥的。圖哈切夫斯基希望自己的鐵哥麼哈列普斯基擔任這個職務,斯大林則想讓之前授銜中不太愉快的伏羅希洛夫走馬上任。
為什麼圖哈切夫斯基和斯大林同時對區區一個方面軍司令產生了興趣了,客觀的說遠東紅旗方面軍真心不是什麼肥缺,而是一個很爛的差事。遠東地區的條件不是一般的差,到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任職幾乎等同於發配。如果是之前,那裡是誰也不願意去的。
可是這一次不同,在某仙人的建議下,對日作戰幾乎是不可避免了,對於有志於幹一番事業的將軍們來說,遠東將是一個刷戰績鍍金的好機會。圖哈切夫斯基絕對是想借此實驗自己的機械化作戰思想,而斯大林則是想送給伏羅希洛夫一樁戰功。說不定借此能在幾年之後升元帥也說不定。
甚至一度李曉峰都想安排幾個哥麼去遠東混個差使。比如說羅科索夫斯基就是不錯的人選。想當初朱可夫都能借此上位,不比朱可夫差的羅科索夫斯基沒道理刷不上經驗不是。
不過在一番思考之後,李曉峰還是放棄了這個很有誘惑力的念頭,第一個原因是羅科索夫斯基資歷不夠,1933年前羅科索夫斯基擔任過的最高職務也不過是師長,授銜時也僅僅是個少將,不說方面軍司令,當軍長都差級別。去遠東還當個小師長真心沒啥意思。而要提拔的話又有問題,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可以大膽的越級提拔,而和平年代這麼弄就不合適了。
第二個原因,李曉峰也感覺到自己最近一段確實有點鋒芒過露了,連導師大人都覺得他太能折騰了一點,最近還是低調一點兒比較好。
一番思考之後,李曉峰選擇了不爭遠東紅旗方面軍的職務,反正按照規劃一年多內還不至於直接同日本人發生軍事衝突,還有緩衝的時間。等過了這一段,風聲過去了。再給羅科索夫斯基在遠東紅旗方面軍安排個軍長什麼的幹幹,應該不是太難。
當然。這也不是什麼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斯維爾德洛夫和魯祖塔克之前向他通風報信了,說導師大人對遠東紅旗方面軍司令的人選問題上其實已經有中意的人選了,不管是哈列普斯基還是伏羅希洛夫都是打醬油的,他們建議李曉峰也不要自找沒趣,推薦了自己人反而會招惹導師大人不愉快。
有鑒於此,李曉峰自然是從善如流,給了導師大人想聽的答案。那麼列寧究竟中意誰呢?
其實答案非常明顯,當李曉峰說出他的建議,並且列寧連連點頭之後,那個幸運兒的名字已經呼之欲出了。在方面軍指揮員這個級別,瞭解遠東的情況,在遠東地區有過實際工作經驗,根本就數不出第二個人,
除了布柳赫爾還能是誰?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布柳赫爾就光復了遠東,二十年代又擔任過孫中山的軍事顧問,對於遠東對於中國的情況他實在太熟悉了,而且平心而論布柳赫爾還幹得非常不錯。更重要的是布柳赫爾在軍隊勢力中比較中立,沒有公然的選擇站隊。列寧不希望遠東成為列寧派和托派新一輪鬥爭的焦點,自然會更傾向選布柳赫爾。
歷史上布柳赫爾也在遠東紅旗方面軍幹得不錯,在張鼓峰讓日本人吃了不小的苦頭,不過而那也是布柳赫爾的最後一戰,張鼓峰戰役剛結束,他就被清洗了。
布柳赫爾去遠東支持大局,這個結果對列寧派和托派來說都可以接受,但是隨著布柳赫爾的離開,問題也隨之而來,布柳赫爾留下的那個空位由誰填補呢?
紅軍的總政治部講心裡話在四總部中份量最輕,不客氣地說是個務虛的職務。反正之前布柳赫爾在這個位置上幹得就不算開心,像他那種比較正直的人,真心是不適合跟政治沾邊,而這個總政治部卻恰恰主要負責的就是政治問題。布柳赫爾對於能逃離這個火坑真心是比較愉快的。
布柳赫爾愉快,而對於有資格爭奪這個位置的人來說,同樣也感到愉快。比如打仗不太行,搞政治很拿手的伏羅希洛夫就很喜歡這個位置,他又一次找到了斯大林,強烈地要求小夥伴幫忙搞到這個職務。
對此斯大林自然是欣然同意,因為一旦伏羅希洛夫掌控了總政治部,能那麼就意味著他斯大林控制了四總部的一半,這意味著他在軍委中的權威大大加強。
基於同樣的理由,托洛茨基和圖哈切夫斯基也對總政治部垂涎三尺,一時間隨著布柳赫爾的離開,托派和列寧派在軍隊中的鬥爭不光沒有消停反而是愈演愈烈了。
而這一次,李曉峰很克制的選擇了圍觀,反正導師大人不可能讓他和小斯的人接管總政治部,爭恐怕是自討沒趣。甚至李曉峰認為這個空缺恐怕絕不會屬於托洛茨基、斯大林和斯維爾德洛夫中任何一家,對於力求保持黨內權力平衡的列寧來說,給這三家中任何一家都會打破權力的平衡。很有可能,最後這個職務將會由一個不起眼的人獲得。
既然如此,李曉峰自然是沒有湊熱鬧的興趣,他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遠東事務上,加強對日情報工作,加強聯繫中國的抗日勢力,這些都是他這個kgb一把手應該做的事情。
比如之前提到的馬占山就很快響應了kgb拋出的橄欖枝,急吼吼的要求蘇聯趕緊支援他軍火彈藥,好盡快的殺回東北老家。
「這個事情不能直接由kgb出面,畢竟中央的意思是名義上還要維持對日本的正常關係,不能給日本人口實。我的意思是讓eo公司負責這件事,通過僱傭兵給馬占山支持。」
頓了頓李曉峰又吩咐道:「這個事兒,讓彼得接手,由他來做比我們坐更方便。對了,除了馬占山,其他方面的反應怎麼樣?」(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sabcdefg、metatron、失落的殘楓、尤圖斯和hzwangdd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