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雷蒂安緊了緊衣領,然後狠狠地跺了跺腳,天亮前最後一班崗可不是什麼美差,這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尤其是進入十月末,波蘭的氣溫驟降,而他們這些可憐的大頭兵卻只能穿著單薄的秋裝。講心裡話,真心是冷啊!
克雷蒂安又往手上呵了兩口氣,不過這對於已經被凍得麻木了的雙手一點兒用處都沒有。此時此刻,如果能生一堆火取暖該多好啊!
不過這個想法等同於作死,前一天,幾個耐不住寒冷的士兵偷偷摸摸地生火取暖,結果他們還沒把手烤暖和,敵人的炮彈就落了下來,幾秒鐘之後這幾個可憐蟲就被炸成了碎片。
克雷蒂安一點兒都不想死,好不容易他才熬過了漫長的世界大戰,在波爾圖還有熱情可愛的姑娘在等著他,他要生一大堆孩子,可不能在該死的波蘭送掉了性命。
不過說起這場該死的戰『無『錯『小說『爭,克雷蒂安一肚子都是火氣,仗打得太憋屈了,華沙沒攻下來後路就被截斷了,然後部隊重新打通交通線的企圖又被挫敗了,而且還搭進去了全部的美國人。以至於現在他們被圍困在華沙城市邊緣的城郊結合部,只能這麼一天天苦挨!
從兩天前開始,部隊的伙食就開始限量供應了,每一天每人都只有500克黑麵包和一點點蔗糖。這點兒量別說是成年人,就是個孩子都不夠。更可怕的是克雷蒂安聽後勤處的兄弟們說:「知足吧,就這點配額也支撐不了幾天,過幾天什麼都沒有了!」
反正克雷蒂安和戰友們是想方設法的到處搞食品。不管是去後勤處的倉庫裡偷還是去波蘭老百姓家裡搶。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是隨著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之後。除了搶食物之外,他們還會搶劫過冬的棉衣、毛毯、毛襪以及煤炭。總而言之,部隊是想方設法的搞物資,原因是按照總司令福煦的說法,他們必須長久的堅持下去,至少要堅持十天,十天之內沒有任何友軍能夠來救他們!
其實十天已經是很樂觀的估計了,按照協約國集團的估算。從法國開往波蘭的援軍至少需要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抵達華沙。而且這是最樂觀的估計,如果不下雨下雪,如果工兵能夠更快清除交通線路上的地雷,如果德國的交通恢復暢通,如果法國國內的工人們停止罷工,如果以上條件都能夠實現,那麼援軍將在半個月之內抵達華沙。
顯而易見的是,這些如果不可能同時實現,甚至能實現一半都殊為不易。所以半個月之內福煦將不可能獲得救援。甚至協約國集團本身也在考慮是否有必要繼續這場戰爭!
他們為什麼會猶豫呢?原因有主觀和客觀兩個當面。
從主觀上說,福煦的部隊通過實際作戰證明了一點——布爾什維克的紅軍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紅軍雖然戰鬥力有限。但是卻能通過合理的戰術拉平這種劣勢,而且布爾什維克的動員能力大大超出了協約國的預計。根據潛伏在俄國的間諜提供的情報。俄國人正在進行一次規模宏大的戰爭動員,在短時間內他們將再次武裝出一隻百萬大軍!
也就是說,就算福煦能在華沙消滅掉部分紅軍也不具備什麼決定性的意義,很快新的紅軍又將出現在老頭面前,會用一**的人海戰術將老頭湮滅!
更何況,戰場上實際顯現出的情況是,福煦的部隊沒有任何優勢,反而被紅軍包圍了。這充分說明,如果想要消滅這些紅軍,協約國必須投入更多的兵力和物資。而這些對於剛剛經歷過一場世界大戰的他們來說,無疑是相當困難的。
而這些困難就屬於客觀方面了,客觀方面的問題不光有物資方面的困難,還有蠢蠢欲動的不安分的工人,從1918年開始,不管是英國、法國還是美國,工人運動都在不斷地爆發,無產階級的情緒愈來愈不穩定,也越來越難以滿足,如果放任他們不管,最後的結果恐怕是相當悲觀的。
要扼殺這些暴動的工人,就需要大量的鎮壓力量,而這也與繼續干涉俄國的革命相違背。並且,要讓工人們安分下來,光靠武力彈壓,光靠高壓政策也是不夠的,必要的懷柔政策也是必須的。而想要懷柔就需要錢、需要物資,自然的這也同繼續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干涉戰爭相違背。
更客觀的原因還有該死的天氣,隨著11月的到來,冷空氣將席捲歐洲,而越向俄國靠攏,溫度就越低,這樣的極端環境讓一直在法國作戰的聯軍士兵非常的不適應。
而且在這種極端天氣條件下,俄國糟糕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極大的削弱聯軍的後勤保障能力,拿破侖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繼續干涉俄國似乎有重蹈覆轍的危險?
經過緊張的分析和討論,協約國的智囊們一致認為——繼續武裝干涉俄國是下下策,是最愚蠢的選擇,從各國的客觀條件以及世界大局來看,武力是無法解決布爾什維克的。政府應該制定更加長遠的計劃,通過封鎖、制裁和孤立的手段鎖緊俄國的咽喉,然後運用煽動、唆使和扶植反對勢力的方式緩慢的顛覆布爾什維克的政權。
智囊們一致認為,通過封鎖與和平演變的手法顛覆和扼殺布爾什維克更具有可操作性,雖然需要花費的時間和財力相當的驚人,但是這是現今唯一可行的方案。
那麼這些智囊的意見有道理嗎?客觀上說是十分正確的,在真正的歷史上,西方國家就是這麼做的,70年後曾經席捲世界的**帶頭大哥在他們的種種手段下轟然倒下,然後花了二十年都無法恢復元氣,並且從更長遠看。再給俄國人二十年休養生息的時間也不夠!
既然如此。智囊們的意見被通過了嗎?
沒有!
為什麼沒有呢?那也有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的原因。先說主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協約國集團的**oss們不願意接受他們拿粗鄙的俄國人完全沒有辦法的結果,他們依然認為他們有能力用武力沉重地打擊俄國,
將北極熊的血放乾淨。
協約國集團的高層比較傾向於認為——當前的糟糕局勢更多的是因為軍官們自身的大意,剛剛擊敗同盟國的軍隊太過於輕視俄國人了,以至於讓他們偷襲得手。如果我們的軍隊能夠更加謹慎和專著,那麼擊敗和消滅赤匪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而協約國給出的辦法就是換帥,剛剛贏得世界大戰勝利的福煦被拋棄了,被撤銷了聯軍總司令的職務。取而代之的是之前擔任英國遠征軍司令官的英國陸軍元帥黑格爾。
不得不說,這真心是個昏招,雖然福煦的表現確實不咋地,也確實大意失荊州了,但是在這個時間當口換帥,真的合適嗎?
要知道福煦已經對紅軍的戰鬥力和戰術有了充分的瞭解,哪怕他不能想辦法立竿見影的改變聯軍的被動,但是維持當前的局面還是能夠做到的。
而黑格爾並沒有同紅軍交過手,他需要重新瞭解和熟悉這個陌生的對手,而這是需要時間以及要付出額外代價的。以包圍圈中聯軍部隊的慘狀。能不能經得住這種額外的付出呢?
並且,最最搞笑的是。黑格爾可不在華沙,他接受這道任命的時候人在柏林,也就是說他並不能直接指揮部隊,而這不是搞笑嗎?
當然,協約國願意這麼搞笑別人也沒有辦法,反正他們主觀上還想繼續戰鬥,還想在賭一把。而客觀上,紅軍也沒有收手的打算,就算協約國現在主動的丟出橄欖枝,說什麼用談判的手段解決紛爭布爾什維克也不會信。相反,列寧和托洛茨基只會以為這是協約國的緩兵之計。
戰場上的局勢好不容易改變了,紅軍好不容易再次奪回了主動權,看上去有一口氣殲滅敵人主力的能力。對於托洛茨基來說,殲滅了福煦的部隊,就意味著他的世界大革命路線再次能走得通了,哪怕只是為了政治前途,托洛茨基也不會放過福煦的部隊。
於是乎,這場戰爭只能繼續,而如克雷蒂安一樣的小兵兵只能繼續在死亡線上掙扎。說實話,在這場戰爭中最無辜也是最悲劇的就是這些最普通的士兵了。
打贏了,除了能獲得一點點可有可無的所謂榮譽之外,這場戰爭所產生的利益大頭跟他們沒有任何關係;而輸了,他們可能會受傷致殘或者直接掉丟性命。反正得到跟付出是完全不成比例的,這大概就是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悲哀所在了。
言歸正傳,當不管是協約國集團還是布爾什維克都做出了繼續戰鬥的決定後,一場最後的決戰就不可避免了。協約國一面命令包圍圈中的部隊堅守到底,另一面也積極地調動部隊,將一切能夠調動的部隊和資源全方位的向波蘭傾斜,從架勢上看真有點不惜代價的意思了。
不過這麼做的實際效果,那真心是很難講,之前提到過的那些「如果」都是大問題,所以這種調動行為其實效率是很低的。實際上協約國唯一能夠快速調動的也就是之前駐紮的柏林的那點兒部隊。
作為名義上的聯軍總司令,黑格爾愁眉苦臉的帶著英法美聯軍的三個師以及德國政府貢獻的五個師的僕從軍開出了柏林,一路向東。
說實話,老頭當時的心裡很不好,因為他的部隊名義上有八個師,但實際上真正靠得住,真正管用的只有英法美三國聯軍的那三個師。其他的五個德國師頂多只能搖旗吶喊。因為之前德國人在什切青的戰鬥中就將本來面目暴露出來了,這些該死的漢斯跟協約國永遠不會是一條心,只要有機會有能力他們就會給協約國製造麻煩!
而對黑格爾來說,用三個師去救援包圍圈中的福煦所部,根本就是天方夜譚。甚至可以說真這麼做了。等於是送羊入虎口。估計俄國佬會很開心的將這三個師一口吃下去。畢竟他們之前已經展現出了打殲滅戰的能力,加斯帕爾和塞伯特已經幫俄國人證明過了。
按照黑爾格本人的意見,福煦所部最好是自發突圍,他的這點兒人馬頂多只能上前接應一下,而且就是這點動作都得格外小心,不可靠的德國人隨時都可能將他們給賣了,就如他們在什切青所做的一樣。
而一旦協約國在德國和波蘭最後的一點兒可靠的力量被消滅,後面的連鎖反應將不亞於火山爆發。所以黑格爾更傾向於保守。他更願意先在波茲南一線構築堅固的防禦陣地,先立足於防守,等法國開過來的主力達到之後,再穩紮穩打解決俄國人。
可惜的是,黑格爾的意見直接被否定了,原因很簡單,協約國無法接受福煦所部被全殲的政治代價,接近二十個師的兵力一把揮霍完了,而且還要搭進去一個剛剛擊敗了德國的陸軍元帥,尼瑪。這種事如果發生了,妥妥的內閣必須辭職謝罪!
對於協約國的政治家來說。這是永遠也承受不起的代價,甚至之前的慘敗就已經是不可承受的痛。當加斯帕爾的部隊被圍殲後,協約國是這麼說的:「加斯帕爾少將率領少數部隊在極其不利的狀況打退了敵人一次次進攻,頑強的堅守著每一寸陣地,直到彈盡糧絕時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才不得不放下了武器……他們的行動已經足夠優秀,是軍人的楷模!」
看看吧,連加斯帕爾這樣的蠢貨到了他們嘴裡都變成了楷模和典範。至於塞伯特,美國人對這位將軍的吹捧更加的無恥和噁心,他們不光把法國人吹捧加斯帕爾的話添油加醋的複述了一遍,而且還想出了更加狗血的解決危機的辦法。
美國陸軍部一手炮製出了這麼一齣戲,他們宣佈塞伯特在最後的時刻率領部隊英勇的進行突圍,一舉突出了赤匪的包圍圈,唯一可惜的是這位師座比較不走運,被敵人的炮彈擊傷,重傷之下才被迫投降。用美國人的話說,塞伯特的部隊並沒有被殲滅,他們英勇的突圍而出了,現在這支英雄的部隊正在波茲南休整,不久就將重返戰場云云。
那麼真實情況呢?真實的情況是,塞伯特的部隊除了一
小撮比較走運的幸運兒乘著最後時刻的混亂僥倖逃出了重圍,其他的全滅。美國陸軍部將這些逃出來的可憐人兒收攏起來,然後再將之前留在波茲南的部分美軍後勤部隊拼湊進去,從紙面上恢復了美軍參戰部隊的番號。
說實話,黑格爾都被美國人天才般的手段給弄懵了,因為按照美國陸軍部的說法,波茲南可是還有美軍的四個師,也就是說在外界看來,黑格爾手手握12個師的重兵,這麼多部隊難道還不能將包圍圈中的福煦救出來嗎?
反正輿論界對黑格爾後來的遲緩行動是相當不滿的,在他們看來這位英國元帥太保守、太膽小也太無能了,一再的坐視福煦受困,只知道原地踏步,簡直就是一個廢物!
當時,黑格爾那個苦悶啊!難道跟外界說實話,拆穿美國人的把戲?這肯定不行,如果他這麼幹了,那麼他屁股底下的聯軍總司令的位置恐怕立刻就會換人。甚至還會引發一系列的國際爭端,連累他餘生都不得安寧。
不過在日記裡,黑格爾可是把美國人罵了個狗血噴頭,直接問候了美國陸軍部相關人員的八輩祖宗和家裡所有的女性親屬。而且在老頭的餘生當中,只要一見到美國人就吹鬍子瞪眼,甚至不止一次的公開表示美國人就是垃圾!可想而知,老頭當時有多麼氣憤。
不過在一片罵聲當中,黑格爾竟然忍住了,不管外界說什麼,他只當沒見見,用一種老牛拉慢車的速度一點點的往華沙蹭,而且稍微有風吹草動就立刻停下來觀望。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1月上旬。當天氣越來越冷,當包圍圈中的部隊餓了幾天的肚子,當他們的彈藥也即將耗盡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求援電和罵娘的電報雪片一樣向黑格爾湧了過去。
在內外壓力之下,古板的黑格爾也無法繼續磨洋工了,他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加速,不過在提速之餘,老頭也不止一次的告誡自己的部下:「千萬不能冒進,我們的宗旨是穩紮穩打,只要遇到了任何風險都必須停下來觀察,務必保持各部隊之間的緊密聯繫……」
甚至,老頭私下裡告誡麾下唯一可靠的三個師長:「德國人是靠不住的,你們必須時刻監視著他們,千萬不能讓他們離開你們的視線!」
當然,老頭的謹慎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因為在他行軍的路途中,始終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的行動,一直在尋找戰機,一旦老頭露出任何破綻就會狠狠地在他身上咬一口……(未完待續……)
ps:鞠躬感謝hzwangdd同志和尤圖斯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