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都市小說 > 恨不初見未嫁時

第5卷 碌碌塵寰,平凡是真 1213此時情緒誰能會3 文 / 雲蒙居士

    外戚是一股特殊的力量集團,很多時候他們的飛黃騰達不是憑借個人功業,而是因裙帶關係。家中有好女,修成玉顏色,貨賣帝王家,一朝承主恩,家族可轉運。話說潘氏為慕容伊川產下二皇子致謙後自己不但從貴嬪晉陞為妃,同時父親潘立的地位因此得到了提升,在潘氏生產的七日之後慕容伊川便提拔了潘立,將其從兵部侍郎提升為樞密副使,從原先的從二品直接升至從一品,樞密院是掌管國家軍事的機構,如今潘立成了最高軍事機構的二把手,算是位高爵顯了。潘立的提拔雖是因為女兒在宮中得力的緣故,然潘立也並非一無是處,他曾雖慕容伊川出征巴蜀,也立下過不少功勳,而在兵部任職期間做事也算勤勤懇懇。慕容伊川在用人方面還是極為謹慎的,若潘立乃是一庸人,縱然他在寵潘妃也不可能將潘立安排進入樞密院這樣要緊的部門。

    潘妃聽聞父親得到提拔,心中好不歡喜,此刻她方才真正體會到何為母以子貴。

    景園宮因二皇子的落生而變得格外熱鬧,每天人來人往不斷,景園宮的倉庫裡各種珍奇異寶堆積如山,對此向來愛好排場和熱鬧的潘氏自然無比悵然,如今她正沉浸在為人母及得君寵的榮耀裡。

    這日潘氏剛剛用罷了午膳正打算小睡片刻,然宮女稟報說曹貴嬪求見,若是旁人潘賽花未必肯見,然曹氏卻不同,她會抓住每一個能抓住的機會跟曹氏炫耀自己的榮光。

    少頃,曹氏在宮女的簇擁下來到潘妃面前,如今潘賽花雖沒有行冊封禮,不過皇帝金口玉言她就是潘妃,按照規矩身為貴嬪的曹秀娟自然要給潘氏行大禮,向來懂得拿捏分寸的曹氏在這方面自然不可能讓他人抓住把柄,來到潘氏的床前曹氏盈盈下拜,「嬪妾曹秀娟給潘妃娘娘請安。」

    這是潘氏生產後曹氏第二次來景苑管,頭一次來帶了一大堆禮物,而這一次依然帶了不少補品,看到潘氏如此春風得意曹氏心內無限妒忌,然她卻從不肯讓別人看出自己的妒忌,她要讓慕容伊川及其他人永永遠覺得我曹秀娟是一位知書達理,善解人意的女子。

    潘氏手輕輕撫著床面對得意的上下打量著眼前這一抹紫色的身影,良久潘氏才慵懶的口吻道;『曹姐姐快平身吧,你我一同入宮,而姐姐又年長我幾個月看到姐姐給我行禮妹妹實在是不忍心啊。」

    面對潘氏的惺惺作態曹氏心內恨意勾萌,不過表面卻是波瀾不驚,「潘妃娘娘有福氣,嬪妾只能甘拜下風。」看到曹氏如此恭順潘賽花心中怎一個快意了得,隨即命宮女給曹貴嬪上座奉茶。

    「姐姐得到的恩寵向來比妹妹要多,不過姐姐怎就一直不孕,看在你我一同入宮的份兒上妹妹說句貼己話給姐姐,這女人若想在宮裡站住腳就得需要一個兒子,姐姐母家也在京城不妨偷偷從民間弄一些生兒子的秘方來,說不定姐姐也能一朝有孕,分娩得男,到那時姐姐也可母以子貴,晉陞妃位,同時伯父也可從汜水關調回,姐姐也就不用飽受與父親天各一方的苦楚了。」潘氏單手托腮,而另一隻手不時的撫弄懷裡小致謙花蕊一般柔嫩的臉。

    面對潘氏所謂的善意提醒曹氏故作感激道;「多謝娘娘對嬪妾如此推心置腹,常言道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嬪妾若有福自然會抓住機會的。」

    曹氏望著潘氏懷中摸樣俊秀的小男孩兒恨不得伸手將其掐死,若不是這個孩子她潘賽花焉能平步青雲,而今自己成為後宮裡最下等的妃嬪,看到潘家因潘賽花而雞犬升天,門庭若市曹氏就想起在守邊關的父親來,若自己也得勢那父親也能調回京城,那他們曹家也能是權傾一時的外戚。

    回到紫泉宮曹氏才卸下了自己的偽裝,雙眼滿是如霜雪一般冷寒的殺氣,「豈有此理,潘賽花算什麼東西,居然如此猖狂,他日我若峰迴路轉定比她今日風光數倍。」

    人前溫婉的曹氏只有在自己的貼身婢女琉璃及山青這兩個心腹面前才能真情流露,她的心有不甘,她的嫉妒,她的怨恨,她的孤獨,她的……

    山青趕忙寬慰,「娘娘莫要太心急了,您向來比潘妃的恩寵深厚,不過最近皇上沒來紫泉宮罷了,等過些日子皇上對二皇子的稀罕勁頭過去了潘妃自然失寵,而貴妃有孕且一直得寵不多,皇后娘娘老是病歪歪的,能伺候皇上的也就娘娘呀。」

    琉璃一邊給曹氏扇扇子一邊跟著山青的話說,「就是,小姐先要潘妃得意一些日子。」

    在倆人的一番寬慰下曹氏的心緒稍稍平靜些許,「皇上每個月都會來我宮裡幾回,不過我這肚子就是不爭氣,琉璃天黑之後你再出宮回曹府一趟,要我娘想辦法找尋靈藥。」

    琉璃趕忙點頭答應。

    話說眨眼功夫到了潘氏滿月,當日潘賽花的封妃大典在含元殿舉行,後宮諸妃嬪來觀禮,各王的正妃及朝內三品以上誥命夫人也入宮來觀禮。慕容伊川親自將象徵潘妃身份的印章從宛若手捧的托盤裡取出交給潘妃,,潘賽花跪接妃印,然後帝后二人分別對潘妃叮囑一番,才讓其平身,然後接受眾人的恭賀。

    潘賽花封妃當日慕容伊川又下了一道聖旨冊封二皇子慕容致謙為武陵郡公,皇子出生一月就有封賞的極少,更何況還是庶出,慕容伊川之所以如此恩賞賽花母子並非格外偏愛,而是自己膝下子嗣不多,以此證明自己對子嗣的重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