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西空軍的出擊,決定了希臘戰役的加速。而三大集團軍在三天內的陸續登陸,更是迅速的確定了希臘必將滅亡的結局。
第一集團軍,司令員黃維是個絕對唐朝的就差沒手把手去教、悉心培養出來的新一代共和軍三十六地煞中的一員。他帶著部隊一登陸,立即對希臘各處地面部隊目標,發動了完全機械化大集團、不惜代價的猛烈攻擊。
只短短十二小時,第一集團軍便在空軍、海軍航空兵與海軍配合下,借助導彈、炸彈和炮彈的幫助,帶著他的部隊連續作戰,接連全殲了希臘五個陸軍師、四個憲兵師。將曾經在與軸心國作戰時,一直擔任這絕對主力的希臘第四集團軍主力,迅速打成了殘廢。
在十二小時後,黃維向唐朝進行階段性小總結時,他給自己的戰術正式有了一個命名:「狼群戰術」。
這個名詞,也許對於這個時代裡的許多人都很新鮮。但是唐朝聽到黃維的總結性命名以後,卻會心地笑了。為什麼笑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別人不知道、唐朝是很清楚這個狼群戰術其實應該是屬於海軍的呀!
但是黃維呢?他是個陸軍將領,卻在希臘戰場上一登陸便玩起了地面部隊化整為零、以自身超越時代的通訊、機動、火控能力,以營為作戰單位對著希臘人發起狼群一樣山呼海嘯般的攻擊。
在攻擊中,只要希臘人一出現破綻。黃維便會嗜血地一笑。果斷下令讓在那個破綻出現方位附近的部隊,無論原編製如何立即快速整編成一支全新、暫時性的旅級或者師級作戰單位。然後。對著敵人出現的漏洞,來上一痛猛打。
當希臘人調集重兵,想要進行局部決戰的時候。黃維呢?他馬上又下令,繼續化整為零、以營為作戰單位,直接跟希臘人玩起了避實打虛、大規模陸地上運動戰、游擊戰和機械化的麻雀戰來。
這些戰術,其實都是唐朝在從前黃維在中央警衛師的時候,耳提面授、傳授給他的機械化大規模運動戰核心思想演變出來的。
但是連唐朝都沒有想到,黃維不但吃透了這些遠遠超越當時時代的戰術思想。還在接手一線作戰部隊短短半年之後,便通過訓練、演習,將之理論結合實際的變成了拿手好活。
而他的這種衍伸性演化出來的實戰性決定一切的多變性戰術,恰恰創造了一次真正讓國際社會猶如遭遇七級地震一般的震撼!
一個集團軍、八萬人,短短十二個小時內幹掉了希臘人總計九個師!黃維自身的損失,只有犧牲三千七百餘人、重傷四千九百多人。希臘人呢?卻付出了至少六萬人陣亡、四萬五五千人被俘,其中還包括了一位巴爾幹戰場上成名的索斯特洛上將……
接到安西共和軍第一集團軍這樣戰果的消息以後。希特勒、羅斯福、丘吉爾個墨索里尼全都傻眼了!他們清楚的意識到,他們的戰爭與安西、與唐朝正在發動的戰爭相比,簡直就是小孩子在玩打架遊戲、根本不是一個檔次的。
看看人家安西共和軍,一個集團軍才登陸,就敢直接朝著希臘人二十多萬部隊的防線發起這樣的攻擊。而且,還取得了這樣快速、而且絕對優勢的勝利!他們打了這麼久。打的勝利結果是有過。但是多少次,哪一次不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呢?
四個傢伙,全都在接到消息很短時間後,將他們的智囊團召集起來。不同陣營、敵對的雙方,卻在他們彼此之間都在激戰的時刻。做出了同樣一個猜想:如果我們的部隊,遇上安西共和軍這樣的部隊。能比希臘人打得更好嘛?
戰勝安西共和軍,到底有沒有可能?如果打不贏,那麼能不能至少不讓人家如此快速、輕鬆地取得這樣大的勝果呢……
別人愛怎麼猜就去怎麼猜想吧!對於唐朝來說,以全力、用最快的速度搞定希臘才是自己做為首要的工作。
黃維因為狼群戰術,一戰成名了。第二個進入戰場的第十集團呢?唐朝馬上跟剛剛站到希臘大地上的胡璉連通了電話。
一開口,唐朝就是一句極其赤果果、異常簡單的話:胡璉啊,人家黃維一個狼群戰術,十二個小時擊潰了希臘人的第一道防線、把二十多萬希臘人趕得後退了一百多公里。現在到你了,你拿什麼給我做個匯報表演啊?
匯報表演?是的,唐朝這樣的說法很恰當。與黃維相比,胡璉的資歷甚至還要強大一些。他剛從孫大炮那邊轉投西北軍的時候,唐朝便讓他做了身邊的軍事秘書。
唐朝的軍事秘書,那是份什麼樣的工作呢?是一種日常軍事上所有文件,都必須先由他整理以後,呈現給唐朝。待唐朝做好批示和部署以後,再由他轉交給相關部門去執行的人。
如果只是簡單的轉接與匯總,那隨便誰都能做好,也不能說明胡璉在唐朝身邊工作那兩年多時間真的學到了太多的東西。那麼讓他學到很多東西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還是唐朝的性格問題。
唐朝絕大多數時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獨裁性武斷領袖。但是在唐朝的獨裁與武斷出現之前,唐朝卻是一個喜歡先聽取一些看似言外話的建議,爾後再去做決定的。
正是唐朝這樣的性格,讓兩年多時間裡,胡璉無數次在關鍵性戰役時期得到了旁敲側擊式的軍事戰役、戰術和戰略啟智性誘因式開導。在他離開唐朝身邊,下防到一線部隊以後,他不斷反思和總結之後,才根據過去唐朝對他的誘因式啟迪,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戰役戰術思想。
在進入國防大學深造的時候,胡璉曾今提出過一種「斷劍」戰術理論。當時唐朝看到他的戰術理論報告的時候,就曾今意味深長地對他說過:希望未來有一天,你能將你這個新奇、卻十分給力的戰術理論,給我當成一齣好戲在實戰中表演出來、最好是個完美的劇情與結果……
現在,唐朝要他做匯報表演了。胡璉放下電話之後,果斷地下達了指令,將他的斷劍戰術使用到了實戰指揮中去。
什麼是斷劍呢?劍,鋒利、無論單刃還是雙刃,都能銳利地或刺、或砍,以多種方法去殺死敵人。但是他斷呢?一把斷裂了的寶劍,還能很犀利嘛?
事實很快證明,胡璉的斷劍設想,是一個絕對足夠瘋狂卻最有效地將部隊潛能全部挖掘出來、使之轉化為戰鬥裡的理論。
那麼到底這種戰術是如何在實戰中展現的呢?
1938年8月6日上午十時許,安西共和軍第十集團軍裝甲第11旅、機步第57旅、特種第70旅三個旅,接到了胡璉的命令。以營連為作戰單位,全部打亂重組。
特種兵做尖刀部隊、裝甲和機械步兵為輔助,只帶一頓飯的口糧向正面的希臘方面十五萬人組成的防線展開散兵突擊作戰。目標、劍刺敵心、尋敵核心。
裝甲兵、機械步兵和特種兵化整為零,突擊前進因其部隊分散、且數量眾多。一對希臘人防線展開攻擊,便讓希臘方面不得不全力應對、四處疲於招架。
當希臘方面忙於招架這些散兵攻擊時,胡璉第二道命令下達:陸航第137旅、航空第119旅、航空第128旅下屬三個團,組成一個斷劍大隊。由航空部隊直接空投到敵人防線後方去,從敵人身後對敵發起集團性攻擊。同樣的,也只允許攜帶一頓飯的配給。
幹嘛?為什麼只讓部隊帶一頓飯的配給?要玩破釜沉舟嘛?
不,胡璉不是項羽,他也不想做韓信。如果是那樣的話,唐朝也絕對不會讓他到一線作戰部隊當司令員,只會讓他留在總部當高級參謀。因為現在的安西共和軍,唐朝的總體思想已經不再是用人的生命為代價,去換取更多勝利為第一主導思想了。
如今的共和軍,唐朝已在致公黨三屆八中全會上明確確定「科技為第一武器,人才為輔、士兵做基礎。用科技與戰術,取代人員批量犧牲去換取更多、更大的勝利」。
不允許再用人命當勝利的基礎,胡璉作為唐朝新一代的愛徒,當然不會去違背恩師的意指。他的戰術能夠得到唐朝的讚賞和期待,自然也不會用人員犧牲做基礎代價。
那他為什麼讓部隊只帶一頓飯的口糧呢?關鍵,還是他的第三道命令,決定了其實部隊多帶東西只會影響行軍速度與作戰能力。
炮兵第50旅、導彈兵第38旅、導彈第135旅,全員進入一級戰爭準備。只要前方地面兄弟部隊確定目標可攻擊,坐標恢復三十秒內必須打掉指定目標……
這便是胡璉的第三道命令、決定地面部隊有如一群斷裂的寶劍插向敵人腹心、卻根本無需擔心不敵而全軍覆滅的關鍵性最後殺手鑭。(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