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輕型坦克去打意大利人的「脆皮雪糕」,似乎看起來很是有些天方夜譚的感覺。但是戰爭這個事兒,一切都只能以實戰結果來考驗其是否成功。
李光野,二十一歲。老家在陝西西部,十四歲時他隨著當時在西北軍中服役的父親西遷新疆。十六歲一到,便憑借身體優勢和其自身很不錯的學習成績,考進了當時的西京陸軍學校第一期裝甲兵班學習。
五年,整整五年的光陰,他都是在從前的西北軍、現在的共和軍裝甲部隊中服役、成長起來。而在真正下到部隊四年光景中,李光野如今的軍銜仍然是二級士官長,待遇上也就相當於一個副排長。
但他這四年中,始終都在裝甲部隊的偵察部隊中服役。憑借其聰明、靈敏的反應,許多如今掛上軍官銜的同齡人,都不得不稱其為「絕對牛的坦克偵察手」。
正是憑借這些過去的輝煌,在唐朝動員全軍踴躍加入到外籍兵團中、去「實戰檢驗個人能力」的時候,他在三萬五千多人競爭阿瑪斯37第一批駕駛員的時候,以個人總成績戰勝了至少幾千個官二代、富二代,順利地成為第一個走進這種只需要兩名成員、輕型偵察坦克中的人。
如今,他駕駛著這輛秘密訓練用了半年,性能等諸元都已被其充分掌握的輕型坦克,跟隨在一輛豹2式中型坦克的後面,緩緩地、只將阿瑪斯37一半馬力用出來,向著敵人的營區方向開進。
終於,山谷中的視界豁然開朗,李光野從潛望鏡中看到了至少四十輛意大利人的自行炮車已經將炮口對準了自己這支地面上開來、馬達聲雖然不大但在空曠山谷中足以令敵人聽到的浩蕩輕裝甲大隊方向。
迅速操作左手操縱桿,將阿瑪斯37上的電子定位觀測儀對準那些意大利自行炮車所在位置。很快,他根本不需要用眼睛去看,抬手將面前的電子通訊系統一個藍色按鈕按下、連接到了天空中最多與地面部隊相距五百米、藏在身後那個山口後坡下的陸航部隊。
「、3213、214……」一連串的數據,從李光野的口中。通過通訊器迅速傳遞給了還在懸停狀態中的陸航部隊一個連、那十八架夜鷹直升機。
接到這樣精準的敵人坐標以後,陸航連長不再等待,果斷地下達指令,帶著他的戰友們從谷口後坡上猛然升高、然後閃電一般從空中撲向意大利人自行炮陣列所在方位。
也不需要做太多的瞄準和準備工作,夜鷹直升機上的電子操控手,早在駕駛員加速的時候已經將v3導彈的電子坐標鎖定在了李光野報出數據的方位上。直升機一衝出山口、遠遠地見到意大利人自行炮陣列時,十八個電子操控手幾乎同一時間按下了他們左手下操作桿上端的按鈕。
「嗖嗖嗖……」
「轟轟轟……」
24毫米厚度的裝甲。十八枚爆炸威力至少相當於3噸tnt炸藥的v3導彈正面炸開。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只在短短瞬間,十八枚v3在意大利四十二輛自行炮車中間炸開來,當即將其中三十二輛全部炸得頃刻分崩離析、裝甲不再是裝甲、全都變成了黑斑纍纍的鐵疙瘩。
「豹群出擊!」
直升機打擊剛過去,李光野的耳機中便傳來了豹2裝甲連連長的大喊喝令聲。伴隨著他的喊聲,二十一輛豹子以每小時80公里的速度。在山谷平地上風馳電掣搶先衝向了剩餘那十輛意大利「脆皮雪糕」。
不等李光野多做思考,輕坦克連長的話音還未落,他便聽到了自己直屬營長的命令:「7號車、9號車、10號車為尖兵車,其他車輛呈箭矢隊形緊隨兄弟部隊後方全速前進、游弋制敵……」
豹子先上,小狼後上。這是自從這些新型戰車在試驗階段開始,安西共和軍如今來到戰場上這些坦克兵們,實際上在中亞荒漠中早已十分熟悉的戰法。
用唐朝的話講。這種戰術就是要在雙方輕型坦克對陣的時候,以我軍最優勢的速度與火控能力先給敵人以壓倒性的火力攻擊。爾後,例如阿瑪斯等偵察坦克衝上前去,做幽靈、像幽靈一般在如豹子等輕型坦克縫隙中,去給敵人最後一擊。
當然,這樣的理論其實都是三公子唐家國、安西大軍事家蔣方震等人用比較文雅的方式重新整理出來的。
唐朝的原話是:阿瑪斯小狼就給老子當猥瑣的觀察手,不需要直接去跟敵人打。只要把敵人坐標給我弄出來,然後跟在更重量級的豹子、龍獅後面專門去打黑槍……
打黑槍。90毫米口徑的火炮,其實李光野五年從軍的經驗上來看。除了去偵察、搞定敵人坐標之外,他們這種不必人家意大利「脆皮雪糕」裝甲厚重多少的阿瑪斯,也只能是幹這樣的事情,才有機會殺敵了。
與李光野一樣,第一批進入阿瑪斯偵察坦克中的官兵們。無論是華族人,還是那些從許多外籍士兵中挑選出來的前羅馬尼亞人、前土耳其人和朝鮮、安南人。他們在這半年秘密訓練中。也早都找準了自己的位置、確定了自己一旦上戰場該做什麼。
所以,當偵察營長命令下達後,一百八十六輛阿瑪斯有如一群精靈一般,也以每小時80公里地速度緊緊跟隨在豹群後面衝向了那些被方才導彈一陣轟炸弄得仍然如呆頭鵝一般的「意大利脆皮雪糕」。
距離。五百米,豹子們開火了。二十一輛豹子不算很多,但其火力對於十輛「脆皮雪糕」和躲在他們後面用沙包堆起來工事群中的意大利士兵來說,卻也絕對不是嚇唬人的。
豹子的發射速度,因為其自身內部裝載了火炮裝填系統,使得每個裝填手經過三個月訓練,都能讓其一分鐘內裝填上兩發炮彈。
從五百米距離上,每行駛一百米,豹子便會傾瀉出一輪炮彈,直接讓又是五輛「脆皮雪糕」變成廢鐵不算,還將其後面工事中至少上百名意大利士兵炸的非死即傷。
三百米,李光野的7號車做為尖兵車,終於緊隨在兩輛豹子中間的後方沖行到了最佳射擊距離上。他閃電一般地用右手扭轉車體炮塔方位,將炮口對準了一輛還在向豹子們反擊、卻沒有一發炮彈能炸到豹子們的意大利自行炮。
「小劉,啟動自動裝填系統。」快語一聲令,通車的多職於一身的劉海舟接令迅速按下了他面前一排電子器械最左邊機器上紅色按鈕。
伴隨著一陣「卡卡」聲響,阿瑪斯上的90毫米自動裝填系統,將第一個彈夾、四枚炮彈全部送入到了炮膛滑線上。
自動裝填?看上去很是超前,也確實是唐朝最為自豪、最為滿意在裝甲兵部隊中的革新技術。而這項技術的理論上唐朝提出來的,真正做成現實的卻不是那些軍工專家們。是誰呢?正是李光野的親爹、一個十四年軍齡的汽車修理兵李大山。
當初唐朝提出自動裝填設想後,許多軍工專家玩科技的反被科技給扼殺了靈活的思維。他們只想著單純地去圍繞著安西先進的電子技術,去搞完全電子式的自動裝填。結果,弄了三年多,連續搞出了二十多種失敗的玩意出來。
作為一個十多年都在西北軍、共和軍,如今已經是二級軍士長的李大山,在不斷看到兒子部隊裝填系統失敗後先是跟著著急、後來因為著急而開始自行研究相關資料。很快,只用了一年的時間,他便根據安西電子技術目前能夠達到的水平為基礎,設計出了45度角傾斜式彈道裝填線、以及滑落塞入式裝填理論。
理論,需要結合實際。當李大山在第十二集團軍內部刊物上,大膽地將自己一個大頭兵所設計出的圖紙、理論發表出來之後,被當時的該集團軍司令員,唐家的公子直接送到了唐朝的案前。
唐朝是什麼人啊!兩個時空裡生活過,又有小貓不時在那灌輸著另外一個時空也在同步演進著的科技知識。什麼東西真有用、什麼東西是擺設,到了唐朝面前還能看不出來嗎?
唐朝看過李大山的圖紙,當即便大笑著指著科學院軍科所副所長鼻子笑道:「看看、看看,你們這群讀大書、上大學的科技精英們,是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人家一個大頭兵腦袋裡沒有你們那麼多的漿糊,只是改進了一些就搞出這麼一套電子結合人工、目前最適合咱們用的系統來吧……」
唐朝認為可行,李大山頓時便一技成名。不但得到了唐朝親自接見,在見完面之後,唐朝還下令讓其挑選二十個人、不限學歷但是必須能給其這套實際上是半自動裝填系統加速搞出來的人員組成一個「大山37-1」裝甲填彈系統攻關小組。
李大山呢?也直接由二級軍士長,被唐朝特別擢任、成為安西第四批軍工專業人員裡的一名副團職軍工幹部、仍在現役並授了個少校軍銜……(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