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超級能源強國

第一卷 第四百三十六章 了不起的事 文 / 志鳥村

    ww.x.om假如說,大華實業的船隻交工,尚在中船眾的預料中的話,那作為船東的新加坡海洋運輸公司,卻是完全沒有考慮過這種事。

    沒有一名新加坡海洋運輸公司的員工,曾經想過,如果乙方只用了6個月不到的時間交工,那會怎麼樣。

    誰會想這樣的事?

    因此,當大華實業的公函遞到第一艘船的船東,新加坡海洋公司的辦公室裡的時候,對方還以為是在開玩笑。

    9個月交工就夠嗆了,6個月生產一條靈巧型貨輪?

    雖然是很緊張的合約,終究屬於正常的合約,哪個船廠會用破世界記錄的方式,來建造這樣一艘船?那得要多少倍的工人和設備?大華船廠難道不過了?

    負責此項目的項目經理見到公函,登時就怒了,氣勢洶洶的打電話到上*海,用興師問罪的口吻大喊:「你們開什麼玩笑,我們要的是萬噸輪船,不是兒童玩具……」

    接電話的大華集團市場與銷售部的員工,不卑不亢的微笑道:「沒有錯,你們所需要的3萬噸的貨輪,已經按照合同要求提前88天完成,請派人驗收。這是正式的通知。」

    「開什麼玩笑……」同樣的句子,船舶經理的非標準粵語已經變成了懷疑:「這才200天,怎麼就完成了?」

    「大華實業採取了最新技術,保質保量的提前完成了製造工作……」這邊順勢宣傳了兩句。

    合同期很短的船有一個好處,他們不限制船廠採用什麼技術,即使是全新技術,只要能滿足質量和安全要求,那就允許使用,而無需向船東另行報備。那些船期動輒兩三年的船隻就沒有那麼好說話了,某些船東的要求會具體到船艙內的佈置和材料。

    在信息不暢的情況下,船舶經理狐疑的結束了通話,進而安排人手準備接船。

    出於對新船的不信任。船舶經理足足派遣了60名工程師,趕赴上*海進行全面的檢查。他本人則帶了律師,並準備了兩套文件。

    一套是大華實業違反合同,勒令修改的文件。一套是大華實業遵守合同,正常收船的文件——但船舶經理李嘉文先生,真的沒有把它當回事。

    200天做出的船,肯定會有問題吧。

    懷著這樣的念頭,李嘉文才會帶上十倍於正常狀況的工程師。而他們所攜帶的儀器。如探傷儀等等,也超過了正常的檢查設備的需要,明顯帶有不信任的成分。

    蘇城聽說了報告,雲淡風輕的默許了他們的行為。

    6個月就做好的巨輪,要想贏得信任,也只能接受更苛刻的審查。對此,大華重工是有心理準備的。

    檢查通過,這就是最好的宣傳,也會減少後續8艘船的檢查。實際上,為了保證檢查通過。大華集團早就做了一輪自檢。在主要幾個項目上,全都有不錯的結果。

    李嘉文也不客氣。得到蘇城的同意,立刻上船檢查,然後就再也沒有下來。

    新加坡海洋運輸公司的工程師,有華人,有歐洲人,也有拉丁美洲人,全都夜以繼日的檢查船隻。

    因為收船的時間是有限制的。而李嘉文卻不想漏掉一寸鋼板。

    3萬噸的靈便型貨輪,長186米,寬28.5米。意味著一層的面積就有5330平方米,6層甲板雖然大小不一,但加上各個艙室的內部面積,「不漏掉一寸鋼板」其實是做不到的。

    就是以抽檢的方式,也累的60名工程師直不起腰來。

    然而,真正讓李嘉文難以接受的是,貨輪是檢查合格,而且優良率超過了普通船舶。

    「開什麼玩笑!」李嘉文再說這個話的時候,跟前的工程師都是類似的表情。

    他們已經準備承認,200天確實能夠造出一艘靈便型貨輪了。

    然而,這艘靈便型貨輪的質量,卻遠遠超過了他們預期。

    巨型總段造船法比分段造船法的一項優勢所在,就是總段的建造能夠比分段更精細,需要焊接的地方更少。雖然難度增加了,但船隻的強度和質量也增加了。

    如果只是普通的檢查,也許還不能發現其中的異同。偏偏李嘉文采取了非常規的檢查。

    於是,巨型總段造船法生產出來的船舶的各項指標,便變的突出起來。

    李嘉文不願相信,又去了兩趟大華的船廠,回來後,就變的沉默寡言了。、

    這是一名工程師,見到革命性變革的時候的自然情緒。

    他曾經所熟悉的,他曾經所學習過的,他曾經所擅長的東西,不期然間,就發生了改變。

    日後,作為船舶項目經理,他又要以什麼樣的標準,來判斷一艘新船呢?

    而且,大華的船隻,也有些太駭人聽聞了。

    老闆看到的報告,會不會直接摔自己臉上?

    李嘉文的思緒亂糟糟的,眼睛無神的望著桌面上的資料箱。

    「要不,報告就按照常規的來寫好了。」李嘉文的副手善解人意的說道:「就按格式報上去,別的多一句都不說。」

    「那怎麼解釋60名工程師和2個夜晚的加班?咱們只進行了常規檢查,竟然派遣這麼多人出差,難道是來旅遊了?」李嘉文問道。

    副手小心的道:「提前88天做完就夠嚇人了,再把那些指標寫上去,怎麼想怎麼不可能。」

    「我們的工作,就是照實報告。」李嘉文似乎想明白了,舒展開眉頭,道:「大華確實完成了船隻的建造,而且建造出的船隻質量,大大超出了我們的要求。」

    「那樣的話,豈不是說大華實業用200天時間造出了一條別人用一年時間也不一定能造好的船?而且各方面的質量水平達到了軍艦的標準?」他說的標準,並不是裝甲厚度等方面,純粹是工業上的指標值。

    由於是大華的第一艘船,又有總段造船法分擔壓力,在工廠過甚的要求下,這條船的各項指標確實超過了普通的民運船舶。

    李嘉文無奈道:「事實就是這麼回事,大華的船廠你也看了。以他們的進度,你覺得能否在200天內,完成一艘船。」

    副手憋紅了臉,遲疑道:「看樣子……是……能的。」

    「所以,我們不報告,其他船廠的經理,總會報告的。」李嘉文的心情有點奇怪。作為一名船舶工程師,他期望見到200天完成一艘船的奇跡。但身為船舶項目經理,他又直覺上覺得,200天造船是一種假象。

    在沉悶的空氣中,李嘉文完成了自己的報告,然後叫來副手,讓他帶著文件回新加坡,並道:「我留下接收船隻,做最後一次實地檢查。叫公司的人馬過來吧。」

    副手怪怪的道:「您親自接收船隻?沒必要吧。」

    「我想看看大華的船,下水以後的表現,會不會有問題。要是有機會的話。我還想看看其他船東訂的船。」李嘉文的語氣悵然若失。

    這時候,他萬分後悔怎麼沒有早點派人來跟蹤檢查大華的造船過程。當時只覺得出差的成本高。工程師的意願差,又是3萬噸的貨輪,就沒有特別派人出來。

    誰想到,竟然會遇到這種公司。

    不管怎麼說,只要大華實業交付的船隻沒有問題,那就行了。

    提前幾個月交船,還能讓公司多賺兩個月的運輸費。

    李嘉文心底安慰自己。

    抬起頭來。副手扭扭捏捏的沒有走。

    「怎麼了?」李嘉文奇道.

    「其實,我也想留下看看。」副手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他前面的話。可是想說大華是違規的。

    李嘉文失笑,轉念一想,這也是一次見證歷史的時刻,道:「那就留下吧,問問其他人,誰想留下就留下。」

    副手興沖沖的出去了,李嘉文坐到寫字檯上,慢吞吞的開始寫報告。

    新加坡海洋公司的工程師們完成全部檢查項目的第二天。

    大華船業的平台上,彩旗招展。

    蘇振國再次抵達本埠,親臨現場。他和蘇東元的目標畢竟不同,作為蘇家目前的掌門人,他是希望確保三代成長的。就其看來,若是能將蘇城拉回到蘇家,那蘇家未來50年的利益可期。而蘇東元若是不能再進一步,最多只能保障蘇家10年。有了這樣的考慮,無論蘇東元一家人的想法如何,蘇振國都是按照自己的計劃執行的。

    蘇振國的到來,使得本埠的官員全數到場,再加上向來支持大華的發改委丁志鵬,掛職在外交部的劉明浩等人,現場的陣容已極其豪華。

    中船的老總孫道孚和副部級的榮尚國等人到場,也只能敬陪末座。

    大華的供應商倒是歡欣鼓舞,不管是排在外面的,還是有幸在主席台出現的供應商,都會將目光放在一群又一群的高官身上。

    同樣是官員,發改委、計委等超實權部門的中央高官的價值,在商人眼裡是霸王一般的存在。相比之下,非屬地的地方官以及不相干的部門領導,就不怎麼落入他們的法眼了。

    蘇城也盡可能的多安排幾名大華的供應商在主席台上,讓他們有個混臉熟的機會。

    能上台的,自然是感激備至。

    在張超的供應鏈整合策略下面,大華供應商對大華的依賴度是與日俱增,一榮俱榮的概念也愈發深入。

    特別是經過了前段時間的信任危機以後,留下的供應商與大華的關係更加密切,這並不是說他們只有大華一個客戶,只是大華在他們的經營占比中日益提高。

    一家工廠,即使每年有1億元的銷售額,但只要大華的訂單超過3成,利潤超過3成,那這名供應商就幾乎無法離開大華實業的體繫了。因為廠房、設備,以及工人的人工等投入是固定的,一些設備和廠房甚至是專門為大華實業所設計的。如果離開大華實業的體系,不僅無法回收這些成本,而且要承受持續的成本壓力。

    他們總不能拆了廠房,賣了設備,辭掉多餘的工人……即使狠下心來這樣做,短短的空檔期。也有可能讓脆弱的工廠破產。

    另一方面,許多供應商並非是直接供應大華實業的。他們的主要訂單,也許來自大華實業的供應商的供應商。錯綜複雜的關係,使得他們更像是大華實業的一個外部工廠。

    事實上,一些自主創業的大華人,往往都會選擇這樣的角色開始自己的拚搏生涯。

    比起大華自己的工廠,這樣的供應商的穩定性要略差一些,但在產能和質量方面。並不會有所遜色。一些為自己而工作的創業者,所能迸發出的熱情,足以令普通工人羞愧。

    蘇城對供應商的支持,從儀式的位置就能看出來。

    然而,除了一些大型國企的領導,對自己和民企老闆的位置相同而有所不滿以外,並沒有人真的去關注這些。

    大家的眼睛,都盯著面前那艘平凡烏黑的散裝貨輪。

    在激昂的運動員進行曲的調子中,船隻緩緩滑入水中。

    十幾名工人站在船尾,面對下方的歡呼。激動的揮手。

    他們是選出來的優秀工人代表,雖然是很老派的稱呼了。但在榮譽感的獲取上,現代和過去並沒有什麼差別。

    來自新加坡的李嘉文等人,或熱忱,或振奮,或激動,或狂熱,或崇拜的望著輕觸水面的新船。

    他們的身側。就是榮尚國等中船領導。

    有黃有白又有黑的外籍工程師的目光,落在榮尚國的眼裡,五味陳雜。

    通過這些人的眼神。中船人彷彿才恍然醒悟到,6個月造出3萬噸的新輪,是何等的不可思議。

    奇跡落在了身邊,總是容易被人所忽視,總是容易被人看作是理所應當。

    然而,奇跡終歸是奇跡。

    它的獨一無二,它超越時代的特性,終歸會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對船業人士來說,這麼短的時間,這麼漂亮的一艘船,無論如何讚美都不為過。

    「一定要抓住機會,拿到這項技術。」榮尚國捏緊拳頭,彷彿在下定決心。

    「啪」

    「啪啪」。

    照相機快門的聲音,清脆而流利。

    榮尚國向後看了一眼,發現是個穿著打扮很時髦的年輕記者。

    沒等他回過神來,對方先小跑過來,一個深鞠躬,喊道:「您好,我是日本《朝日新聞》的記者菊池重,能採訪您嗎?」

    外國記者!

    用的是中文。還挺熟練的。

    榮尚國知道《朝日新聞》,這是日本有名的左派媒體,在政治上比較親近中韓,前段時間,還得到過中國政府的某個獎項。

    沒想到這就見著了。

    93年的中國人,還沒有拒絕媒體的意識,何況,會說中文的外國人,本身就讓國人充滿好感。榮尚國整了一下西裝,就笑問:「你要採訪什麼?」

    「您對大華實業用6個月的時間,以創記錄的方式,造出了3萬噸的輪船的事情,有什麼感想?」菊池重問的中規中矩,他畢竟是外國記者,不是特別在意中國的行政級別。

    榮尚國聽著「感想」一詞,腦袋裡也轉悠了起來。

    不知怎的,他突然想起了另一艘船。

    「東風」號遠洋船!

    東風號是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萬噸級遠洋貨輪。下水於1960年4月15日。

    榮尚國永遠記得那一天。

    那一天的歡欣鼓舞,那一天的載歌載舞,那一天的濃烈甜蜜。

    那一天,是江南造船廠最榮耀的日子。

    那一天,榮尚國20歲,還是設計科裡的小年輕。

    因為有一個中專學歷,剛剛進廠的榮尚國,就有資格參與船隻的設計和生產。從58年到60年,榮尚國幾乎沒怎麼休息過。

    但心中的痛快,是無與倫比的。

    當年的中國,面對高精尖的遠洋貨輪,設備、技術都有所欠缺,就連造大船用的場地都沒有。

    300多項技術革新,就是300多道關卡,一道一道的闖過去,不知熬白了多少頭髮,熬花了多少只眼睛。

    壓力、痛苦、懷疑、憤怒、畏怯……

    各種心思交織在一起,纏的每個人都焦躁不安。

    一切的一切,在4月15日那一天,釋放了出去。

    榮尚國至今還記得,自己想要飛身撲在東風號上,永遠都不下來的依戀。

    就像是眼前這些工人吧。

    榮尚國突然意識到,大華做了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

    兩項革命性的技術,不管有多簡單,要將它們用於實踐,都會遇到無數的問題。

    哪怕是疊一艘紙船,也有好多的講究,何況是建造一艘萬噸巨輪。

    當年的江南造船廠,頭頂著國家科學技術發展10年規劃重點項目,借用舉國之力,調動全系統的財力和人力,用了兩年時間,方才打破了中國船業的記錄,完成了千噸船到萬噸船的跨越。

    大華實業,一傢俬企,就憑著自己數年的積累,竟然完成了中國船企不敢想像的技術革新……

    「他們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榮尚國不禁將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菊池重將這句話,認真的寫在筆記本上,然後讀了一遍,覺得很有氣勢,高興的道:「我可以原話刊登嗎?請問您的職位和名字是……」

    榮尚國的秘書,見他沒有反對,代為回答道:「這位是江南造船廠的總經理榮尚國先生。」

    「江南造船廠的總經理?哦,太好了!」菊池重一下子樂了。

    ……

    ……

    wxs.o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