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超級能源強國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六十九章 兩個方案 文 / 志鳥村

    「真是可氣啊!這還給發表出來了。」

    中石化的總經理辦公室裡,宣總經理將新華社內參「啪」的丟回桌上,表情頗為無奈。

    副經理溫兆洪不動聲色的撿起內參,道:「這個蘇城提的1995方案和1993方案確實有嚼頭。國家扶持**建設,1995年完成70萬噸大乙烯。合作籌資合資建廠,1993年完成。別的不說,兩個方案拿給台塑看,立刻能嚇他們一身冷汗,內參不刊才是怪事。」、

    形成書面的內參,邏輯性和宣傳性又有增強。「1995方案」和「1993方案」就是總結自蘇城在碰頭會中所說的兩個方向。

    「1995方案」是指由大華實業單獨接手海滄計劃,預計1995年完成70萬噸大乙烯項目,但不包括1000萬噸的煉油廠。這個時間點是經過仔細測算評估過的,和中石化等大型央企**接手所需的時間差不多,顯的很有競爭力。

    真正的殺手鑭則是「1993方案」,只要給予大華實業充分的資金支持,蘇城就保證在1993年內,令70萬噸大乙烯投產,同樣不包含1000萬噸煉油廠項目。

    作為一種資金密集而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石化項目,煉油廠就是蘇城丟出去的肉骨頭。它的供應鏈更長,所需的工人更多,管理更複雜,同時國產化程度更高,相對利潤較低。但是,對中石化這樣的大型國企來說,大煉油廠其實比大乙烯還誘人一些。

    因為中石化此類企業,本身的規模就大的嚇人,員工總數動輒幾十上百萬人。增加一個萬人或者數萬人的工廠。根本感覺不到人力資源上的壓力。或者說,它根本不用重新招聘,光是閒置下來的。白得工資的職工和管理人員就足以運行一個大型煉油工廠了。

    此外,國內每年1萬多噸的原油產量保證了原料供應,聯接全國的煉油廠又能輕鬆自如的消化掉每年1000萬噸的成品油……

    這也就是國有大型企業相對於民企的比較優勢了。

    蘇城要做1000萬噸的煉油工廠。他就要重新招聘工人,競聘管理層,購買技術專利,設置全新的研發部門,協調購買原料,出售產品……如中石化這樣的企業要新建一個1000萬噸的煉油工廠,索要做的就是調配人員,讓吃閒飯的人動起來,再配置一些骨幹力量。就可以等著建設投產了,幾乎沒什麼附加成本。

    大乙烯項目又是另一個形態。

    尤其是海滄計劃裡的70萬噸乙烯,它是由數個成套的大乙烯裝置組成的。每一個的技術難度都高的嚇人。全世界也只有少數幾個國家能夠生產,包括台塑也要進行成套採購。在這方面。新生的大華實業不僅沒有落後,反而因為提前一年準備而有所超前。

    可以說,拋掉1000萬噸的煉油項目,大華實業真正做到了輕裝上陣。只需要和中石化拼管理就可以了。在這一點上,私企無疑擁有天生優勢。

    宣總經理默默品咂著內參上的兩個方案,思考了一會兒,問道:「要是被上面問起來就尷尬了,咱們能在1994年**完成海滄計劃嗎?」

    溫兆洪問:「不包括煉油廠?」

    「嗯。」

    「實話實說,不行。」

    「包括煉油廠呢?」

    「當然更不行了。多開一個工地。」

    宣總經理眉頭豎起,氣道:「那你還問包不包括煉油廠?」

    「我好算具體的時間嘛。」溫兆洪縮了一下脖子。

    「說吧。」宣總經理也無心發脾氣了。

    溫兆洪來見總經理之前,就抓了壯丁計算過的,此時一筆一筆的數著指頭道:「12月快要結束了。到1994年的12月,也就是4年時間。現在開始做計劃,到春節結束各部門上班,開始派人到世界各國考察設備,估計要三到六個月。然後又要三到六個月才能完成競標的流程。確定了設備才能確定培訓方案,估計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

    宣總經理聽著聽著不高興了,打斷道:「一個競標就要3到6個月,買下設備要一年?」

    「快的話七八個月,不能再短了,容易出事。」溫兆洪點到即止。

    大乙烯設備每套都是以「億美元」做單位的,配屬的零部件和備件也動輒百萬元,購買的系統服務亦然。從西方國家購買成套的大乙烯裝備,選購清單是數本裝潢優美,厚度堪比辭海的大書,裡面的貓膩數也數不清,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別說是制度不健全的中國國企,即使是西方國家的大型企業,都需要一年半載的程序要走。否則,歐美的大型石油公司不介意用整箱的鈔票攻陷採購團。即使出於保護自己的目的,採購團也要走滿完整的程序。

    只有蘇城這種中小規模的石油石化企業,由老闆親力親為,才能省下各種考察、審計、會計、覆核程序。

    這得益於大華實業集團正處在一個臨界點上。它的資本金剛剛擴充到能購買大乙烯裝備,但又沒多到老闆脫離業務的程度。換成小一點的私企,買不起也不敢買數十億美元的設備,換成大一點的企業,即使沒上市,老闆也在重點關注,但要說親自遴選配件,那是不可能的,一家資產上百億的公司,若是事必躬親到這種程度,下場比諸葛亮好不到哪裡去。

    台塑的王永慶就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典型老闆。他的台塑扎根於台灣島內,但他本人常年居住在美國,雖然能夠遙控指揮少數的高管,但以他70多歲的年齡,所能遙控的高管數量也多不到哪裡去。至於滿世界的穿梭考察,談判競標,身體根本是不允許的。

    蘇城是將自己的優勢用到了極致。因為他早就知道海滄計劃的始末。早在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的時候,就開始準備。

    相反,中石化被動接招。還在考慮接手海滄計劃的利弊,在戰略上已經落後太多。

    宣總經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脫下眼鏡。揉了揉眼睛道:「得好好調查一下大華實業了,要全方位的資料,資金的,技術的,管理的,政府關係的……競標海外油田,咱們輸了老外也輸了。海滄計劃可是家門口的石化基地,要是再被人拿走了……」

    說到這裡,他換了個語氣。道:「老溫,大華實業這邊,我就交給你了。每天都要向我匯報。我想想辦法。看能不能見台塑的王永慶一面。」

    中石化在想辦法擺脫尷尬局面,大華實業也沒有閒著。

    經過整合後的大華實業集團公關事業部。不僅擁有勤勞奮進的員工,也有沒那麼勤勞但同樣奮進的關係戶。他們像是工蜂一樣飛舞在京城各部委,邀請一些相關部委處室的處長和副處長們瞭解情況。蘇城也遍撒英雄帖,每日奔波於京城的酒場飯局,邀請的同樣是處長們。

    在中國,處長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曾有國務院領導就開玩笑的說,我們這裡處長最有權力了。

    作為中央部委的最基本細胞,處長本身是不具有決策權的。簽字的最小也是司局長。但在具體的決策流程中,一名中央部委的處長,如果堅持己見,經常能夠改變司局長乃至部長的決策。一個「執行困難」就有很大幾率更改既有的決定。

    在這一點上,身為七級幹部的部委處長,其實很像是古代的進士官。尤其是根紅苗正血脈通暢的處長,既能頂得住壓力,又有極大的迴旋餘地,確能做到以小制大。

    有針對性的公關避實就虛,解決了大華實業高層資源不足的窘境。蘇城儘管沒有中石化中石油那些正部級領導的政府關係,也能實時的瞭解海滄計劃的決策變化,使得大華本身的判斷變的靈活而準確。由於大華實業和海滄計劃的影響力,這些處長們往往也樂於接受邀請,省去了很多功夫。

    聊天的時候多了,蘇城也被掏出了很多乾貨。尤其是國內國際的經濟形勢,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變動走向等等觀點,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

    沒用多長時間,就不止是蘇城邀約別人,有更多的人主動出面邀約蘇城,所為的就是談話。

    對國內改革,蘇城談的很謹慎,差不多是閉口不談。對國內外的經濟,尤其是宏觀經濟,蘇城就說的很多,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早先說的許多猜測性的論據都得到了證實。他也不怕別人聽去,國內國際形勢是大勢,一個兩個人是無法改變的,同樣的,相信的人相信,不相信的人也不會因為一兩次的猜測準確而相信……

    1990年年末,在等待中央對海滄計劃做出決定的時間點裡,蘇城在北京城裡悄然闖出了名聲。

    12月22日。很平常的一天,蘇城照例參加飯局,回到酒店,卻見候海青等在大堂裡。

    這位蘇家的女婿表情奇怪的望著蘇城,問:「你真的相信,國際油價會在近期大跌?」

    蘇城不知候海青為何問起,並不避諱的回答:「是」。

    戰爭期間,短期石油價格只有兩個走勢,上漲和下跌。不知有多少經濟學家,毫無根據或創造根據來的賭其中一個方向,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本萬利之事,成則名聲大噪,敗也有話可說。此時的中國,或者說此時的世界,猜測石油上漲和猜測石油下跌的超過上千萬人。

    但是,真正敢於負責任的判斷者只有少數。在國外,石油商人、期貨投機者和股票投資者都為自己的判斷下了重注,而在國內,由於缺乏石油價格交易的平台,需要負責任的判斷者寥寥無幾。蘇城這種擁有油田的業內人士自然屬於例外。

    候海青面對蘇城,眼神閃爍不定,好久方道:「蘇老爺子想見你,談談石油的走勢。」

    ……

    如果您覺得還不錯就請收藏本站,以便下次方便看書。如有章節錯誤請與管理員聯繫。本月為您推薦唐家三少最新巨著《絕世唐門》

    看最快更新,就來

    列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