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魁領步兵五千,弓弩手三千,騎兵兩千,兩千庶勇營將士,浩浩蕩蕩從江夏出發,行軍半月,終於抵達虎牢關下。
此刻,董卓才已得到關東諸侯聯手討伐的消息,早早派手下大將郭汜、李傕領兵三萬作為前鋒,先行趕赴前線,駐守虎牢,後軍十萬隨後便到。
朱魁到了虎牢關後,因為只有自家萬多人馬,自然不敢上前攻城拔寨,吩咐黃忠、甘寧、周倉三人老老實實的安紮營盤,深挖溝渠,堅固欄柵,謹防郭汜、李傕的夜襲,著隨軍一起的戲志才寫了封書信,富含大量讚美之詞,即刻送往河內,催促盟主袁紹快快聚兵虎牢,攻破雒陽,不要再等了,也別在耽擱了。
袁紹在河內苦等半月,這收到朱魁信件自然大怒,早前針對他的種種佈置全都白費,而且對方理由無法挑刺,「心憂國事,不可再居小節,速速進軍。」找到郭圖等謀士一商,發現事已至此正面逼迫朱魁交出少帝,已然不可行,在虎牢關,兩軍之前,再起內亂,敵人旦夕可知,那是自尋死路。
對付朱魁,搶奪少帝,只能令想辦法了。
此刻冬雪出融,北部各路諸侯一個接一個,能來的基本都聚集在河內,等候春初時分,即可開打,以求三個月內結束戰鬥,返回後,或許還可趕上夏耕。
在袁紹一聲令下,河內十多萬大軍立刻開拔,夜渡黃河,勢如破竹,連破平皋港、滎陽兩地,匯合虎牢關下。
這是第一次面見袁紹了,第一次見面是幾年前,靈帝首次召朱魁入京,在大將軍何府,那時雖不算朋友,但也不是敵人,宴席上相談甚歡,卻不想與袁家因為袁術對蔡琰爭風吃醋,越行越遠,變成了生死仇敵。
各路諸侯到達後,同樣先是各自安營紮寨,連綿幾十里的營盤帳篷,遙遙望去當真好是壯觀,在諸軍營寨中央,袁紹令人高聳一座帥台,兩邊排立十八張交椅,代表這次應約而來的諸侯共有十八位。
今日是約定伐董的最後一日,袁紹一到虎牢關,大奪朱魁這先到者的風頭,做足盟主的派頭。燦爛衣甲、笑容滿面,親自降階迎接各路諸侯,彼此間揖拜不絕。
「豫州牧袁術到!」
「江夏太守朱魁到!」
「冀州刺史韓馥到!」
「兗州刺史劉岱到!」
「驍騎校尉曹操到!」
「……北平太守公孫瓚到!平原相劉備到!」
校場前,司儀官高聲大喊,細數之下這才一共來了十七位,還差長沙太守孫堅。
其中有各自認識的,有從未見過和聽過的,都各自交頭接耳,比如劉備,認識他的人只有公孫瓚這麼一個老同學與曾經在廣宗有過幾面之緣的曹操,朱魁也只聽其名,未見其人。
只是劉備果然英雄,天生不凡,今日相聚一起諸侯,個個名聲實力都在他之上,最弱小的一個,卻能在和公孫瓚輕聲交流的時候,分開眼神,帶著微笑與各路諸侯示意,但是這份從容,他師兄公孫瓚遠遠不及。
正當袁紹看了天上的時辰,見差不多了,以為孫堅失約不會來了,準備發話。
外邊的司儀官再次喊道:「長沙太守孫堅到!」
孫堅一到駐地,他也知道自己遲到了,讓手下四家將領兵尋地紮營,自己問了下帥台地址,快步趕去。
上台後,先是對著諸位同僚大聲致歉:「孫堅來遲了,還望盟主海涵。」
朱魁見孫堅還是甲衣臨身,額有細汗,知道他真趕路趕緊了,但他得到的情報卻是孫堅出兵比他早,但到了虎牢卻是最遲的。不由問道:「文台兄,路上可是遇到什麼事情,這才遲到啊。」
這個問題也是在場諸侯想問的,人總有八卦之心,古人也是如此。
「哎!」孫堅歎了口氣,慢慢說著。
長沙等荊南四郡乃是邊臨交州邊境,可謂是漢朝有數的窮困郡縣,正史上諸侯討董,就他所帶糧草最少,因此老吵的要糧草,才被袁術算計。
長沙郡窮自然養不多大量兵馬,不過一萬步卒上路,行軍路上,孫堅一邊緩慢北進,一邊廣納兵卒豪傑,十數日間,孫堅部伍連番兩倍,膨脹到二萬人,這下問題來了,準備糧草開始不夠,在經過南陽郡的時候,並想跟太守張咨借些糧草。
袁術逃到南陽後,當即便拜訪張咨,一番商談後,當即收張咨為手下,而後董卓表他為豫州牧,走馬上任後,張咨成了他插入荊州的勢力,自然調度不少豫州糧草,囤積那裡,以備他日謀取荊州之用。
孫堅要糧,張咨自然不肯給,這些都不袁術,如果給孫堅,他日袁術追究起來,他吃不了兜著走,如此便然孫堅產生了誤會。
心中惱恨張咨不給軍糧,自以為張咨不是討董的同志,是董卓一黨,是助紂為虐,這一念頭一起,遂起殺意,要為國除奸。
數日後,孫堅假裝此行,準備告辭,而張咨見對方要走,不要糧了,放鬆了警惕,為快點送走孫堅,在城樓上擺宴送行。
孰料這送行宴,一盅酒未喝,成了張咨的送終宴,以摔杯為號,忽然跳起,一劍將他刺死,那張咨死前睜大的雙眼,一臉的不信。
孫堅指著張咨的屍身,對驚呆的郡兵們,喊道:「張咨不奉給軍糧,意圖阻攔義兵西進,欲替董卓延緩時日,從賊也,類似此等內應,必誅殺之。」
遂不理目瞪口呆的郡兵,打開城門,引兵入城,打開糧倉,抬走萬擔糧草,又裹從了五千縣卒,日夜急行,終於趕在最後,到達虎牢關。
這一番話說出來,孫堅一副不以為意的口氣,在座眾人,無不大驚,朱魁心中好笑,這廝果然不懂政治,用來借刀殺人的好材料,若有一繩索圈住這老虎的脖子,當可縱橫四方。
歷史上,袁術對孫堅用而棄之,棄而用之,相比既喜他這種橫衝直撞的性格,也有難以駕馭之感,想著朱魁便轉頭遠遠看向對面的袁術,此刻陰霾的臉已經烏雲密佈,隨時就會爆發雷霆出來。
果然,袁術一聽,孫堅這廝胡亂栽贓,殺死自己的小弟,還當著自己面,誇誇而談,是可忍,孰不可忍,當即拍案喝到:「好你個孫文台,吳越蠻子,你說張太守乃董賊下屬,可有何證據?」
被袁術這麼一喝,孫堅有些不解,但那句吳越蠻子卻是惹他不由大怒,他出生吳郡壽春,春秋時乃是吳越之地,算不得華夏源地,但這都幾百多年前事情,江東早就屬中原華夏的一員的,這般羞辱如何忍的,反吼道:「我帶來兩萬精卒都可為證,你可是要驗證一番。」
這話一語雙關,有些自持武力,就看不起你袁術,一個富家子弟,打起戰來土雞瓦狗。
袁術被他一吼叫,面色一紅,多少人除去父母長輩,沒人這麼罵過他,但也心中有數,不敢真順對方的話,跑去跟那士兵們論個真偽,而是轉首問向各路諸侯:「大傢伙說說看,南陽太守有何跡象表明投靠了董賊?」他到看出協同各路諸侯以大義,弄髒孫堅的名聲,以洩心頭之恨。
在座幾位,明眼幾人已經看出這張咨應該是投靠了袁術,現在無故被孫堅殺害,才發偌大火氣,但事不關己,自然高高掛起,蹚他二人間渾水做什,又沒好處。
都相顧無言,只有上首的袁紹面色不敢,自己身為聯軍盟主,當著自己面吵鬧不休,心中早就不快,正欲發作勸解,卻聽微笑的回答著:「我相信文台說的是實話,國賊當道,張咨不思出糧犒軍,卻像作壁上觀,此等不忠之臣,殺了也罷。」
朱魁不緩不慢的語氣,讓孫堅怒火之心,略作平息下來,他以為說出張咨一事,定然會得到大傢伙讚賞,不想卻惹來袁術的責難,不由投給朱魁一絲謝謝的眼光。
要說孫堅也已經不是第一次擅殺地方大臣了,年前荊州刺史王叡便是死於他手,此事雖震恐荊州八郡,卻並沒有多少人聲討孫堅不義,其中還有武陵太守曹寅的唆使,分擔罵名,但更主要的是王叡是公開支持董卓的地方大臣,死了也就死了。
也是因為誅殺王叡,盡得其利而無所害處,孫堅才看淡大臣生死,今日再行詭計,成功誅殺南陽太守張咨。
然而,這次孫堅卻撞上鐵板,張咨有後台,是袁術的小弟,同時,張咨並沒公開反對關東諸侯集團,還強烈依附。
袁術聽到朱魁的幫腔,這下火都氣炸了,說道:「朱懷明,休得胡言,污蔑張太守生前英明,你也不是好東西,當年南陽三個校尉前往江夏平亂,完事後,你竟然不顧張咨再三討還,強行把萬多兵馬留在江夏,其心可誅也!」
「挾持少帝,包庇兇徒孫堅,你與董賊無二!」袁術越說越過火。